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幼儿教师礼仪的特点、功能和基本原则,然后从幼儿教师仪容修饰的礼仪规范、服饰装扮的礼仪规范、仪态的礼仪规范、见面礼宾的礼仪规范、语言交流的礼仪规范、日常交往的礼仪规范、宴请的礼仪规范、通讯与网络交流的礼仪规范、社交活动的礼仪规范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它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快速掌握幼儿教师礼仪规范的要点和技巧,塑造良好的专业形象,提升个人魅力和素质,从而高效率地履行工作职责。
书中集中阐述了幼儿教师最应该知道的礼仪常识,通过大量图片为读者做出示范,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
向多佳 高级礼仪(礼宾)师,高级礼仪培训师,全国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委员会礼仪委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综合能力教研室主任,财经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中国致公党党员,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成都金沙讲坛专家库成员。
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职业礼仪》负责人。国家教学资源库《金融服务礼仪》课程专项建设主研人员。成都市市级精品课程《普通话》主讲教师。成都市市级精品课程《人际沟通》主讲教师。
1995年起承担政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培训工作,先后主持了包括幼儿园在内的上百家单位员工的职业礼仪、普通话、演讲与沟通等培训,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各单位领导和员工的称赞与好评。
主编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职业礼仪》、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商务礼仪》等,参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金融服务礼仪》等。
荀子曾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幼儿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显性”的“礼仪教育”,是常规课堂中学习的基础礼仪内容,而更重要的部分是“隐性”的“礼仪教育”,是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接触中、在活动中,所自然显示出来的教师自身的礼仪素养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举手投足,乃至一颦一笑,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是幼儿最直观、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幼儿都具有向师性,在他们的心目中、视野里,教师就是榜样。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子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学习和模仿老师的意向。因此,加强幼儿教师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完善幼儿教师职业形象的需要,完成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正确引领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学礼、知礼、守礼、讲礼、行礼,早已成为现代职业人士的必修课程。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举止大方、谈吐得体、彬彬有礼、处事有度,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展现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幼教水平,给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本《幼儿教师必知的礼仪规范》,是从实用、务实的角度表述幼儿教师应知的礼仪基础知识,让幼儿教师易于从细节做起,掌握和运用幼教礼仪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沟通,从而顺利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赢得家长与社会公众的认可,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此书中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同行的书籍与作品,由于版面所限不能一一列出,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万千教育编辑部吴红编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院长张瑞芳教授的鼓励与支持。感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教师杨静,以及银领礼宾队队员胡梦焓、韩裕、张蕾、甘云祥、缪腾等的友情助演。
鉴于个人的学术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同行与读者见谅,同时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向多佳
2014年9月10日
五、幼儿教师见面礼宾的礼仪规范
规范1:称谓礼仪
与人交谈,称谓当先,方显尊重。
称呼不可随意。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与他人见面时,应该面带微笑;与之交流前,应及时、主动、热情地称呼对方,然后再开始交谈。无称呼或称呼不当,都是失礼的表现。正确使用合乎礼仪的称呼,可以体现自己的修养和风度,架起愉快交流的桥梁。
称呼的作用
要正确使用称呼语,我们应该首先了解称呼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1)称呼能够反映出个人与他人的亲疏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称呼能够很明显地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若双方关系很亲近时,往往会采用亲属性称呼,有时称呼会比较随便。若双方关系比较疏远,则称呼往往比较谨慎,显得郑重其事。
(2)称呼能够体现出个人对其他人的基本评价。称呼实际上具有鲜明的褒贬性。尊重对方,多使用尊称。轻视对方,则多使用有失敬意的蔑称。
(3)称呼能够反映出个人自身情感的变化。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称呼他人往往充满友善和亲近;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对他人的称呼则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距离或冷漠。
(4)称呼能够展示出个人与他人的地位差异。在正式场合称呼他人时,往往会按照职务、辈分等使用称呼,这样就会显现出自己与对方之间所存在的地位差异。
正确选用称呼
称呼必须符合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具体情况。例如,对长辈、尊者、老师或初次见面者,最好用“您”而不用“你”,以示有礼。
◎生活中常用的称呼
(1)使用尊称。为表示尊敬,通常对长辈称“您”“某老”“您老”等,对尊者、平辈称“您”,对晚辈称“你”。
(2)姓名称谓。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或年龄、职务相仿的交往对象,如同事或好友、熟人之间。有时用于确定姓名的使用。通常采用直呼姓名,或称呼“老+姓”“大+姓”“小+姓”。如:“武丽”“老武”“大武”“小武”。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要尊重一个人,必须学会从尊重他的姓名开始。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姓名是他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一种声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待幼儿及家长的工作中,能记住幼儿及家长的姓名,不仅是一种优质服务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社交魅力的展示。
(3)亲属称谓。采用亲属类称呼,以辈分、小名等相称,称呼显得很亲切、亲近,易于联络感情,建立良好关系。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小妹”“豆豆”等。
(4)性别称谓。对成年的男性均可称为“先生”。对于女性,已婚者且有一定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的可称为“夫人”,戴有结婚戒指者亦可称为“太太”;对于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性,可称为“女士”;对于未婚女性,可称为“小姐”。具体称呼时,宜在前面冠以姓氏或职业。
◎工作中常用的称呼
工作中的称呼是指在正式场合中常采用的正规的称呼语,主要适用于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和对外交往的场景。采用正规的称呼语,表示对被称呼者的敬意,表现郑重、正式的氛围。
(1)行政职务性称呼:只采用职务称呼相称,或者称呼“姓+职务”“姓名+职务”。如:“园长”“张园长”“张芳园长”。
(2)专业技术职称性称呼:只采用职称称呼相称,或者称呼“姓+职称”“姓名+职称”。如:“教授”“李教授”“李远明教授”。
(3)职业性称呼:只采用职业称呼相称,或者称呼“姓+职业”“姓名+职业”。如:“老师”“黄老师”“黄佳老师”。
(4)学术性称呼:只采用“学衔”相称,或者称呼“姓+学衔”“姓名+学衔”。如:“博士”“吴博士”“吴航博士”。
(5)组织生活中的称呼。一般采用“姓+同志”“名字+同志”“姓名+同志”。如:“李同志”“小平同志”“李小平同志”。
选用称呼的规则
(1)考虑双方关系。称呼他人时,幼儿教师必须考虑清楚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关系不同,则使用的称呼语也应该有所区别。
(2)考虑所处场合。称呼他人时,一定要兼顾双方所处的具体场合。在不同的场合,同样的关系,彼此所使用的称呼语往往会有所不同。在正式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应该采用正规的称呼;在非正式场合,或者在自己人面前,则往往采用生活中的称呼。
称呼的禁忌
幼儿教师在人际交往中,为使自己对他人的称呼不失敬意,应当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1)无称呼。发话之前,应称呼在先,以示尊敬。
(2)使用绰号称呼他人。在公共场合,以绰号相称,既显得过于随便,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带侮辱性质的,则更应该杜绝使用。
(3)地方性称呼。有的称呼具有地域性的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它具有约定俗成的含义,而在其他地区使用时,常常会招致不同的理解。如:“爱人”一词在中国常用于对配偶的称呼,但在境外常被理解为“情人”。
(4)替代性的称呼。有人为图方便,常常用数字或某些个人特征来称呼,这是一种轻慢、不礼貌的表现。如:“五号”“眼镜”“胖子”等。
(5)滥用行业性的称呼。“师傅”“伙计”“老板”等,只适用于某一特殊的行业。如果超出了这一行业,则显得不伦不类。
(6)误读姓名。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或名。例如多音字“单”“查”等。在第一次接触交往对象时,若有不能确认的字,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必要时虚心准备,不耻下问,以达到尊敬他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