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教育理念与实践
-
教师怎样少做无用功?——高效能教师必备法则
名师王晓春教您做会“偷懒”的班主任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幸福感
作者:王晓春
教师与学生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412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9064
    装帧:平装
    页码:224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面对相同的教育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觉得任务太多而难以完成,感到心力交瘁,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而有的教师却能轻松、愉悦、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

    同样是教师,差距咋就这么大咧?!

    名师王晓春指出,这主要是由教师工作中的无用功造成的。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弄清无用功产生的原因,剔除工作中的一些无用功,做高效能的教师,王晓春老师在互联网上组织了关于“教师怎样少做无用功”的讨论,历时三个多月,数百位一线教师积极参加。

    本书即王晓春老师对讨论结果的整理。所有讨论的问题皆源于教育实践,除了体制性的问题之外,对于其他问题,老师们集思广益,都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该书有助于一线教师重新认识很多工作的意义,减轻工作压力,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享受职业幸福,是教师们案头必备的一本好书。


  • 推荐

    面对相同的教育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觉得任务太多而难以完成,感到心力交瘁,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而有的教师却能轻松、愉悦、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同样是教师,差距咋就这么大咧?!

    名师王晓春指出,这主要是由教师工作中的无用功造成的。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弄清无用功产生的原因,剔除工作中的一些无用功,做高效能的教师,王晓春老师在互联网上组织了关于“教师怎样少做无用功”的讨论,历时三个多月,数百位一线教师积极参加。

    本书即王晓春老师对讨论结果的整理。所有讨论的问题皆源于教育实践,除了体制性的问题之外,对于其他问题,老师们集思广益,都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该书有助于一线教师重新认识很多工作的意义,减轻工作压力,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享受职业幸福,是教师们案头必备的一本好书。


  • 作译者序
    王晓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出版《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语文课如何是好》《课堂管理,会者不难》《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王晓春帮你走出教育误区—评说100个教师常用语》《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20余部专著。

  • 序言


    讨论无用功,首要的问题是:何为无用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上说得明白:“指花力气做的没有效果的事情。”可是一到教育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因为教育的“效果”往往是长效的、隐性的,而且是集体的,很多成效你甚至不知该归功于家庭、社会还是学校,即使归功于学校,你也很难断定这是哪一年龄段、哪位教师的成绩。教师的一些工作,你认为没用,别人可能认为有用;从这个角度看没用,换个角度看也许就有用;眼前没用,不等于对以后没有影响。既然效果如此“来历不明”,你怎么能判断某位教师的某个教育行为属于有用功还是无用功?我常说,教育属于最不专业的专业,最不科学的科学,在教育界,各种概念往往都是比较模糊的。如此说来,本书就没有写的必要了,讨论无用功本身也就成了无用功。然而事情恐怕不是这样简单。事实上,教育行为有用没用、有效无效,教师们凭经验还是大致能有个判断的,虽然无法像物理学上的“无用功”那样可以精确地量化,但也没必要那样要求。一位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剔掉自己的某些做法,并未出现不良后果,只是节省了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推断,这减去的部分就是无用功。这里减去一点,那里剔掉一点,你就会发现自己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此。


    讨论无用功,还有个大问题,即责任问题。你问无用功是谁造成的,不少教师会很熟练地告诉你:赖体制,赖应试教育,赖教育行政部门,赖校长,反正不赖我,任务都是他们布置的,我不干行吗?无用功问题跟我说没用,应该去找当权者,找制定政策的人们。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如果无用功真的全是外部环境造成的,那么本书也就没有写的必要了,与其写书传播,不如上书请愿。愚以为,事实上无用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教师的无用功可以分为“外加”的无用功和“自主”的无用功两类。“外加”的无用功指的是上级布置的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你明知没用也得照做,能做的只是想办法少用点时间。“自主”的无用功则是属于教师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减少这部分无用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减少无用功,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上级减负或者体制革新上,我想这是对的,而且是主要的,但这件事我们基本上无法左右,我还是比较习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无用功可以体现在教育方面、教学方面和生活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如何“切蛋糕”。讨论无用功问题,就是尽量把浪费的那部分切得小一些,使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休息、娱乐和学习,把生活过得更精彩一些。


    请看一位老师的发言和我的回复:


    【师之道(K12教育教学论坛)】
    工作十年了,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教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疲惫和迷茫。说实话,我们这里的教育实质上是打着教改的大旗,大搞应试教育。学生就是学知识的机器,老师是教知识的机器。我们每天的价值就是怎么把书本上那点死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学好,至于学生是否需要这些,是否喜欢这些,我们不管。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淡漠,我们在课堂上没时间搞德育,没时间和学生谈谈除学习以外的事情,课上没有,课下也没有。学生的时间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连吃饭、上厕所都得小跑。我们被备课、听课、批卷子、写教案、开会和学习领导讲话及写学习笔记拖着,连和自己孩子交流的时间都不够,哪有时间去影响学生?我们圈子里的好与差,基本上就是以成绩来评价。好的成绩就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和时间,并用这些精力和时间去挤占学生的大脑取得的。其实,如果我们付出一些就能换来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值得的。而事实上呢,学生越来越累,越来越厌学,越来越不会动脑。我们得到了什么?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我们学校就有教师三十岁出头患抑郁症的,不到四十岁心脏动手术的,刚过四十岁得脑溢血或癌症的。我们想不想改变?想。能不能改变?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只是先保住自己的身体,然后尽力去改变。(没处去说,只能在这里发发牢骚,各位见谅。)


    【王晓春回复】
    网上经常能看到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论调,其实两极相通,它们都来源于对教师工作的片面评估:一种把教师的所有工作都看成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伟大的,另一种是把自己的工作都看成是没有价值的。一者绝对肯定,另一者绝对否定。我相信“师之道”老师的这种心态只是一时的或者阶段性的,等到毕业生来看望他的时候,“师之道”老师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国家,都是有意义的。
    我很赞成“师之道”老师对应试教育的批判,这种局面是应该改变,也是可以逐渐(快不了)改变的,每位教师也都可以对这种改变尽绵薄之力。但是这里我要说的是,应试教育虽然弊端很大,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考试自有考试的作用和贡献。而且我想,“师之道”老师所说的备课、听课、批卷子、写教案、开会等,即使在素质教育的情境下,恐怕也是需要的。素质教育需要教师有更高的素质,那时候会有另一种压力(不是拼体力的压力,而是提高专业智慧的压力),那种压力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也许更可怕。真要实现了素质教育,说不定有的教师反而会怀念应试教育,毕竟它比较省脑筋。


    建议“师之道”老师观察一下周围。我估计会有教师在同一所学校里,在同样的管理下,在同样的外部压力下,教得比较轻松,活得相对从容,且认为自己的工作有价值,甚至会有幸福感。我建议“师之道”老师向他们请教一番,偷偷跟他们学几手,或许可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既然我们一时无法颠覆应试教育,也无法让领导照我们的希望行动,那就不如面对现实,能少做点无用功就少做点,自己心疼自己。保重身体是最要紧的。看到有人累垮了,就要接受他的教训。事实上也有不少老师是身体健康、情绪饱满的,他们身上一定有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学一点是一点。不要总往暗处看,不要总往窄处想。班主任论坛“班风小论坛”里正在讨论少做无用功专题,有不少具体的思路和招数,建议“师之道”老师来这里看看,或许能有点收获。仅供参考。
                        

    (2014—03—21)

    无用功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成“不可避免”的无用功和“可以避免”的无用功两类。有些无用功开始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因为缺乏经验而付出的“学费”(从得到教训的角度看,也有用),但是有很多无用功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是以后可以避免的。“可以避免的无用功”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做无用功往往是不自觉的,他以为自己做的是有用功,或者事先无法预测自己的行动是否有用,所以讨论这个专题必须有具体的案例,拿出对策,使做无用功的老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知道如何避免。这就是本书的任务。
    本书可以说是集体讨论的成果。今年2月,我在互联网上发起无用功问题的讨论,很多老师积极参加,有的提供案例,有的发表见解,有的给网友支招,使得我在深度和广度、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无用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网友虽然没有发言,但是热情关注,这从点击数量上可以看出。讨论发言贡献最大的几位网友是:海蓝蓝(福建省福清市城头初级中学 杨建春)、一阵风(甘肃省兰州市某中学教师)、关注体验(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职教中心 白志波)、yanghaijian(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老窝二中 杨海建)、陈锡(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教师)等。我对这些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概括地讨论教师做无用功的原因及基本对策,下篇则结合教师的具体工作环节一项一项地讨论常见无用功和对策。这样整理之后,原来讨论的发帖时间顺序难免会被打乱,而且内容有所交叉。我考虑过整理成章节结构,但是那样讨论的鲜活气氛就会大受影响。我觉得还是这样好:大致分分类,细节尽量保持当初讨论的样子。当然,为了节约篇幅,文字上我做了一些精简,请网友谅解。


    用整本书专门讨论教师无用功问题,我不清楚以前有没有过这种先例。限于水平,本书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欢迎读者不吝赐教。


    王晓春   
    2014年5月3日


  • 目录
    "上篇
    1.迷信“说服”,会做大量的无用功
    2.对“交流”期望值过高,也会做无用功
    3.用“爱”解释教育行为,很容易做无用功
    4.人际关系视角挤压专业视角,导致很多无用功
    5.一刀切是无用功的温床和保护伞
    6.无用功的文化背景
    7.轻率的归因是做无用功的重要原因
    8.没有质疑和实验的习惯,会做大量的无用功
    9.乐观偏见是无用功的重要原因
    10.学养不够是教学无用功的重要原因
    11.概念不同,争论就成了无用功
    12.焦虑是教师做无用功的原因之一
    13.无用功剃刀
    14.怎样查出无用功?
    15.科学诊断是减少无用功的根本思想方法
    16.想少做无用功,就得多动脑筋
    17.很有意义的调查
    18.吃一堑,长一智
    19.美国军官思维方式的启示
    20.一个避免错误、减少无用功的好办法——“事前验尸”
    21.小纸条可以帮你减少无用功
    22.班主任学心理学,有没有用处?
    23.看“关注体验”网友如何帮教师少做无用功

    下篇
    24.集体讲话中的无用功
    25.学生乱哄哄,讲话就是无用功
    26.这次教育活动算不算无用功?
    27.主题班会,会不会做无用功?
    28.大事独揽,小事分散,可以减少无用功
    29.处理学生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怎样少做无用功?
    30.学校例会上的无用功
    31.写总结如何减少无用功?
    32.焦头烂额之际,如何少做无用功?
    33.个别谈话中的无用功
    34.谈话有新意,有针对性,才能少做无用功
    35.我的一次无用的个别谈话
    36.自讨没趣的谈话
    37.一次高效率的个别谈话
    38.陈锡老师依据词语联想进行的一次个别谈话
    39.让学生写检查,对师生基本上都是无用功
    40.在与家长联系方面,无用功很多
    41.教育优秀生,如何剃掉无用功?
    42.问题学生教育中的无用功
    43.为什么辛辛苦苦却做了无用功?
    44.丁肇中答中学生问
    45.应试教育与无用功
    46.题海战术与无用功
    47.教学方法一刀切,很容易做无用功
    48.何时自学?何时讲解?
    49.别把合作学习弄成捆绑式生存
    50.差异性与无用功 170
    51.灌输,是不是无用功?
    52.死记硬背与无用功
    53.备课时就要考虑无用功问题
    54.减少写教案中的无用功
    55.课堂练习怎样少做无用功?
    56.学生发言离题、啰唆,教师能不能打断?
    57.批改作业中的无用功
    58.假期作业要减少无用功
    59.管住自己的嘴
    60.让语言精练一些
    61.文风与无用功
    62.拔高式的口号,容易导致无用功
    63.宣传性文章与学术性文章的区别
    64.“购物筐”式的文章——一种新八股
    65.本书的文字是不是无用功?(尾声)"

  • 摘要

    "33.个别谈话中的无用功


    找学生个别谈话,是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一位班主任在一个学期里用在个别谈话上的时间共有多少小时,我没有统计过,建议有心的老师做一下统计,然后再分析一下其中有多少时间是白费了。这种研究很有意义。我对个别谈话中的无用功印象最深的是我当年教初中时见到的一件事。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的一位女老师找一个问题学生谈话。开始这个孩子的态度很不好,和老师顶嘴,老师也不含糊,大发脾气,然而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老师改变了策略,“动之以情”,过了大约1小时,这个学生终于认错了,而且掉了几滴眼泪。老师松了一口气说:“你回家吧。”这时天已经黑了。我跟着这个学生走出办公室,看见他刚一出门就“扑哧”一声笑了。我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地问:“我看你刚才很像低头认罪的样子,怎么刚一出门就笑了?”他说:“王老师,我告诉您,您可千万别说出去。您没看见天都黑了吗?我饿了,我不认错她不让我回家吃饭呀!”于是我明白了,我这位同事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完全是做了无用功。我想,像这种傻事,我肯定也做了不少。后来我对这种事就开始注意了,基本原则是:个别谈话能不谈就不谈,谈起来看情况不对就立刻刹车。我发现我这么做并没有什么坏处,还节约了很多时间。现在我把我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各位。


    有下列情况,个别谈话最好不要进行,否则就可能做无用功。


    (1)同样内容的谈话已经做了两次以上还没有效果,那就别谈了,开始想别的办法,或者暂时静观。
    (2)有些学生谈话时态度很好,但行动没有变化,跟这种学生就不要谈话了,此时的谈话只不过是教师的精神安慰剂,没有实际意义。
    (3)谈话之前必须把情况搞清楚,否则也可能做无用功。
    (4)师生都在气头上时,最好先别谈,否则谈话就会变成争吵,没有教育作用。这个时候冷处理较好。
    (5)对于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以上的学生),你会发现他对你找他谈话早有准备,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谈。别找钉子碰。应换个时机,换个突破口再谈。
    (6)教师只觉得应该找某学生谈话,却并没想清楚该谈什么,谈话的具体目的是什么,这时候最好别谈,要想清楚再行动。
    个别谈话已经开始了,就一定要察言观色,密切注意对方的表情(特别是眼神),如果在谈话中发现以下情况,应该立即终止谈话,否则后面的谈话就可能成为无用功,甚至更糟。
    (1)对方明显有抵触情绪,而教师又没有办法改变谈话的气氛,那就先别谈。不要较劲。
    (2)对方表情茫然、目光呆滞,那就说明他根本没听进去,说了也白说,不如各自休息。
    (3)谈话中发现事实有出入,又不能仅听对方的一面之词,那就先别谈了,把情况调查清楚再谈。
    (4)师生辩论起来,教师发现自己辩不过学生,这种情况在中学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的诡辩能力强于教师,也可能是因为学生确有冤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先停下来为好。这时如果教师非要压倒学生,不但会浪费时间,而且后果也可能很不好。
    我建议有心的老师把自己每次与学生的谈话做个简要记录,一个学期下来,就能总结出不少经验。这种记录可不是无用功,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

    2014—02—20)


    【梦想成真(班主任之友)】
    我很有同感!刚参加工作时,我满腔热情,只要发现学生没有好好学习,就找学生谈话,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现在我和学生谈话,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先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再说我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效果比以前好多了,我越来越有成就感了。

    【王晓春读后】
    “梦想成真”老师的帖子很有启发性。请注意他刚参加工作时是“只要发现学生没有好好学习,就找学生谈话”,而现在则“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你发现二者的区别了吗?这非常重要。难道一位教师发现学生没好好学习,找学生谈话,竟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就很有希望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很多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就会发现那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自己“觉得”那是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只是教师给学生“提要求”,甚至只是教师在那里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如果你真想解决问题,前提是搞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诊断),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教师的谈话就徒有“解决问题”的外表,在本质上与解决问题无关。“梦想成真”老师早期与学生的谈话,可能就是徒有其表,做了很多无用功,后来他觉悟了,发现真要解决问题得先搞清楚问题。于是,他再谈话就不急着自己先发表意见,而先让学生说,自己边听边想,搞清楚情况再发言,这种谈话才谈得上是“解决问题”。无用功做得少了,自然就有成就感。反过来说,如果你老是觉得自己与学生谈话缺乏成就感,那很可能是你做了太多无用功,你还停留在“梦想成真”老师的第一阶段,你还没觉悟。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一种“检测剂”——如果一位教师与学生谈话喜欢先让学生说,他就确实在解决问题;如果一位教师与学生谈话习惯于上来就自己大发议论,像讲课一样(这种现象很普遍),则他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做无用功。
    (2014—02—21)
    "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