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记录真的那么重要吗?
★ 如何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游戏?
★ 如何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本书以游戏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让我们懂得,关注、欣赏、接纳孩子,会让我们更多地体验到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董旭花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幼儿园游戏”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主持的“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透视38个区域故事》。
学习新西兰的“学习故事”最打动我的不是如何书写学习故事,而是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e Whariki》理想宣言中的几句话:“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这与我们的文化教育传统截然不同。
在我们这么多年的培训中一直强调教师要转变儿童观和教育观,但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还是看到教师对幼儿的无所不在的“控制”。如果让教师回答“儿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会说“天真”“活泼”“喜欢自由”“顽皮”——这些词语表达了他们对于儿童的认识以及他们的儿童观;但这些词语的后面还隐藏着另一些词语,即天真—无知,活泼—好动、不专注,喜欢自由—不遵守纪律,顽皮—惹是生非。于是,我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一个“手拿着一把大大的剪刀”的“凛冽”的教师形象。不是说儿童是一棵棵小树嘛,那么教师就应该是拿着大剪刀修剪小树,以防小树长歪的人——这应该不是大家喜欢的教师形象吧?我们喜欢的是“手拿喷壶在和煦的阳光下浇灌花草”的温暖的教师形象。
新西兰的教师相信“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所以,他们高度重视自发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高度重视给予儿童自我发展空间的意义。以儿童的自发活动为切入点的“学习故事”就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这一基本认识,“学习故事”就是他们对课程实践的记录,也是他们对儿童发展的评价方式。
如何让我们的幼儿教师也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呢?很显然,单靠讲座式的培训是不够的,应该让教师慢下来,静下来,真正观察幼儿。这种观察能让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看到每个幼儿自我学习和成长的力量。
近几年,安吉游戏风靡全国,乃至影响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每一个去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观过的教师都会感叹:“自主游戏太好了!”“他们的孩子太厉害了!”——是自主游戏让教师们重新认识儿童,也是自主游戏让教师们慢慢学会放手,还孩子们自由。但是,“管住手,闭上嘴”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教师对儿童的信任,是教师“信任儿童是有能力的个体”的儿童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是的,我们可以借助于教师书写的“游戏故事”,让教师们真正去发现儿童,并重新审视教育的适宜性。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游戏故事都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客观、具体的描述,也就是“学习故事”中强调的“注意”部分。教师能关注到幼儿那些令人欣喜的“哇”时刻、“魔法时刻”,并描述出来。
二是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也就是“学习故事”中强调的“识别”部分,这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理性分析的部分。因为本书所选择的游戏故事相对复杂,所以选择了夹叙夹议的方式,把故事书写与解读分段融合在一起。
三是回应策略,也就是“学习故事”中强调的“回应”部分,即教师在面对幼儿如此的行为时思考后面该如何做,以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
山东省淄博市有多所幼儿园的自主游戏都开展得非常不错,本书选择的游戏故事均来自这些幼儿园。感谢这些幼儿园的教师们的付出,也感谢这些幼儿园的管理者们的支持。大家阅读本书时,不仅可以了解观察记录的书写,感悟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能了解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是如何开展的。
本书的游戏故事是从教师们撰写的众多游戏故事中挑选出来的。此外,还有很多个游戏故事没有被选上,并不是因为它们写得不好,而是受本书的篇幅限制,所以,还要感谢那些名字没有出现在本书里的教师们。
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编辑部的高君女士合作已经很久了,每次的合作都让我感叹她的敬业、她的专业水准和她对于幼教工作的独特视角,感谢她每次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是她让这本书越来越完善的。
感谢我的两位合作者——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副园长韩冰川女士和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副园长刘霞女士,本书既有她们自己撰写的游戏故事,又有她们为教师们反复修改的游戏故事,是她们的努力,让本书中的游戏故事显得这么有趣而又令人深思!
感谢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教师,阅读其中的故事,相信会让你感到有趣、惊讶,会让你有所感悟并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会让你不由地再次感慨:儿童真的是“成人之父”!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教育的“水”就是儿童,对于儿童认识和思考得越多、越深入,我们的教育就会越切合实际,越有效和高效。
董旭花
2015年9月于泉城济南3. 救救小鸭子——有“缺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深入探究
观察时间:4月
观察地点:室内科学游戏区
观察班级:小班
游戏活动一开始,熙熙就来到科学区选择了沉浮游戏。她先把沉浮材料一个一个放进水箱,然后,一只手插进水里搅拌起来(见图3-1)。看着材料随着水的流动一会儿快、一会慢儿地旋转时,熙熙的眼睛变得闪闪发亮,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玩了一会儿,熙熙发现,原本浮在水面上的橡皮小鸭沉到了水底。她连忙把小鸭从水中捞起,左瞧右看地检查起来,嘴里还自言自语道:“咦,它不是会游泳吗?”(见图3-2)
图3-1
图3-2
熙熙是一个观察敏锐,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孩子。教师投放的橡皮小鸭材料由于气孔损坏,有一些漏水。之前玩这个游戏的小朋友,有的没有关注到这一现象;有的发现了,但是没有过多在意。而熙熙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马上产生了疑问,并开始探究问题的根源。她的自言自语也表现出她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煕煕反转小鸭的动作,导致水从小鸭腹部的圆孔里向外流出。熙熙看到后,就把小鸭放到耳旁左右摇晃起来(见图3-3),小鸭的肚子里发出了“哗哗”的水声。这时,熙熙好像发现了什么,开始双手用力挤压小鸭的腹部(见图3-4),大量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圆孔中涌出。在反复挤压几次,确定不再有水流出后,熙熙将小鸭放回水中,可是没过一会儿,小鸭又慢慢地向水下沉去。看着沉底的小鸭,熙熙惊奇地发出“啊”的一声。接着她再次把小鸭打捞上来,用刚才的方法又“救治”了一番,在把小鸭放下水之前,熙熙还把小鸭放到耳旁晃了一晃才放心。可是,这次小鸭依然没有摆脱之前的厄运,又一次沉了下去。
图3-3
图3-4
看得出,熙熙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这在同年龄段的幼儿中,实属难得。在探索的过程中,她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并做出合理的推断,进而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先找一找鸭子身上漏水的地方;然后晃一晃、听一听,发现有水的声音,这帮助她验证了鸭子腹部是有水的,并且还有好多水,从而判断小鸭沉底应该与其腹部进水有关系;最后把水从小鸭腹部挤出来,并再次进行尝试和验证。可见即使是小班的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也会比较坚持与专注。
这一次,熙熙没有再将捞起的小鸭放入水中,而是抬起头向一旁的教师求助道:“老师,小鸭坏了,不会游泳了。”教师问:“小鸭为什么不会游泳了?”熙熙说:“它这里漏水了!”她边说边用手指着小鸭腹部的小孔。教师启发道:“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不让它漏水呢?”熙熙认真地想了想说:“把这里粘上!”教师马上追问道:“怎么粘住呀?”“用胶布!”熙熙非常兴奋地拿来透明胶布,开始往小洞上粘(见图3-5)。可是由于小洞周围有水,她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熙熙有些气馁,教师见状提醒她:“熙熙,你看胶布不能粘住湿湿的小鸭!”熙熙听了教师的话说:“小鸭身上湿湿的,不好粘,我把小鸭擦干以后试一试吧!”熙熙拿来抹布,把小鸭擦干,然后请教师帮助往小孔上粘胶布,这次总算成功了!而且在熙熙的坚持下,小鸭被裹上了厚厚的一层胶布。熙熙小心翼翼地将“救治”后的小鸭放入水中,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了起来(见图3-6)。一会儿之后,她终于抬起头,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快乐地对教师说:“我把小鸭子治好了!”
图3-5
图3-6
正在上小班的熙熙能够进行多次尝试并最终解决问题,可见她的学习品质中已具备了非常难能可贵的坚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有困难在阻挠她的探索,但是熙熙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改变策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她还会适时地寻求教师的帮助,直至最后获得成功。
回应策略
(1)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对于投放到科学游戏区中的材料,教师大多会预设一定的教育目标。当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并没有按照预设的目标开展时,不应轻易干预和盲目打断,而应在一旁耐心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思考和判断,反思投放的材料为何会引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以把握是否介入以及如何介入等。这个案例中,教师投放了各种可以沉浮的材料,目的是让幼儿简单探究不同材质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但没想到因为小鸭的漏气问题,引发了预料之外的探究点。对此,教师没有盲目地干预幼儿的活动,而是在耐心观察的基础上给予幼儿适时的引导,帮助他们获得了有益的新经验,保护了他们的探究愿望和好奇心。这种心理上的支持能够对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转变思路,把材料的选择权交给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科学区为沉浮游戏设置一个材料收集箱,鼓励幼儿自己收集材料,让科学探究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游戏的灵感,丰富游戏内容。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各种材质的瓶子、罐子、小玩具等,进行沉浮的实验。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情况,引导他们不断地丰富和更换游戏材料,如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大小、轻重不同的材料,以更好地探索沉浮的影响因素。
(3)调整材料,增加解决问题的机会。熙熙的游戏启示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还可以考虑有选择地对某些材料进行“改造”,比如,投放有缺陷的材料(如案例中漏了气的橡皮小鸭),或改变材料的形状(如叠成方块的锡箔纸),等等。通过制造“小悬念”,增加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丰富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有关科学探究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