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分析了教师职业生涯可能出现的十大误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避误区的方法,视角独特、观点新颖、阐述明晰。不管你是即将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还是对教学工作感到茫然的年轻教师,抑或觉得自身专业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的中年教师,回首过去颇有遗憾的老教师,阅读此书都会受到许多启发。
本书作者曾在省级重点中学任教13年,在国家级教育媒体做过6年编辑记者,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德育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接触过各种学生,见识过诸多同行,也深入思考过各种教育问题。《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一书就是其最新思考的结晶。
如果你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本书可助你明确职业规划,少走弯路;
如果你是对教学工作感到茫然的年轻教师,本书可助你拨云见日,看清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质;
如果你是专业发展出现“高原现象”的中年教师,本书可助你重燃教学激情,跨越专业成长障碍;
如果你是回首过去颇有遗憾的老教师,本书可助你学会理性思考,形成独立人格,实现生命自觉。
茅卫东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德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
《读写月报·新教育》核心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校长》杂志专栏作者,“湖南教育·为先在线”网站2013年第九期“非常教师”人物。
出版有《重寻教师尊严》《心平气和当老师》《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等书。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016297234
QQ:23435332 "
几乎是从感受到教育开始,就觉得教育有问题。
它竟然不鼓励思考,更不允许质疑,只要求顺从,表扬乖巧。任何独立的思考都可能遭到羞辱:你想干什么?你算老几?
而我遇到的很多教育的执行者,不论是自己的父母、亲友,还是学校里形形色色的老师,大都长着同一张教育面孔——不苟言笑,长于说教,严以律生,宽以待己,甚至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非得如此?小时候,父母说,你还小,以后就会明白了。长大了一些,老师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子,你会适应的。再后来,自己也做了教师,许多同行说,大家都这样,没办法的。
无法想象,一个教师为什么就不能自己思考,为什么要阻止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于是,我守着“努力不说假话”的底线,在教育圈居然也混了20多年。这才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是自己吓坏了自己。我们太不自信,总以为没有了别人的引领就寸步难行,甚至可能被带进了沟里还以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很顺利。而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又盲目乐观,以为教育会有“葵花宝典”,掌握此术即可战无不胜。
面对这种现象,很想做点什么,于是寒假里认真梳理了一番,列出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我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个醒:别掉进这些坑里。我更想告诉同行们,在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工作是成就别人,而不是束缚了自己还去捆绑学生;除了帮助学生获得高分,我们其实还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思……很多方面,不是我们做不到,是我们没有想到。
很期待,已经有些教龄的同行读到此书后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而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后会说“幸亏有了这些提醒”。
如果您对拙作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与我联系(我的QQ邮箱:23435332@qq.com),也欢迎加入“教育自由谈”(群号:202017315)一起畅谈教育。
■ 教师当有边界意识
和“以校为家”相匹配的另一句话是“爱生如子”。以前只是觉得“爱生如子”太过于崇高,一般教师难以企及,所以我主张的是尊重学生。看了电影《热血教师》之后,才完全醒悟过来。不论是“以校为家”还是“爱生如子”,其实都是教师缺乏边界意识的表现。
电影《热血教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克拉克老师去学生莎美卡家中,发现她因为要帮母亲照看三个年幼的弟妹没时间做家庭作业。克拉克让莎美卡去完成家庭作业,自己留下来帮她给弟妹们做晚饭。莎美卡的母亲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们吃的是克拉克做的晚饭,勃然大怒,当着孩子的面质问他:“你是不是认为我没有能力照顾我的孩子?”克拉克狼狈离去。但此事还没完,第二天,莎美卡的母亲到学校向校长投诉,要求立即开除克拉克。
莎美卡的母亲有着强烈的边界意识。不管对方出于什么动机,未经许可侵犯了自己的边界就是不行。这不仅仅是权利意识,同样也是责任意识。
边界意识或者说责任意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第二天上课,我向学生介绍了电影《热血教师》中克拉克帮学生做晚饭这个桥段,然后问学生:“大家设想一下,莎美卡的母亲下班回家看到这一切会有什么表现?”在我的预想中,学生的回答肯定是:莎美卡的母亲会感谢克拉克老师的帮助。
不少学生的回答如我所料,但有几个学生在我提出问题后毫不迟疑地说:“她会非常生气!”
“为什么会生气?”这个回答太出乎我的预料了。
“因为这是在她的家里啊,老师跑去给她的孩子做饭算什么事。”
说实话,当时我的确是很震惊。现实生活中,越界的事情非常普遍。许多教师在越界,有的让家长承担诸如为孩子听写背书、批改作业等本该是教师完成的工作,有的则主动承担家长未尽的义务,比如给学生准备早餐、为学生买药甚至帮家长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同样,许多家长也在越界,在家中毫无顾忌地翻看孩子的日记,但孩子出了家门,就把一切责任推到学校和教师身上。校长越界更多,比如,规定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必须写多少字的笔记,都超出了校长的权限范围。学校之外,越界之事也是比比皆是……
越界就是越权,越权也是侵权。因为缺少明确的边界意识,我们总是一方面肆意侵犯别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又经常无可奈何地被侵犯。其中,我们特别不容易拒绝的是别人的好心侵权,比如影片中克拉克替莎美卡做晚饭这样的事。
从上面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之中。已经有一些家长和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边界意识,哪怕对方出于好心,未经自己的许可照样不得越界干预自己的生活。
还听说过类似的一个故事。
一对中国夫妇带着孩子移民美国,孩子的英语不是很好,学校给孩子配备了一名英语补习老师。孩子的父母比较着急,大概也是不差钱,又为孩子找了英语家教。学校老师知道了,急忙找上门来对家长说:“你们是不相信我的教学能力吗?既然学校让我负责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这就是我的事,你们为什么还要请家教呢?”
这对中国夫妇开始没反应过来,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老师,居然不让请家教?对很多人来说,这事的确是不可思议,因为许多老师不但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也不让家长闲着——帮助听写、检查背诵、批改作业,有些本是老师的工作已经转嫁到家长身上了。有的老师不但动员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还毛遂自荐,主动要求给孩子当家教。
这样的教师一般都非常重视结果——学生的分数,自己的收入。他们的边界意识不强,或者说责任心不强,所以该做不该做的,只要自己能够省心省力同时增加收入,那就去做。而案例中的英语补习老师,用我们的话说显然是“一根筋”——既然学校让我负责提高这个移民孩子的英语水平,就是我的事。这个美国教师不会像很多中国同行那样思考——家长另请家教,这样子我就可以轻松许多了。人家想的是,这是在怀疑我的专业水准,干涉了我的事情。当然,请家教毕竟是学生家长的权利,所以他选择了上门沟通的方式,而不是让学生转告父母,辞退家教。因为这同样也是尊重家长的权利,是不越界的表现。
各得其所,各安其职,未经许可决不越界,自己责任决不推诿,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