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客体关系
当代精神分析导论:理论与实务
当代精神分析主要面貌全覆盖,承前启后实用佳作,Tavistock·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七
作者:(英)安东尼·贝特曼(Anthony Bateman),(英)杰瑞米·霍姆斯(Jeremy Holmes)
译者:樊雪梅,林玉华
精神分析,咨询治疗,导论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20年3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25242
    装帧:平装
    页码: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这本兼顾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的全面性导览,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取向咨询的学习者,以及从事临床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必备的参考书籍;而一般读者在阅读本书后,也能具备基本的精神分析知识識,本书在新手与有经验者之间创造了足够的过渡空间。本书以丰富鮮活的实例贯穿全书,试着展示不同的临床取向如何统整于同一個架构中,呈现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的主要面貌。

          本书将带领读者一览当代几个主要精神分析流派,略述其跨世纪以来的争议所衍生出来的各大学派在理论与实务上所强调的重要论述及其中异同,这些学派包括古典精神分析、克莱茵学派、独立学派、当代弗洛伊德学派、人际学派、科胡特学派、拉康学派及自我心理学等。

  • 推荐
  • 作译者序


    作者简介

    安东尼·贝特曼(Anthony Bateman) 英国伦敦圣·安医院心理治疗师,英国精神分析协会会员。

    杰瑞米·霍姆斯(Jeremy Holmes) 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


    丛书主编简介

    杨方峰 北京理工大学航天工程学士,英国埃塞克斯(Essex)大学精神分析学硕士,英国巴斯(Bath)大学管理学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组织机构的情绪与深度心理分析、领导力。英国留学期间曾在伦敦Tavistock临床中心、团体分析协会(IGA)、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PAS)学习,现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精神分析师候选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心理师。

    译者简介

    樊雪梅 旅英15年,受训成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BPAS)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成人精神分析师(2013),英国伦敦Tavistock临床中心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导向心理治疗师(2008)及专业博士。曾在英国伦敦大学(UCL)安娜·弗洛伊德中心教授精神分析理论与婴儿观察课程。著有《弗洛伊德也会说错话:精神分析英伦随笔》,译著《夜未眠》《僵局与诠释》等,目前从事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疗以及相关的教学和督导。

    林玉华 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精神分析师。曾任辅仁大学临床心理系系主任,现为传心心理治疗所所长,同时兼任台湾精神分析学会理事和学术教育训练委员以及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1992年获得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赴英国Tavistock临床中心接受博士后临床训练,并于2004年取得Tavistock临床中心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的认证。


  • 序言

    推荐序:浓缩还是鲜榨果汁?


    在百家理论众声喧哗的浪潮中,在不同治疗者各行其是的情形下,如何让专业学习人士迅速地在精神分析的领域,得以不失偏颇,综览全貌,不致空谈,亲炙实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当代精神分析导论—理论与实务》的两位作者安东尼·贝特曼与杰瑞米·霍姆斯,在伦敦执业与研究多年后,极富巧思地试图完成这一任务。我们从书名得知这是本导论,而且引导的重点可分为:①当代;②理论;③实务。


    当代:精神分析已经发展了百余年,这一学问的理论主张与临床实践在当下与过去有何区别呢?细心的读者不难察觉,从第一章开始到随后贯穿全书的每一章,都以引用弗洛伊德的名句来开头。


    读者可能会问,既然要谈当代,为何如此累赘地一直提及“弗洛伊德这么说、弗洛伊德那么说”呢?别忘了,作者谈的不只是历史,而且有争议;换言之,弗洛伊德虽然是精神分析的奠基者,但他的主张并不教条。他的主张不但是精神分析的创始,同时也是引发了多种观点的开端。


    一个学习心理学的学生曾问我,为何许多心理学的书籍在引论中都会提到弗洛伊德,并且“一致”认为他的理论已经过时(换种说法,已成为历史)。那么为何不将他删去呢?不再提他不是更省事吗?


    这种说法表面上言之成理,但细究之下,认为弗洛伊德已过时的主张其实隐含着“历史就是与当代无关的过去”的观点。我们能否有另一种观点呢?每当提到当代和现在,其实已经包含着特定的古典和历史。这种观点不只是影射着历史决定了当代的成就,而且认为历史与我们当下的争议息息相关,因此古典与当代并非是线性的发展,而是相互揭露局限、启发新的开端,在这种古典与当代互为主体的关照下,作者精练地介绍了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务。


    理论:维德尔(R.Waelder,1962)将精神分析理论分为四个层次:

     (1) 针对个别被治疗者的特色所形成的诠释;

     (2) 针对某种诊断类别(例如自恋型人格)所积累的知识;

     (3) 针对精神分析基本概念(如防御机制、移情)与临床现象结合的说明与陈述;

     (4) 针对抽象概念的解释,例如生本能与死本能。


    作者将重心摆在第三个层次,并且以许多简明的案例来概括第一个与第二个层次。


    以各种心智模式的主张为开端,接着探讨内在世界的起源以及在世界当中运转的情形(防御机制),随即邀请读者来到分析的实境,也就是充满了移情与反移情张力的临床情境,最后以梦、象征与想象—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分析的核心—作为理论介绍的休止符。


    作者非常精彩、简约地将各家的理论最精要的部分进行对比,包括弗洛伊德、自我、自体心理学、人际客体关系、克莱茵—比昂模式等等,让读者对不同理论的主张与差异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提到当代精神分析寻求大一统理论时,则说:“三个凸显的主题是表征(representation)、情感(affect)和故事或叙事(narrative)”,对于要凭借导论入门精神分析的读者,这种表达法委实过于凝缩,难以消化,特别是作者尚未说明(言说)的特殊性质,就凸显了叙事的重要性。


    实务:这是本书最值得先看的部分。主题涵盖了初次会谈、治疗关系的探讨、治疗时可能遭遇的困难、赖以解决的方法、历来对精神医学的贡献,以及日后对精神分析疗效(心理治疗)的值得信赖的研究。


    梅宁格(K. Menninger,1958)以及马兰(D. Malan,1979)等人所主张的诠释三角,的确是初学者了解临床情况的极佳依靠。然而在书末结尾时,作者主张精神分析与研究的关系有五点:①精神分析不能闭门造车;②可以有所凭据,更有效、更有用地处理心理困扰;③让精神分析自我检视,抛弃过时而无用的神话部分;④精神分析如果要继续得到政府的补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生存,就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其有效性;⑤研究让精神分析不致脱离现实,成为孤魂野鬼。笔者有些疑惑地自问:神话真的是无用的部分吗?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一定要政府补助才能生存吗?倒是有不少研究者脱离了临床的现实,不但没有成为孤魂野鬼,反而成为研究补助金的宠儿。


    翻译者玉华、雪梅有多年在英国研习精神分析的体验(不仅是研读与研究而已),大约十年前玉华着手这本书的翻译,书籍原来是针对尚未见到精神分析果园、果树的读者。她们自然知道在课堂上如何补充不同时空背景下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不同发展的面貌,以及如何妥当地回应笔者上述的小小疑点。


    然而,如果有读者认为仅凭这本精彩的概论,就了解了精神分析所有的理论,凭借这本独到的秘籍就可以在临床上挥斥方遒。那么,笔者的建议是:因为精神分析的果实尚未在本地量产,所以你喝到的是浓缩还原的果汁。如果觉得滋味不错,那么要不要尝尝鲜榨果汁?或者新鲜的果实?笔者期望翻译者,或者其他精神分析的先驱者,在下一个十年,能够栽培出比这本导论更地道的果实。


    最后,吹毛求疵地指出一处翻译的问题:弗洛伊德的“娥玛梦”,被译为怪家伙之梦,有些令人不解。这则梦出自《梦的解析》的第二章,弗洛伊德以自己的梦作为开端,试图说明梦是欲望的满足,而称之为specimen dream,也许应该翻译为“作为样本的梦”。虽然值得商榷,但仍然瑕不掩瑜,因为整体翻译非常翔实生动。


    最后的最后,阅读这本书让我忆起玉华从英国到巴黎游玩的那段时光。希望用这篇短短的序文,纪念荏苒的时光与持续的友谊。


    杨明敏

    台湾精神分析学会理事长,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分析师

  •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

    第一章 简介:历史与争议

    第二章 心智模式

    第三章 内在世界的起源

    第四章 防御机制

    第五章 移情与反移情

    第六章 梦、象征与想象


    第二部分 实务

    第七章 初次会谈评估

    第八章 治疗关系

    第九章 临床工作的难题

    第十章 精神分析对精神医学的贡献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研究

  • 摘要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