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哲学逻辑
-
思考哲学基本问题
大问题与史料相结合的哲学导论
作者:布鲁斯·N.沃勒(Bruce N. Waller)
译者:陈晓曦,杨晞帆,译,邓安庆,审校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611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2648
    装帧:平装
    页码:508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自觉或不自觉必须面对或思考的。本书作者以基本问题为导向,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如上帝、知识、心灵、个体同一性、自由意志等入手,探究其历史和文化语境,介绍不同思想家所持的不同立场,同时注重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做哲学”,得出自己的结论。当下的哲学思考与哲学史语境和文献有机结合,使得本书成为一本难得的哲学教材。


    资源丰富而多样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穿插在书中各处的引文,对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即时说明;“阅读部分”广泛引用古今资源对每个基本问题展开详细论述;“补充阅读”则对围绕每个基本问题的线上线下资源做出充分介绍。实践哲学所占比重较高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书中涉及的伦理学、政治学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充分思考人生困惑与社会问题;“练习部分”把每个基本问题与当下的具体语境相联系,邀请我们参与到哲学思考与对话中,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


  • 推荐

    1.基本问题与史料相结合,当下思考与历史语境相联系,不可多得的哲学教材。


    2.打破史料顺序,以基本问题组织,写给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读者,哲学入门首选。


    3.完整呈现哲学文献,围绕同一问题,介绍古今不同哲学家对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证。


    4.给予实践哲学较高比重,以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问题介绍开启对人生困惑的思考。


  • 作译者序

    作者简介


    布鲁斯·N. 沃勒(Bruce N. Waller) 1979年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扬斯敦州立大学哲学与宗教研究系。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哲学、生物伦理和批判性思维等,著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1988)、《无责任的自由》(Freedom Without Responsibility,1990)、《自律的自然选择》(The Natural Selection of Autonomy,1998)、《思考伦理学基本问题》(Consider Ethics,2004)、《咖啡与哲学》(Coffee and Philosophy,2005)、《反对道德责任》(Against Moral Responsibility,2011)、《优雅的辩论》(Congenial Debates on Controversial Questions,2013)等。

    译者简介


    邓安庆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西方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等,已出版多部专著和译著。

    陈晓曦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滁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伦理学思想史等,已发表二十余篇文章。

    杨晞帆 复旦大学哲学硕士,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等。

  • 序言

    《思考哲学基本问题》对哲学采用了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ed)的进路,聚焦于哲学家和学生都感兴趣的当代问题,同时也对哲学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展开了广泛的考察。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使问题变得更清晰,从而表明了这些基本问题为何还是有意义的,也探讨了这些问题的诸多内涵和关联。为了呈现这些持久论题和争论的完整意义,本书将每一个论题置于范围最广的可能语境中,集中运用科学史、社会史、政治的发展以及宗教史,来帮助学生获得对哲学问题的更好的理解,让学生对哲学如何影响——与被影响——其他学科和更大范围内的文化有一幅更清晰的图景。另外,采用这个进路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样的哲学争论与立场中把握其中的关联。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关于知识论的结论(这一结论也影响了观念),关于心灵、伦理学、自由意志、个体同一性和政治哲学的结论;以及思考认识论时得出的结论为何可以在关于自由意志、伦理学或心灵本质提出的问题时重新思考。

        

    本书考察了主要的哲学论题和严肃而持久的相关论证,但依然保持着一种令人舒适的对话语气。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理智的探究者,从事着严肃的哲学考察,他们必须对他们的论证和理论给出自己的价值评估,得出自己的结论。每章结尾部分的问题是用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涉及的都是开放性问题,而非仅仅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而言,这都是一本非常可读的书,旨在邀请他们完全参与到哲学论证和对话中。本书以一种颇具挑战性的方式呈现哲学,当然这种方式也可以激发好奇心且是令人愉快的。
        

    本书还涵盖了广泛选自当代和历史资源的阅读材料(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和当代的阅读材料)。材料非常充足,它们以与具体问题和论题相关的方式加以编排,这样学生就可以伴随着心中具体的论题或争论而切入这些阅读材料,每篇材料前的背景介绍也让阅读材料更容易理解。此外,阅读材料在编排时还考虑到了不同作者就同一问题采取的相反立场:学生阅读一篇材料后可以帮助他们对另外一篇有更好的理解。
        

    每章都包含丰富的引文内容,可以帮助解释较难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把哲学论题置于更大的历史、社会和科学语境中思考。
        

    每章最后的补充阅读部分还就相关研究问题、阅读文献和在线资源做了介绍。
        
     本书显著特征


        (1)开篇部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而令人信服的论证,同时避免削弱有效的哲学探究与讨论的陷阱。
        (2)对哲学论题的介绍,从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的哲学问题开始——上帝的存在、知识的本质、心灵的本质、人格同一性、自由意志和伦理诉求——探究这些问题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以及当代科学研究对这些论题的冲击及其社会意蕴。
        (3)就每个论题、每个立场呈现其优点与不足,同时从多元视角呈现基本的文本资源,让学生就这些持久的争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4)包含了广泛的原始文本资源,从亚里士多德到安妮特•拜尔,从马丁•路德、乔瓦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到史蒂芬•古尔德、理查德•德沃金等,这些资源都被置于清晰的富有争论性的语境中,让学生可以理解和品味原始资源和争论。
        (5)每章的结尾设置了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以进一步延伸争论的内涵——它们可以作为班级讨论的问题,也可以作为简短的书面作业来布置。
        (6)散见于每章中以方框形式呈现的材料解释了相关内容,呈现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并使得本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7)尊重学生作为真正的哲学探究者的角色,相信他们能够思索这些严肃的哲学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8)补充阅读部分——包括进一步阅读和在线探究的建议——设置在每章的结尾部分。同时,本书最后的术语表介绍了本书中涉及的关键术语的定义。
       


  • 目录
    第一章 批判而热忱地思考哲学
     什么是哲学?
     批判性思维与公平竞争

    第二章 关于宗教的哲学问题
     神的概念
     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
     帕斯卡赌注
     恶的问题
     奥卡姆剃刀
     科学与宗教是否分属不同领域?

    第三章 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怀疑主义
     笛卡尔

    第四章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与康德
     理性主义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
     经验主义
     康德

    第五章 当代认识论
     永恒与变化
     进化论
     实用主义

    第六章 什么是心灵?
     机械论与心灵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
     前定和谐
     偶因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两面论
     功能主义
     副现象论
     意识

    第七章 人格同一性
     人格同一性的实践意蕴
     身体同一性
     灵魂与人格同一性
     记忆与人格同一性
     科幻小说与人格同一性
     超越人格同一性
     我们关于人格同一性概念的问题
     同一性与“太一”
     人格同一性的叙事说明

    第八章 宿命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宿命论
     宿命论与决定论
     决定论

    第九章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相容吗?
     决定论毁灭了创造性?
     决定论败坏了自由意志?

    第十章 我们负有道德责任吗?
     自由论的自由意志
     道德责任

    第十一章 伦理学:理性与情感
     康德的理性主义伦理学
     功利主义伦理学

    第十二章 伦理学理论
     伦理学的神圣命令理论
     相对主义
     利己主义
     社会契约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第十三章 存在客观的伦理真理吗?
     直觉主义
     美德伦理学
     伦理非客观主义
     当代道德实在论

    第十四章 政治哲学
     政府的合法性
     服从或不服从法律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术语表
    译后记

  • 摘要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同绝大多数哲学问题一样,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人类研习和书写哲学已经有至少2500年的历史,而且毫无疑问,在那之前的数世纪,人类已经开始思考哲学问题。自那时起,关于哲学是什么就有许多不同的主张,争论仍在继续。由于在哲学发展的诸多重要历史时刻,哲学与其他领域的界限模糊,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宗教、哲学与巫术的区分都曾经是不清晰的。例如,18世纪时,科学被称作“自然哲学”,以便与传统哲学问题如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有所区别。

    对于所提出的疑问,哲学虽然不能肯定地告诉我们哪个回答对,但却能给出很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可以扩展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思想摆脱习俗的控制。因此,虽然哲学对于例如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未必提出肯定的答案,但却促使我们拓展关于事物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知识。它排除了人们狂妄独断的见地,将人们带入自由怀疑的境地,给我们展示熟悉的事物中那不熟悉的一面,永远帮助我们保持敏锐的好奇心。
    ——伯特兰·罗素

    那么,什么是哲学?从语义上说,这个词意为爱(philo)智慧(sophia)。但这恐怕并没有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我们询问古希腊先哲如柏拉图,他们也许会给我们一个清楚的、确凿的答案:哲学寻求关于终极实在的智慧,那是比现象和意见更为深层的实在。物理学也许告诉我们关于原子的知识,天文学家观察行星,但是哲学家追寻这些现象后面更深层的普遍真理:宇宙的深层结构、上帝和宇宙的关系、物质隐含的性质、对必然而非偶然的理解、个别背后的普遍性。但是,显然,当代哲学家极少有如此拔高的主张。

    哲学是一场反对由语言迷惑我们的理智的战斗。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另一种极端是,有些人支持哲学家是“基础工作者”的观点:哲学家并不告诉物理学家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和超越他们的研究的终极实在,而是帮助物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澄清文字上的混乱,即清除字面上的障碍来帮助科学家继续他们的研究。的确,哲学家总是很有兴趣处理语言中固有的歧义所引起的混淆和问题,这是一项很有用的工作。但是哲学还做其他什么呢?

    与所有其他领域一样,哲学也是非常独特的。但是哲学的独特性似乎更容易给人以深刻印象。历史学家、物理学家等一般都能够对什么是他们特有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达成一致,但是哲学家们却不一样。有的哲学家甚至坚持认为哲学家根本没有特定的研究领域。幸亏这种极端的立场并不为太多的哲学家所支持,但是这却揭示出哲学最为独到的特色,即,它不把任何东西看作不成问题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哲学家们除了自己的理性之外什么也不接受。
    ——伯纳德·格特(Bernard Gert)

    如果我们尝试定义哲学工作的特性,那么会有许多答案。首先,至少原则上哲学家不接受任何权威或宗教,换句话说,对于哲学家而言,没有所谓“越限”的问题或挑战。上帝存在吗?知识的本性是什么?我们是否能拥有真实可靠的知识?是否存在客观的伦理真理?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自由意志?在道德上我们是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和动物的区别何在?通过理性论证探讨诸如此类问题,无所畏惧也无所偏好地给出、审查、批判论据。而且提出的问题总是我们会问到的最基本的问题:心理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都会探寻知识,但是哲学家探究的是,知识的本性是什么,什么算是真实可靠的知识,数学家和生物学家所获得的知识有何不同?


    然而,哲学是否真能找到答案?这真的是一个问题。毕竟哲学家数千年来都在探寻这些问题,关于正确答案总有哲学争议。例如,相比一千年前,当今关于自由意志存在更多不同的和冲突的哲学观点,关于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存在激烈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家还将继续问同样这些问题,但从另一层面看,哲学家也总在问新的问题,哲学所探寻的问题持续变化着。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当亚里士多德问这个问题时,还没有心理学,生物学尚在孕育之初,几乎没有关于大脑的知识,未知的强大力量似乎控制着我们的命运。18世纪,当哲学家们再问这个问题时,是在牛顿的伟大发现的背景下,哲学家们思索牛顿定律也许不但适用于行星和石头而且同样适用于人类、思维和选择。20世纪,面对同样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进化论的影响,或者是无意识的力量。今天面对这个问题时,心理学家已经认识到未察觉到的情境线索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大脑的运作(这种运作时常并非是有意识的),根据这些新发现,我们问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时与亚里士多德提出同样问题时已大不相同。


    绝大多数主要哲学问题都是如此:对于每一个时代,这些哲学问题都是崭新且重要的。然而,严格地说,因为这些问题总是不断更新,每一代人都必须在新的发现和新的背景下探究这些问题, 
    所以许多类似问题也许并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哲学家不可能获得知识?这些都是严肃的哲学问题。

    教导人们在不确定时如何生活,而又不被犹疑所困,也许这就是哲学能做的主要事情了。
    ——伯特兰·罗素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活”。我想他错了。许多人过着不错的、有价值的生活,他们并不曾探寻基本哲学问题,从未审视或质疑自身信念体系的深层假定,不曾苦思冥想哲学观点。然而,这些从未经历哲学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困惑和烦闷的人,错失了一种更为深层次和更为丰富的生活。没有哲学,人照样生活;没有哲学,人照样可以获得世俗的成功。但是,人能否在一生中毫不思考基本的哲学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终究你要给出你自己的回答。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