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
玩具→文具
游戏→学习
家长朋友们,我们都期待孩子放下玩具、背起书包就变成一个爱学习、守规则、懂自护的小学生,可是,这好像并不容易。
那个小小的孩子,会在上学之后面临种种问题:晚上迟迟不睡、早上迟迟不起;记不住作业、做作业拖拖拉拉;不知道自己整理书包、丢三落四;上课坐不住,经常因为纪律问题被老师批评;对学习缺乏兴趣,也缺乏方法;不知道怎样结交新朋友,甚至会遭受欺负……
这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懂得孩子,懂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会面临哪些挑战,懂得如何帮助孩子迎接这些挑战。阅读此书会帮助家长们拨开迷雾,寻找到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1. 幼小衔接和入学适应是社会热点话题。
2.全书选取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是家长最关心的。作者是幼小衔接方面的专家,给出的建议是最实用的。
3.本书是幼小衔接类图书中给家长看的为数不多的几种图书之一。
4.问题的形式适合家长快节奏的生活,方便家长阅读。
5.读者对象是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家长。
董旭花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幼儿园游戏”负责人。主要著作:《幼儿园游戏》、《让宝宝爱上幼儿园:妈妈问•专家答》、《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育指导》等。
李 芳 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副园长,济南市百佳教师,济南市市中区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幼教园地》、《山东教育科研》等杂志发表,并多次获奖。
幼小衔接接什么(代序)
好像是一眨眼之间,孩子从哭着上幼儿园到了哭着离开幼儿园,小学生活就这样不请自来,像孩子们一样,家长们满含期待,却又满怀忧虑。
幼小衔接几乎是所有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朋友关心的问题。老师们会从孩子上大班开始,尤其是大班春季开始的那个学期,就开展很多专门的幼小衔接活动,比如带领孩子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环境,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引导孩子认识文具并学习使用文具,整理书包等。家长朋友们则更关心孩子认了多少字、会不会拼音、会不会20以内数的计算,以保证孩子上学后能跟上一年级老师的教学进程,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这些真的很重要吗?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经历哪些跨越?幼小衔接到底接什么呢?
第一,从幼儿园到小学距离有多远?
从幼儿园到小学实实在在不像家长朋友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家长们不能期待一个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就能放下玩具、背起书包轻松上学去,而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他们在入学后会面临哪些变化、应对哪些挑战。上学后的孩子会进入一个比幼儿园大很多的学校,环境变了,一日生活内容变了,学习方式变了,交往对象变了,规则代替自由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德国的哈克教授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下列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要求严格、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会让部分孩子感到一定的压力。
(2)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在游戏中学习、生活中学习和探索中学习的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教师关注。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遵守集体规范,尽快融入班集体。
(4)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小伙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并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尤其是期望孩子学业优良。所以,他们会为了学业而减少孩子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
(6)学习环境的断层。从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到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容易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或患有学习障碍。
如此看来,孩子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应对这些挑战,轻松而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所以,无论是幼儿园、学校还是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准备越充分,孩子的过渡就会越轻松。
第二,幼小衔接切勿“因小失大”。
提到幼小衔接,很多家长朋友想到的就是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很多人会觉得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实际上这种优势是靠不住的。教育研究表明,这种优势只能维持到第一学期三分之二的时间。之后,孩子不仅没有优势,反而可能因为前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惧学、不会学。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幼小衔接教育的观念,不要被某些所谓幼小衔接班的宣传所迷惑,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泥沼。
一般来讲,孩子在入学适应上表现出来的困难并不是单纯的学业问题,更多的是能力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所以,我们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提高其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幼小衔接需要孩子、家庭、幼儿园及小学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不单是幼儿园的工作,也不单是家长的工作,而应该是孩子、家庭、幼儿园、小学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有些家长会认为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和学校,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顶多再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或者辅导班,反正不差钱,很显然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在孩子任何一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家庭都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1)父母应注意:
● 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包办代替。
● 作息规律。
● 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鼓励孩子多交新朋友。
● 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探索。
●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校和学习。
● 对孩子有适当的约束。
● 给予孩子适度关注。
● 做个好榜样。
(2)幼儿园教师应注意: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 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 适当延长一次活动的时间,鼓励孩子有始有终做完一件事情。
● 关注孩子同伴间的社会交往,让孩子学会基本的交往技巧,能处理相互间的矛盾。
● 培养孩子遵守群体生活规则的意识。
(3)小学教师应注意:
● 不要随意进行入学测试,更不可以成绩作为分班的依据,也不应该以成绩评判幼儿的好坏。
● 安排2~4周的过渡期,上课时间要慢慢延长,具有一定的弹性。
● 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
● 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减少全班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形式,减轻孩子学习的负担。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爱和关注,也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幼儿园应将幼小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为孩子入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小学也不应太被动,应该加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早在2007年上海市教研室就颁布过《上海市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为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在小学一年级课程中设置了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学习准备期的“综合活动”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要素进行设计,教学主要采用游戏、示范、情景模拟、训练、竞赛、儿歌、故事等形式,便于孩子模仿、感受和尝试,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准备期的时间为4周,即新生入学第一个月。这个《指导意见》值得各地小学学习和借鉴。
第四,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上小学了吗?
现阶段我们国家普遍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6岁,这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也就是说孩子到了6周岁,基本具备接受学校集体生活和正规学校教育的能力了。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一到6岁都已经准备好了,要知道孩子间发展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已经具备了入学的基本能力?说起来也简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判断:
(1)生活有条理,即孩子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好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做。
(2)交往能合群,即孩子喜欢与他人交往,并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活动守规则,即不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学习活动中都能遵从活动规则,做错了也愿意改正。
(4)对学习感兴趣,即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问,且做事专注。
反之,如果孩子入学后表现出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紧张、心理压力大、体质下降、课堂违规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则是孩子入学不适应的表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最后,还有几句话想要送给家长朋友们:
孩子就是孩子;
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
适应是一个过程,允许孩子入学有个适应过程;
积极的态度会帮助我们,也会帮助孩子们。
董旭花
2011年11月23日
生活篇/1
学习篇/77
沟通篇/135
35 选择小学
我女儿就要上小学了,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学,但是学校硬件和师资力量都不太好,孩子参加活动的机会较少。好处是离家比较近,孩子的爷爷奶奶能够帮忙接孩子,照顾孩子吃饭。而排名第一的实验一小呢,校园环境非常好,活动也很多,能够让孩子接受一些先进的教育,促使孩子全方面发展,可是离我们家挺远。上这个学校,中午只能让孩子去小饭桌吃饭,孩子挑食,又怕他吃不好;而且每个班的孩子还挺多,竞争比较激烈,我们还得需要托关系交择校费。唉,我现在感觉左右为难,怎么办才好呢,请专家帮忙指点一下。
孩子上学是一个家庭中的大事,它关系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所以家长都非常慎重。许多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非常困难,找关系不说,还要交大笔的择校费,其中的利弊家长一定要衡量好。
如何选择一所比较理想的小学呢?
第一,学校的师资力量要雄厚。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强弱是办学质量好坏的关键,也是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不管在哪个学校,遇到一个好老师是最重要的。好的老师负责任,对孩子教育全面细致,比较系统,能给孩子留下终生受益的东西。家长要了解学校师资方面的情况,可以多和在校学生的家长交流,增加了解。
第二,学校的硬件设施要达标。
要看这所学校所处的环境和基本设施如何,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孩子所在学校的环境和设施设备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现在办学都有基本的达标条件,如果一所学校连最基本的硬件设施都不达标的话,更无从谈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了。
第三,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科学。
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教师教育的方向。如果学校不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再有想法,再想创新都无法施展。孩子在小学其实就是打基础的阶段,重要的是给孩子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虽然几乎每所学校都宣称自己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某些学校真正推行的却仍是应试教育,导致孩子的负担很重。因此,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要看看学校是否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
第四,学校离家要近些。
在小学阶段,学校离家远近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不顾路途遥远,其实这对孩子并不好。如果每天孩子都比别人早起晚睡1~2个小时,长此以往,孩子睡眠不足,会影响上课质量。再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孩子更会受罪。学校离家近可以解决很多后顾之忧,比如孩子学习时间更宽裕、老人帮助接孩子更方便、孩子稍大点自己就能上学放学,等等。
第五,学校的班额大小要适中。
班额大小直接影响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一般名校往往是班额较大,一个班很可能有几十个孩子,优势是教师授课水平比较高,可以保证优质的教师资源,但不足是老师做不到面面俱到,可能会使孩子上课时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打些折扣。而普通小学一个班班额相对较小,虽然教师的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是孩子回答问题的几率和被指导的机会相对较多,教师可以给孩子比较细致的辅导。
第六,小饭桌要安全合格。
现在大多数家长因为工作较忙,中午不可能接送孩子、给孩子做午饭,所以大多数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小饭桌吃饭。在选择小学时,考察小饭桌质量的好坏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因为午餐是一天中非常关键的正餐,所以一定要选择好。低年级的孩子最好选择在学校里就餐,这样孩子中午不用出校门,还有老师照顾着,在学校里比较安全。在为高年级的孩子选择小饭桌时,首先要看小饭桌是否有营业执照,是否有开办资质。环境要卫生整洁,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购买的食品和食谱制订都要合格。其次,要确保孩子安全。一般小饭桌的工作人员放学时都要到学校规定的地方去接孩子,上学时再把孩子送到规定地点,这样孩子来回路上的安全就得以保障。第三,要看对孩子的管理。有的小饭桌工作人员接回孩子后,组织有序,孩子安静进餐,吃完饭再去写作业。而有的小饭桌空间小、环境不好不说,而且孩子吃完饭乱跑乱吵,不利于孩子发展。
总之,为孩子选择一所适合的小学非常关键,请家长一定要全面权衡,做好考察和准备,让孩子能够顺利开心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