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儿童心理治疗
动力取向儿童心理治疗
作者:(美)Chethik, M.
译者:高桦,闵容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823-4
    装帧:平装
    页码:304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推荐
    从这本书可以看到非常系统扎实的儿童精神分析式治疗的思路。全书有七个详细的儿童治疗个案,还有多个针对不同治疗情况的小案例。对于成人治疗师来说,这本书有助于理解儿童期困难与成人后心理障碍的衔接关系。
  • 作译者序
    本书作者M. 查特尼克(Morton Chethik)是美国长年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工作的临床专家,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他撰写的本书第一版在美国及全球有很大影响,这里翻译的是他进一步补充了实例后的第二版,因此更臻成熟和完善。
  • 序言
    对于致力于提高儿童心理治疗技巧的学生(其中包括儿童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系的学生等)和更为高级的专业心理治疗从业者来说,这本《儿童心理治疗技术(第二版)》均能够为他们的专业训练提供指导。
    在本书第一版中讨论了一些案例,而这次修订的主要原因是对这些案例进行了丰富和充实,通过一步一步的具体陈述,详细地描述了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咨询的临床过程的特点。另外,在本书的最后还增加了两个详细的案例,记录了从接收患者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从而与大家分享我在案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做出的反应。在压缩的案例报告中很难详细说明的治疗技巧在这些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本版另一处修订与我们对“游戏”在儿童治疗中作用的理解有关。尽管在第一版中也有对游戏的讨论,但是在最近十年中有关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游戏在治疗时间中的使用以及游戏加强医患联盟(儿童与治疗师)等方面的文献极大地充实了游戏研究的内容。在本书增补的第三章“游戏的重要作用”中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回顾,并做了临床说明。对于儿童治疗执业者来说,理解游戏的功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版本保留了第一版中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定义和概念,以及运用多种心理病理学理论进行的讨论和说明。这个版本保留并进一步充实了评估过程(assessment process)以及向患儿父母开展咨询工作的多种方式,从而使读者通过这一个扩充后的版本就能够很轻松地领略临床理论和临床案例。
  • 目录
    第一部分 儿童心理治疗简介
    导 言
    第一章 儿童患者基本人格特征
    一、儿童自我的变动状态
    二、儿童的行动需要:游戏的功能
    三、儿童的依赖状态:父母的作用
    四、儿童的发展过程:成长的需要
    五、治疗师对儿童患者的逆反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评估过程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一、伊曼诺及其家庭的评估过程
    二、心理动力学技术性评估
    三、对治疗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游戏的重要作用
    一、游戏的界定
    二、对于成长的作用
    三、游戏及其客体关联
    四、对儿童治疗师的意义
    五、临床资料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与患儿父母工作
    导 言
    第四章 父母指导和移情养育
    一、案例1
    二、案例2
    三、案例3
    四、案例4
    五、移情养育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亲子关系治疗
    一、临床资料
    二、讨 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治疗过程:基本原理
    导 言
    一、心理病理
    二、心理治疗概念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神经症儿童的治疗
    一、佛瑞德:生活背景、发展史和治疗中呈现的问题
    二、心理动力技术性评估
    三、治疗过程
    四、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性格病理的治疗
    一、罗杰:案例概述和首次咨询
    二、诊断评价
    三、治疗过程
    四、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边缘性儿童的心理治疗
    一、对早期客体关系理论的回顾:
      边缘性和自恋性紊乱儿童的发展背景
    二、马修:案例概述和诊断思考
    三、诊断性评估
    四、治疗过程
    五、总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自恋障碍儿童的治疗
    一、汤姆:背景、发展史和症状
    二、治疗
    三、总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焦点问题的治疗
    一、准备过程
    二、案例1:离婚的冲击
    三、案例2:居丧反应
    四、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治疗过程:详细阐述的文本
    导 言
    第十一章 安迪的病例
    一、引言:俄狄浦斯期
    二、治疗的最初4个月
    三、中期阶段
    四、后期治疗阶段和结束期
    附录:对幼儿性欲的否认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玛格丽特的案例
    一、引言:潜伏期
    二、玛格丽特治疗阶段的第一个月
    三、对玛格丽特及其父母的继续治疗
    四、玛格丽特及其父母的中心问题
    五、结束期
    参考文献
  • 摘要
    推荐序
    我做了将近二十年精神分析取向的成人心理治疗,直到近几年才发现儿童心理治疗经验为治疗师精准理解成人患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很少有系统叙述儿童心理治疗技术使用过程的读物供大家学习。在所有心理治疗流派中,只有精神分析涉及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治疗技术的研究文献最全面且系统。从S·弗洛伊德,A·弗洛伊德,M·克莱因,D·温尼科特,到R·Negri,M·Harris等精神分析学者们,对婴儿和儿童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及儿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做出过杰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精神分析电子出版物“PEP”网站上有四十多种精神分析理论和临床专业杂志,其中有三本杂志是关于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英文版杂志,这三本杂志代表了精神分析儿童发展与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学术精华。而目前我国无论是儿童精神病学专业,还是心理治疗专业领域,尚没有成系统进行儿童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也没有多少介绍儿童心理治疗的书籍。
    我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编辑阎兰女士在一次谈到儿童心理治疗时,她说十几年前出版过一本精神分析取向的《儿童心理治疗技术》,作者是美国儿童心理治疗师Morton 
    Chethik。她说近十多年有关儿童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出版的很少,而儿童心理治疗需求却越来越大并正逐渐受到专业人员的重视。所以出版社想再版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版本,她希望我能主审一下这本书的原翻译稿,原因是中国近十几年来无论在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实践,还是在治疗师培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对精神分析的理解也越来越准确和深刻,她希望我对原翻译稿中有关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之术语以及一些治疗性表达进行重点修改。鉴于我近几年也在研究和实践精神分析取向儿童治疗及儿童游戏家庭治疗,以及自己对精神分析儿童心理治疗的兴趣,故此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本书作者Morton Chethik是美国密西根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他曾经是美国密西根精神分析协会儿童心理治疗项目负责人。他在这本书中描述了精神分析取向儿童心理治疗的特点与操作过程。他借助大量实际案例,所描述的儿童心理治疗过程层次结构清晰且操作过程详细,非常适合初学者或作为想了解儿童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的入门读物,同时书中对心理动力学评估方法、与儿童父母工作方式以及游戏治疗过程比较详细的描述,也会给高年资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以极大的临床思路启发及特别收获。
    本书首先从儿童未发育成熟的基本人格特征,到结合具体案例的动力学评估维度与过程,以及游戏在儿童治疗中的作用,对精神动力学取向儿童心理治疗做了介绍。紧接着用四个具体治疗案例说明在动力学儿童治疗中如何针对儿童父母进行工作,并提出针对父母的工作目的和两种干预方式:父母指导和移情养育,工作目的是治疗和改善亲子关系。之后作者结合具体案例对动力学儿童心理治疗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章节的描述能特别满足初学者和那些想详细了解动力学儿童治疗过程读者的需求。本章节同时从不同儿童心理病理类型:神经症、病理性格、边缘性问题、自恋性问题,分别结合具体案例详细描述个案问题及背景、心理动力学技术性评估和游戏治疗过程,并分别对每一个案例治疗过程的重点进行了总结。所描述案例评估、案例概念化和治疗操作过程十分明晰,极其利于学习。作者在本书最后一部分详细描述了两个案例,一个案例的病理性位置在俄狄浦斯期,另一个案例的病理性位置在潜伏期,这部分也对儿童所面临现实创伤焦点问题(父母离异、居丧)的治疗干预方法进行了描述。与此同时,所呈现的治疗过程更加侧重对实际治疗操作特点和细节的描述,读者将会对动力学诊断性评估和治疗过程产生深刻印象,并将对自己理解个案和临床实践产生影响。
    作者在本书中所呈现个案的年龄都在6-12岁之间,大部分个案人格发展基本上度过了俄狄浦斯期和潜伏期,有些个案进入青春前期。即使是作者所呈现的边缘性个案,案主儿童的自我功能水平也接近神经症结构水平。我个人感受本书所呈现的动力学治疗尽管在治疗中使用了儿童游戏,但还是有比较多的解释技术,这些解释大多是围绕俄狄浦斯情结进行的,有较多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特征。
    精神分析取向儿童心理治疗区别于成人心理治疗的重点更多不是在于人格发展理论,而是着眼于治疗设置和技术操作的方式上。对于儿童治疗,随着儿童个案年龄越小,特别是为那些5-6岁之前幼儿做心理治疗时,治疗的时空设置可能越灵活,比如在治疗频率上,见不见治疗师可以由幼儿的需要决定,D·温尼科特称之为“按需索取”(on demanding)治疗;在治疗的空间位置上,治疗师可以从自己的座位上下来,与幼儿一起坐到地板上成为幼儿指定游戏中的一个角色。显然,要成为这样的儿童治疗师,我们所面临的学术挑战和治疗师自己人格问题挑战要比成为成人治疗师大很多、也严峻得多(这可能就是儿童心理治疗师很少的原因之一吧)。对与更小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即将出版,由我翻译的D·温尼科特做的一个儿童治疗记录逐字稿《皮皮的治疗过程》(暂定中文名字,The Piggle)。
    针对儿童的系统心理治疗在中国刚刚开始,很多儿童及其父母需要专业的帮助,需要帮助他们健康养育和成长,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精神卫生和心理学专业人员的职业使命,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这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努力和资源去学习成为有能力胜任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儿科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婴幼儿养育者和教育者以及幼儿园老师等。以上的这些人员就是最适合成为帮助儿童成长的专业人员,而Morton 
    Chethik的这本《动力取向儿童心理治疗》就是最适合我们学习成为各自领域中具有心理动力学知识和技能专业人员的入门读物。在阅读本书时,如果您有些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基础读起来会容易些;如果您还没有接触过精神分析概念,想必书中作者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和出神入化的技术操作,以及儿童在治疗中获得的健康人格发展,家庭亲子关系的出奇改善,都将会唤起您对一个新专业领域的好奇感和探索欲望,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学习和工作。(Email:zchengz@163.com)
    赵丞智 于北京回龙观
    2014年07月09日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