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执业之路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新一代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
作者:(美)欧文·亚隆(Irvin Yalom)
译者:张怡玲
咨询与治疗,大众读物,大师经典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 2015年3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224-3
    装帧:平装
    页码:392
    开本:32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85篇来自亚隆医生的睿智箴言,全部来自他超过35年以来最真实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探索死亡、生命的意义以及自由等内容的方法;日常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同问题;在治疗中如何使用梦;做治疗师的危险与特权。
     新版《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独家增补了四十多页的新内容,欧文•亚隆不但在其中慷慨地分享了他近年来关于这本书的新思考,更有对他本人的独家采访记录。
  • 推荐

    这是世界顶级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写给年轻一代治疗师的珍贵备忘录,汇集了他最真实的经验和最坦诚的交流。翻开这本书就像是拆开了来自亚隆的生命的礼物,它将带你领略心理治疗的独到魅力——“与他人真正相遇”。

    亚隆医生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新观点与新发现,不但有对原有主题的新思考与新感悟,也谈及了他对当前研究发展的深刻理解。新版更有对于亚隆个人的独家采访,让我们能够走近这位心理治疗大师。


    欧文·亚隆经典书系: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全新精装典藏版)(上架后加链接)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全新精装典藏版)(上架后加链接)
    《欧文·亚隆心理精选集》(全新精装典藏版)(套书上架后加链接)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加链接)
  • 作译者序
    欧文·亚隆(1931—  )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著作流传最广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荣誉教授;著有《直视骄阳》《叔本华的治疗》《当尼采哭泣》《日益亲近》《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等。
  • 序言
    新版推荐序

    很高兴欧文·亚隆(Irvin Yalom)教授的经典之作《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新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在中国出版。本书的旧版在国内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说它是经典之作,并非夸大其辞。这本书在形式上非常独特,我在旧版的推荐序中有所提及。它采用建议的形式,阐述简易明了,并融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对话,涵盖了很多心理治疗的重要问题。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通俗易懂并且让人感到很有趣味,让人了解在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的心理治疗是怎么回事。对于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非常实用,尤其因为它不仅仅阐释了为什么,还给出了在治疗中如何去做的具体建议。譬如关于梦的使用,亚隆教授除了简要解释为什么梦很重要之外,还花了很大的篇幅谈到什么时候向病人谈论梦的重要性;如何鼓励病人记录梦;对梦进行探索时的基本步骤;在决定如何使用梦的时候,治疗师的一些考量。当然,亚隆教授并不鼓励治疗师照搬他的做法,而是鼓励治疗师寻找适合自己的技术和风格。但是他对自己采用的技术以及治疗中种种考量的描述,极大地促进了治疗师向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对自己的风格和技术进行探索。对于新兴的中国心理治疗界,以及想要更多了解心理治疗的中国大众来说,这本通俗易懂且有趣的小书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本书旧版的译者张怡玲是我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她赴美留学多年,在美国获得了临床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即将获得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的执业资格。她对亚隆教授的作品及其治疗思想的学术社会背景都非常熟悉,因此由她来修订并且翻译新版的增补部分,是再合适不过了。

    甘怡群
    2013年1月
  • 目录
    导言
    1.移除成长的障碍
    2.避免直接下诊断
    3.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
    4.让病人真正进入与治疗师的关系中
    5.提供支持
    6.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
    7.教授共情
    8.让病人对治疗师真的重要起来
    9.承认你的错误
    10.为每位病人创造不同的治疗
    11.治疗性行为,而非治疗性话语
    12.接受对治疗师的个体治疗
    13.治疗师有许多病人, 病人只有一个治疗师
    14.利用“此时此地”
    15.为什么要利用“此时此地”?
    16.利用“此时此地”—增强敏感度
    17.寻找“此时此地”的事件
    18.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
    19.“此时此地”能推动治疗
    20.把你的感受作为信息
    21.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
    22.“此时此地”给治疗提供丰富的材料
    23.在每次治疗中检查“此时此地”
    24.你告诉了我什么谎言?
    25.“空白屏幕”?忘掉它吧!真实一些!
    26.治疗师的三种自我暴露
    27.治疗的机制—对病人要真诚
    28.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斟酌判断
    29.暴露治疗师的私人生活—要谨慎
    30.暴露你的私人生活—一些警告
    31.治疗师的真诚与普遍性
    32.病人会拒绝你的自我暴露
    33.避免虚假的治愈
    34.病人比治疗师走得更远
    35.被你的病人帮助
    36.鼓励病人自我暴露
    37.心理治疗中的反馈
    38.给予有效的、温和的反馈
    39.通过使用“部分”增加病人对反馈的接受度
    40.反馈:趁“凉”打铁
    41.谈论死亡
    42.死亡及其对生的促进
    43.如何谈论死亡
    44.谈论生命的意义
    45.自由
    46.帮助病人承担责任
    47.永远(几乎永远)不要为病人做决定
    48.决定:通往存在问题的古老途径
    49.关注对做决定的阻抗
    50.通过提供建议促进自觉
    51.促成决定—其他方法
    52.让治疗成为一个连续体
    53.为每次治疗做记录
    54.鼓励自我监察
    55.当你的病人哭泣时
    56.在不同的病人之间给你自己留些时间
    57.直接说出你的困境
    58.家访
    59.别把解释看得太重
    60.促进治疗的方法
    61.治疗作为生活的预演
    62.利用最初的抱怨作为手段
    63.不要害怕碰触你的病人
    64.和病人的相处永远不要有性的意味
    65.寻找周年性的或者生活阶段中的重要事件
    66.永远不要忽略“治疗焦虑” 
    67.大夫,把我的焦虑带走吧
    68.关于爱的刽子手
    69.了解案例历史
    70.了解病人的日程安排
    71.病人生活的人际方面
    72.与病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面谈
    73.了解之前进行过的治疗
    74.分享人性黑暗面
    75.弗洛伊德并不总是错误的
    76.认知行为治疗与众人所赞颂的并不一样
    77.在治疗中使用梦
    78.对梦进行完全解释?不要做此打算
    79.对梦的实用主义使用
    80.掌握一些梦的分析技巧
    81.从梦中了解病人的生命
    82.注意第一个梦
    83.关注与治疗师有关的梦
    84.注意职业风险
    85.珍惜治疗特权
    注释

    新版增补
    关于作者
    关于本书的新想法与新发展
    对亚隆教授的采访
  • 摘要
    导  言

    房间里很黑。我到你的办公室,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你。你的办公室是空的。我走了进去,只找到了你的巴哈马帽,里面结满了蛛网。

    病人的梦发生了变化。我的帽子里结满了蛛网。我的办公室很黑而且已被废弃。在哪里都找不到我。
    我的病人为我的健康担心:我是否还能为他们提供长期治疗?当我去度假的时候,他们担心我再也回不来了。他们甚至想象参加我的葬礼或者拜访我的坟墓。
    我的病人总是提醒我:我开始变老了。他们理应如此:我不也一直在让他们袒露所有的感受、想法还有梦吗?新病人也在提醒我(的衰老),他们见到我的时候总会问:“你还接新病人吗?”
    否认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相信个体的独特性,相信我们自己不会受到生理必然性的影响,相信生活对待我们不会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残酷。记得许多年前,当我因为视力下降去拜访一位验光师的时候,他询问了我的年龄然后说:“48岁?嗯,你也该到这个时候了!”
    当然,在理智上,我知道他完全正确。但内心深处却响起一个声音:“什么时候?谁到时候了?你和其他人都可能到时候了,可绝对不是我!”
    意识到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生命后期,我感到畏缩。我的目标、兴趣和野心都在以一种可以预期的方式发生变化。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在对生命周期的研究中,把生命后期形容为普遍关注。这是一个后自恋阶段,注意力从自我的扩张转向对下一代的关怀。现在,我已经70岁了,已能理解埃里克森的清晰洞察。普遍关注的概念对我来说非常贴切。我想要把我的所学尽快传授给后代。
    但是,为下一代心理治疗师提供指导和激励在当今时代却大有问题,因为我们的领域处于深刻的危机中。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医疗保健系统要求对心理治疗进行激烈的变革,心理治疗不得不被流水线化,也就是说,首要的是价格便宜,而价格便宜之后必然是短程、肤浅、不真实。
    我担心下一代心理治疗师会如何接受培训。心理治疗师培训不在精神科住院医师的培训项目中。精神病学正处在放弃心理治疗的边缘上。年轻的精神病学家必须精通精神药理学,因为治疗费用的第三方支付者只给低费用(换句话说是得到最少培训)的治疗师付费。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今一代的精神科医生中,既熟悉动力学心理治疗又精通药物治疗的医生已经成了濒危品种。
    那么临床心理学培训项目又如何呢?是否能够填补这个空白呢?很不幸,临床心理学家面临同样的市场压力。 大多数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心理学培训项目的对策是教授以消除症状、短程为特点的治疗方法,只有这种治疗的费用才是可以被偿付的(就是被第三方支付者报销,例如保险公司)。
    所以,我很担心心理治疗可能会在经济压力下变形,被浓缩的培训项目搞得贫乏起来。但是,我也相信,在未来,来自不同学科(心理学、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等)的治疗师会继续接受严格的培训,即使在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O)对治疗领域的压迫下,治疗师也能够发现病人在多方面成长和改变的愿望,并愿意坚持一种开放的治疗方式。正是为了这些治疗师和病人,我写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建议学生不要搞宗派主义,而是要遵从治疗多元化的原则,因为有效的治疗是从几种不同的治疗取向中提炼出来的。我个人主要在人际的和存在主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工作。因此,后面所提出的建议都是来自这两个取向中的某一个。
    刚进入精神病学领域的时候,我同时对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治疗感兴趣。这是两个平行的、彼此独立的兴趣领域:我不会去做“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这两种治疗模式不仅仅在形式上不同(一个是由6~9人组成的团体治疗,一个是一对一的存在主义个体治疗),而且在基本的理论框架上也有很大差异。在团体治疗中,我在人际的理论框架下看待病人,我的治疗假设是:病人之所以陷入绝望,是因为他们不能发展和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但是,当我在存在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工作的时候,我的假设是:病人之所以陷入绝望,是因为要直面人类生存的残酷现实,即存在的既存事实。因为这本书里谈到的许多东西来自存在主义的理论框架,而许多读者对此又不大了解,所以下面先给出一个简要的介绍。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定义: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动力学的治疗取向,关注植根于存在本身的焦虑。
    让我先澄清一下“动力学的治疗取向”是什么意思。对于动力学,既有外行的定义,也有技术性的定义。动力学(dynamic,来自希腊语的词根dunasthi,意思是有力量)的非专业含义指的是力量或者活力。很明显,这个含义在这里并不适用。如果把这个含义应用在心理治疗中,那么一个治疗师宣称自己不是一个动力学的治疗师,是不是指自己是一个不活泼的或者缺少力量的治疗师?
    当然不是,我在技术的层面上使用“动力学”这个词,它包含了力量的意思,但来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功能模型,即认为个体内心冲突的力量产生了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冲突的力量存在于不同的意识层面,实际上有一些是根本无意识的。
    所以,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一种动力学的治疗,就像精神分析治疗一样,认为无意识的力量影响着有意识的功能。但是,当我们问到下一个问题“这种内部冲突的力量是什么性质”的时候,存在主义治疗就与精神分析理论分道扬镳了。
    存在主义治疗取向认为,内部的冲突不仅来自我们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被内化的重要他人,或者被遗忘的创伤记忆的“碎片”,而且还来自我们与存在的既存事实的直接面对。
    这些存在的既存事实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允许自己不考虑日常生活的担忧,只是对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处境进行反思,我们毫无疑问会达到存在的最深结构(用神学家Paul Tillich的话说,是“终极关怀”)。在我看来,有四种终极关怀在心理治疗中是极其明显的:死亡、孤独、生命的意义和自由(每一种终极关怀将在特定的章节内进行定义和讨论)。
    学生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我不提倡创建存在主义治疗的培训项目。这是因为我从来不认为存在主义治疗是一个理论学派。与其试图创建存在主义治疗的课程计划,我更倾向于以此作为对所有经过良好培训的动力学治疗师的补充教育,增强其对存在主义问题的敏感度。
    过程和内容 存在主义治疗在实践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同时关注治疗谈话的两个主要方面:“过程”和“内容”。“内容”就是其字面上的意思,指的是所说的话、所谈论的具体问题。“过程”指的是一种完全不同而又十分重要的层面,即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当我们询问人际互动中的“过程”时,我们指的是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告诉我们关于互动双方之间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如果观察我的治疗,你可能不会找到冗长的、具体的对死亡、自由、意义或者孤独的讨论。这些存在主义的内容只对一些(但不是所有的)病人、在一些(但不是所有的)治疗阶段是突出问题。实际上,作为有效的治疗师,永远不要试图强行讨论这些问题:心理治疗不应该是理论驱动的,而应该是关系驱动的。
    但是,如果观察同样的治疗,考察来源于存在主义导向的一些特征性过程,你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对于存在主义问题的高敏感性深刻影响了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影响了每一次治疗。
    关于这本书所采用的形式,我自己也十分惊讶。我从来没有预期过写一本包含对治疗师的一系列建议的书。现在回首,我知道这种想法来源于什么时候。两年前,当我在帕萨迪纳(美国的一个城市)参观日本园林的时候,我注意到亨庭顿图书馆在展览英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畅销书,于是信步走了进去。展览的10本书中有3本是传授技巧的。这3本书的主题分别是家禽饲养、缝纫和园艺。让我很吃惊的是,在几百年前印刷术刚被引进不久之时,传授技巧的书就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
    许多年前,我有一个病人是一位作家,她连续写了两部小说之后决心再也不写第三部了,除非有第三部小说自然出现,且对她“紧咬不放”。当时听了她的话,我不由得笑了,却不是十分理解她的意思。直到我在亨庭顿图书馆,当写一本传授技巧的书这个念头“紧咬住我不放”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她。就在当时,我决心暂缓其他所有写作项目,开始搜寻我的临床笔记和日志,准备给新生代的治疗师写一封公开信。
    里尔克(Rilke)的思想自始至终影响着这本书的写作。在参观亨庭顿图书馆之前,我刚重读了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Poet),我想有意识地把自己提升到里尔克对于真诚、容纳与自我克制的精神标准上。
    这本书中提出的建议来自我45年来的临床笔记,汇集了我在自己工作中发现的有用的观点和技术。这些观点是非常个人化的、主观的。其中一些观点,读者可能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读到过。因此,这本书决不是一本手册式的读物。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培训项目的补充读物。在这本书里,我随机选择了85个建议,这种选择倒不是出自任何系统化的考虑,而是受到我对写这样一本书的热情的引导。开始的时候,我列出了200多条建议,最后删除了那些我觉得自己写作热情不高的建议。
    另一个因素影响了我对建议的选择。我近期的一些小说和故事包含了许多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到有用的治疗手法,但是因为我的小说带有幽默滑稽的调子,许多读者并不清楚我对自己描写的治疗手法是否真正看重。写作《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我提供了一个直接记录我所严肃对待的治疗方法的机会。
    这本书收集了我喜欢的干预方法和具体的谈话,这种记录对于操作技术来说嫌长,而又不足以称之为理论。如果读者想要追求更深层的理论背景,也许读我写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和《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Psychotherapy)会有所帮助。
    我接受的是医学和精神病学的训练,因此很习惯于病人这个词(来自拉丁语patients,指的是遭受痛苦或者忍受痛苦的人)。不过,在本书中使用的病人一词是来访者(client)的同义词。来访者是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传统下的常用称呼。对于一些人来说,病人这个词投射出了一种冷漠、不关心、不感兴趣、权威主义的治疗师形象,但是在本书中,我试图鼓励的是一种建立在彼此投入、开放和平等基础上的治疗关系。
    包括我自己的书在内的许多书包含的论点有限,这些论点用一定的补白彼此联结。因为我选择了很多建议、很多独立的观点,并且去除了大量的补白和过渡,所以整个文本有一种结构松散、不连贯的感觉。
    虽然我选择这些建议没有遵照什么系统,并且也希望读者能够以一种非系统的方式来选择这些建议,但是在写完之后,我试图把这些建议以更为易读的方式进行归类。
    第一部分(1—40):阐述治疗师-病人关系的性质,尤其是重视“此时此地”,治疗师对“自我”的使用以及治疗师的自我暴露。
    第二部分(41—51):从过程转向内容,讨论探索死亡、生命的意义和自由(包括责任和做决定)的方法。
    第三部分(52—76):介绍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第四部分(77—83):讨论在治疗中梦的使用。
    第五部分(84—85):讨论做治疗师的危险和特权。
    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我喜欢的措词和干预,但同时我也鼓励读者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不要把我个人化的干预看作一种程序性的处方;它们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代表了我向内寻求自己风格和话语的努力。许多学生也许会发现其他理论取向和技术风格可能更适合他们。本书中的建议来自我与高功能的或者是相对高功能的病人(而不是那些精神病性的或者是严重丧失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病人)的临床工作。通常我们每周见一次(或者两次,但是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连续见几个月或者两三年。我为这些病人的治疗设定的目标十分有挑战性:除了症状的移除和痛苦的减轻,我也在尽力促进其个人成长和基本人格改变。我知道,许多读者可能身处不同的临床情境:病人群体不同,治疗的时限不同。但我仍然希望读者能够找到他们自己创造性的方法,把我的所得适当地加以改变,应用到他们自己独特的工作情境之中。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