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万千亲子系列
如何安抚易哭闹宝宝
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主席、哈佛医学院儿科荣誉教授贝里·布雷泽尔顿博士的又一力作
作者:(美)T.贝里·布雷泽尔顿(T. Berry Brazelton),(美)乔舒亚·D.斯帕罗(Joshua D. Sparrow)
译者:牛君丽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20年8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28830
    装帧:平装
    页码:124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

    ●  安抚哭闹不止的宝宝
    ●  减轻并缩短宝宝腹绞痛引起的哭闹
    ●  与宝宝交流,从出生的第一周开始
    ●  平息宝宝的怒火
    ●  帮助宝宝用手势和言语而不是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一个父母都想知道如何安抚易哭闹宝宝,让他们平静下来。在本书中,布雷泽尔顿医生和斯帕罗医生揭示出了每一种啼哭的含义,同时又将最恰当有效的应对方法展示给父母们。他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给出了充满智慧的建议。遵循他们的建议,父母将看见神奇的效果,获得巨大的帮助!
  • 推荐
    本书是美国很受欢迎的儿科专家布雷泽尔顿博士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执业经验,在众多父母和专业保育人员的一再请求下写成的,是他的“布雷泽尔顿式育儿丛书”的一部分。本书专门针对育儿过程中几乎让所有新手父母手足无措的幼儿哭闹问题,按照幼儿年龄的大小和发育的不同发展阶段,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新生儿的父母阅读。
  • 作译者序
    作者简介

    T.贝里·布雷泽尔顿(T. Berry Brazelton) 博士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儿童发展科的创办人,哈佛医学院儿科荣誉退休教授,现任布朗大学儿科与人类发展学教授,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和国家临床婴儿计划中心主席。他带领编制的《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在世界各地的医院中都有使用。

    乔舒亚·D.斯帕罗(Joshua D. Sparrow) 博士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住院精神病学主管,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

    牛君丽
    本科专业为英语教学,在女儿出生前后旅居美国,非常关注中美幼儿教育及创新教育。回国后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主办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并与加拿大幼儿教育专家合作,在北京及全国范围内参与幼儿创新教育及项目教学法的推广和交流。现在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 序言
    自1992年第一本《触点:如何教养3—6岁的孩子》(Touchpoints: Three to Six)出版以来,诸多父母以及育儿专业人员不断要求我写一些短小的实操手册,帮助他们应对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常见挑战。其中最常见的挑战是啼哭、管教、入睡困难等问题,“布雷泽尔顿式育儿丛书”谈到了这所有的话题。
    我在儿科执业多年,遇到了数不清的家庭,他们的经历表明,这些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在这本小册子中,我尝试解决啼哭、管教、入睡等常见问题,在孩子成长发育飞跃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每一个触点,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些问题,甚至出现成长后退。系列丛书中的每一册书都描写了啼哭、管教、入睡的“触点”,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每一个小册子都为父母提供了实操性建议,使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掌控他们即将遇到的类似问题,重回正常的发展轨道。
    我邀请斯帕洛医生和我共同撰写了《触点:如何教养3—6岁的孩子》,把他在儿童精神病学领域的见解加入进来。这套丛书关注的重点是人生最初的六年里遇到的问题和机会,间或我们也会谈到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每一册书的最后一章,都会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讨论,不过这些小册子并不能涵盖问题的所有方面,也不能取代面对面的专业诊断和治疗。我们希望这些小册子能成为方便好用的指导手册,帮助父母直面孩子的成长痛,迎接那些激动人心、标志着孩子成长飞跃的“触点”。
    “腹绞痛”会引起过度啼哭、夜半惊醒、乱发脾气,这些现象既常见又不可避免,常常让父母深陷其中以致抓狂。不过,通常来讲,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暂时性的,不会持续很久,也并非不能解决。但是,如果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遇到问题的家庭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成长严重偏离正轨。我们希望,这些小册子提供的简单信息可以帮助父母提高信心,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得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脱轨现象,即便遇到的问题特别棘手,依然不会熄灭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兴致和乐趣。

  • 目录
    序言

    第1章 新生儿的语言
        新生儿的交流方式
        啼哭
        微笑
        肢体语言
        自我安慰
        牙牙学语
        “做对了”

    第2章 交流的触点
        新生儿的啼哭
        啼哭与性格
        烦躁不安的第3周(腹绞痛)
        第4—6周
        第8周
        第4个月
        第7—8个月
        第10个月
        学步儿童的啼哭

    第3章 儿童啼哭的含义
        引起关注
        憋气现象
        害怕独立
        梦魇与恐惧
        悲伤
        分离
        足月小样儿
        闹脾气
        发牢骚

    参考文献

    给父母的书单

    给父母的资料
  • 摘要


    新生儿的交流方式


    新生宝宝出院回家之前,新手父母最常问儿科医生的问题是:“如何喂养这个婴儿?如何才能知道她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我的回答是:“仔细观察你的宝宝,她会用行为告诉你。她的喜好一目了然,是否喜欢你说的做的,她的面孔和身体都会告诉你。如果喜欢,她脸上会很明快,手舞足蹈,胳膊腿都会向外伸展。如果不喜欢,也会很明显,她会肢体僵硬、转身背对着你,变得难缠甚至啼哭起来。通过仔细观察,你很容易就能发现她们的线索。”
    “那么,如何避免犯错?”
    “犯错是无法避免的,学着做父母是个试错过程。事实上,错误教给你的比成功更多。”
    每一个父母都想凡事“做对”,鉴于此,我最好的建议就是了解你家宝宝的语言,她的行为就是她的语言。
    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对新生儿的测试,就是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可以帮助“解读”新生儿的行为。父母和受训观察者共同对新生儿进行观察,观察她对图片、声音等感官刺激的反应,以及她从睡眠转向清醒状态的活动情况,新手父母可以通过这些观察,发现宝宝的个性和气质。训练有素的医生、护士或其他育儿专业人员,可以帮助新手父母发现新生儿的让人称奇的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照顾新生儿。借助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父母可以观察到新生儿屏蔽干扰的方法、渐渐醒来的过程,以及她们对摇铃、红球和人脸做出的反应等。通过观察,父母可以逐渐掌握新生儿的行为规律,会知道在各种情景下新生儿的反应,也会知道喂奶和睡觉的时间。有的宝宝很安静却很敏感,有的宝宝异常活跃却让人抓狂,也有的宝宝个性在这两者中间,父母很快就会发现新生儿个性的不同之处,她们对外界刺激的行为反应也各不相同。
    如果父母有机会在育儿中心观察不同的宝宝,就可以看到宝宝们性格和行为的差异,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家宝宝的独特个性。父母可以借鉴观察到的宝宝的行为反应,指导自己对新生儿的照料。如今,在医院里待产和分娩的时间很短,如果父母心中存有疑问,可以提前要求医院提供新生儿行为方面的演示。新手父母一般都会非常想了解他们刚刚出生的孩子,很快他们就会爱上这个新生的宝贝。心中憧憬已久的宝宝终于出现在眼前了,他们从此踏上了了解这个具有独立人格小人儿的漫长征程。


    啼 哭

    啼哭是新生儿最具威力的交流方式。当想要召唤父母到自己身边来时,再没有比啼哭更奏效的了。
    新生儿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不仅向这个世界宣告了她的到来,还具有如下更多的作用:

     ● 将新生儿的肺部打开,启动她的肺部功能;
     ● 清空新生儿气道的液体,让氧气得以进入;
     ● 它是新生儿应激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她在母亲体外生存的开端。

    第一声啼哭响起的同时,新生儿会做出巨大的惊悸动作,手脚因震惊扭打在一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关注到这种现象,她的小脸皱在一起,仰面向上,似乎在说:“我来啦!快来照顾我啊!”
    从这一刻起,啼哭对父母及照料她的人就具有了特别的含义。听到新生儿啼哭,谁的心跳不会加速?有哪一个不想立刻把她抱起来进行安抚?这是人们被天生“植入”的本能反应—照顾和保护种族中最弱小、最脆弱的成员。
    对新手父母来讲,解决新生儿啼哭代表的需求是育儿路上的第一个难题。她是饿了,还是不舒服?是需要换尿布了吗?还是累了?感觉无聊了?是不是她觉得哪里疼了?这些都是新手父母常见的疑惑,迫使他们费尽心机寻找解决方案。


    微 笑

    出生之前,当胎儿尚在子宫里时,她就已经可以发出“微笑”。或者,是皱眉?通过超声波观察孕龄7个月大的胎儿,可以看见胎儿的嘴角向外展开,呈现微笑的样子,但是面部表情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发生在胎儿由深度睡眠转为浅睡眠的时候。所以,有父母声称发现他们的宝宝睡醒或将要睡着的时候会微笑,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微笑”是一种睡眠和觉醒状态发生变化时的反应。看见宝宝微笑或皱眉,父母心生欢喜,立刻做出积极反应,使宝宝的微笑或皱眉行为得到强化。毫无疑问,父母的反应对宝宝的行为具有鼓励作用,使她越发愿意重复这种行为。
    宝宝出生一个月后,让她微笑的情况开始多起来。当她的脸部和眼睛变得更加灵活,可以和嘴巴配合一起运动的时候,父母通常会说:“看呐,她笑了!”于是把她抱起来,逗弄她,咕咕咯咯地对她说话,试图让她“再笑一个”。直到出生4—6周大,婴儿才会发出真正的微笑,在此之前,她一直在为微笑做准备。6周大的时候,父母将她抱起和她说话,她已经能用微笑加以回应:这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可以被理解的交流方式。当新生儿发出微笑的时候,她的父母高兴得简直要晕倒了。如果他们的反应过于强烈,她会停止微笑。相反,如果他们回应恰当,将新生儿温柔地抱在怀中,轻轻摇晃,柔声吟唱,就会强化她的微笑的积极社交作用,她很快就明白微笑是另一种将重要人物召唤过来的有力招式。


    肢体语言

    新生儿的肢体语言是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给她换尿布、俯身和她说话,你会发现她在用心倾听,手脚像骑自行车一样划圈,嘴巴里发出咯咯大笑的声音,她的身体告诉你她很高兴。如果你抱起她的时机不对,她的身体会变得僵硬,胳膊腿硬挺踢打,手掌紧握成拳,脖子挺起,扭头看向其他地方。
    把她抱在怀中,她的身体会柔软下来,蜷缩着环绕着你。她把头转过来,靠在你的胸前,或者紧盯着你的脸,手紧紧攥着你的衣服或者手指。当她感觉舒服的时候,她的腿会在你身边垂下来,她会仔细地调整好身体,紧贴在你的身体上。在你的肩头,她抬起头,环顾四周,有时甚至会把腿紧紧地缠在你的身上。她环顾一下房间,最终把柔软的小脑袋靠在你的颈窝里。至此,她和你完成了一次完美的交流互动。她好像是在说:“在这里我感觉既安全又有爱。”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这时候就会分泌出乳汁—多么甜美的经历。

    目光接触

    新生儿从睡眠或哭泣状态转为清醒状态的时候,父母或者护士会将她扶起呈30°倾斜,握住她的胳膊和腿,以免她惊跳。惊跳会让她非常难过,精力无法集中。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关注行为,你会发现她盯着你看的时候,一直在控制自己,身子向前拱起。如果你慢慢地移动,脸在距离她30厘米远的前方,她会随着你的脸移动而移动。她竭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向她俯下身子的这个人,她明亮的眼睛几乎要从脸上崩出来,把你拽进去。她好像在说:“我在这里!我是个人哦。来爱我吧!”她的眼睛说出了她的心意。目光接触就是这么激动人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身体的控制力以及对物体的追随度和关注力也随之增长。
    她会使用这些能力和你交流。她的眼睛会说很多话。“我需要你!我累了。帮帮我吧。”甚至“喂我吧”。新手父母总是问,“我怎么知道她要什么?”宝宝的眼睛会告诉你她的需要。当她的眼睛明亮充满爱时,那是在说:“你是我的父母,你做对了!”

    “太多了”

    每个新生儿的忍耐性都有一个极限,超过极限,任何新的信息或游戏都会变得过度。当幼儿感觉外界刺激超过她的极限时,她会有很多种方法表达“够了,受不了”的意思。她会将身子拱起,把脸转开,目光转移,或者脸色变白,眼睛半合,打嗝,吐奶,肚子咕咕作响等,这一切都有可能是她表达“够了,受不了”的信号—她看到的和听到的“够多了”,做的游戏和互动“够多了”。在接受更多刺激之前,她也许是累了,需要小睡一下。大多数新生儿在嘈杂拥挤的房间里,都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她会在奶奶家睡着的原因。人太多,关注太多,她必须“走一会儿神”。要认真对待她的这些反应,尽快把她从过多的刺激中拯救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安静休整,她有可能又可以生龙活虎地继续与人互动了。这是她的一种保护性行为。这也许是她告诉你她受够了的唯一方式。


    吮吸

    通过吮吸,新生儿会告诉你很多信息。需要安慰的时候,她会把头转到妈妈胸前去吮吸乳房(这个举动不仅仅表示她想要吃奶,也有可能因为她需要安慰)。身边没有东西让她获得安慰时,她就吮吸自己的手指进行自我安慰和安抚。饥饿的时候,她的吮吸很稳定,一旦有了饱的意思,她的吮吸就会出现快吸、暂停、再快吸的节奏。这种时候,父母通常会逗弄她,力图促使她继续吃奶,或者低头看着她的脸说,“继续吃啊!”这是宝宝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暂停的时候,她抬头看你的脸仔细研究。吃奶时中途停顿,似乎就是为了留出时间进行观察和倾听。
    吮吸有两种—吃奶的吮吸,和“占空式”吮吸。“占空式”吮吸发生在新生儿口腔的上部(把手指给新生儿吮吸,你就会感受到)。“占空式”吮吸具有安抚作用,也可以让运动中的婴儿平静下来,使其专注地倾听和查看,或者帮助其进入睡眠,或者使其从睡眠中安静地醒来。新生儿的吮吸意义丰富,只要留心观察和倾听就能掌握。


    自我安慰

    新生儿躺在小床上,通常会局促不安地蠕动。这是因为仰面朝天躺着,会让她受到惊吓,使她心烦意乱。她很可能会哭起来,并被哭声再次惊吓到,她一边哭,一边大发脾气。失控的时候,她会产生四个反射行为,力图对自己进行控制。她把脑袋转向一边,脸和胳膊努力向外挣扎,身体向另外一边拱起,形成紧张性颈反射。这个反射使她的手伸到了嘴边,称为巴布金手口反射(Babkin hand-to-mouth reflex);她的头紧靠着手,从一边转到另一边;最后,她捉住大拇指或者其他手指,放进嘴里进行吮吸。至此,四个反射行为完成,再次达到了自我控制。
    现在,她可以再次观看、聆听、探索她周围的世界了!她让自己安静了下来—这是自我控制的第一步,是了不起的成就!父母满心热爱孩子,这时候就会俯下身子柔声对她说:“太棒了!”确实是!新生儿认识到她的新的自控方法特别重要。她热切地吮吸自己的大拇指,发出柔和而又满足的声音。父母对她喃喃说话,她也试着咕咕噜噜地回应,但是真正说话—还做不到。她拔出手指,眼睛发亮,盯着喃喃说话的父母不住地看,满足地拱动起来,但是,没有发出声音。


    牙牙学语

    又过了几周,新生儿在身体拱动的时候,口里开始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这种交流方式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将近3个月大的时候。她发现,扭动身子并且发出这种声音能让父母更快地做出反应。接下来的几个月,她躺在那里不停地练习这个新技能,咿咿呀呀,没完没了,有时甚至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她在学习掌控这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新技能。通常,她会被自己发出的大声吓到,她很兴奋,有时候甚至失去控制大哭起来,哭声很快就把父母引过来了,当看见父母时,她立刻止住啼哭,脸上现出微笑,仰面看着父母,叽叽咕咕地说话,满足地扭动着,希望父母留下和自己待在一起。



    “做对了”

    初为父母的人很少会自信地说“我知道怎么做!我也知道怎么说!我做对了”,帮助小朋友打了一个大嗝算是“做对了”的事情之一;小家伙哭泣的时候,父母因了解她的需求,做出恰当的反应,也绝对是少有的“做对了”的事情。这让父母心里很激动,开心地认为“我是她的父母—她需要我的时候,我知道该做什么”。这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功!我们希望,这个小册子可以帮助父母取得更大的胜利!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