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游戏
-
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与实例——游戏自主性的视角
了解游戏自主性特点,走出游戏指导误区,掌握游戏指导时机与策略
作者:秦元东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80101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7971
    装帧:平装
    页码:24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当下自主性游戏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幼儿园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惑:如何平衡儿童自主性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教师指导是否会破坏或干扰儿童的自主性?教师指导应该在什么时候发起、在什么时候退出?


    本书作者从游戏自主性的角度,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厘清核心概念的同时,从游戏时空、游戏材料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游戏指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幼儿的游戏,才能把握好指导的程度,做出智慧的决策。本书无疑可以让教师游刃有余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 推荐

    ·本书作者从游戏自主性角度对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进行了深刻反思,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本书结合大量的幼儿园游戏案例阐述了游戏指导的时机、方法以及与幼儿互动的节奏,并从游戏时间、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投放、教师扮演的角色等多个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指导策略,可读性极强。


    ·无论是广大的幼儿教师还是对幼儿园游戏感兴趣的专业人士,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收获。


  • 作译者序

    秦元东 教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两项省级课题与多项厅级课题。


    已出版著作:《浙江儿童民间游戏:现状与传承》《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等。


  • 序言
  • 目录
    序论 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到幼儿园游戏自主性


    上 编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自主性的理论剖析
    第一节 自主性:幼儿园游戏的一个特有问题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自主性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章 幼儿园游戏自主性的动态性:游戏连续体的视角
    第一节 幼儿园游戏连续体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自主性的动态性

    第三章 幼儿园游戏自主性的变化机制:兴趣层次说的视角
    第一节 兴趣层次说
    第二节 变化机制:儿童兴趣层次的转化
    第三节 必要条件:适宜的教师指导


    下 编

    第四章 幼儿园游戏指导环节:准备阶段
    第一节 判断指导的必要性
    第二节 确定指导时机

    第五章 幼儿园游戏指导环节:实施阶段
    第一节 选择指导的方法
    第二节 把握互动的节奏

    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第一节 以游戏时空为媒介的指导
    第二节 以游戏材料为媒介的指导
    第三节 以教师自身为媒介的指导

    第七章 幼儿园中结构游戏指导案例:角色游戏
    第一节 角色游戏的保障系统
    第二节 角色游戏的外部支持系统
    第三节 角色游戏的内部支持系统

    第八章 幼儿园低结构游戏指导案例:追逐打闹游戏
    第一节 追逐打闹游戏的保障系统
    第二节 追逐打闹游戏的外部支持系统
    第三节 追逐打闹游戏的内部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后记

  • 摘要

    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

    教师指导渗透并贯穿于幼儿园游戏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创设游戏环境、实施有效观察、寻找干预契机、引导交流分享等诸多方面。教师如何支持和助推幼儿游戏走向更高水平呢?这里将主要从游戏时空、游戏材料和教师自身等三种媒介入手,深入探讨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 以游戏时空为媒介的指导

    游戏时间的充分保障和游戏空间的合理设置,是幼儿园游戏正常运行与优化提升的基础和保障。游戏空间的设置和游戏时间的规划,是接下来将要探讨的焦点。

    一、游戏空间的设置


    幼儿游戏的方式、游戏情节的发展与游戏空间密度、空间安排、结构等有着密切关系。约翰逊等人综述了有关空间密度与空间安排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研究,发现虽然空间设置(包括空间密度、空间安排等)和游戏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分歧(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但还是明确指出“环境因子——适合游戏的空间、空间布置及玩具和设备的选择——皆可能对孩子的游戏行为产生影响”[1]。在实践中,如何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已然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这里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游戏空间的设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空间的合理布局


    游戏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空间利用的效率以及游戏的状态。约翰逊等人介绍与分析了一个关于空间安排调整与幼儿游戏行为关系的个案研究,并指出该个案研究对室内空间安排或布局的一些启示[2]:

    (1)如果希望降低跑及粗野嬉戏的游戏,可以用分隔物或家具将广大的开放空间分隔开来。
    (2)将有冲突的角落(如吵闹的音乐角和安静的图书角)分开,将互补的角落(如娃娃家和积木角)放在一起。
    (3)划出教室内清楚的动线。
    (4)运用分隔物及家具为不同的游戏角落清楚地划分范围。
    (5)使用物理提示(如家具、画架、水族箱等)和表征提示(如海报、相片等),清楚地定义或描绘不同的游戏角落。
    (6)将需要用水的角落(如美劳角等)靠近水源。
    (7)将可能脏乱的角落(如点心角等)放在有瓷砖的地板,在需要温暖或会造成吵闹的积木角铺地毯。

    总之,一个游戏空间中存在着许多内容不同、复杂性各异的游戏区域,如何实现复杂程度、动静程度、内容以及需求等方面各异的游戏区域和谐共生?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1.动静分开


    一个班级中的游戏区域会呈现多种复杂程度及性质,产生的游戏氛围、喧哗程度各不相同,且每个游戏区域都有自身对动静的要求。此时,为了避免各游戏活动之间相互干扰,应尽量动静分开。如较为喧哗的“小舞台”不能与安静的“小小图书馆”邻近,在具体设置时,“小舞台”可设置在走廊或午睡室,而“小小图书馆”则可设置在安静不吵闹且采光较好的靠窗角落等。
     

    图6-1 某小班室内游戏区域空间布局图(调整前)

    以图6–1为例,此室内空间总体为长方形布局,其中包含活动室及午睡室,中间有低矮墙面作为隔断。教师沿着墙面设计了若干游戏区域,因此呈现较为整齐、明显的划分。但在具体的区域空间设置时,由于对多媒体影音设备与舞台表演结合运用的思考,教师将小舞台设置在活动室的角落,并且以钢琴为隔断,在邻近区域设置了小小图书馆。这显然违背了动静分开的基本要求,气氛热烈的小舞台常常会打扰在小小图书馆看书、讲故事的小朋友们。经过观察与思考,教师将游戏区域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见图6–2)。


    图6–2显示,相较于图6–1中的游戏区域空间布局,教师将小小图书馆迁至靠窗角落,即原来小舞台的位置;同时将小舞台迁至户外阳台处,既与多媒体影音设备邻近,又能与安静的图书馆分离。
     
    图6-2 某小班室内游戏区域空间布局图(调整后)

    2.相关邻近


    不同游戏活动之间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为了引发与支持不同游戏活动之间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教师应将相关程度较高且容易引发互动、进而形成新游戏组合的游戏区域邻近设置。如图6–2中的“汽车城”与“建筑天地”因具有较高相关性而临近设置,由此便易于引发有意义的互动。


    小二班的“汽车城”与“建筑天地”是“隔壁邻居”。东东在汽车城摆弄一个轮胎掉落但还没“维修”好的小汽车。这辆小汽车放在维修台上无法开动。东东望着不能开动的小汽车想了想,没一会儿就去隔壁“建筑工地”借来了长方形木板当作斜坡,架在维修台上,把三个轮胎的小汽车放在长方形木板上,只有三个轮胎的小汽车从木板上滑了下来。东东高兴地说:“没轮胎,我也能让小汽车滚动起来!”


    案例中,邻近区域“建筑天地”中的长方形木板激发与帮助“汽车城”中的幼儿找到了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通过组合材料最终解决了问题,支持与助推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对于“相关”的判定经常存在视角的差异,尤其是教师与幼儿视角的差异。在游戏空间设置之初,教师经常根据以往经验,判断不同游戏区域之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的程度,进而根据这种判断使自己认为相关程度高的不同游戏区域在空间方面“邻近”。这主要体现了教师视角中的“相关”。但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所判断或预期的“相关”可能并没有出现。此时,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视角判断,哪些游戏区域之间相关以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进而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内在需要“相关”或自然而然“相关”的游戏区域进行“邻近”设置。此时的“相关”便体现了幼儿的视角,是幼儿游戏中真正需要且顺其自然的“相关”。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视角中的“相关”有时也会引导或转化为幼儿视角中的“相关”。换言之,教师将自己认为存在较大相关的、不同游戏区域在空间方面邻近设置,有时也会引发和支持这些空间邻近区域中的幼儿之间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当然,不同游戏区域之间是否会相关以及相关的程度如何,最终是由幼儿在游戏中决定的。


    “相关”除了存在视角的差异之外,还具有动态性。具体地说,游戏的主题、情节、材料等因素均可能影响“相关性”,或者说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相关性”会随着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因此,原本没有相关或相关程度较低的游戏区域之间可能会变得相关程度很高,反之亦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观察与判断(尤其是幼儿视角)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根据“相关邻近”原则,对游戏区域的空间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图6–1与图6–2中的游戏区域空间设置为例,开始时,教师发现幼儿用“建筑天地”中的管道玩具,拼出了娃娃家中的水龙头,于是便将娃娃家与“建筑天地”邻近设置,并在“建筑天地”中投放家具等图片,目的为了引发幼儿拼搭能够放在娃娃家中的家具等作品。但这样设置了一个月后,幼儿既没有拼搭出家具,也没有产生教师想要的效果。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更喜欢推着婴儿车去超市买东西。于是,教师便将设置在低矮墙壁旁的小超市迁到了娃娃家的旁边,娃娃家的家人们成了小超市的常客。


    案例中,“幼儿用‘建筑天地’中的管道玩具拼出了娃娃家中的水龙头”,使教师推测与判断“建筑天地”和“娃娃家”两个游戏区域之间存在相关,因此将其邻近设置。但在后来的游戏过程中并没有再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教师观察到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喜欢到超市购物,因而又推测与判断“娃娃家”和“小超市”具有较高相关,由此便对游戏区域空间设置进行了调整,使“娃娃家”和“小超市”空间邻近。事实证明教师的这次判断和调整是成功的,“娃娃家的家人们成了小超市的常客”。

    3.避免死角


    在游戏空间的布局过程中,一定不能为了盲目追求空间大小而忽略了安全因素。实践中,有些教师在设置游戏空间时常常陷入空间过小的困境,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通常会采用利用午睡室或户外空间的方法。这虽能有效扩大游戏空间,但出于安全考虑,所有游戏区域均应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避免盲区或死角的出现。这样既能较为有效地保障幼儿游戏时的安全,同时也能保证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做出进一步的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私密空间”的设置和“避免死角”的要求之间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在幼儿园,设置相对独立、自由、隐秘的私密空间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这样的空间从幼儿的视线高度看是“私密空间”,但从教师的视线高度看是“一览无余”的,因此并不矛盾。

    ……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