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教育名著
-
童年的王国——听斯坦纳讲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创始人斯坦纳代表作,与《童年的秘密》相媲美的教育经典,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霍力岩教授领衔翻译
作者:(奥)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
译者:霍力岩,李冰伊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710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5410
    装帧:软精装
    页码:16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童年的王国—听斯坦纳讲华德福教育》是华德福教育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Rudoff Steiner,1861—1925)1924年8月在英国托基的演讲集。这些演讲系为准备在英国开办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而做,系统且全面地呈现了华德福教育的基本思想、理念和做法。


    在本书中,鲁道夫·斯坦纳阐释了人智学的基本观点,介绍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儿童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具体化等核心内容,强调生命是一个整体,对儿童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对人真正的理解之上。书中的诸多理念对当下的儿童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书是我们了解和践行华德福教育理念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霍力岩教授领衔翻译了这部经典著作。本书既适合对华德福教育感兴趣的教师和家长阅读,也适合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等阅读。


  • 推荐

    (1)华德福教育奠基之作。华德福教育创始人——斯坦纳博士在本书中对人智学基本观点进行了集中的阐述,全面呈现了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做法。


    (2)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必读书籍。本书是了解华德福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在今天,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儿童教育的整体观等仍对我们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推荐教师和家长将此书作为必读书籍。


    (3)译本权威。本书由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霍力岩教授领衔翻译,译文活泼流畅,特别增加了“译者导读”,便于读者更好地领会华德福教育的精神内核。


  • 作译者序

    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1861-1925),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人智学(Anthroposophy)的创立者,华德福教育创始人。


    1861年2月27日,斯坦纳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哲学,自称在16岁已经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8岁进入维也纳高等技术学院学习,求学期间,他对歌德的文学及思想情有独钟。1880—1897年,他来到德国魏玛,并在这里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开始了自己的思想之旅。1931年,他创建了国际性的人智学社团,其中心在瑞士多纳赫的歌德大殿。


    斯坦纳的成就涉及医学、科学、哲学、农学等诸多领域,但最为著名的还是他在教育学方面的成就——华德福学校的创立以及华德福教育法的形成与发展。斯坦纳主张以“灵性”的角度看待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希望通过重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扭转世界过度物质主义的倾向。斯坦纳和他基于人智学的教育观点及方法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每次他关于人智学和教育学的演讲总是座无虚席。据报道,斯坦纳演讲的门票场场售尽,并且每次演讲都会获得“长达数分钟的拍手鼓掌与喝彩”。


    斯坦纳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自由的哲学》(1894年)、《歌德的世界观》(1897年)、《神智学》(1904年)和《我的生活道路》(1924)。曾开设讲座5000多场、常年在欧洲多国讲学,可谓知识界的“超人”。至今,欧洲各地还存在着以他的思想理论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而他对世界教育改革,特别是儿童教育改革产生的重要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 序言

    译者导读

    本书作者是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1861—1925)。斯坦纳1861年2月27日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作为人智学(Anthroposophy)的创立者,他主张以“灵性”的角度看待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希望通过重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扭转世界过度物质主义的倾向。斯坦纳的成就涉及医学、科学、哲学、农学等,但最为著名的还是他在教育学方面的成就—华德福学校的创立以及华德福教育法的形成与发展。华德福学校的创立源于斯坦纳对德国华德福卷烟厂的一次参观,在他对卷烟厂工人发表了人智学和基于人智学的教育的演说后,卷烟厂老板邀请他为工人们的孩子创办一所学校。由此,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基于斯坦纳人智学理论创办的新式学校开始了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也基于此,一所在教育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校和一个在教育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法,开始了它们对世界教育改革特别是儿童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的征程。

    内 容 概 览

    本书是斯坦纳为即将在英国开办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们所做的演讲集。由于斯坦纳和他基于人智学的教育教学观点及方法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他关于人智学和教育学的演讲总是座无虚席。在1921—1922年斯坦纳的知名度达到高峰的时候,前来听他演讲的人潮如流,以致经常需要警力来维持会场和周围的秩序。据报道,斯坦纳演讲的门票场场售尽,并且每次演讲都会获得“长达数分钟的拍手鼓掌与喝彩”。    


    本书是斯坦纳于1924年8月在英国托基对教师们所做的若干次演讲的文字整合稿,内容涵盖了人智学、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儿童教育的整体性、教师品质的专业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具体化、教师研究儿童的重要性等较为系统和可操作化的理念和实践。本书共分为七讲,每一讲独立成章。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者将七次演讲的内容简要梳理如下:


    第一讲主要是斯坦纳对人智学基本观点的集中阐释。首先,斯坦纳指出了儿童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身体生长的过程,而是“身体、灵魂、精神”三部分有机联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其次,斯坦纳阐释了人体每七年会经历一次质变,即7岁和14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节点,这时儿童的发展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这两个时间节点对于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教育应该适应儿童较为稳定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儿童发展特点的变化而进行转型;再次,斯坦纳说明了儿童的降生是精神降临在尘世的过程,而婴儿早期的笨拙行为源于他们对于新获得的躯体的不适应。


    第二讲主要是斯坦纳对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儿童教育应该重视阶段性的阐释。首先,斯坦纳认为儿童在7岁换牙期到来之前主要以感觉器官的形式存在,所有外界环境包括周围的物质环境和成人的行为对于儿童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时的教师应该对儿童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展开教育;其次,斯坦纳认为在儿童换牙期之后的7—14岁这一阶段,儿童基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幻想和想象能力得以迅速发展,教师应该在此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如用儿童能够理解和喜爱的基于图像的方式)进行教学。他还特别以字母的图像教学法为例,对此进行了细致说明。


    第三讲主要是斯坦纳对儿童教育应该具有整体性的阐释。首先,斯坦纳介绍了关于植物学的整体性教学方法—在他看来,植物属于地球,教师应当将植物与土壤作为一个整体介绍给儿童,并引导他们以整体的观念而不是以标本的形式进行思考;其次,斯坦纳介绍了关于动物学的整体性教学方法—在他看来,讨论动物时必须与人类相联系,教师应当向儿童指出,人类具有所有动物的品质,也是所有动物外观的综合;再次,斯坦纳认为植物学和动物学这两门学科非常适合7—14岁的儿童学习,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生活化并且能够进行图像教学的具体学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斯坦纳主张教师不应该在此时对儿童教授含有因果关系的抽象学科,即使是历史这样的学科,也应该以生动的图像、故事等对儿童进行引导;最后,斯坦纳介绍了如何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带有教学意义的惩罚。
    第四讲主要是斯坦纳对教师品质应该具有专业性的阐释。本讲主要强调了教师想象品质和基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首先,斯坦纳通过一则关于小紫罗兰和蓝天的故事阐述了教师如何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利用同样的内容进行可持续的渐进式教学;其次,斯坦纳介绍了能够发展儿童对于对称和和谐的感觉的图画教学法;再次,斯坦纳介绍了华德福学校特殊的课程设置,以及此种课程设置为儿童带来的益处。


    第五讲主要是斯坦纳对教育内容应该生活化的阐释。本讲主要强调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首先,斯坦纳认为儿童学习计数时并不应该由头脑起主导作用,计数教学中的每个数字都应该与儿童或儿童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事物相联系,特别是应该利用身体部位,如手指和脚趾等;其次,斯坦纳认为数学的教学应该从整体出发,即一就是整体,其他的数字都是由一而来的;再次,在斯坦纳看来,即使对于几何学中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应该基于实际生活给出清晰、形象化证明的细节。
    第六讲主要是斯坦纳对教育方式应该具体化的阐释。本讲集中讲解了儿童身体内部以太躯体和精神躯体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首先,斯坦纳认为,在生命最初的七年中,以太躯体在儿童身体内部进行雕刻,此后,精神躯体逐渐起主导作用,慢慢进入物质躯体并与其融合;其次,斯坦纳提到了对于语言的教学也应该以具体的方法进行,避免抽象的语法和翻译内容,优律思美能够将儿童内心的想法与外在的经历以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七讲主要是斯坦纳关于教师研究儿童的重要性的阐释。本讲特别强调了儿童在7—14岁之间灵魂品质的重要性。首先,斯坦纳解释了儿童在学习中为何会感到疲劳,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法;其次,他强调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幼儿园其实应该是现实生活的模拟;再次,他指出华德福学校成功的关键在于定期举行的教师会议,教师由此加深了对儿童的理解,通过理解儿童能够不断获得自我进步。同时,他讲解了教师在撰写评价报告或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应该使用描述性语言并对儿童进行积极的鼓励。
    在完成了七次较为系统的演讲之后,斯坦纳还针对讲座现场观众的疑惑进行了答疑。回答的问题主要涉及乘法与除法的区别和联系、绘画教学的方式、体操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的兼容性以及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何进行有关宗教的教学等。斯坦纳的答疑内容具体、形象且具有可操作性,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斯坦纳的教育教学观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基于设计的系统阐释斯坦纳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报告集。虽然是一个演讲报告的汇编,但本报告集不是常见的零碎报告的合集,而是较为系统地呈现斯坦纳一贯且突出的教育思想、理念和做法的有设计的演讲集。本演讲集内容全面系统,层层递进,既涉及斯坦纳教育教学思想的方方面面,又从基础开始抽茧剥丝般依次递进。本书涉及斯坦纳关于教育教学的全面且核心的内容,如人智学及其人智学如何成为教育基础;儿童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阶段性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获得更多重视;儿童周围世界中的动植物都是一个整体,且与他们的直接关系物又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儿童教育应该注意整体性;教师应该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是一个专业人士,教师品质的高低在于其专业性;教育内容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直接经验,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教育方式应该尽可能地适应并引领儿童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具体化;教师要加强对儿童的研究,要在研究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基于教师会议的儿童研究和儿童教育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上述较为系统和可操作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我们深度思考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本质、儿童教育与教学的本质等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我们系统思考儿童发展规律与儿童教育规律的关系,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并帮助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获得整体的直接经验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儿童发展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儿童发展的原有水平是儿童教育工作者帮助儿童达到最近发展水平的起点。儿童教育基于儿童发展,又引领、促进和支持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的本意不是对儿童大脑的灌输、填塞和掠夺式开发,而是对儿童内心的点燃、唤醒和激发……


    教 育 启 迪

    本书是斯坦纳教育教学思想较为系统的呈现,书中的一些基础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理念和做法给译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该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并重视儿童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身体、灵魂和精神是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也就是说,人类作为一个综合体,包含了身体、灵魂和精神这三个部分。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到身体、灵魂和精神三部分的协调发展,而且要用可持续的理念将儿童幼时接受的教育与儿童成年甚至老去之后的表现联系起来看待。由此,斯坦纳再一次强调了儿童在早期接受“正确”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现存的许多教育法抑制了儿童的自然成长和发展。


    第二,应该关注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并据此进行发展适宜性的教育。身体、灵魂和精神在人类成长的不同阶段占据不同的支配地位,对儿童的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儿童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身体、灵魂和精神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占据不同的“统治”地位,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由于人类自身按照身体、灵魂、精神的顺序每隔七八年会完全改变,斯坦纳认为,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以每七年为界限,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阶段性,让每一个阶段有不同于另一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斯坦纳认为,提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育会有“拔苗助长”之嫌,不仅无法使儿童获得应有的益处,而且会阻碍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三,应该重视儿童教育的整体性并切实提供整体教育的解决方案。植物与地球一体、动物与人类相亲,对儿童的教育特别是对儿童进行的动植物教育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整体教育、综合教育的理念并付诸实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斯坦纳不仅提倡以整体的角度看待人类自身,而且提倡以整体的角度看待对人类的教育。例如,他主张在植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植物与其生长的土壤,甚至地球这一整体通盘考虑;在动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儿童指出,人类拥有所有其他动物的品质,是整个动物世界的综合体。斯坦纳主张从整体观出发进行教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避免孤立地思考,才能对儿童今后生活中的实践有所助益。


    第四,应该让教育教学方案面向真实儿童,集中解决“阶段性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华德福学校有着不同于传统学校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作为斯坦纳教育思想落地的载体和具体的呈现物,华德福学校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学校中并没有现代学校那样的寻常课表,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阶段性教学”—在每一个教学阶段,儿童会对一门主课进行集中学习,辅以活动类的其他课程。斯坦纳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从极易混淆的各种分科课程内容中解脱出来,并让他们在符合自身兴趣、针对性强的集中学习中获得巨大收获。


    第五,应该让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且实际落地。斯坦纳对于华德福学校或华德福教学法所涉及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的讲解十分详细,涵盖了动植物学、历史、地理、阅读、写作、算数、几何、绘画、优律思美、外语等学科。他运用大量图示进行案例教学式的举例阐述,对于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书中提到的教师为儿童撰写的描述性而非绝对分数制的报告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儿童在教学中的表现从来都不是用简单的分数能够衡量的,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给予家长最为真实的反馈,从而与家长一起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分析并调整教育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应该以审慎和辩证的思维去阅读、评论和借鉴书中的观点和做法。虽然本书的部分观点和教育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但毕竟成书时间处于20世纪初期,作者斯坦纳与当时社会的观点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斯坦纳所处时代的欧洲,历史、文化与我们都十分不同,导致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以唯心主义为基础和起点,所提出的人体“身体、灵魂、精神”三部分这一理论,以及儿童的精神由精神世界进入肉体并适应尘世生活的想法,与我们当今的各种理念都有相悖之处。同时,斯坦纳不仅认为人类具有所有动物的品质,还认为人类的外表也是各种动物的外表变形后的综合,这更是直接否认了现如今主流的进化论观点。从上述意义来说,由于时代、文化的不同,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来理解斯坦纳提出的观点和做法,将其中的内容进行适合如今我国时代、文化的调整后,再加以学习和借鉴,这样才能发挥学习本书的意义。


    “若勇气与智慧相伴,将为君带来幸福,若二者分道扬镳,将使君走向毁灭。”谨在此借本书第三讲中这句话与各位读者共飨,希望各位能够在儿童教育的道路上让“勇气与智慧相伴”,既发挥无穷的智慧,又进行大无畏的创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幸福,更为接受教育的孩子带来幸福……

    译者于2017年5月9日

  • 目录

    译者导读


    第一讲(1924年8月12日) 
      将人智学作为一切的基础/关于人类的知识/从生命这一整体考虑/身体、灵魂和精神/换牙期/“灵魂乳汁”

    第二讲(1924年8月13日) 
      完全的感知器官/观察生命本身/一定要将图像和画面引入你的教学/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你一定要代表真、善和美

    第三讲(1924年8月14日) 
      换牙期至青春期之间教育艺术的一般原则/地球和植物是一个整体/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展倾向/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品质是自我认识

    第四讲(1924年8月15日) 
      一个虚构的故事/与儿童的心灵相通/图像教学法/对称和协调/阶段性教学

    第五讲(1924年8月16日) 
      计数应该源于生活本身/用儿童自己的身体教会他们数字/头部只是一个旁观者/从整体到部分/分配或分享/理解毕达哥拉斯定理

    第六讲(1924年8月18日) 
      换牙期和青春期/塑造形状和画画/音乐的教学/对语言的感受/优律思美

    第七讲(1924年8月19日) 
      针对儿童体内的节奏机体进行教学/教育内容必须来自真实的生活/华德福的教师会议/通过儿童了解他们的家庭
    答疑(1924年8月20日) 


  • 摘要

    第一讲
    (1924年8月12日)

    亲爱的朋友们:
    我发现你们都已经准备好要在英国建立一所基于人智学 人智学(Anthroposophy)是由鲁道夫·斯坦纳创立的一派哲学,他认为人智学是一种灵性科学,希望扭转这个世界过度朝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译者注理念的学校了,这让我深感满足。这也许是教育史上一个真正重大且深刻的事件。这样的话听起来也许不够谦逊,但是,教育改变即将由建立在人智学基础上的教育艺术所引导,这确实是一件相当特别的事情。同时,更令我感到万分欣喜的是,教师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人智学教育的特殊品质,在内心燃起的激情的推动下,他们建立了第一所教师学院。可以说,绝非改革的狂热促使教育需要更新换代,推动我们所作所为的是我们完整地感受并体验到,人类在文明和文化生活方面正进行着演变与进化。


    谈到教育,我们当然完全清楚地认识到,在整个19世纪,特别是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诸多卓越的教育家为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这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很好,并且都使用了各种可能的方法进行尝试,但是关于人类本身的真正认识还不够充分。这些教育理念产生于对人类本身没有真正认识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物质主义充斥了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过程自15世纪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当人们阐述自己关于教育改革的理念时,他们就像是在沙堆上进行建筑,甚至是在比沙堆更不牢固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教育法则都建立在“生命应该是什么样”的各种情感表达和主观意见之上。在那个时代,人们根本无法了解关于人类的一切,并做出如下发问:“人类来到这个尘世之后,我们该如何发掘人类隐于其身、由上天所赐且伴随终生的天性呢?”这是一个可以以抽象的方式发问,但也是一个真正了解人类身体(body)、灵魂(soul)和精神(spirit)的知识之后才能具体回答的问题。


    这就是物质对于当今人类的意义。我们关于人类身体的知识在迅速地发展。经由生物学、生理学和解剖学,我们已经获得了关于身体的非常先进的知识。但是,从现有的角度出发,每当我们想要获得关于人类灵魂的知识时,总会陷入一片僵局。这是因为所有与人类灵魂有关的事物都只不过是一些虚化的名字和词语而已。现如今就连思考、情感和意愿这些词语,我们还是无法在普通心理学中确定它们的实际意义。我们仍然会使用诸如思考、情感和意愿这些词语,但当我们提及这些词语时,全然不知它们在灵魂中都对应些什么。所谓的心理学家对于思考、情感和意愿的探讨不过是一些浅薄的涉猎。这就像下面这种情形一样:尽管一位生理学家可以一般性地谈论人类的肺部和肝脏,但他完全分辨不出一个孩子的肝脏和一个老人的肝脏有何不同。我们关于身体的科学知识很先进,今天任何一位生理学家都能够发现孩子的肺和老人的肺有何不同,或者孩子的头发和老人的头发有何不同。生理学家能够注意到所有这些不同。但是,思考、情感和意愿只是说出口的几个名词而已,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意义。举例来说,人们并不了解,意愿出现在灵魂之中,它是幼稚的、初级的,而思考则是成熟的、高级的。实际上,在灵魂中,思考是成熟的意愿,意愿是幼稚的思考。因此,与灵魂相关的一切都包含了幼年与老年,两者在人类身上同时存在。


    即便是在年幼的儿童的灵魂中,成熟的思考和幼稚的意愿也是同时存在的。确实,这就是现实。但是,时至今日,没有人知道如何像解释身体的存在一样解释这些关于灵魂的现实,因此,作为儿童的教师,我们处于十分无助的境地。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医生,但你完全分辨不出孩子和老人有何不同,你当然会感到无助。但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并不存在,因此教师自然无法像医生解释人类的身体一样解释人类的灵魂。而人类的精神就更别提了,人们无法谈论它,甚至没有什么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它。除了“精神”这个词之外再没有别的词能够对它进行描述,而“精神”这个词本身也表达不出什么意义。


    因此,我们现在还不能冒险谈论关于人类的知识。我们经常觉得教育在各个方面都不行,某些特定的事情必须加以改进。没错,但是如果我们对人类一无所知,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对其进行改善呢?也正是因此,以往所有的教育改革理念可能都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出发点,但这些理念完全没有包含任何关于人类的知识。


    这样的情形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圈子里也有所体现。因为,在今天,只有人智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关于人类的知识。我这样说并不是出于任何派别之心或狂热的立场,而是因为那些寻求关于人类自身知识的人们一定能够在人智学中找到答案。显而易见,教师的工作必须以人类自身的知识为基础。正因为如此,教师们自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自然而然地,他们要从人智学中获取这些知识。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们“新型教育方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人智学一定就是那个基础。”但是,即使在我们自己的圈子里,也还是有很多人试图极力否认人智学,在宣扬某种基于人智学的教育方法时极力不让人知晓人智学的存在。


    有句古老的德国谚语说:请给我洗澡,但别把我弄湿 英文为Please wash me but don抰 make me wet,这句谚语用来形容只看重结果,却不愿为之付出。—译者注。许多教育项目都是按照这一谚语的心态推动的,这样是不行的。你们首先必须要心口一致地诚实思考和表达。所以,如果有人问你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那么你一定要说:“将人智学作为一切的基础。”你一定不能否认人智学,因为它是你获得关于人类自身知识的唯一途径。


    当今的文化生活缺乏关于人类的知识。对于需要深入了解的世界、生命和人类来说,我们有的只是一些理论,缺乏栩栩如生的洞察。真正意义上的洞察会引领我们在生活中走向真正的实践,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进行这样的实践。你们知道现在最不切实际的是什么人吗?答案不是科学家。因为,尽管科学家们对生活既笨拙又无知,但是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是可以被人清楚地看到的。对于那些最糟糕的理论家、最差劲的实际操作者来说,他们的这些缺点是无法被人觉察到的。这些人往往被称为实际的人,他们通常都是商业界、工业界或银行界的人,他们运用理论想法来掌管着实际的事物。来自理论的想法组成了现如今银行的所有部分,其中并没有任何实际的部分。但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还会说:“银行就应该是这样的,实际的人就应该这样做事。”因此他们让自己适应这种不实际的行为方式,而且没有人意识到这种行为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的不切实际。现如今,所谓“实际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能够毁灭世界文明的事件进入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切实际。如果事情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你将会知道世界大战无足轻重,它只会是一个开始,一个序幕而已。实际上,世界大战就是由这种不切实际的思考方式引起的,但这只是一个序幕。现在,最要紧的是,人们不应该继续沉睡,尤其是我们这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将它自身与人体的所有部分—身体、灵魂和精神—联系起来。我们也希望身体、灵魂和精神这三大要素能够广为人知。


    由于我们的课程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介绍关于身体、灵魂和精神的最重要的几个方面,以便为在座各位进行教育和教学指引方向。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但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在座各位一定要努力将你们的观察集于人这一整体,这一点我们在一开始就提过了。


    现如今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如何确立的?人们对儿童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你,这个儿童有这样或那样的品质,一定要学这样或那样的内容。之后人们想的就是怎样教育儿童学习这些内容,甚至怎样教育才能让儿童快速且有效地学习。但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义儿童呢?12岁以前的孩子都可以被称为儿童,或者再多个几年,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人们一定要意识到,儿童总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从整体的观点来看,生命是一个统一体,你不能只考虑儿童期,而应该从生命这一整体考虑。也就是说,你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这一整体。
    设想一下,班里来了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对我来说,这个孩子苍白的脸颊就像一个等着我去解开的谜。他脸色苍白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这个孩子来学校时可能脸颊还红扑扑的,是我对待他的方式让他变得脸色苍白。我必须承认这种可能性,还要能够判断出导致他脸色改变的原因。也许我会发现是我给了他太多需要牢记的内容,导致他的大脑过于疲惫。如果我不承认这种可能性;如果我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老师;如果我认为不论这个孩子脸色红润还是苍白,我都要不惜任何代价继续进行我的教育模式,那么这个孩子的脸色会一直苍白下去。


    假如还是这同一个孩子,在他50岁的时候观察他时,我也许会发现他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症,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发病。只有我知道,是我在他八九岁时对他记忆的超负荷要求导致的结果。你们看,50岁的成年人和八九岁的孩子本就是一体,他们是同一个人。我必须知道我的行为在四五十年后会给儿童带来什么后果。因为人的生命是统一的,生命中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着。对我来说,仅仅了解这个孩子是不够的,我必须从整体的角度了解他这个人。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总是尽可能地教孩子们一些事物的准确定义,希望他们能够准确掌握这些概念,比如,这是一头狮子,那是一只猫。但他们应该一直保留着我们给他们的定义直到衰老去世吗?现如今,没有人觉知到人的灵魂也一定要随着年龄一起成长。如果我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所谓“正确”的观念,那么他的一生都会按同样的观念去理解。这就像我在这个孩子3岁时给他买了一双鞋,而在今后的每一年都再定做一双一样大小的鞋。但孩子一直在长大,他会穿不下这双鞋的。人们会注意到这种行为,你不能让孩子一直穿一双一样大小的鞋,这样做太残忍了!然而,当我教给孩子一个无法和他一起成长的固定想法时,我恰恰就在做同样的事情。当我给他灌输一些我希望能够永久存在他脑海中的想法时;当我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弄得他心情烦躁,而没有给予他能够进行扩展的灵活观念时,我都是在不断地压抑他的心灵,试图将他的心灵塞进固定的观念中。


    如果有人问起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那么你们可以用以上这些内容进行回应。你们可以告诉他,在教育中你必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不断成长的、有生命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想法。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