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到2016年,本书作者专注于研究和组织教导主任培训工作。
基于教导主任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本书精选教学“五认真”管理、课务管理、学科建设、校本研修、人际沟通、管理方法、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真实案例,对其追本溯源,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全书折射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现场情景中生动的实践智慧,体现了管理的实践价值,相信一定能给你不少启迪,实实在在地帮助你:具有不一样的管理视野,形成有境界的管理思想,获得有实效的现场能力。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们都是学生,我们正在路上!
基于一线的实践:基于10余年组织一线教导主任培训经验的基础;
来自一线的作者:工作不同年限的教导主任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关注一线的问题:涉及与教导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的主要领域;
体现一线的智慧:从微观层面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了教育现场的生成智慧。
我从2006年开始承担南京市小学教导主任的培训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办好教导主任培训班,提升培训的效率,关键是要研究教导主任培训的课程设置。而研究教导主任培训课程设置的起点是,基于小学教导主任继续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必然源于时代和社会对小学教导主任的要求以及教导主任个体发展等多层面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因此,作为一名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分析教导主任队伍现状,找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把“消差”作为课程编制的一个基本依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组织开展了如下一些研究。
首先,为了规划好教导主任培训课程,我对全市教导主任工作及培训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的情况,开展了“教导主任培训课程开发的研究”以及“教导主任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等课题研究。
其次,组建了一支从教导主任岗位成长起来的小学校长队伍,称之为教导主任培训导师团,重点研究教导主任这一角色及其工作职能、流程、方法等。我们在对教导主任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就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对教导主任的工作定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从2006年到2011年,经过整整六年的培训和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培训规律和教导主任成长的规律,并于201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教务主任的工作艺术》一书。
同时,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理想的教导主任应该既是学科专业的能手,又是管理上的行家;是既具有新课程理念,又能在实施新课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从而科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践行者;是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人物。但是,现实中的教导主任,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对于一些具体的事情以及共性问题该怎样解决比较科学,缺乏好的方式方法。比如,在绩效工资背景下,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导主任和分管教学的校长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教师在参加校本研修活动过程中出现倦怠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导主任解决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而且能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策略。由此引发我们聚焦于工作案例、聚焦于问题解决的教导主任工作的又一次探索与实践。
自2010年,我们开展的教导主任培训就本着这样的培训理念:“解决学员的问题,让学员自己解决问题”。在每次教导主任培训班开班前,我们都要进行问卷调查,让每一位学员写出他认为在工作中感到困惑的管理案例和成功的管理案例各1—2个。继而,我们会对学员的管理案例进行归类整理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在培训中再现案例情境,让所有的学员进行对话、交流、经验分享、思维碰撞。最后,我们会让专家进行点评和理论提升。这样,在对话交流中让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丰富起来,在专家的分析和指导下解决学员工作中的一个个困惑、难点和问题。比如,在2010年南京市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开班前,我们先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员的基本信息收集、培训需求信息收集、教学管理成功与困惑案例收集等),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文字分析,及时形成了书面分析报告。
在此列举部分数据以供解读。
在“基本信息”一栏中,学员任职3年内的占45%,4—6年的占29%,6年以上的占26%;语文学科占61%,数学学科占39%。——教导主任以教授主要学科的教师为主。
在“培训需求”一栏中,“优化排课”的培训需求占45%,“如何有效组织校本研修”的培训需求占74%,“教学评价体系”的培训需求占90%,“教导主任一日常规、一周(月)常规工作”的培训需求占42%。——对于教导主任培训的需求都是非常实际的,希望能够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
在“管理案例”一栏中,所写信息涉及最多的是对人的管理,对有效管理制度和策略的形成,对常规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的落实,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四个方面。——管理案例涉及教导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些资料令每次后续培训的负责人有了翔实的培训依据,为他们设计具体的培训活动方案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培训来自学员,来自实际,有的放矢,做学员需要的培训,做学员感兴趣的培训。
又经过近五年的培训和研究,我们对2009年、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其间,2012—2013年没有招收学员)近250名教导主任所提供的一个个工作案例进行了分类整理,由此发现这些案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教学“五认真”管理、教务课务管理、校本研修管理、学科建设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管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等。我们认为,如果一位教导主任对于这些方面的工作问题,有了解决的措施和方法,那么他的工作一定会获得成功。
因此,从2015年开始,我们着手准备将这五年以来的培训成果进行汇编和整理。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南京市教导主任工作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也体现了江苏省乃至全国教导主任工作中将会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一些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无论是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导主任,还是有了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导主任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更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佳策。如果说,我们的第一本书《教务主任的工作艺术》是对教导主任工作内容、流程、方法、策略从宏观和中观层面进行的诠释和阐述,那么,这本《教导主任工作问题案例集》则从微观层面解决工作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同时,在案例后的分析和策略中,又不乏从理论层面进行的剖析,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依据。
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教导主任角色定位”,从专家、校长、教师三个不同方面来看教导主任的角色定位,开篇就让教导主任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定位。第二章“教导主任与教学‘五认真’管理”,依据教学“五认真”管理的五个方面,通过六个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提供策略与建议。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是“教导主任与课务管理”“教导主任与学科建设”“教导主任与校本研修”“教导主任与人际沟通”“教导主任与管理方法”,同样采取了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意图是,帮助教导主任从案例中提炼和总结规律性的原则和策略,从案例中吸取教训,从案例中得到启迪和思路。第八章“教导主任与自我发展”,针对教导主任的问题“教导主任是否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进行了解答。在我做教导主任培训期间,许多教导主任对我说,做了教导主任就会阻碍自己的专业成长,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我们有一个专题是“教导主任与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教导主任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来说明,教导主任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专业。这一章先记录了辩论会的一个过程,接着选择八位教导主任包括参与本书编写的几位核心人员所阐述的自己的管理故事或成长故事,以此描述教导主任如何处理好管理工作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关系。同时,这些从教导主任岗位上成长起来的老师,其教导主任成长经验和教训会给我们一线的教导主任带来一些启示,也值得大家借鉴。
黄银美
2017年8月于南京
自行调课后
案例描述
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一位体育老师把两个班的学生都聚集在操场上,一个人同时在上两个班的体育课。只见他喊得声嘶力竭,跑前跑后,训这个,喊那个,忙得满头大汗。学生根本不买账,有的聚在一块儿聊天,有的干脆自己玩自己的,场面相当混乱。操场上的混乱和学生的尖叫声引起了其他老师的不满。
课后,我及时和这位老师做了沟通。通过交谈才知道,原来上另一个班体育课的老师有赛课任务,他的这节课没调好,临时找不到老师代课,就求助于这位体育老师。这位老师本节有体育课,但他还是答应了那位老师的请求。他想,反正体育课都是在操场上,多一个班也无所谓。结果就出现了上述的状况。
案例分析
老师们经常会有教研活动、培训任务需要外出而不能按课表去上课。按照规定,这样的情况要报到教导处,由教导处来协调帮助调课。随着我们两校合并,学校规模变大,这样的调课任务几乎天天有,这对我们教导处来说无疑加大了工作量,而且有些课有冲突,并不好调,这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思量再三,我们提出让教师“自行调课”的方法:根据学校安排,外出听课、开会、培训的教师提前与班级任课教师协商(含教师自己的事假),调好课务,并写调课单给教导处留存,公差调课费用由学校承担。教师请病假或有其他特殊事情,可以打电话向校长室请假,获得准假后由教导处负责安排课务。
在实施过程中,自行调课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师间的交流多了,形成了“今天你调给我,明天我调给你”的局面,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因交流、合作而更加和谐了。
但一种新的规定的产生,是需要不断用实践来验证的。对于调课,教导处放手让老师们自主去解决,把问题下放,打破了老师们对教导处的依赖,同时也让老师们能更合理、灵活地安排自己的课务,按需调课,这是好的方面。
但是,事实上,有时候却不能保证每个老师都会及时找到空堂老师,调好自己的课。个别老师认为反正教导处不知道,自己就进行违规处理了,结果出现了如下现象,比如,两个班的课一个老师合班去上,有些老师实在找不到其他老师代课就让学生上自习课,等等。
实施新的规定难免会有不和谐的插曲。我们应该感谢问题的出现,它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在制定新规定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给我们提个醒,让我们不断地去完善,使之更加合理。
策略与建议
1. 制度管理和柔性处理相结合
出现问题,就要正视问题。我和这位老师做了深入的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个班合上体育课首先违反了学校的课程规定,两个班八九十个孩子,一个老师怎么能管过来?尤其是体育课,本身就存在安全风险,这样的合上更增加了风险的概率,实在是不应该。老师是好心,想帮同事解决困难,但是好心做了危险的事,这是不可取的。如果真的有困难无法解决,可以来找教导处呀。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帮着解决。制度是刚性的,但是在实施时,还是需要有变通的。”一席话听得老师连连点头,相信这件事一定会让他有深刻的认识。
2. 调课和代课制度相结合
当有的老师有外出培训任务时,特别是有时一下子要去好几天时,老师们就来教导处反映,课实在是调不开。此时,我们也会考虑到这的确是实际的困难,于是就让老师把不能调的课以及不能调的原因上报到教导处,我们去进行摸底,了解具体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实有困难无法调课的,由教导处安排代课。老师们对代课还是乐意接受的,一节代课可以抵用2 小时的事假时间。一些不是同年级的任课老师也愿意承担这节课。调课的矛盾迎刃而解。
当然,这样由教导处出面帮着解决调课的现象并不多。老师们都很自觉,能自己解决的绝不会来找教导处,人性化的管理让老师们觉得温暖,也给了他们更大的干劲儿。
3. 制度管理和有效监控相结合
教导处平时要有巡课制度,发现在自行调课中出现违规现象的要适时指出,并在教育无果的情况下,按照制度进行适当惩戒。这也是确保自行调课制度健康运行的有效监督手段。
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智慧,需要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智慧!自行调课这一方式的改变,能对症下药,有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更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