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203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5647
-
内容简介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英国教育的观察也会因观察者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两位中小学一线教师深入英国中小学校学习、考察半年,在本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英国基础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别样的身份,别样的视角,别样的英国教育,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全书分为五篇:教育现状与思考,学校建设与管理,教师工作与生活,班级管理与学生活动,学生学习与学科教学。作者结合自己在英国校园里观察到的现象围绕专题展开描述,不求“全”,但求观察点能带给大家启示。在每一篇的后面,作者还附录了一些典型的报告、访谈和调查资料,试图全方位地展现当下英国的基础教育立体景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定能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该书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也定会有所启发。
-
推荐
1.本书是国内第一本较全面地介绍英国中小学教育的原创著作;
2.作者在搜集国内教师对英国教育最感兴趣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
3.多位教育专家和名师联袂推荐,高度评价此书。
-
作译者序
唐彩斌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新思维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国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浙教版)编委,澳门新思维数学编委。在国内外教育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先后在全国各地执教观摩课100余次,编著图书5本。先后赴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进修访学。
张 影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曾先后被评为长春市十佳英语教师、长春市骨干教师。曾获得长春市新课程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2007—2008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甜水区希尔图高中工作交流。
-
序言
自序:英国的天气最适合英国
2010年底,根据“国培计划”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选派了30名中小学教师分别赴美国和英国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高级研修活动,旨在了解国外先进的中小学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中小学教育的比较研究,为将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我们有幸入选,来到了泰晤士河畔英国伦敦近郊的里丁小镇,度过了人生中很有意义的6个月。
虽然只有6个月,但在英国却显得漫长。我们常说一年四季,而在英国一天就有四季,有时早上还看到大太阳,中午说不定就下起绵绵细雨,夜晚甚至让人感觉寒意,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枯木、冬天的雾有时会混搭在一起。虽然也有人为这样的天气叹气,但是英国人却自豪地说:英国就是英国,英国的天气最适合英国。同样,当我们置身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中,可以类比的是,中国教育的经验最适合中国。
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今站在国际视野做好教学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身处异国他乡,我们努力克服两种极端的认识倾向。一种就是盲目接受,把别人的“过去时”转化为我们的“现在进行时”;一种就是盲目排斥,总觉得别人的就是不适合自己的。其实,有时不一定“照搬照抄”,虽有待“改良”、“嫁接”,但绝不至于“全盘否定”。通过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类同的会坚定你的思想;不同的也会在你考虑问题的时候多一种角度,丰富认识,拓宽眼界。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应该坚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翻看历史,在别的国家成功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中国的难免“水土不服”,有时甚至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教育本源相通,但不能用简单的“种属”关系来迁移教育的思想,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其独特性,无可替代。
如今,我们站在英国的土地上,翻看英文教材,走进英国老师的课堂,与讲英文的孩子对话。我们深知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价值观也不同,新鲜不意味着先进,人家常用也不意味着对我们有用,某些方面延后绝不意味着落后,某些方面不习惯并不是一种错误。我们也深知,中国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英国也有英国的专长。在一个月之前,英国教育部长还在演讲中倡议要向中国的教育改革学习,说中国是“重视知识”、“尊重教育”的国家。看来扬长避短,相互学习是未来国际教育交流的一种基本态度。
有时我们常常顺口溜似的说“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然而,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在学习路上,一方面,我们需要静心地虚心学习,另一方面,仍须警惕在“外国月亮”下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位学员,我想唯有多看多听多思考,实事求是地记录所看到的事实,原原本本地记录所听到的观点。事实只有一个,感想启示各不相同,结论还需且慢。
唐彩斌 张影
2011年6月26日
于英国里丁大学
-
目录
"第一篇 教育现状与思考
1.英国教育知多少
2.“英式”因材施教:小班化,走班制
3.择校与教育公平孰因孰果?
4.英国教育督导的威慑力
5.英国“特色学校”的建设
6.英式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7.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谁是主流?
8.英国中学教育证书改革进行时
9.当英国教育遭遇全球化
10.英国的特殊教育:1个班10个学生5个老师
实录:英国教育部长的一次演讲——在SSAT(全英特色学校和独立学院联合会)汉语教育年会上的致辞(节选)
第二篇 学校建设与管理
1.学生是最重要的
2.对孩子的“忽视”就是“虐待”
3.英国校规:自由不散漫,严格不刻板
4.家长会还可以这样开
5.校园“安保”不能只靠“保安”
6.教育装备从外观走向内涵
7.校长一周忙些什么
8.英国小学招生分班的“人情味”
9.英国的小学真“小”
10.梅登厄里学校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理念
11. 学生行为管理的分级反应体制
12.一所私立学校的花园理论
13.扁平化直线型的学校组织机构
实录:卓越的校长管理源自信任——肯德里克学校校长访谈启示录
第三篇 教师工作与生活
1.非师范生如何“速成”教师
2.英国教师的幸福指数(工作量·工资·住房)
3.英国教师怎样备课和批改作业
4.课堂常规与尊重学生的个性
5.英国的教师不用写论文
6.英国没有大型观摩课
7.英国教师眼中的表扬和批评
8.图说英国的师生关系
9.小学教师的“多功能”
10.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最后一课
11.校本教研关注“男孩”
12.新教师选拔和入职培训
13.英国教师怎样评职称
14.英国教师的风采:学习希尔老师好榜样
实录:一个教育学院院长的教师教育观
第四篇 班级管理与学生活动
1.英国学生日常生活小调查
2.校园丰富多彩的“集会”
3.别样的学生会竞选
4.为什么英国的孩子不做眼保健操
5.不穿校服的日子
6.慈善狂欢节——感受英国校园里的“红鼻子日”
7.英国学生假期实在多
8.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和阅读习惯
9.小小日历本
10.最新调查:什么让英国孩子感觉最幸福
实录:英国学生的一天
第五篇 学生学习与学科教学
1.英国中学开哪些课
2.英国小学生的全国统考
3.一节让人兴奋的英文课
4.选教材·用教材·教教材
5.不能简单地说“简单”
6.从“黑板时代”到“白板时代”
7.科学课堂剪影
8.历史课的讨论
9.一个人的体育课
10.香喷喷的食品课:饼干是这样做成的
11.英国小学教师怎样教“语文”
12.中文学校:学汉语从娃娃抓起
13.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
14.性与人际关系教育
15.宗教也是一门课:偏见源自不了解
实录:一位英国教师的教学观——英国里丁大学教育学院凯瑟琳
博士访谈录
"
-
摘要
"2.英国教师的幸福指数(工作量·工资·住房)
今天是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国内新学期又开学了,英国的学校却刚好又开始放假了。最近,我们正在核实,到底英国学校的中小学生一年要放多少假。据一般了解,一年分为3个学期,其中6月的夏天假期和圣诞假期最长,除此之外,还有学期中放一个星期的假。这一个星期放的就是期中假,老师自然也休息。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银行假日;作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还有王室假期。我们总觉得在英国学习假期就是多,老师自然也享受其中。
但是,老师平时的工作倒也不轻松。据我们在肯德里克学校的访问了解,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还真不轻,按照课时来说,一般一天5节课,每节课1小时。上午第二节后,有一个大课间,这个大课间倒不是做“两操”,主要以休息为主,有很多孩子就在这个时间吃些点心,就算是午餐了。
工作量如下:
正校长:不上课,但是责任不轻(我们发现一块牌子挂在校园围墙上,写着学校任何事情的法律负责人是校长,对外公示)。
常务副校长:每周2节课(学校里的大小事都得管)。
副校长:每周7~8节课(分管各自的工作,有的管财务,有的管教学)。
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每周19节课(负责学科组的工作,组长的工作并不少,各种测试以及教师的考评都与他有关。为什么加一个“等”,因为据了解各种组织工作的职务还不少,整个学校80位老师,只有两个人没有兼做学校的某些专项工作,可以说在学校里,人人都是管理者)。
教师:每周20节课(如果再精确点,应该说是20.5节课,因为学校的课时是按两周来排,单周和双周的课是不一样的,两周为一个单位共40节课。为什么以两周为单位,也许是为了学生上起课来不会简单重复)。
尽管他们是小班化教学,但这么多的课还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据有的老师说,备课的时间也只好在下午放学后了。还好,下午放学比较早,每天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也有老师反映,有时只好把作业带回家批改,甚至有的老师常常工作到晚上10点。看来天下老师都不轻松啊。
说完工作,再说说教师的生活。
英国人有个习惯,就是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工资有多少;中国人也有个习惯,就是很想知道别人的工资有多少。好在英国教师的工资是透明的,职称和工资挂钩,只要是公立学校的老师,不管在哪所学校任职,工资都是一样的,网上一查便知。不过具体担负其他的职责,也会有相应的工资点数。有一次,一位教研组长主动跟我们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他工作20多年,同时担任教研组长,年薪大概是5~6万(千万不要说“和咱差不多”,对不起,是英镑,也就是50~60万元人民币),那会不会消费很高?我们还是用房价做参照吧。英国女王长住的城堡所在镇叫蕰莎镇,有前后花园的别墅价格在20~30万英镑;我们所在的城市里丁因为也属于伦敦圈,所以房价也差不多这样。换句话说,一位老师用5年的收入就可以住上舒适的房子,他们的房子基本上是排屋。而在国内,按绩效工资计算,一年5~6万元人民币,买一套150万元的房子需要30年。同在一片蓝天下,买房的感觉咋就这么不一样呢?
远在英国,也已听说我的家乡杭州的房价超过北京的“好消息”,居全国第一。如果觉得这个第一不那么激动人心,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比对一下,杭州的房价其实不仅是国内第一,世界上房价最高的城市公认是伦敦,但现在除伦敦中心区个别地方外,杭州的房价正在超越伦敦!据媒体报道,英国伦敦平均每套住宅43万英镑(伦敦排屋别墅的比例远高于杭州),伦敦的独立别墅(有前后花园,建筑面积大多在300平方米以上)平均价格为82.7万英镑(相当于830万元人民币),排屋45.7万英镑(约为460万元人民币)。
这样算来,杭州得的不是中国第一,那可能是世界“第一”啊。可是,真不知该不该为此感到自豪。真不知道下一次我在介绍我们的城市时,除了说说西湖,是不是还要补充一下“房价,世界第一”。英国女王住的温莎小镇上的房子也只要20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杭州有多少人住着200万元以上的房子啊,但是有多少人找到了“女王”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