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话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这是广大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本书作者汲取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这一前沿心理学的理论精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学之即会、用之有效的语言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提高沟通效果、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全书涉及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新生沟通、课堂管理、常规管理、违纪管理、养成教育、化解矛盾、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同事相处等,用通俗的语言去阐述深奥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用生动的教育情境去展示教师的说话艺术。读此书你会发现,教育智慧如此简单,教育工作如此轻松。
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在教育工作中的完美应用;
一位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说话艺术的倾情呈现;
一位教师卓越交往技巧的精彩示范。
前言
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我满怀激情倾囊而出,沉浸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快乐之中。但事实告诉我,这只是我的一相情愿,一个我平时喜欢并寄予厚望的学生竟然当堂顶撞我,让我良好的自我感觉瞬间消失了。
随着职业生涯的逐步展开,我感受到太多的师生矛盾,为何一心奉献不求回报的老师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为何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却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线?为何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却越处理越复杂?那些报刊所刊登的教育艺术为什么在我的周围难以看到?
直到我接触到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这门学科之后才慢慢找到这一系列困惑的答案。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聆听了李姗璟老师的一场报告,阅读了她的《24小时改变孩子的一生》等三部著作,我了解到NLP的神奇作用。于是我试着用书里的一些技巧来和学生沟通,感觉和学生的关系变得融洽了,一些看似困难的问题很容易就得到了解决。
2010年8月,我又有机会参加中国NLP学院创始人黄启团先生主讲的“教练式管理”课程,虽然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企业管理者,但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沟通技巧和教育之道。我边听课边想,这些理论和方法怎样才能转化为教育方法呢?
新学期开始,我在“班主任之友论坛”的“教育管理”栏目开了一个以“怎样说才有效——我与学生的对白”为题目的主题帖。该帖精彩的对话、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氛围、机智的方法立即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和喜欢,甚至成了很多网友每天必读的内容。众网友纷纷跟帖支持鼓励。
蒲公英的种子:乐山(我在论坛里的网名)老师的智慧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学生心领神会,受到了教育就好了。这需要积淀、积累、智慧和心态,非大家不可。我们都得修炼。
大木长天:乐山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教育了学生,真正的高手即是如此!惊弘:这是最快的学习方式,这是最有实效的课堂教育!这也是最令人反省的艺术语言!
春兰:今天继续欣赏了后面的帖子,再次被您高超的语言艺术所折服!简短的话语,尽显您的睿智与您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而且诙谐幽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读帖的老师也能从中获取智慧与一份好心情,这个帖子真是太精彩了!我以后会常来学习的,再次感谢!
冬春夏秋:看过乐山老师的帖子后,这几天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也能静下心来不直接批评,心平气和、幽默地指出了。在此,谢谢乐山老师。
网友的鼓励给了我无穷的动力,也让我感受到了NLP的威力,我对NLP理论的研究更加痴迷。我上网买来几十本国内外关于NLP的理论书籍,认真阅读,并试着在更深的层面运用这一技巧。
随着帖子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广大网友的跟帖反馈,该帖的影响越来越大。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专门给帖子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并在他主持的“名家专栏”里推荐,更多的老师慕名而来,此帖的点击量迅速增加,网站也把该帖推荐为首页焦点关注。
下面节选张老师的部分评论文字,他的鼓励给了我更大的动力。
我把乐山的系列帖子“怎样说才有效——我与学生的对白”下载并兴致勃勃地阅读了,收获挺大。众多青年班主任朋友纷纷跟帖,或赞誉、或点评、或抒发感想,这个系列帖子博得了大家的喜爱,给论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我很同意大家的意见,在此,也想谈点看法。
第一,乐山是位有心人。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帖子,他说:“我相信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看到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与学生发生激烈的冲突,无非就是争论一个道理,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效果往往是以伤害师生感情为代价。因此,我就把自己与学生的对白做一个原生态的展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在这个系列帖子里,乐山研究了在各种情境、各种场合、各种难题面前,老师怎样和学生对话,怎样对话才有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二,要明确教书育人,必须重视细节。教育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堂堂课、平平常常的一节节班会、平平常常的一次次谈话、平平常常的一回回活动、平平常常的一次次锻炼,甚至只是平平常常的微笑或者皱眉……教育就是一个个学期,就是一个个班级,就是一个个学生,就是一天天……而教育的每一天都有打招呼、迟到、课间十分钟、广播操、午餐午休等琐碎的事情。该帖的一大特点就是把这些琐事变成教育的宝藏。
第三,这个系列帖子凝聚了乐山老师的教育智慧,闪烁着智者思想的光芒。
随着帖子数量的增加和影响力的提升,广大网友纷纷建议整理出书。有一天,青年班主任的领军人物郑学志老师联系我说,他把该帖推荐给了“万千教育”,让我和吴红老师联系。就这样这本书慢慢有了雏形。
该书的写作思路根据教师工作涉及的对象(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域进行分类,这样有利于读者按图索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阅读。领域分为与新生沟通、课堂管理、常规管理、违纪管理、养成教育、化解矛盾、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同事相处等内容;每部分内容又分为:方法源头、沟通实录、案例评析三个板块。“方法源头”重点讲有效沟通的心理原理和方法技巧,这些内容主要是NLP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沟通实录”主要是展示我和学生沟通的真实情境,给读者一个直观印象;“案例评析”主要是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其优劣并根据评论做出“现场模拟”的展示,希望给大家更多的启发。
该书的核心观点:
(1)爱心是基础,教师要注意经营“情感银行”。
(2)关注“焦点”,所有的沟通不能脱离核心目标。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所以很多道理可以不讲,但要积极思考处理眼前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4)寻找正面动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
(5)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
(6)置换位置,引导对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对方内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
(7)体验大于说教,创设情境或者引导学生想象某种结果,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行为的结果,反过来用结果影响当前的行为。
(8)说清楚不等于听明白,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因此,沟通不应该只强调自己说了什么,还要考虑对方听到了什么。
(9)事件本身没有意义,是当事人的认识赋予了事件以意义。因此,如何定义对方行为的意义直接影响到情绪反应和沟通效果。
(10)用重塑自我的方法改变学生内在的自我认识。多用积极暗示,少用消极暗示。
(11)事实不等于真相,不要让自己的经验左右了对事实的判断。大脑固有的认识往往会错误地推测对方的意图。
(12)学会接纳对方的情绪,先跟后带,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情绪的背后往往隐含着爱和关怀,透过情绪看到爱,双方就容易理解沟通了。
(13)调整语言模式,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
任何方法的使用都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学生的成长背景、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读者阅读本书的时候,一定不能被方法所拘泥。希望广大读者能活学活用本书中的技巧,让你的教育更轻松。
最后,再次感谢“班主任之友论坛”这个平台以及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给予我支持与鼓励的张万祥老师、郑学志老师、郑立平老师、杂志编辑以及众多网友,感谢“万千教育”给我这个无名之辈一个机会,感谢吴红老师给我无微不至的指导。拙著即将面世,我怀着惶恐和激动的心情期待大家对拙作进行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就是我提升的动力。
李进成
2012年2月26日
"课堂意外事故
1.腿伸到过道里
一学生把长腿伸到教室的过道里,很容易绊倒走路的人,我上课的时候就差一点踩到他。我笑曰:“对不起,差点踩到你,你还是把脚收回去吧。”学生也笑曰:“不怕。”我说:“可是我怕啊!”学生后来坐得很端正。
2.公然入室
课堂上,一迟到的学生在没有任何示意的情况下“坦然”、“从容”、旁若无人地走进教室。我说:“我今天又发现了某某同学身上的一个优秀品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知道我的意思,暗指他不喊“报告”公然入室。我说:“这个行为说明他有挑战权威的勇气,这份勇气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品质,但要看把这份勇气用在什么事情上。”
3.学生讲怪话
一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讲怪话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这个时候老师如果直接批评,会让他恨你,搞不好还会引发课堂冲突,最终会影响教学。于是我给学生讲了苏轼与佛印斗法的故事,讲到苏轼看佛印像一堆牛屎的时候,我问学生他们两个谁占便宜了。很多学生支持苏轼。然后我又讲到苏轼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苏小妹今天他赢了佛印,却被苏小妹批评了一顿,说他输得很惨,我又问学生为什么苏小妹说苏轼输了。学生茫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我抛出了答案:“心中有佛,看别人是佛;心中有牛屎,看别人就是牛屎。”学生大笑,进而深思。
我说:“说什么话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千万不要让你的语言出卖你的人格。”之后,课堂安静。该生的怪话从此销声匿迹。
4.投粉笔竞赛
我在教室中间讲课,前排两个同学往讲台上的一个玻璃容器里投粉笔,并且有竞赛之意。我说:“有两个同学很善于表现,现在就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有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秀’1分钟,大家看看他们的表现。”二人到讲台上后表现很“精彩”,眼神游离不定,双手不知该放在何处,身体左右摇晃,笑得很尴尬。我又现场对学生进行了什么叫细节描写、什么叫动作描写的讲解,这些细节体现人物这样的心理和性格。最后掌声鼓励他们的表现。我说:“不知者不怪,他们不知道课堂不允许做投篮动作,以前的老师也没有纠正他们。但我认为他们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对不对?”二人点头。
5.他爸是李刚
“他爸是李刚”已经成为学生互相调侃的口头禅。上课的时候,一学生睡觉,我把他叫醒。学生们调侃说“他爸是李刚”。我也顺着说:“如果你爸不是李刚,就不要睡了。”又有一学生上课总是安静不下来,经过我提醒还是一脸不在意的笑,学生又调侃说“他爸是李刚”。我说:“这个肯定不是。他爸和我交流过,他爸正规大学毕业,水平很高,有的见解都高于我。”学生对该生的看法立时有所改观,该生也立即严肃起来,专心看书。
6.老师帮你一个忙
小L坐在最后一排,在心理上有一种“天高皇帝远”的想法,因此对自己的约束不足,外加上他设置了高高的“书山”屏障,给他课堂讲话、睡觉提供了“地利”之便。我提醒几次效果不明显。如果老师明确说他桌上的书是为了方便讲话、睡觉,他肯定不服气,因为没有哪条纪律规定书桌上的书最多可以有多少。看来强攻不行,还需智取。下课后我走到他身边,一脸真诚地说:“我可以帮你一个忙吗?”中国有伸手不打笑脸人的优良传统,更何况一脸真诚的老师要主动帮助自己呢?无论多么倔犟的学生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和老师顶撞。他一时不明白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问我帮什么忙。我说:“我想帮你整理一下你的书,以方便你学习,你指挥,我整理。”他明白了我的用意,我还没有动手,他就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书山削平了。我回到讲台的时候,一眼望去,他的举动一览无余。
7.珍惜拍拖
周五班主任例会,年级主任谈到有学生到周边小区拍拖、抽烟甚至出入一些不良场所,要求班主任给予学生提醒、警告。当我在课堂上说出“拍拖”两个字的时候,学生本能地兴奋起来,我说,“拍拖是非常美好的,”学生的兴奋点进一步被点燃,“所以我们要珍惜,不能给美好的东西留下污点。甘甜的苹果未熟之前吃起来总是苦涩的,原因是时机未到。”学生心领神会。
8.我不是蒙娜丽莎
看到教室的纪律有点乱。
师:知道蒙娜丽莎吗?
生:知道。
师:她以什么出名?
生:微笑。
师:我不是蒙娜丽莎,不会一直对你们微笑。知道我什么时候不笑吗?
生:你生气的时候。
师:什么才能让我生气?
生:有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
师:很好,检查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行为。老师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全班安静。
9.阅读有用吗
生:老师,阅读有用吗?
师:哦,看来你很喜欢读书,并且读了很多书。
生(暗喜并惊奇,老师是怎么知道我喜欢读书的):是的,我看过很多名著。
师:你认为读书是有用的,只是你读了很多书,但自己的作文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于是产生了怀疑。
生(更惊奇,这个想法都被老师猜到了):是的,都说开卷有益,可是我的作文得分并不是很高。
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能我还不能把阅读的内容迁移到写作上来吧。
师:有道理,阅读是提升自己,写作是表达自己。只要你用心读书,最后肯定会有收获的。
生:我也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最后,学生很高兴地离开。
10.学的不是“习”,而是你未来的幸福爱情
作文课。我指导学生写分论点。我以“肩膀”为题,给了一个分论点:“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然后让学生模仿。
一学生脱口而出:“肩膀承载着爱情。”学生哄堂大笑。我笑着说:“很好啊!一个男人的肩膀要有承载爱情的力量,请问你们有吗?”学生默然。“那么靠什么来增强你肩膀的力量呢?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你们要好好读书。请记住,你现在学的不是‘习’,而是你未来的幸福爱情。”
11.该不该扫地
晚自习已经开始,两个学生在扫地,同时也扫动了全班的气氛,教室里一片喧闹。我说:“现在我遇到了一个两难问题,如果我让同学继续扫地,那么就影响了课堂教学;如果我不让同学扫地,那么就影响了班级形象,该怎么办呢?”学生答曰:“提前扫地。”“很好,我希望这样的两难问题不要出现第二次,否则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我语文课的权利。”
12.学生课堂一声吼
语文课前默写,一学生连续修改三次都没有全对,全班同学对他进行提醒。突然,他大吼一声“不改了”。全班肃然,然后都看着我。我微笑着没有做声,一分钟之后,我把这个学生叫到讲台上接受我的现场采访。
师:你是我开学以来见到过的最有个性的学生,你的这声吼很响亮,也很有气势。男孩子嘛,就得有点儿个性。不过,我问你,一个人有很强烈的情绪好不好?
(生摇头,全班同学也小声地回应说:不好。有的同学重复我以前的话“冲动是魔鬼”)
师:好吧,我就现场进行一下表演,看看有情绪好不好。
第一次表演:(声音高八度)老师,你好烦,我根本就不想学习,为什么总是逼我?我不读书了可以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师:这样的情绪好不好?
学生集体回应说“不好”。
第二次表演:(声音同样高八度,一拍桌子大吼)老师,我就不相信这点知识会难倒我,给我一段时间我一定把成绩提上去,你等着瞧吧!
师:这样的情绪好不好?
学生说好。
师:前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沉思。
师:前者属于负面情绪,是逃避,是退缩,发火其实是掩饰内心的虚弱。后者是正面情绪,是一种动力,是挑战,是进取。同学们,一个人有情绪好不好呢?
生:负面情绪不好,正面情绪好。
师(转向那个学生):现在感觉如何?
生:感觉好多了。
师:你知道同学们反复提醒你是为了什么吗?
生:他们在帮助我。
师:你现在该怎么办呢?
生:更正自己的错误。
师:很好,请立即行动。
学生快速做了更正,整堂课他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