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班主任工作理念与方法
-
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
作者:郑立平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091102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73163
    装帧:平装
    页码:248页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提高建设与管理班级的水平,做一个优秀而快乐的班主任。书中精选了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中的34个重要话题,结合作者19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系列可供班主任学习借鉴的规律和方法,既认真探索了班主任的自我提升之路,又详细论述了班集体自主管理的途径,还重点剖析了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比较系统科学地构筑起独具特色的“爱心+智慧”班级管理模式。

  • 推荐

    【名家推荐】


    在郑老师这里,功利之心远遁,浮躁之气销匿,班主任工作是幸福而神圣的;同时,他也将这种状态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学生,让他们回归自然本性。正是这种融合与交汇,使他的班级不断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真善美的乐章。

    ——陶继新(著名教育专家,原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班级管理的书,倒不如说,这是一个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用爱心和智慧打造的班级管理品牌,大大超越了一般的技巧与兵法;用快乐和幸福经营的教育人生,处处洋溢着创新的魅力与精彩!
    ——李振村(著名教育策划专家,《小学语文教师》《基础教育》执行主编)

    魅力来自尊严,尊严源于责任和创造相伴、爱心和智慧相随。一件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演绎出一套套创新的艺术,浓缩成一段段充满哲理的感悟。一名成功班主任对职业生命真谛的领悟,定会引领教师们在专业化道路上快速成长。
    ——陈爱苾(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德育研究专家,国家级班主任培训特聘导师)

    不是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也不是教育案例的简单反思,而是在一个个真实的情景中,客观地展现了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大大丰富了班级管理理论,提高了班主任工作境界。对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熊华生(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

    很多班主任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丢弃了激情、遗失了方向、甚至迷失了自我,而本书的作者“在班主任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到处都种出了最灿烂的花朵,收获了最香甜的果实”。跟着作者踏上这片土地吧,相信你一定也会收获颇丰!
    ——张万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
  • 作译者序

    郑立平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组成员,山东省班主任研究会常委。已出版《走在校园爱做梦》《激情问梦》等专著多部,参编《班主任工作实务》等著作7部,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160多篇,并应邀在省内外做专题报告100多场。《现代教育导报》《现代教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寿光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对其教育事迹做过专题介绍,《山东教育》曾以封面人物对其做过重点推介。

  • 序言
  • 目录

    第一章 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创新艺术 1


    学会欣赏自己—调适好自己的心态 1
    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好自己的发展 8
    冷静掌控抉择—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6
    运筹帷幄之中—制订好工作的计划 24
    绝不能做判官—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33
    习惯决定成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38

    第二章 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艺术 45


    一见钟情—用心谱写开学第一篇 45
    被珍藏的聘任书—培养和利用班干部的艺术 51
    构建思想和灵魂的家园—用文化经营班级 56
    “动”起来—活动是班级生命的源泉 65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设班风学风的艺术 71
    让成长可以回味—开好主题班会的艺术 75

    第三章 经营好自己的试验田——班级日常管理的创新艺术 81


    甘当助手—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 81
    不要忘记惩罚—建立弹性惩戒制度 91
    让你的班级与众不同—经营出自己班级的特色 102
    锦囊妙计哪里来—我的班级管理知识储备库 114

    第四章 让学生摸得着你的关爱——学生个体管理的创新艺术 119


    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倾听是一种智慧 119
    奇迹就这样发生—善于宽容学生的过失 124
    补丁可以绣成一朵花—辩证看待学生的缺点 127
    切勿站到学生的对立面—批评学生的艺术 133
    对症下药—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139
    不要大惊小怪—巧妙处理学生恋爱问题 148
    祸起亲子关系—标本兼治戒网瘾 154

    第五章 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班主任协调管理的创新艺术 159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 159
    “让”着科任教师—让同事乐意与你合作 163
    学会教育学生家长—多给一些方法和指导 167
    这是一座五彩桥—让家长会如此精彩 176

    第六章  做一个乐观而智慧的班主任——管理中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181


    做“教育者”还是“管理者”—班主任角色认同的两难选择 181
    管理本应有两层含义—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186
    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解放自己 191
    用务实发挥影响—不要超越自己的管理界限 195
    管理规范不等于学生发展—班级管理的两个评价概念 198
    智慧和爱心同样重要—班主任获得成功的法宝 204
    创造自己的精彩—班主任的幸福之源 212

    结 语  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并不难 217
  • 摘要

    甘当助手—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

    作者心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个优秀班主任要会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自己心甘情愿地充当助手的角色。如此,不仅学生走上了前台,班主任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

        纵观我国班主任事业的发展,可以把班主任角色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以魏书生、任小艾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班主任大力倡导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标志,教育界开始普遍反思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随着以平等、尊重、民主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班主任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决定者、控制者转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传统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宰,控制着班级的一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服从。于是,就导致了两大弊端:一是班级事务太繁太累,占据了班主任的大量时间,损害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缺少自主发展的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成长。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绝大多数教师早已开始了向现代角色的转变。虽然一些班主任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班级教育质量已有明显提高。
        谈到班级管理,我总会想起《读者》上的一个故事:


        法国南部,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园农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总是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是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但是,有一个葡萄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而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竟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


        原来她觉得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又不能满足游客和顾主们尽情自由挑选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只需向园子门口的铁罐里投放5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老妇人只是准备了一些合适的篮子,坐在园子的门口轻松地收钱,然而,她家的葡萄却总是最快卖完。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妇人的智慧。她的成功在于,多给了顾客一个参与的机会,顾客的人格受到了尊重,更在采摘中体验到了乐趣。在某种意义上,卖葡萄这件事就像我们的班级管理。表面上看,它只是果农(班主任)自己的事情,其实,决定他们成果的却是那些顾客(学生)。如果不能激发顾客们(学生们)的购买欲(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果农(班主任)再着急也效果不大,难免落得个费力不讨好。


        前几年,我们总喜欢把班干部称为“老师的助手”。在这种认识之下,班干部最多只能干点跑跑腿、动动嘴的工作,班主任老师大都还是将管理班级的工作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这种职空责虚的状态使班干部始终处于班级管理的边缘,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往往非常淡薄。班级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而建立的学校最基层组织,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是这个组织的主体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很明显,学生应该是它的主人。再者,班主任是班级的最重要成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因为学生而设立的特殊岗位,所以,不是学生要当班主任的助手,而是班主任要甘当学生的“助手”。


        在传统角色中长期扮演“保姆”和“警察”的班主任,总是放不下心,放不开手,担心这,害怕那,以为班级少了自己就不行,就好像是地球少了自己就不转。殊不知,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因为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就像机器人一样,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运动,丝毫没有自主的空间。


        有一句俗语叫“懒娘巧闺女”,意思是因为娘很懒,这样就逼着闺女自己多动手,所以非常灵巧。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班主任的所谓“勤”,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思维、尝试、体验的权利,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为了让孩子学会走路,父母常会在一旁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自己迈开脚步去体会怎么走,并一遍遍地练习。世上没有一个父母是代替孩子学走路的。总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学不会走路。同样,我们也不能代替学生在班里当家做主,而应该站在学生们的身旁或身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事情,搞活动,并经常对他们说:“你们是班级的主人,老师相信你们!”“你们做得真棒,老师为你们喝彩!”


        班主任的最大价值,是促进班级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尽力将班干部推到前台,让他们充分行使班委会赋予他们的职权,而班主任要退到幕后,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要尽力把学生推到前台,科学化地设立管理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使人人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和班集体的温暖。


        前面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把班级还给学生”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应该“怎么还”的问题。我想,必须要抓好如下几件事:



    一、与学生融为一体
        去年秋,新班级开学的第一天学生点名时,我有意设计了如下环节。“41号!”“到!”“42号!”“到!”“43号!”“哎,43号怎么还没到呀?”一机灵鬼立即问:“老师,咱班就42个人呀,哪来个43号?”我沉吟片刻,“你看,老师真忘事!明明是43号来得最早嘛!”这样一说,大家更糊涂了。见同学们面面相觑,我哈哈大笑,“大家不用找了,43号的名字叫郑立平!老师也是班级的普通一员,我就是班级的43号!43号特别愿意和大家一块生活、学习!……”还没等我说完,掌声早已响成一片。


        还应指出的是,这里的“融为一体”,更多地强调师生在目标和情感上的协调一致性,而不是说师生之间应没有距离。师生之间的交往,也应属于人际交往的一种,要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说实话,我不建议师生之间“零距离”做朋友,而认为教师应以恰当的方式了解学生,把他们当做有着独特经历的独特个体来欣赏。这就好比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离得太远必然看不清楚,离得太近则无法观赏到整体美,会形成视角的盲点,而只注意到了其中的瑕疵。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最融洽的关系,关键在于寻找这样一种最佳的距离。班主任既要对学生宽容大度,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又要有一定距离,从而有效树立自己的威信,使宽与严得以和谐统一,从而让师生间的“适度距离”产生“和谐之美”。



    二、把管理班级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往往出现两个鲜明的对立阶层—由少部分学生组成的管理层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层,两个层面之间缺少必要的流动和沟通。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常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使少数连任小干部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把自己看做老师的助手,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则不足,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官僚的“接班人”。这两种人都不是时代所期望培养的人。


        近几年,我都是采用“双轨运行;模糊评价,团队管理;岗位责任制”的方式来管理班级。


        1.双轨运行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在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中得到机会的总是极个别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轮流值日制又使班级没有管理秩序,有些学生也实在没有组织管理能力,所谓的机会对其实际上是另一种伤害。通过实验尝试,我摸索出了“双轨运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即设立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转,而通过值日班委处理日常班级事务。


        2.模糊评价,团队管理


        “模糊评价,团队管理”,就是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转化为对各学习小团队的评价,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督促和帮助。这样来推动小组中每个成员在学习、纪律各方面的积极上进,增强后进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感、奋斗精神,从而形成班级的强大凝聚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实现班级奋斗目标。


        每学期初,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纪律表现、相互关系等把全班40多人平均分成六七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命名一个能反映小组目标、决心、特点等的名称。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班委,各小组轮流行使班委的权利,履行班委义务;正、副组长管理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交流、排桌等一系列事务;各组长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协调和要求本组成员的学习、纪律等问题。班级分阶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如果哪个小组落后,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一起给大家唱首歌,表演个小节目,等等。“表面上看是整个小组受了‘惩罚’,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锻炼。我们身为小组的一员,为了小组的荣誉也要努力。”刘子怡同学曾深有感触地对来访的记者说。渐渐的,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小组的带动下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3.岗位责任制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两种现象:其一,有岗无责或职责不明。班内设立了不少岗位,也选举了不少班干部,但是没有具体的职责,致使班干部成了摆设。其二,职责过重。有些班主任常因个人喜好等原因,过于偏爱或倚重某个学生,什么事都让他做。这样,经常使这个学生成为矛盾的焦点,引起其他同学的误解;同时也容易使该生产生不正常的优越感,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在尽可能多地细化班级岗位的基础上,大力强化岗位责任制。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各团队队长等所有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职责要求,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人负责。明确岗位职责,促进了责任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淡化了班主任的管理职能,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把组织班级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


        1.活动是班级生命的源泉


        班级管理,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是班级生命力的源泉,最能体现班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在现实中,我们有些班主任却总是独自“霸占”着班级活动的主角。许多活动不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开展,也不是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来开展,而是由班主任的个人好恶来决定,这样就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还有些班主任害怕活动把学生“带坏”,不想用心组织,偶尔在学校要求下组织一次活动,也是“蜻蜓点水”,只求走个过场。


        2.班务活动竞标制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以前效率低下的“大锅饭”一起干,还是目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承包法,都是在班主任“强行”指定安排的情况下,由学生小组或个人被动地实施完成。由于在活动任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都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追求卓越的意识,所以就会逐渐产生机械应付、拖沓等现象,使班级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明显削弱,同时也不能实现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目的。那么如何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受工程投标承包的启发,我想到了“班务活动竞标制”。就是把班级日常工作中许多活动任务的组织权、管理权全部以竞争投标的形式承包给个人或小团队,由他们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安排、实施完成;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务委员会根据该任务完成的绩效情况,负责验收评价,并在团队小组和个人综合考核中予以奖励性加分体现。为扩大参与面,我们还规定同一团队不能连续竞标。


        在组织活动时,首先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要求,结合班级工作计划、学校工作安排,提前提出活动主题;再通过师生协商的形式确定活动项目;然后采用“竞标承包”的方式,把这个主题活动承包给学生团队或几个学生的自由组合。竞标成功者,根据要求设计出比较详细的活动流程和达成目标的计划,交班主任审阅通过后,正式组织实施。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尽量把团队竞争、男女竞争、宿舍竞争等多种形式引入所有活动。“我的感受我来说”“通过活动,我认识到……”等富有特色的总结环节,对提升活动的价值也非常重要。


        这种活动竞标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不仅使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有效提高了班级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灵活创造性,使任务更明确化、精细化,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责任心,增强了班级的竞争力、凝聚力。

    四、把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权利还给学生
        ……
    五、把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
    六、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度还给学生
        ……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