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幼儿行为观察
-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
观察、记录、了解学前儿童行为的指南与宝典;适用于幼儿教师、家长和儿童教育研究专业人士的读物。
作者:(美)科恩
译者:马燕,马希武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1389
    装帧:平装
    页码:260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 内容简介

    幼儿教师要想做幼儿喜欢的教师,同时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行之有效,方法只有一个: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真实生活的场景,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幼儿教师要观察和记录:

    ※ 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如进餐、午休、如厕等,幼儿的表现怎样?

    ※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使用了哪些材料以及是如何使用材料的?   

    ※ 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幼儿是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的?

    ※ 在戏剧表演游戏中,幼儿的角色扮演内容有哪些?水平如何?

    ※ 在认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能力怎样?表现在哪些方面?

     ……


    在提倡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的今天,本书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全面阐述了如何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日常生活、材料运用、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语言活动、戏剧表演游戏、认知活动及思维活动等。全书既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又开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是一本观察与记录幼儿行为的“宝典”。其实,不止是幼儿教师,只要你从事跟幼儿“打交道”的行业,就能从本书中获益。


  • 推荐

    历经五版、销量十几万册的学前教育经典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


    观察、记录、了解学前儿童行为的指南与宝典;


    适用于幼儿教师、家长和儿童教育研究专业人士的读物。

  • 作译者序
  • 序言

    前  言


    本书的第一版写于1958年,当时只有少数有幸参与了儿童研究方面的传统培训的幼儿教师采用了观察并如实记录儿童行为的做法。儿童研究的传统开始于19世纪,那时,有些心理学家通过记录儿童—通常是他们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来进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环境中的有关儿童研究的内容开始运用这一方法,发展性课程的早期倡导者是运用该方法的先驱。尽管幼儿教师接受了基于观察的记录原则,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因为大多数师范学院并不教授这些技能。《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的第一版是对将这些技能转变成教师行业术语而进行的初次尝试。


    在第一版到第三版的几十年间,随着人们对儿童(从出生到八岁)兴趣的渐趋浓厚,人们更加认可了南希巴拉班(Nancy Balaban )撰写的关于婴幼儿的新章节。相关研究常常带给我们新的信息,让我们关注儿童如何思考与学习、他们的语言如何发展以及他们的家庭、文化和环境如何影响和帮助他们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再一次表现出对生活观察和自然观察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否是由于儿童抵制被常用的标准化测试来评头论足呢?


    本书的第四版(Cohen,Stern & Balaban,1997)响应了幼儿教育领域的革新,这些新做法受到了“要求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纳残障儿童”的立法法案的激励。关于影响家庭生活的社交态度及作用等方面的新信息也被收录进来,但并没有改变前几版的基本方法或者前提。第四版还包含文化的作用、维果茨基的影响以及环境的重要性。


    在准备第五版之际,我们重新审视了本书的时效性,关注了幼儿教育的多样性。我们感谢河滨街学院教育研究生院的许多学生,他们在学习观察与记录方面做出的努力被本书采用,使本书具有与时俱进的有效性。


    我们竭诚地将两位原创作者及前同事多萝西科恩(Dorothy Cohen)和弗吉尼娅斯特恩(Virginia Stern)的精神和宝贵意见融入本版中:科恩提出了创作本书的想法,斯特恩与她合作完成了第一版和第二版。该书的第五版是由河滨街学院的两位教师南希巴拉班和南希格罗珀(Nancy Gropper )合作完成的。

    南希·巴拉班
    南希·格罗珀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记录儿童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第三章 记录儿童使用材料的情况
    第四章 记录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
    第五章 记录幼儿在戏剧表演游戏中的行为
    第六章 记录师幼关系及在教师主导活动中幼儿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 认知功能的线索:发展的方式
    第八章 认知功能的线索:个性化的方式
    第九章 观察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十章 记录儿童的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萌发
    第十一章 观察和记录婴儿和学步儿的行为
    第十二章 记录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第十三章 模式—总结—解读


  • 摘要

    记录午休行为

    儿童在午休这项常规活动中也有其特定的行为方式。对成年人是否信任、是否接受午睡的安排,体现在幼儿的身体紧张程度和放松程度上。这一点对新入校或者刚刚进入儿童保育机构的儿童尤其重要。对于来自收容所,或者来自就寝时间不规律、就寝环境令人恐惧或难以想象的儿童来说,午休时间压力尤其大。对于那些定期分别与离异父母居住、刚刚经历了父/母亲或者亲戚生病住院或去世、刚刚搬了新家的儿童来说,这项常规活动非常难熬。


    然而,即使已经适应了学校或保育机构,有些儿童在午休时间仍然需要安慰和帮助。与此同时,另一些儿童则在这个时间获得成功的社交经历,还有一些儿童则会很快进入熟睡状态。下面的内容或许可以帮助你认识午休时间对儿童的意义。

    需要观察的细节


    该儿童具体是如何午休的?(由什么引发?)


    他自己主动躺下,还是有一个规定的时间?


    由教师判定儿童是否困倦了吗?


    午饭结束后自动进入午休时间吗?


    他看上去明白自己该做的事情吗?


    他有何反应?


    接受?(平静地;欣然地)


    抵制?(磨磨蹭蹭;说话;没有反应;经常要求去上厕所;经常要求喝水)


    拒绝?(哭;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跑出屋外)


    他要求成年人的特别关注吗?(轻拍他;坐在他旁边;带他去单独的房间等)


    休息期间有紧张的表现吗?


    身体紧张?(做大量的动作;坐立不安)


    有自我抚慰的表现?(吃大拇指;手淫;揪耳朵)


    与另外一名儿童的活动有明显的性暗示?


    需要特殊依恋物?(玩具娃娃;动物玩偶;手帕;毯子;枕头;尿布)


    不时地找借口离开床铺?


    他身体需要休息的表现是什么?


    有明显的疲劳表现吗?(打呵欠;眼睛发红;爱发脾气;不时地摔倒等)


    他睡觉吗?睡多久?睡得很安详还是有不舒适的表现?


    他需要玩点儿东西吗?(书;玩偶等)


    如果不睡觉,他看上去放松吗?


    在休息时间,他对班里其他儿童有何反应?


    会捣乱吗?(大喊大叫;大声唱歌;跑来跑去;在孩子们的床下爬来爬去;拉扯窗帘;打扰人家)


    有社交活动吗?(与临床的儿童说话;打暗号)


    能意识到其他儿童的需求吗?(小声说话;悄悄地走动)


    午休如何结束?


    他醒来时的状态怎样?(微笑;说话;啜泣;大哭;疲惫;精力充沛)


    他睡醒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安静地躺着;叫老师;冲进厕所;开始游戏)

    午休记录


    儿童的午休情形可能如下所述:


    一群4岁的儿童安静地躺在床铺上,老师坐在他们的旁边。艾利不能够安静地入睡。他不安地翻来覆去,偶尔会玩弄他的手和脚。在他的头的旁边放着一只泰迪熊,他不时地将它抛向空中,并且努力地用一只手去接,但是并没有接住。突然,他嘟囔着钻到了毯子底下,又钻了出来。他侧身躺下,嘴里含着一根手指,看上去很累。忽然,他又藏到了毯子下面,用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得到的声音小声地说话。偶尔,有教师穿过房间走到衣橱那里。艾利伸长脑袋看着老师拿出钱包,然后离开。然后,他重新躺到床铺上,重复开始时的表演—玩弄手和脚以及毯子边儿上的流苏,同时心不在焉地环视着教室里的椅子和床。突然,他开始大声地拍手。老师发出警告,对他说:“现在是午休时间,大家在睡觉。”他盯着老师看了一会儿,然后一声不响地躺了回去,直到午休结束。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