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不是生物水平的就是临床方向的,20世纪的状况一直如此。但最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以及神经科学与遗传学发现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局限性,临床工作者与实验室中的研究人员都日益感到需要拓展各自的视野,让其他领域的知识助力自己的工作。为此薇薇安·格林挑选出这一交叉领域的最佳文章,既涵盖了对发展科学最有兴趣的人士最重要的心理动力研究成果,也呈现了最鲜活的临床工作。每一章都是最高水平的体现,同时也保持了与实践工作者的最大相关性。本书可以成为对发展领域的心理病理学感兴趣的读者的枕边必备书!
——彼得·福纳吉(Peter Fonagy)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临床、教育与健康心理学系研究与发展部主任
英国安娜·弗洛伊德中心首席执行官
这本书由薇薇安·格林主编,由多位该领域的著名学者参与不同章节的编写,从多角度揭示了情绪发展的过程。这涉及生物学基础,也涉及后天的养育,即我们现在非常强调的依恋关系。从临床早期养育的一些破坏性的关系中,比如童年虐待,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心理社会的影响,也可以看到神经生物学的影响。我一直秉持的观念是:和第一依恋者的关系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本书提出,人际间整体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观解释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的理念也是一个冲击。作为临床工作者,我认为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病理的过程,同时也希望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做好预防工作,更好地养育孩子,减少其心理疾病的发生!
——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师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本书是国家精神分析引智示范单位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心智化领域的又一贡献。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心智化领域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本书基于关系的个体情绪发展观,将为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的心智化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相信每位对心智化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收获启发与思考。
——马辛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席专家
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
将研究人类大脑的神经科学与研究人类心智活动的精神分析相结合,一直是弗洛伊德的梦想,当今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让梦想照进现实。本书延续了弗洛伊德以来精神分析内部勇于探索和发展的传统,试图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人类心智认知框架,值得一读!
——仇剑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与治疗部主任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心智化理论,已经跨越了在二元关系层面对依恋关系与早期养育过程的描绘,本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它将经典精神分析框架延展到神经科学领域,将高度抽象的表征模式与丰富细腻的临床实践进行充分的整合和联结,带领我们从主体经验和客观现实的融合视角感受精神分析与生命科学交融碰撞所迸发出的流光溢彩。如果你希望了解精神分析发展的最新领域与方向,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王倩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师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委员会顾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主编简介
薇薇安·格林(Viviane Green)
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儿童青少年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硕士课程主任;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委员会副主席;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前培训部主任;英国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及英国心理治疗学会儿童心理治疗培训督导师。
主译者简介
王觅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澳门大学心理辅导中心高级心理辅导主任,事务主管;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曾林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担任“中英精神分析取向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学院制连续培训项目”、“欧洲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的翻译工作。
审校者简介
王倩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精神分析师、直接会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中国委员会顾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在中国》杂志副主编,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合基地主任。
前言 情绪发展:生物学与临床视角的整合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人类的无意识:右脑的发育及其在早期情绪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 记忆、遗忘和直觉:神经—精神分析的视角
第三章 依恋、实际经历和心理表征
第四章 人际理解机制:交汇于发展中的遗传与依恋理论
第二部分
第五章 与父母和婴儿的心理治疗工作
第六章 幻想作为创伤体验的心理组织者
第七章 反移情、性虐待以及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性客体的治疗师
第八章 里奥:一例选择性缄默男孩的分析性治疗
第九章 青少年:发展与治疗
第十章 一例成人分析中的发展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