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脱胎于在美国广受欢迎的逻辑学教材《简明逻辑学导论》(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在内容上,它既包括演绎逻辑,也包括归纳逻辑;在形式上,它充分考虑了教师的授课安排和授课时间限制,可谓逻辑学教材的典范。
作为导论性逻辑学教材,本书主要关注了演绎逻辑,介绍了演绎推理及其逻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古代的直言命题和直言三段论、现代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除演绎逻辑外,本书也对归纳逻辑给予了充分重视,从而为非形式谬误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主题分明,行文明了。每节以“预热”开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切入逻辑;前面章节是后面章节的基础,并为教师灵活的授课安排预留了空间。形式上,重要的术语以及建议放置在书页切口处,关键术语以黑体字标出并在术语表中给出定义,引自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作为习题给出,书后附有习题答案,著名逻辑学家传记、插图让逻辑学更具人性化,章末总结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由此,既能满足教师的授课安排,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逻辑学基础知识及在生活中的推理技能。
本书脱胎于在美国广受欢迎的逻辑学教材《简明逻辑学导论》(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在内容上,它既包括演绎逻辑,也包括归纳逻辑;在形式上,它充分考虑了教师的授课安排和授课时间限制,可谓逻辑学教材的典范。
作为导论性逻辑学教材,本书主要关注了演绎逻辑,介绍了演绎推理及其逻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古代的直言命题和直言三段论、现代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除演绎逻辑外,本书也对归纳逻辑给予了充分重视,从而为非形式谬误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主题分明,行文明了。每节以“预热”开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切入逻辑;前面章节是后面章节的基础,并为教师灵活的授课安排预留了空间。形式上,重要的术语以及建议放置在书页切口处,关键术语以黑体字标出并在术语表中给出定义,引自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作为习题给出,书后附有习题答案,著名逻辑学家传记、插图让逻辑学更具人性化,章末总结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由此,既能满足教师的授课安排,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逻辑学基础知识及在生活中的推理技能。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J.赫尔利(Patrick J.Hurley) 1973年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87年于圣地亚哥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开始任教于圣地亚哥大学,主要教授逻辑学、科学哲学、过程哲学和法律伦理学等,于2008年退休。退休后,他继续专注于研究与写作,特别是他的逻辑学导论教材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广受欢迎,成为名列前茅的逻辑学教材。
译者简介
郑伟平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知识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兴趣为分析哲学、知识论、现代逻辑史等。已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与译文,主持或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
刘新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逻辑室主任,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图式逻辑、模态逻辑、皮尔士逻辑与哲学等。已出版专著《图式逻辑》《谢弗函数研究》,合译译著《模态对应理论》《逻辑、语言和认知》等。
前言
学习逻辑最直接的益处是为自己建立可靠论证、评价他人论证时提供所需要的技能。为此目的,逻辑学培养对语言形式成分的敏感,彻底掌握语言形式对清楚、有效、有意义的日常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逻辑学研究支持我们观点的理由或证据所需要的条件,从根本上防御了威胁我们民主社会的那些带有偏见的未开化态度。最后,逻辑学对不一致性——这种性质出现在任何理论或观点中都是致命缺陷——的特别关注,为揭示政治领域中考虑欠周的政策,以及从根本上把理性与非理性、正常与不正常区分出来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关于《逻辑学基础》
《逻辑学基础》讲述的是导论性逻辑的基础,内容偏重实践导向,并有大量关于日常生活的随堂测试习题。本书满足了目前教师的很多要求:授课时间有限,又想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逻辑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技能。这本新的教材脱胎于卖得很好的经典教材《简明逻辑学导论》(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本书把该书相关章节中几乎所有的习题都移过来了,以便使学生通过足够的练习掌握核心概念。本书虽然主要关注演绎逻辑,但也包括对归纳的充分重视,从而为非形式谬误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做的结果使得本书具有当代特色——更加紧凑、更为实用而非理论化,但基本前提却是,牢记着对逻辑主题(不管形式的还是非形式的)进行精确、优雅和清晰表述这个传统。
教材在教法设计上把重点安排在前面,这样学生就不会错过它们,而且行文简单明了,主题分明。为此,本书在教法上遵循以下安排:
每节开篇的“预热”部分引导学生开始考虑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真实生活场景所带来的问题。
重要的术语、原理以及一些建议放置在书页的切口侧。
各章内容的安排遵循的是:较前各节为后续各节提供基础。教师也可略去较后诸节不讲。
大量使用相关的、最新的例子。
关键术语以黑体标示出并在术语表中有定义。
核心概念以图解的形式进行说明。
取自报纸杂志等真实生活中的大量习题有助于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技巧。
著名逻辑学家们的传记、插图让逻辑学更具人性化。
对话习题说明了逻辑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段论的文恩图以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的方式给出。各章章末总结便于学生复习。
除个别处外,书后习题答案是每隔两个习题回答一个。
学生注意事项
设想你正在面试一份工作。桌子对面的那个人问你擅长什么,你回答说,你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可以加班加点。当然,你还有创造力、勇于革新、兼具良好的领导才能。然后面试者询问你的不足之处。你对此毫无准备,但略加思索之后,你回答说,你的推理能力一直不好。
面试者很快说,这个不足之处会带来大麻烦。
“为什么?”你问。
“因为推理能力是做出好的判断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没有好的判断的话,你的创造力会让你想出一些没有意义的方案,你的领导才能又会让员工们去做无用功,你的热情会毁掉我们目前的成就,而你加班加点工作使得事情更糟。”
“但你不觉得贵公司有一个位置适合我吗?”你问。
面试者想了想,说:“城市另一边有我们一个竞争者,我听说他们正在招员工,你为何不去那里试试看?”
这段简短的对话主要是想说明,好的推理技能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商人写报告或准备展示时使用推理技能;科学家设计实验或进行临床试验时使用推理技能;部门经理为使员工效率最大化使用推理技能;律师在向法官或陪审团陈述论证时使用推理技能。这些都是逻辑学发挥作用的地方。逻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好的推理技能。实际上,逻辑学是如此的重要,以至1500年前设置文科培养计划时,它就被选为最初的七门文科教育课程之一。今天,逻辑学仍然是学院教育或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从更实用的角度来看,逻辑学对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如LSAT,GMAT,MCAT和GRE都很重要。很明显,这些考试的设计者们认识到,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的能力是在这些领域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逻辑学对于缓解所谓的数学焦虑也是很有用的工具。不管什么原因,目前无数的学生都对带有抽象符号的推理心怀恐惧。如果你恰好也位列其中,你会发现其实很容易掌握逻辑符号的使用,由此建立起来的对这些符号的亲切感也会延续到其他更具挑战性的领域。
教师注意事项
《逻辑学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是《简明逻辑学导论》的缩写本:删减了那些由于时间原因而常常在课堂上跳过的内容,但保留了阐述核心主题的内容以及全部相关习题。一些有用的特色教学法也保留了,如著名逻辑学家们的传记、插图,每节开篇的“预热”——教师可以用作班级讨论的出发点。目的在于突出标准逻辑导论课常常会涵盖的那些基础内容。
虽然《逻辑学基础》篇幅上比其他逻辑教材短,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仍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章节组织上,稍后的章节如果想要跳过的话都可以跳过。例如,第二章(非形式谬误)最后一节可以跳过,准备把直言命题处理成谓词逻辑入门的教师可以只讲第三章的前三节,第四章(直言三段论)最后四节的任何一节都可以跳过。第五章(命题逻辑)的最后两节都可以跳过,只想简单讲述谓词逻辑的教师可以跳过第七章的最后三节。谓词逻辑中自然演绎上的那些限制就是为了这样处理而设计的。
致谢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