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班主任工作理念与方法
-
学生特殊问题发现与应对——给普通教师的建议
写给普通学校班主任等的特殊教育指导书,聚焦于发现和应对学生的特殊生理问题、学习困难或情绪与行为问题。
作者:昝飞,倪萍萍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7094
    装帧:平装
    页码:280页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对普通学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学生的特殊问题,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可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强调了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中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必然存在,并描述了多样性的具体表现。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特殊教育体系,以便普通教师了解必要时可获得的特殊教育支持。第三、四、五章分别从生理、学习困难、情绪与行为方面,详细描述了普通教师可能遇到的学生特殊问题及其表现,以及教师采取的工作流程和常用的应对措施,并提供了教师可以参考的一些资源。


    作者在阐述有关理论时深入浅出,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展开分析,并为教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使本书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俱佳。

  • 推荐

    【编辑推荐】


    在普通学校的班级,教师经常会“遭遇”个别特殊的学生,而教师囿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学生存在特殊的问题和需求,未能对他们采取有差别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因此教育效果堪忧,学生进步缓慢,教师备受挫折,家校矛盾突显。


    为了帮助普通学校的教师准确地识别班级中有特殊生理问题、学习困难、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并指导教师对这样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专家昝飞教授撰写了这部著作。


    该书理论基础扎实,案例翔实丰富,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俱佳,可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案头指导书。


    【名家推荐】


    普通学校从未离开过特殊教育。无论是所谓“差生”的转化还是资优生的辅导,都体现着特殊教育的基本法则;注意力问题的应对与行为问题的改善,也离不开特殊教育方法的运用。昝飞博士的这本书来得甚是时候,恰逢我国在多个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行融合教育之际。书中的文字与观点明确简练,直抒己见,直指要害,正是文如其人也!

    ——邓猛(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如何面对日趋多样化与差异化的各类学生,为他们提供优质教育,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专业的命题。本书作者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普通学校学生群体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特殊问题,探讨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获得特殊教育的专业支持。本书是一本类似指导手册的著作,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资源,通俗易懂,专业且实用。

    ——刘春玲(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导,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


    本书中的政策与理论、策略与方法、案例与知识链接,从多个维度和视角,让普通学校的教师更理性地认识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让他们在践行“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时,能找到更佳的教育策略与方法;让他们在面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时,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支持与辅助。昝飞教授在本书中向广大中小学教师传授了应对学生的特殊生理问题、特殊学习困难、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秘诀。

    ——蔡蓓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特教教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作译者序
    昝飞 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干预、融合教育、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自闭症儿童干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具有丰富的特殊儿童及家长咨询经验。主要著作有《言语语言病理学》《行为矫正技术》《积极行为支持—基于功能评估的问题行为干预》《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融合教育:理想与实践》等。

  • 序言

    这是一本很难写的书。虽然作为特殊教育研究工作者,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接触到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及其教师,但是要写一本可以指导普通教师如何开展特殊儿童教育工作的书,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努力将自己转化为普通教师的角色,并设想遇到不同的特殊学生的场景以及将要面对的挑战。这些特殊学生不一定是我国特殊教育所指的残疾学生。实际上,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难以用常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的学生,他们并不一定存在生理上的残疾。本书着重将教师置入真实的学校、班级场域中来考虑对学生特殊问题的处理。


    全书共有五章。第一章强调了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中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必然存在;第二章有助于教师了解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及相关服务资源,以便在必要时获得相应的支持;后三章从三个角度描述了这些学生的特殊“症状”,分别是生理上、学业上以及情绪与行为上的特殊问题,详细介绍了学生各方面的特殊表现,以及教师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流程进行处理、常用的措施是什么,还介绍了可以参考的资源。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中以案例分享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为教师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教育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万千教育编辑部的吴红编辑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并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史俊霆、黎和敏,他们参与了本书部分资料的收集,黎和敏还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校对,对部分案例进行了梳理。此外,也感谢上海特殊教育研究所的呼琼霞老师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昝飞对本书框架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撰写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倪萍萍撰写了第四章。感谢所有撰写案例的教师。全书由昝飞统稿。


    由于受作者水平、经验、资料以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书中可能存在不当或者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和不断完善。


    昝 飞 
    2017年6月于华东师范大学

  •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必然存在
    一、普通学校中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一)什么是多样性和差异性
    (二)为何当前普通学校内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更胜以往
    (三)学生有哪些多样性和差异性表现
    二、面对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恰当态度和措施
    (一)管理好自己的消极情感与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二)认同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和责任,接纳和尊重多样性
    (三)正确认识诊断与评估的作用,慎重对待标签问题
    (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理念,综合利用资源开展合作

    第二章 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资源
    一、什么是特殊教育
    二、我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三、我国的特殊学生安置体系
    四、我国特殊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
    五、我国特殊教育的教研体系和专业支持服务网络
    (一)我国特殊教育的教研体系
    (二)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支持服务网络
    六、我国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发现、诊断、评估与安置

    第三章 学生的特殊生理问题:发现与应对
    一、普通教师如何发现学生需要特殊支持
    (一)身体发育问题和病弱
    (二)运动困难
    (三)信息加工
    二、普通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生理问题
    (一)应对学生特殊生理问题的工作流程
    (二)应对学生特殊生理问题的常见方法
    三、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人力资源
    (二)机构资源
    (三)物质资源

    第四章 学生的特殊学习困难:发现与应对
    一、普通教师如何发现学生需要特殊支持
    (一)与语文相关的学习困难
    (二)与数学相关的学习困难
    二、普通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特殊学习困难
    (一)应对学生特殊学习困难的工作流程
    (二)应对学生特殊学习困难的常见方法
    三、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人力资源
    (二)机构资源
    (三)物质资源

    第五章 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现与应对
    一、普通教师如何发现学生需要特殊支持
    (一)学生情绪方面的问题表现
    (二)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二、普通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一)应对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工作流程
    (二)应对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常见方法
    三、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
    (一)人力资源
    (二)机构资源
    (三)物质资源

  • 摘要

    二、普通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当前,虽然不少学校或者学区都配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员这样的专业工作人员,但是对于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普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通常是最先识别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在学校里,他们几乎每日都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很熟悉,因此,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异常变化。


    对于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目前普遍采取的一种预防模式是在学校领域构建三级预防体系。其中,一级预防层级是全校范围的初级预防,这一层级针对的是学校内的所有学生,通常是通过正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良好行为规则等方式发展学生的适应性行为。这也包括一些心理健康项目,具体操作由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帮助普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识别情绪和行为问题,并掌握一定的处理方法与策略,以有效应对学校生活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或者刺激。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项目更好地发现可能处于危险状态的学生。一级预防这一层级属于普遍层面,而二级预防体系则属于选择性层面,一般通过小组干预的方式,对一级预防措施失败的学生进行更为集中的干预。第三层级则是高度个别化的干预,针对的是普遍层级和小组层级都无法进行处理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属于高危学生,大多存在攻击行为等较严重的问题行为。


    从上述模式的角度来讲,教师所要承担的责任在不同层级会有差异。虽然国内大多数学校还未构建起这样的三级预防体系,但是,普通教师还是可以参照这一体系来考虑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这里,我们将首先介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做的事情,相当于一级预防层级教师需发挥的作用。之后,我们将从两个角度来描述普通教师应如何应对学生的情绪或者行为问题,一是处理这一类问题的工作流程,二是常见方法。


    在构建面向所有学生的一级预防体系时,为了发挥有效的预防作用,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教师需要发挥以下几项功能。一是正面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积极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堂学习活动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发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各种压力事件,并降低压力事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制定每个学生需遵守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等场合表现出适当的适应性行为,降低不良行为的出现概率。三是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应对特殊事件或者诱发此类问题行为的压力事件更为合适的方法,具体包含压力管理策略、情绪察觉方法、不良情绪发泄或者表达等。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察觉自己存在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讲解中提及的合适的应对方法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支持。四是尽早识别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察觉学生可能存在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现得越早,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支持的时间也越早。只有这样,才能将危险因素尽可能遏制在萌芽状态,减轻它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一)应对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工作流程


    教师要注意,当学生出现情绪问题时,常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特殊行为表现,而且行为问题常常与情绪问题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出现的某些情绪或者行为需要引起警觉,甚至需要专业人员介入,可以按照下述流程进行处理和应对。


    1. 客观描述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表现


    教师需要对令自己担心的或者感到焦虑的学生身上的问题进行客观、具体的描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之后的行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不管学生处于什么状况,只有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根源,继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做既能避免教师个人的态度、情感影响到对学生的看法,也可避免因为学生的生理问题、障碍或者学业问题,而影响到对其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判断。


    对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表现进行客观、具体的描述,指的是将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转化为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即学生所说、所做。比如,学生在学校里常常哭泣,说他感到很伤心。这样接下来就可以对其“哭泣以及感到很伤心”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之后的观察通常是教师进行的,因此大多只能对学生外显的情绪或者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在用语言进行描述时,要做到将学生的情绪或者行为问题转化为外显的情绪或者行为,同时外显的情绪实际上也会有具体的行为表现。比如,当我们说一个人很伤心时,他可能常常表现出哭泣、一个人不说话、面部表情沉重、说话时声音低沉、和别人说心里难过之类的行为。


    在这里,教师要避免的是仅仅将学生的情绪或者行为问题进行归类式的描述,比如,他注意力不集中,他很焦虑,他情绪低落,等等。这样的描述常常是个别化信息过少,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很多人,故而针对性不够强。不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情绪低落等情绪或行为问题上的表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学生的情绪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描述时,要做到:即使是陌生人看到这一关于学生情绪或者行为表现的描述,所观察的内容也可以与熟悉该学生的老师保持一致。这一过程也可称作对某个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进行操作性定义。


    2. 观察、记录学生的情绪与行为表现


    教师需要判断学生的情绪与行为表现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因此,在对学生的情绪与行为表现进行操作性定义之后,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以及记录方法。一般来说,观察一周的时间是必需的,连续观察5天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很多有关学生情绪与行为表现的详细数据,也有助于教师做出更加客观的判断。由于教师通常要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比如: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时间;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观察;采用录像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记录;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采用录像这一方法收集学生的行为数据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知道你正在拍摄,否则其行为可能会出现掩饰的倾向。如果学校有自动摄录的教室,教师也可以和校方协调,借用这一教室,这样就可避免摄像机进入教室后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还有其他负责该学生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可以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该学生的观察。


    在观察之前,教师也需要根据其情绪或行为表现制定行为记录表,以便在观察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记录表可以包括学生行为表现、每一次发生时的持续时间、发生次数或者行为强度等。以学生哭泣为例,可以记录其一天或者一节课的哭泣次数(单位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次哭泣持续的时间,有时还可以记录哭泣的声音强度。记录表上也可以对该学生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记录,比如,该学生的哭泣让老师停止了上课,其他同学都看着他,影响了大家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教师可以对其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计分,比如,可以5点计分,从5分到1分分别为影响非常严重、有点严重、一般、很少以及毫无影响。教师可以从对学习(包括对学生自己以及对同伴学习的影响)、人际关系(即对与同伴、与教师等人员的积极关系发展与维持的影响)、安全(即对自身及他人身体安全的影响)三个角度去衡量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判断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是否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是否存在一定的甚至严重的负面影响。


    观察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出现不良情绪、行为表现的原因。教师要注意记录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些不良情绪、行为表现,分析它们发生的情境是否具有一致性。对学生表现出这些不良情绪、行为之后周围人的反应以及教师的做法进行观察和记录,也可以用来明确这些表现出现之后学生是否获得了一定的强化,比如,获得了教师等人的关注,不用继续做功课等。这些强化常常维持了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表现。


    3. 与其他教师、工作人员交流,增进对学生的认识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就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一工作由班主任来协调可能会更加有利。交流也可以与之前的学生行为观察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该学生在不同学科或者不同学校情境中的情绪、行为表现。不同教师或者工作人员可能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避免个体的主观性造成的误解。


    与其他教师、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时,要保证他们清晰地描述了能够反映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具体表现,可以在前面所提到的情绪、行为表现的操作性定义框架下与他们进行交流。在与这些人员沟通时,教师还要注意了解,这些教师所了解的有关该学生情绪、行为表现的详细资料。例如,行为的具体表现、行为发生次数、每一次发生时的持续时间、强度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如何,等等。这些资料可以丰富教师对该学生情绪、行为表现的认识,从而客观地做出有关情绪、行为问题严重性程度方面的判断。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