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认知行为
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原著第二版)
一套方案治疗多种情绪问题!王建平团队翻译。安定医院李占江、北京大学刘兴华、华西医院张岚联袂推荐
作者:[ 美 ] 戴维·H.巴洛(David H. Barlow) 等
译者:王建平、林灵、陈亮、袁颖、陈依怡、牛国雯
心理咨询与治疗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24年1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45905
    装帧:平装
    页码:216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简称统一方案)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治疗中心研发,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障碍等多种情绪障碍,且适用于处理来访者普遍存在的多种情绪障碍共病的现象。它是一套高效、灵活、结构化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被誉为循证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本书专为备受负性情绪困扰的成年来访者而著。它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解释了本疗法的核心理念;提供了丰富的工作表,用于在治疗会谈内外练习各种治疗技术。来访者可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也可在独立阅读中,通过八个核心治疗模块,来学习关注、管理和面对痛苦情绪的技术,促进对情绪的觉察,学会与情绪共处,以及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
    本书另有配套的治疗师用书,供心理治疗师学习,并在临床中使用。
  • 推荐
    跨诊断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书为我国受情绪障碍困扰的广大人群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的治疗途径!
    ——李占江 主任医师、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首席专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受焦虑和抑郁困扰的朋友们,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是专门为你们设计的,能有效地帮助你们,而且这些方法都是你们能做到的。只要按本书介绍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坚持做到位,你们的痛苦就很有可能获得实质性的缓解。
    ——刘兴华 研究员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
    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情绪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之一。本书既基于前沿的科学研究,又贴合临床实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强烈推荐!
    ——张岚 主任医师、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一级专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作译者序
    戴维·H.巴洛(David H. Barlow),博士,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委员,美国波士顿大学精神医学和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和主任。他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有效的疗法”丛书的主编,也是《牛津临床心理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inical Psychology)的主编。他曾多次获奖,发表过600余篇文章和图书章节,出版了80余本书,主要涉及情绪障碍的性质和治疗以及临床研究方法。

    香农·索尔-扎瓦拉(Shannon Sauer-Zavala),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统一方案培训研究所(Unified Protocol Training Institute)主任。她的研究重点是识别维持各大类心理障碍症状的因素,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常见的共病心理障碍形成流线型治疗方案。索尔–扎瓦拉博士在这一领域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后续工作由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资助完成。

    托德·J.法尔基奥内(Todd J. Far-chione),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及相关障碍治疗中心心理学与脑科学系研究副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焦虑、心境和相关障碍的性质、评估和治疗。他在这一领域发表了60多篇文章和图书章节。

    希瑟·默里·拉京(Heather Murray Latin),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学与脑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

    克丽丝滕·K.埃拉德(Kristen K. Ellard),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讲师,美国麻省总医院精神科道腾家庭双相障碍治疗创新中心以及神经治疗部门心理学助理和临床研究员。

    杰奎琳·R.布利斯(Jacqueline R. Bullis),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精神学系讲师,美国麦克莱恩医院抑郁和焦虑障碍科临床研究员。她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完成了临床心理学项目的博士训练。

    凯特·H.本特利(Kate H. Bentley),博士,美国麻省总医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型和研究型研究员,此前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完成了临床心理学项目的博士培训。

    汉娜·T.贝彻(Hannah T. Boettcher),文学硕士,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的博士前实习生,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完成了临床心理学项目的博士培训。

    克莱尔·凯西洛-罗宾斯(Clair Cassiello-Robbins),文学硕士,美国波士顿大学临床心理学项目高年级博士生。
  • 序言
    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的患者所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就是如何获得最有效的帮助。很多人都认识这样的朋友或家人:他们曾向一位看似声誉良好的临床实践者求助,后来却从另一位医生那里了解到,最初的诊断是错误的,或者最初所推荐的治疗方法并不适合他,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会通过阅读与症状相关的各种资料,尽可能地在互联网上检索信息,或积极地“四处打听”,从朋友和熟人那里获取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医疗保健政策制定者也意识到,有需要的人并不总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他们称之为医疗保健实践的差异性。
    现在,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制度都试图引入循证实践,来纠正这种差异。这意味着,只有患者获得了针对某一问题的最新、最有效的治疗,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医疗保健政策的制定者也意识到,尽可能地为医疗保健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是非常有益的,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在改善身心健康的合作中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有效的疗法(Treatments That Work)”丛书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点而研发的。这套丛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治疗某一类问题的最新且最有效的干预方法。这套丛书所囊括的每一种治疗方案都必须达到科学顾问委员会所制定的严格的实证标准。因此,当患者因为这些问题而痛苦不堪,其家人四处寻求专业治疗师的帮助时,如果治疗师熟悉这些干预方法,并确定患者适合某一治疗方案,患者就会有信心,知道自己正在接受最佳的治疗。
    根据最新研究和临床评估,基于循证的跨诊断治疗方案的新发展,可以对具有共同特征且对同样的干预措施有疗效反应的疾病进行统一的、跨诊断的干预。随着对心理障碍本质的深入研究,许多相关联的心理障碍都呈现了共同成因,并且在行为问题表现及大脑功能反应上也十分相似。当前主流的心理治疗师和研究者以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简称DSM-5)的作者所采用的方式,是把这些心理障碍或困扰看作相关的或是在一个“谱系”上。这是因为大多数患有某一种心理障碍或困扰的人,也可能同时罹患另一种心理障碍或困扰(也就是共病)。如果一个人患有惊恐障碍,那么他也可能患有社交焦虑和抑郁症;这些都被称作情绪障碍。如果有人滥用毒品,他们也有可能滥用酒精或香烟;这些都被称作成瘾障碍。这套丛书中的治疗方案都是“统一的”,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通用的、统一的治疗程序,这对同类型的所有障碍都有效,例如,情绪障碍或成瘾障碍。这些治疗方案都是“跨诊断”的,因为它们被设计为对个体可能患有的所有同类障碍(情绪障碍、成瘾障碍或进食障碍)都有效,而不只针对一种障碍。使用一套治疗流程会让你和你的治疗师更轻松且更有效率,并且应该能以更全面且高效的方式应对你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这本写给来访者的《成人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原著第二版)》是为了解决一系列情绪障碍而研发的。一般而言,包括所有的焦虑和心境(抑郁)障碍,例如,伴有或不伴有场所恐惧的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和抑郁障碍。本治疗方案还旨在解决与难以应对强烈情绪紧密相关的其他状况,如健康焦虑、分离(不真实感)、酒精或物质使用以及自伤行为。上述所有障碍的共同点是强烈的情绪体验影响了人们过上满意的生活。如果你在此刻遇到的唯一问题是特定恐怖症,则不推荐使用本治疗方案。只有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能够确切地告诉你,你患有或未患有哪些疾病;也只有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能够决定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法。

    戴维·H.巴洛(David H. Barlow)
    “有效的疗法”丛书主编
  •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情绪障碍?
    第二章 对治疗项目的概述
    第三章 学会记录情绪
    第四章 设定目标和维持动机
    第五章 理解情绪:什么是情绪?
    第六章 理解情绪:追踪情绪反射弧
    第七章 正念情绪觉察
    第八章 认知灵活化
    第九章 应对情绪性行为
    第十章 理解并直面身体感觉
    第十一章 付诸实践:情绪暴露
    第十二章 药物在情绪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自此向上:回顾成果,展望未来
    附录A 自测练习答案
    附录B 工作表示例
    附录C 关键术语表
    作者介绍
  • 摘要
    第一章 什么是情绪障碍?

    目标
    厘清本治疗项目试图解决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帮助你判断本治疗项目是否适合解决你的困扰。


    什么是情绪障碍?

    本书旨在帮助与焦虑、悲伤、愤怒、内疚等强烈情绪做斗争的人。当一个人情绪强烈到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时,他就可能患有情绪障碍。比如,当你感到极度悲伤时,与朋友联系乃至起床都可能变得很不容易。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完成学业或工作上的重要任务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你翻开这本书的原因,也许就是自身的情绪正干扰着你生活中许多重要的方面。虽然情绪影响我们生活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所有情绪障碍都有三个特征,见图1.1。
    1.频繁且强烈的情绪体验:饱受情绪困扰的人,往往会频繁地体验强烈的情绪。这是一种情绪敏感的生物学倾向——有些人可能就是天生会对生活中的某些情境产生更强烈的反应。需要指出的是,感受到强烈的情绪并不意味着无法承受或不堪其扰,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
    2.对情绪的消极反应:罹患情绪障碍的人往往会消极地看待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因做出某些反应而苛责自己,想着“我不该有这种感觉”或“对这件事感到不安是软弱的表现”。他们也可能将强烈的情绪和糟糕的结果联系起来,得出这样的结论:“别人会因为我表现出焦虑而对我有看法”“如果我在气头上,我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或者“如果我放任自己悲伤,就会掉入一个再也逃不出去的深井”。有时,情绪体验中的某一部分尤为痛苦。比如,有的人会觉得与情绪相关的一些身体感觉特别不适,比如心悸、出汗或反胃。而对另一些人来说,突然闯入、不请自来的想法也许是最令人苦恼的。有时候,人们甚至会对积极情绪产生消极反应(例如,“我如果任由自己兴奋,万一这事情没有好的结果,就会更加失望”)。
    3.对情绪的回避:鉴于患有情绪障碍的人会消极地看待他们的情绪,因此更可能竭力回避这些情绪。但问题是,回避实际上并不有效。尽力赶走情绪,在短时间内会让人好受些,但从长远来看,这通常会导致更频繁、更强烈的情绪。这就像被困在流沙中——挣扎得越厉害,就陷得越深。此外,当你为了回避强烈的情绪而拒绝参加一些活动时,你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你可能还会发现自己很难充分地享受日常活动(如上班、与朋友交往或纯粹的娱乐活动)的乐趣。
    本书的目标是调整你应对情绪的方式。具体来说,给你的建议是尝试以更接纳而非回避的视角看待情绪。这也许与你所期待的结果恰好相反——你可能希望赶走那些难以承受的情绪。然而,随着深入地学习本书,你将对情绪有更多了解,明白哪怕是消极情绪也很重要,把它们赶走只会适得其反。起初,靠近和切实地应对情绪会稍显困难,但这个过程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可控。
    想要更好地判断本治疗项目是否适合你,可以先看看我们诊所治疗的这些个案。
    阿米拉
    阿米拉是一名24岁的研究生,她因多种困扰而求助于我们诊所。一开始,她的困扰包括持续地担忧(占一天中90%的时间)家庭的经济状况、自己完成学业的能力、自身健康和人身安全。阿米拉的应对方法常常是每晚花好几小时上网,而无法顾及学业。她甚至把事关自己能否如期毕业的项目都搁置了。她对自己的缓慢进展感到非常愧疚,却依然很难面对这些任务。此外,她提到自己存在检查行为(比如,频繁就医和在网上检索症状),还拒绝进入她认为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拥挤的公共场所。这些行为会让阿米拉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好一点,但随着新的情境和症状出现,担忧又会卷土重来。除担忧以外,阿米拉还提到自己有坐立不安、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激惹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阿米拉另外报告,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她在交友上频频受阻。她担心同学会觉得自己是“笨拙、奇怪的人”,所以她一直回避班级聚会。即便是参加了几次家附近的活动,阿米拉也总是坐在后排,并在结束后立即离开,以回避茶歇时间的闲谈。她还提及自己在课上尽可能不提问题,因为她担心教授会“后悔把她录取进这个研究生项目”。最后,阿米拉认为,这些困扰让她不堪重负,心情低落。她觉得解决这些问题是无望的,随即放弃了她的爱好,比如骑行、瑜伽、刺绣。阿米拉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完成学业,就无权享乐。
    凯文
    58岁的凯文与妻子结婚20年,养育了2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他已经在律师岗位上工作了25年。他因强烈的惊恐发作来到我们中心,其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呼吸短促、头晕、喉咙常有哽噎感、恶心以及出汗。某天,凯文在高速公路上驱车上班的途中,第一次经历了惊恐发作。他立即靠边下车。他从未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害怕再上路时会失控,最终打电话给妻子,让她来接他。自此,凯文开始持续体验惊恐发作。大多数发作看起来像是毫无征兆的,但他发现这些发作往往在自己感到受困于某处的时候出现。为了防止再出现惊恐发作,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比如,凯文不再驾车上高速公路;取而代之的是绕道而行,这使他每天增加了30~45分钟的通勤时间。不仅如此,他开始提前下班,以避开堵车高峰期。他也开始回避其他情境,例如坐飞机、乘电梯、逛商场、看电影和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无论去哪儿,凯文总会带着他的手机(一旦有任何事发生,能打电话求助)和快速起效的抗焦虑药。尽管没有规律地服药,但凯文说光是看着药就会觉得更安心,也感到自己更有能力应对。凯文尝试过许多方法,希望“去除”他的惊恐发作,包括放松训练、催眠、医生开的药物,但全都无效。凯文无法摆脱“自己的脑子肯定是出了问题”这样的想法,并觉得出现这些症状是自己软弱无力的表现。
    马尔科
    41岁的消防员马尔科已经和妻子生活8年了。在一次意外中,他的一位同事遭受重伤,不久后,马尔科发现自己开始遭受梦魇的困扰。这些梦往往涉及马尔科在大火中无法帮助同事的情境,这使他在被梦魇惊醒后无法再次入睡。因此,马尔科终日昏沉疲惫,他觉得睡觉愈发痛苦,因此选择不断推迟入睡的时间。除了疲劳,马尔科在白天还频繁地因那些与同事相关的闯入性想法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即便试着放松,这些记忆也可能不请自来,使马尔科焦躁不安。他的妻子很关心马尔科,尝试询问他“在想什么”,但他宁可不讨论这些记忆,因为说出来让他觉得压力更大。与此同时,妻子发现马尔科的脾气也比平时更急躁。他看起来很容易被激怒,常常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发火。比如,家里养的狗进屋子时,马尔科被吓到了,大叫着让狗滚开,事后他又感到内疚。当妻子提起他的急脾气时,马尔科认同并表示自己一直易怒、坐立不安,但他解释只是在家时很难放松下来。马尔科和妻子过往常常与朋友一起看电影或外出就餐,但这些活动现在已经难以再引起他的兴趣了。
    在妻子的鼓励下,马尔科决定和心理治疗师谈谈。他前来寻求治疗时说到,自同事在火灾中受重伤以来,他就觉得一切都糟糕透了。马尔科对他的症状感到十分沮丧,他很困惑为什么自己在极度高压的工作中能表现得那么出色,却难以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马尔科发现,自己常有自我批评的想法,并会反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振作起来呢?”
    蕾切尔
    33岁的全职母亲蕾切尔与丈夫和2岁的孩子共同生活。蕾切尔形容自己是一个“严格的人”,喜欢遵守规则和惯例。当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时,她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在女儿出生后,蕾切尔开始注意到,连生活中细微的调整都会引发她难以承受的焦虑。例如,如果蕾切尔来不及在叠好衣服后立即把它们收起来,她就会感觉要发生非常可怕的事情。她留意到自己有一些关于女儿、丈夫或父母可能遭遇某种意外的闯入性想法。为了避免这些想法的产生,蕾切尔每天都竭尽全力地遵照自己的固有流程,一旦有什么事干扰流程的进行,她就会非常生气(例如,丈夫加班迟迟未归)。一旦这些闯入性想法出现,蕾切尔就会揉搓她口袋里的“忘忧石”,并数餐厅里的地板格。这些做法会让蕾切尔觉得自己是在保护所爱的人。她懊恼于这些行为占用了大量时间,但一想到万一真能保障家人的安全,她又不愿放弃这些行为。

    你可能注意到了,每个人的症状体验不同,但他们都因强烈的情绪影响而无法正常生活。他们应对情绪的消极方式驱使他们做了本不愿做的事——正如整个治疗项目反复提及的,这些做法(如逃离同学的聚会,不再开车,对伴侣发火,严格遵守某个流程)或许可以让他们在短期内好受些,但长期来看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