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到底是什么?
·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你想学习获得幸福的方法吗?
《幼儿教师追求幸福的方法》系统地呈现了余胜兰老师30多年深耕幼教一线,在职业过程中不断发现、感受与创造幸福的方法。她发现,对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全书包括“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构建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锤炼追求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在生活中培养追求和享受幸福的能力”“实践‘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五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从工作到生活,从观念到行动,全面阐释了幼儿教师培育幸福能力的策略,指明了幼儿教师追求幸福的方法。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可以经由阅读这本书,将幼儿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信仰,踏上属于自己的幸福之旅。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余胜兰老师深耕幼教一线30多年,在追求“抬头乐干·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中发现并总结出幼儿教师感受与创造幸福的方法。
·余胜兰老师在这本书中从工作到生活,从观念到行动,为幼儿教师清晰地指明了追求幸福的方法,沁人心脾的文字让人读后豁然开朗。
·这本书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远离职业倦怠,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做一名幸福阳光的幼儿教师,与孩子共同成长。
【名家推荐】
这是一本全方位解答幼儿教师怎样获得幸福的书,一本以作者深植幼教30多年积累的经验作为生动案例谈幸福的书,一本以幼教专业为主线谈“越有梦越幸福”“越懂孩子越幸福”“越理解越幸福”“越研究越幸福”“越专业越幸福”的书,一本可以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幸福的书,一本可以助推幼儿教师怀揣理想守到麦田金黄的书。
——步社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
这本书既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指南,又如幼儿教师前行的灯塔,指明了在幼儿教育这条道路上应该努力的方向。书中如金子般闪光的案例,是幼儿教师日常生活状态的写照,而作者对案例的精准点评更是如醍醐灌顶,让人产生一种共鸣的幸福感。许多发生在幼儿教师身边的琐碎小事,洋溢着教师用爱的心灵去观察、去发现、去对待孩子,从而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感。
——来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湖畔幼儿园园长)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做幼儿教师可以如此幸福。作者就如一位知心姐姐,促膝谈心,娓娓道来,书中不仅呈现了真切感人的幸福画面,而且解答了我心头的诸多疑惑,为我指明了如何用智慧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如何发现身边每个孩子纯真的童心、如何用爱心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潘芙蓉(浙江省杭州市兰苑幼儿园园长助理)
如何获得幸福人生,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主题,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探索。那么,为什么要探寻幸福人生呢?
首先,人作为生命的最高贵存在,其本身就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意味着每个人的自由、解放、发展和幸福本身。无论你是一个伟大的人,还是一个平凡的人,你都有着无需证明的价值、有着自满自足的价值。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自己未曾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权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自己已经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意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1]
其次,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说,倘若一个社会中有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为安全、更为和谐、更为融洽,更有前途和活力。一个能够感受生活幸福的人,一定会珍惜生活、善待自己、友爱他人、奉献社会;相反,一个感受不到生活幸福的人,可能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甚至仇视他人、敌视社会,成为社会的潜在威胁。
幸福的感觉很微妙,有时你感觉自己很幸福,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已经拥有了幸福。因为,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只存在于人的感受中,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你可以用心去发现它、感受它,也可以在追求中创造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是一种能力。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幸福其实很简单,它是心灵不断成长、发展、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本身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然而,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人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并非幸福对人们不公平,而是有些人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那么就能感受到身边的幸福;有些人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那么就体会不到幸福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由此证明幸福有术,这个“术”就是“追求幸福的方法”。
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因为你会真心付出、时刻奋斗,它会让你的人生越来越丰满、厚实,让你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快乐追求就是享受追求过程的幸福,而非过分在乎功利的结果;快乐追求就是在充满未知的惊喜中,感觉到身边幸福的存在。本书便是基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阐述幼儿教师培育幸福能力的策略与实践,即指明幼儿教师追求幸福的方法。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遇到瓶颈期,这时候人们都会有消极倦怠的情绪,幼儿教师也不例外。面对性格迥异的孩子,幼儿教师要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陪他们玩,要真正成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实属不易。但在幼儿园里,温暖的、有趣的、快乐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些都将成为教师和孩子们受益终生的美好记忆。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在从业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也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快乐追求过程的体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来自爱的过程;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
30多年来,我一直耕耘在幼儿教育一线——担任班主任、园长、学前教育教研员。回顾30多年的从教经历,就是在快乐追求中不断发现、感受与创造幸福的过程。在快乐从教的过程中,我提炼出了自己的人生格言——“抬头乐干·爱心育人”并以此为座右铭,不断践行和丰富其内涵,同时也不断传递其意义与价值。“抬头乐干”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原话,指的是一种阳光积极的心态与懂得“给予”的智慧,“给予”不仅仅是奉献,“给予”更是潜能的最高表达,在“给予”的行为中体验到的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如果教师具备“给予”的智慧,那么体验到的一定是幸福。在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实践中,“抬头乐干”逐渐成为我快乐做事的人生格言。“爱心育人”阐明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和师爱的特殊意义与内涵,它是我快乐从教的一种职业信仰。
“抬头乐干·爱心育人”,在快乐从教中营造幸福人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专业素养的提高又有助于幸福指数的提升。在这样的良性互进中,使自己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感悟到:“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又有助于教师幸福指数的提升。如果把职业意义与人生意义联系结合起来,那么敬业仅是起点,乐业才是归宿。”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他的著作《愿生命从容》中有这样一段话:“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2]按照周国平先生的这一观点,本书以“培育幸福能力的策略与实践”为主线,以“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卷,以“实践‘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收尾,分别从“构建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锤炼追求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在生活中培养追求和享受幸福的能力”等不同视角,从工作到生活,全方位地阐释了幼儿教师培育幸福能力的策略与实践。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把重点放在了幼儿教师如何在职业过程中不断发现、感受与创造幸福。而实践“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则运用了“案例+点评”的方式,希望幼儿教师看到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时,能够在共鸣中反思。
本书的写作过程很顺畅,一气呵成,思绪非常活跃。这得益于本书所表达的内容是我30多年的追求、感悟的积淀;得益于我在担任园长和教研员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接触与了解耕耘在一线的幼儿教师。一个个鲜活感人的育人故事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把这些冲动与激情表达出来。
感谢所有给予我写作灵感的伙伴们,特别是杭州市淳安县机关幼儿园的老师们、杭州市江干区各幼儿园的老师们、杭州市兰苑幼儿园的老师们。
感谢杭州市淳安县机关幼儿园的许娟老师、余红英老师;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的李婧菁老师、陈芳芳老师;杭州市丁兰幼儿园的刘芳老师、龚晓老师、陆骁菲老师;杭州市丁兰第二幼儿园的黄彩老师;杭州市兰苑幼儿园的郑雅丽老师、周淑芬老师、吴婷老师;杭州市江干区笕桥第三幼儿园的毛芳老师;杭州市九欣幼儿园的童卫华老师、朱洁老师;杭州市笕新第二幼儿园的石蕾老师;杭州市钱江苑幼儿园的顾建芳老师;杭州市三里亭学前教育集团的吴广梅老师;杭州市丁蕙第一幼儿园的华倩老师;杭州市钱新幼儿园的夏小燕老师;杭州市百合花幼儿园的陈园园老师、沈湘瑛老师;杭州市澎博幼儿园的卢英老师、孔雅老师,你们提供的宝贵案例让我震撼与感动。还有很多我亲历的、来自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爱心育人故事,虽然没有在本书中呈现,但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李士根老师,在我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每完成一章都作为第一读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并在书稿完成后,充满激情地为本书作序。
感谢步社民教授为本书作序,相信有您这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专家的支持,今后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一定会走得更远。
我乐意把自己30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发现、感受与创造幸福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并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幼儿教师远离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阳光的幼儿教师。
余胜兰
2017年8月
[1] 周国平. 愿生命从容[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42.
[2] 周国平. 愿生命从容[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42.
第一节 秉持“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
“爱心育人”是我的职业信仰。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信仰,才会对生活充满期待,充满希望。幼儿教师要建立自己的职业信仰。有了职业信仰,我们就会在职业生涯中有一份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什么是信仰
(一)信仰的内涵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由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伦理观构成的信念体系,是人的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可以这样来理解: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对国家而言,信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对于个人来说,信仰是支撑我们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动力,也是指引人生的航标灯塔。
也可以这样理解: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人一旦确立了信仰,就会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二)信仰与人生的关系
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应该拥有正确的信仰。信仰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念,指引我们义无反顾、永往直前;信仰可以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焕发出强大的内驱力,克难攻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摇摆不定的、没有方向的,也是缺乏内驱力的。
信仰对个人的人生定位和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人一旦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就会调动一切力量践行。在实践信仰的过程中,人的内心世界会更加充实,各方面能力会获得提高,从而推动人的发展。信仰能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依赖。
二、什么是职业信仰
(一)职业信仰的内涵
职业信仰是人在职业活动中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与尊崇。职业信仰使人明确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终极目标与责任,并且为此调动一切力量投入实践,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使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内在价值的载体。
(二)正确科学的职业信仰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信仰有正信与邪信之分,不同形态的信仰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这里我把科学崇高的信仰称为“正信”。“正信”对个体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思想的作用;“正信”把我们指向光明与正义。在这里我把非科学的信仰称为“邪信”。“邪信”会阻碍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毒害人的思想,会把我们导向歧途或邪恶。
人们应当依据某种信仰是否理智、是否现实、是否崇高、是否健全等来判断其是否科学与正确。作为职业信仰,还应当以职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的实质内涵来判断其是否科学。
信仰是行动之母,信仰指引着人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与信仰相适应的行动。信仰可以左右人生,它对于人生、事业、人格的修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的缘起与孕育
任何信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从宏观来说,信仰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清晰的历史脉络;从微观来说,它与个人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紧密相关。职业信仰源自我们对职业价值的理解与认知,诚如周国平先生所言:“真正的信仰也是从智慧中孕育出来的。”
(一)“爱心育人”职业信仰缘于孔子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古代的“孔夫子”、近代的陶行知给我们的启发:
1.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中“教”的原义是: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接受影响。“教”就是教育、教化。“有教无类”的意思是说:教育的对象应不分“贵贱”、“庶鄙”;不分阶级、阶层;不分年龄、地域、个性;凡是愿意学习的,统统收为弟子,都给予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成就了一批人才。
“有教无类”思想是一种大爱。
2.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提出“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他的一生都在践行他的“大爱”思想,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以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爱满天下”的博爱胸襟造就了他乐于奉献的伟大人格。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他的“抬头乐干”的伟大人格和“爱满天下”的博爱思想的影响下,我以“抬头乐干”作为我的人生座右铭,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爱的教育。“爱心育人”成为我的教育信仰。
(二)幼儿教师“爱心育人”职业信仰的特殊内涵
幼儿教师之爱是广博而深刻的,在此,我以“五心”和“五爱”来总结。
1.“五心”是幼儿教师幸福之源
(1)爱心。对幼儿有真挚的爱心,这是幼儿教师之爱的核心。本章第二节将以案例的方式,全面阐释幼儿教师对幼儿爱的深刻内涵。
(2)善心。善心是一个人“德性”的情感表达。有善心还要有善行,善行是善心的外在表现。我小时候村里经常有主妇拿着容器来跟妈妈说:“我家里没有米下锅了,能不能‘圆’一点(就是借一点的意思)?”尽管我们家也缺粮,但妈妈总会分出一点粮食给人家。
这就是善行,善行源自妈妈的善心。我们与同事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要珍惜这样的缘分,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
(3)责任心。成功与责任心成正比。很多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工作中出现一些小问题不愿意深究,得过且过。等出现大的错误时,他们早已习惯逃避责任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4)平常心。外在的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一个人拥有丰富的内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乐在其中,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幸福是一个人的内在体验。只看重外在的成功而忽略内在的感受,甚至为了获取成功不择手段,那叫功利心。我的观点是在名利上持一颗平常心,不唯名利;在做事上有进取心,认真干好每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获得真成长。
(5)童心。幼儿教师需要童心未泯,与孩子一样纯真与快乐。上苍给予了幼儿教师得天独厚的与童年为伴的条件与机会,我们要懂得珍惜。
2.“五爱”是幼儿教师幸福之策
(1)爱生活——珍惜、向往、感恩。世上每一件事情都是互为缘起、相生相成的,无论好坏都要善加珍惜;教师要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缘分,珍惜生活中的偶遇,珍惜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惜才才能结缘、惜情才会感恩、惜财才会爱物、惜福才会慈悲。要对美好生活有向往之心,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还要会感恩、懂感恩,这是爱生活的核心要素。
(2)爱学生——信任、宽容、期待。要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计深远、为社会计深远、为家长计深远的思想。教师爱学生要爱得公平,要面向全体,给所有的学生以关注和热爱。教师爱学生要爱得深刻,对学生和学生的未来负责。信任是前提,宽容是保障,期待是希望。
(3)爱思考——学习、进取、创新。教师所做的一切不仅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有学问才会有尊严。还要树立“我们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们是教育专家”的意识,积极进取创一流教育业绩。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教师不仅是教育科学的学习者和应用者,还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4)爱自己——自尊、自爱、自信。自爱者才能爱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也不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要善于肯定自己,建立起自信;要正视自己的一切,包括缺点,正视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自爱就是要爱惜自己,淡泊以明志是自爱,经得起不良诱惑是自爱,乐于奉献、追求内在价值的实现也是自爱,活出自己的真性情是自爱,自立也是自爱。
(5)爱同伴——认同、欣赏、互助。人与人之间要有仁爱之心。要能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同伴的不足,以共赢心态互助共长。这就是相互关切的仁爱之心。
“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因此,教育就是不分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幼儿教育是爱的事业,爱的事业需要教育者抱持爱的信仰。因为爱,所以我们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抬头乐干,在快乐做事中享受幸福。“爱心育人”的职业信仰让我们既拥有爱之心,又有爱之行。为了使爱之行更科学、更有效,我们不断探索教育的真谛,乐于奉献,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