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教育理念与实践
-
破解挑战教师智慧的42个问题
作者:宁杰,郑立平
教师成长/教师内功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6019
    装帧:平装
    页码:312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精选了挑战教师智慧的42个焦点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论述。书中每一个焦点问题的梳理与选择,每一个教育情景的分析与探讨,每一个“我在现场”的模拟与再现,每一条“温馨提示”的引领与指导,无不凝结着智慧与爱心。

    对真实问题的战术解剖和贯穿解决策略的智慧复演,是本书的两大亮点。本书有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技能的增强、习惯的塑造、思维的优化、智慧的提升和心灵的涵养,也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认识教师职业,从而找到专业成长之路。


  • 推荐


    本书作者精选了挑战教师智慧的42个焦点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论述。书中每一个焦点问题的梳理与选择,每一个教育情景的分析与探讨,每一个“我在现场”的模拟与再现,每一条“温馨提示”的引领与指导,无不凝结着智慧与爱心。

    对真实问题的战术解剖和贯穿解决策略的智慧复演,是本书的两大亮点。本书有助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技能的增强、习惯的塑造、思维的优化、智慧的提升和心灵的涵养,也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认识教师职业,从而找到专业成长之路。


  • 作译者序
    宁 杰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教师,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骨干成员。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60多篇,参与编写了《人生规划》等山东省统编教材和《直面挫折》等教育读本。

    郑立平 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系全国十佳班主任、齐鲁名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教育部“知行中国”班主任“国培”特聘专家,事迹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媒体专门推介。已出版《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等7部著作。应邀在全国各地做专题讲座200余场,是众多青年教师喜爱的班主任导师。
  • 序言

    智慧和爱心同样重要(代序)


    有一天,校园里一个学生在打另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匆忙走过去喝住,然后,对打人的学生说:“你下午三点钟到我办公室来!”
    下午三点钟,这位学生诚惶诚恐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不料,陶行知竟微笑着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亲切地让其坐到自己的身边,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来。
    “让你三点到,你就准时到,说明你很守时,这很好,”陶行知说:“这块糖就是对你的奖励。”学生接住糖,满脸疑惑。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
    “我了解过了,是他欺负女同学你才打他的。”陶行知将第二块糖轻轻地递过去,说:“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也应该奖励。”
    当学生接住第二块糖时,疑惑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喜悦的光芒。
    陶行知掏出第三快糖。“你很懂得尊重别人!”陶行知接着说:“当时你打架时,我走过去让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这很好嘛,我就喜欢你尊重别人这一点,也应该奖励。”
    学生接住第三块糖后,开始不好意思起来。他眼睛里的喜悦,渐渐被自责、后悔和羞愧所代替,面对这样的校长,他不得不垂下自己的头来。
    “打人——毕竟是不对的,”学生低垂着头,小声表态说:“校长,我错了,我愿意向他道歉!”
    “好!”陶行知立即从衣袋里又掏出第四块糖,高兴地说:“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好学生,更应该奖励!”


    《四块糖的故事》,我之所以读过很多遍,是因为我深深地被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而每一次读我都能得到一些新意。先生的智慧以爱和宽容为前提,先生的爱通过智慧来传达。每一块糖的发放,是那样自然贴切、励志润心,都紧紧抓住学生的优点,没有一点生硬和牵强,化教育于无痕,蕴大爱于平凡。爱和智慧的交融,则凸显其人格的伟大。


    可是,在反思中,我愈来愈注意到一个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先生的教育智慧以爱为基础,没有爱的包容,没有爱的滋润,那个学生就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感动,发自内心地要改正;先生的爱又是以教育智慧为实施的载体和手段,没有智慧地抓住学生优点,没有智慧地促学生自悟,那个学生也不可能深深后悔、主动认错。很显然,如果没有爱或者缺少教育智慧,都不可能发生这样经典的故事。可是,现在很多人把“爱”奉若神明,以为爱能包治百病。长期的实践经验清楚地告诉我:爱固然重要,但智慧也必不可少;两者的有机融合,是我们处理和解决啮合教育教学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1.教师工作质量的提升,教育智慧是根本


    许多人谈到做教育工作,开口闭口都是一个字 “爱”,好像爱真的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我却不以为然,2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的果实。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相类似,我们的教育工作也走了一条粗放型道路,并呈现出四大特点:


    (1)高消耗——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投入量极大。从白天到黑夜,从校内到校外,班级管理成为拼体力、拼消耗的一种体力型劳动。教育本来是一个智慧型行业,教师本来要做学生的精神领袖、人生导师,本来人们的经验越丰富、智慧越成熟,在班级工作中就越有风采、越优秀,可是,试看今天站在教师岗位上的老师们,还有多少40岁的、50岁的?更不要谈什么60岁的老师!这不仅是教师的痛苦,更是教育的悲哀!
    (2)低产出——教师和学生发展不全面、不健康。畸形发展成为不少地方学校教育的一种常态,许多教师至今仍以教出几个竞赛尖子、几个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为骄傲,却轻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班级学生整体文明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完善、创新精神的锤炼。机械地送走一茬又一茬学生,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3)粗放式——对学生的管理、班级文化的培育和班级发展目标的达成,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班集体建设工作不讲究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从目标上讲,往往只管平日考核和学习成绩;从方法上讲,大都不管过程,只注重结果;从实质上讲,只教不育,教育和管理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4)鄙视科学——班级教育的科学精神极其匮乏,对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规划缺乏辩证思维、科学思维。顽固地相信时间加汗水,不尊重规律、不相信科学。殊不知,不尊重规律,不调查研究,不规划思考,不追求效益的“管”,只能导致教师的忙乱、疲惫和班级管理的机械、武断。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经常被漠视和遗忘,所谓手勤、腿勤、眼勤、嘴勤的“四勤”,一直以来都是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于是,大多数教师就像一头总在低着头拉车的老黄牛,我们看不到他学习、思考,也看不到他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没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谈不上什么追求效益,讲究智慧。


    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爱心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及其问题的欣赏和包容,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发展。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恰恰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我们教师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要教育好学生,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诚然,如果没有仔细的调查研究、没有机智灵活的教育方法、没有充满信任的期望,就不会有上面那个经典的故事。


    2.教育工作需要爱心,但更应该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确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使平等、尊重、信任成为现代教师的行为特征。但是,当我们打开各种教育报刊,看到满眼都是“充满爱心传奇”的教育叙事时,心里难免有些担心和忧虑:转化一个学生太简单了,教育一个学生太轻松了。比如,某某学生平时不爱学习,因为老师一次亲切的交谈或是一封鼓励的书信,于是改变了态度,成绩突飞猛进;两个调皮男生爱动爱闹,老师就让他们参加学校运动会,结果取得了优异成绩,老师进一步表扬鼓励,于是两人痛改前非……
    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充满“变数”,而这些叙事或案例却有共同的特点,即无论问题如何起源,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最终结果都一定是成功的;而且大都是在以前多次批评和惩罚无效之后,偶然有了一个教育契机,教师就借机做了一件使学生感动的事,说了一些表扬、鼓励的话,于是,学生大彻大悟,一切搞定。


    难道教育就这么简单吗?绝对不是。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教师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心里都非常清楚,表扬也好,奖励也好,这些至多只能给那些后进生一些暂时的鼓励和信心,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学生三分钟热度过后,如果没有其他有效的后续教育手段来帮助其巩固、内化,必然还会恢复老样子。正如高尔基所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本领,而教育孩子则是件大事。很明显,爱孩子是教育者首要的素质,是做好教师的前提;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意义。


    但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不能乱爱,你得会爱,爱更需要方法、技巧。试想,有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越是溺爱的孩子,越难以管理,成长越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爱缺少智慧,缺少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习惯,更关注其情感;不仅关注学生的表面行为,更关注其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其明天。这种深刻的爱,来自教师深刻的思想和冷静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只有不为表面沙砾所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懂得去留的技巧,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对于教师而言,爱心是工作的基础,但教师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需要引导、帮助的孩子,没有爱心,就不能承担工作,而只有爱心,不求方法、策略、技巧、规律,就难以开展工作。比如,平时我们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常常把他们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上课提醒他们听课,批改作业耐心细致,有时间便给予个别辅导,发现有点进步便给予鼓励……但是一学期下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大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有的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爱心不能包治百病而已。


    3.对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要有更多的智慧。要解决各种教育问题,教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能力更多地表现在管理策略、团队组织、潜能挖掘和成长引领上。就像医生和病人关系好,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治好病一样,要治好病人,还得需要医生的专业技能,对症下药。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他深入具体地分析,使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智力类型、思维方式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帮助他找出困难所在,制定补救和突破的措施、方案,进而一步步地建立自信,走向成功。


    其实,大多数学生的问题,仅凭“爱心”是不能解决的。比如,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有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发生了冲突,争吵起来甚至拳脚相加。这种情形,相信很多教师都不陌生,但是仅凭对弱者的关爱、强者的宽容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教给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


    有一个教师面对这种情形,是这样处理的:


    课堂上,他突然问学生:“喜欢看电视吗?”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教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他不紧不慢地将电视上的一个公益广告写在黑板上,并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睛啊?
    男: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了,你!
    男:怎么着?来劲了,是吧?
    老者: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随着老师自顾自地念叨着“把心放宽,就不挤了”,那两个孩子早就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同学之间不应该这样斤斤计较,而要学会宽容,学会谦让。就这样,一段广告词,就让矛盾消弭在无形之中。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顽固不化”的学生。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因母亲病故而失去了母爱。由于父亲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特别忙,所以他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非常宠爱他。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父教母爱,他养成了孤僻、执拗的性格,自私自利,好吃零食,爱占同学的小便宜。他头脑可以,但上课除了看小说就是睡觉,不想学习。他进入初中不到半年,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拿他没了“辙”。


    对于这个缺少母爱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对他一直爱护有加,送药、送钱、送衣服,带他到医院看病,领他到我家吃饭,我完全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加以爱护。当然,我也是想力图用爱来感化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了,按理说他应该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始终管不住自己,往往是上午刚谈完话,下午又出现问题。有一天,他因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批评,谁知他竟与老师顶撞起来。我一怒之下,找学生把他送回家进行反省。几天后返校,他的行为只是略有收敛。我真有些伤心,但仔细一想,还不能放弃。关爱和批评都已经不起作用,那我该怎么办呢?


    这时,恰巧市里组织新年征文比赛,学校要求每班上交一篇学生作品。我灵机一动,说通语文老师,干脆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来完成。我亲自督促他写作,抽空帮助他修改,没想到其作品被评为全校第一名,后来又在市里获得大奖。

    这回机会来了,根据他的性格特点,我一改过去想感化他的做法,采取鞭策法,看他是否有所转变。于是,我在班里正式设立“图书推介员”,负责班级黑板报上的“读书园地”栏目,并每周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接受这个任务后,他非常卖力,干得有声有色,不仅黑板报办得图文并茂、内容充实,而且每周的图书推介也非常精彩,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逐渐地,老师们都反映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认真学习了。后来他竟勉强考上了重点高中,再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至今,我仍为自己当年的教育策略感到欣慰,试想:我依然“爱”下去的最后结果,很可能是师生矛盾的激化。


    4.教育智慧并不是单纯的管理技巧,更包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问题研究意识及解决途径


    现在许多年轻教师一遇到问题,就谈什么绝招,找什么技巧,却忽视了自我身心的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其实,技巧性的东西,大都是局限于具体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招式,离开了犹如深厚内功的教育智慧就无法施展。比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多种方案的预设、分类解决的方法、妥协多赢的策略、机智灵活的应对等,都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个教师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必然选择。在我看来,尊重就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柱,由此而消沉。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的同情和谅解;优秀的教师都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注意设计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高。特别是,我把班级的管理权都交给了学生,班级实行小团队综合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这样,四十多个学生都成了我的助手,我只做一些引导、协调性工作,不仅轻松洒脱,而且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直接对立和摩擦。


    5.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教育智慧产生的一个重要源泉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在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自主教育是学生管理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多年来,我管理学生的诀窍就是两个字:商量。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凡事要和学生商量,我们的班纪班规都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我很少插手,对学生犯错的惩戒也由班级纪律委员会协商,这样,学生也就逐渐地由他律学会了自律,师生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而和谐。教师和学生之间,90%的矛盾起于误解,慢慢地接近、了解、研究、欣赏,教育智慧就会自然地生成。


    6.要想拥有教育智慧,教师就必须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


    《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读书学习,是教师思想之源,是教师的智慧之源。


    取法乎上,认真从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中汲取精华,吸纳能量;同时又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思想,这是一个教师的教育生命永远年轻,洋溢青春活力和思想灵性的必然途径。做教师,就要做一个能引导学生好学的教师、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如果有人问我班级管理的经验,我将毫不犹豫地说:“爱心+智慧。”


    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辛苦的,要当好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一颗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心,还应有高超的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教师。我们仔细研究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就会发现:智慧和爱心是他们飞翔的双翼,缺了哪一样,都不可想象。


    在本书中,每一个热点问题的梳理与选择,每一个“情景再现”的分析与探讨,每一个“我在现场”的模拟与再现,每一条“温馨提示”的引领与指导,无不凝结着我们的智慧与爱心。阅读本书,你将对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豁然开朗;阅读本书,你将找到自己真正的成长之路;阅读本书,你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技能的增强、习惯的塑造、思维的优化、智慧的提升、心灵的涵养……


    本书可以作为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培训教材,尤其是有梦想、有追求的青年教师的绝佳选择。

    郑立平
    2011年12月22日夜草于陋室


  •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发展谁做主
    问题1:学校不给外出学习机会怎么办
    问题2:怎样才能实现和学生一起成长
    问题3:事务忙可以成为不读书的借口吗
    问题4:如何处理好学习别人和塑造自己的关系
    问题5:教而优一定则仕吗
    问题6:班主任工作和日常教学发生冲突怎么办
    问题7: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怎么办

    第二章 典型常规如何做
    问题8:领导不赏识该怎么办
    问题9:和“工作狂”搭班怎么办
    问题10:工作与生活兼顾难吗
    问题11:考试成绩是我们的“上帝”吗
    问题12:怎样召开班会最有效
    问题13:如何让班级公约发挥引领性
    问题14: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问题15:怎样使班级教导会更有科学性
    问题16:家长会上不该讲什么

    第三章 班级疑难咋处理
    问题17: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问题18:班干部不称职怎么办
    问题19:班级宣誓口号不响亮怎么办
    问题20:如何正确面对学生追求时尚
    问题21:如何对待惹人烦的学生
    问题22: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
    问题23:怎样让学生捐出爱心款
    问题24:打饭插队犯了哪家王法
    问题25:学生为什么对评价不以为然

    第四章 学生教育怎么抓
    问题26:隐私能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剂
    问题27:学生要求举办生日聚会怎么办
    问题28:学生在课前安静不下来怎么办
    问题29:班级发生盗窃事件怎么办
    问题30:学生爱寻“隔夜仇”怎么办
    问题31:在学生桌洞里发现了成人用品怎么办
    问题32:学生不思悔改怎么办
    问题33:当你遭到学生的网络攻击怎么办
    问题34:学生与任课教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问题35:学生非要带手机到学校怎么办
    问题36: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怎么办
    问题37:学生偷偷拿回练习册答案怎么办

    第五章 家校沟通有啥法
    问题38: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怎么办
    问题39:如果遇到家长给老师送礼怎么办
    问题40:家长要给孩子换老师怎么办
    问题41:家长和孩子一起糊弄老师怎么办
    问题42:老师该不该介入学生家庭内部的矛盾

  • 摘要

    问题29:班级发生盗窃事件怎么办


    “老师,我们班里有小偷。”周一晚自习前,钱明明到办公室找到黄老师说。
    看钱明明一脸义愤填膺的样子,黄老师猜到肯定是他丢东西了,就问:“你是不是丢东西了?”
    “不是我丢东西了,而是我的钱被偷了。”钱明明说。
    “你慢慢讲,到底是怎么回事?”黄老师说。


    原来,星期天钱明明跟妈妈要了50元生活费,回到学校后他就把那50元钱夹在了体育课本里。每次回到教室他都要看一看钱是否还在,今天晚上吃完晚饭,他回到教室打开书一看,那50元钱不见了。顿时他的身上就冒出了汗,那可是他一星期的生活费啊!于是,他把桌洞里的书全部拿了出来,一本本地翻看,还是没有找到。他坐下来,静静地回想,那50元钱确实是夹在了体育课本里了。因为体育课本一般不用,他觉得放在里面比较安全,可是那50元钱却不见了。他认为肯定是哪个同学偷拿走了,就站起来大声喊:“谁偷了我的50元钱,快点还给我,不然我就告诉老师了!”连喊了几遍,没有人承认,反而招来大家的笑声。于是,钱明明才跑到办公室告诉了黄老师。
    黄老师又询问了钱明明几个细节,觉得可能是班里的哪个同学拿去了。因为钱明明每天都要看看钱是不是还在,说不定哪一次被其他的同学看到了,就等到教室没人的时候拿走了。在与钱明明的交谈中,黄老师还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班里经常丢东西,几乎每周都有同学丢钱。


    “那你们怎么不来和老师说呢?”
    “都怪我们自己没有放好,怕来和您说了还挨批评。”
    “那你怎么还来和我说呢?”
    “我这是第二次丢钱了!”钱明明很委屈地说。


    黄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和钱明明到了教室里。同学们还在议论纷纷,谈论着钱明明丢钱的事情。见黄老师来了,同学们纷纷要求查出这个偷钱的同学来,再也不能让这样的同学在班里继续胡作非为了。
    黄老师敲了敲桌子,教室里静了下来。


    “听说最近班里经常丢东西,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我相信,那个拿别人钱的同学肯定有什么难处,你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说明情况,不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请这个同学在一天之内向我说明情况,否则我找到他就会严肃处理。”


    一天过去了,没有人向黄老师说明情况。周二晚自习,黄老师到了教室里,严肃地向全班同学宣布:“我已经给这个同学改过的机会了,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或者说不想该正。我们只好采取投票的方式进行检举了。有知情的同学,希望你能够讲出实情,不然下一个被害的人就是你了。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认清形势,不要包庇违反纪律的同学,你把他检举出来也是在挽救他,否则他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黄老师说完,就开始组织学生投票检举。


    票收上来了,黄老师没有在黑板上公开投票的结果,而是一张张翻开看,每看几张,就抬起头看看某个同学。这时教室里静极了,每个人都很紧张,看到黄老师投来的目光,就赶紧低下头去。


    “周天一,你出来一下!”看完票之后,黄老师点了周天一的名字。周天一跟着黄老师走了出去,教室里顿时又议论纷纷起来。

    班里丢失东西的事情时有发生,像黄老师这样的处理恰当吗?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班里,你会怎样处理呢?

    1.揭开教室丢钱之谜


    班里发生失窃事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有失窃方的原因:


    (1)有的同学好炫耀,从家里拿来什么好东西生怕别人不知道,就在同学们面前夸耀起来;从家里带来多少钱,也在同学面前炫耀,以此来证明家庭的富裕。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令人非常反感的,也让偷窃的同学锁定了目标。
    (2)有的同学不善于保管物品。有的同学做事情马马虎虎,对别人没有一点防范心理,不管多么贵重的东西,无论在宿舍里还是在教室里都是随手一放,或者随随便便地往桌洞里一塞,或者往枕头底下一放,也不去考虑会不会丢失。
    (3)有的同学做事欠思量,生怕自己的钱物被人偷去,就找个自己以为非常隐秘的地方放起来。可是,他很不放心,隔三差五地去看一看,结果“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埋下了隐患。


    有盗窃方的原因:


    (1)家庭贫困所致。有的同学家庭贫困,看到父母辛辛苦苦地劳作,不忍心再向父母要钱,可是在学校需要花钱,于是就打起了歪主意,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同学。
    (2)以前就有偷窃的坏习惯。有的学生自小由于某种原因,染上了偷窃的坏毛病,因为屡屡得手,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所以这个坏毛病也从来没有被纠正。
    (3)报复的行为。有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炫耀家庭的富有,心里很不平衡,或者有同学得罪了自己而一直没有机会报复等,都使得这些同学伺机偷窃,以求得心理的满足和平衡。
    (4)因为太喜欢,所以铤而走险。爱美之心人人都有,当看到他人拥有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东西,而自己却无力购买时,就产生了一种占有的欲望。为了达到长久占有的目的,就趁人不备而偷偷地拿过来,据为己有。


    2.处理不当的后果


    (1)使全班同学感到紧张。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就会使全班同学都感到非常紧张,每个人似乎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弄得人心惶惶,同学间相互猜疑,相互不信任,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同学间相互不再信任,就不能同心协力完成共同的目标,班级就会处于混乱状态。
    (2)会使有的同学蒙冤。如果采取投票的方式,有的同学就会根据平日的印象随便写上一个同学的名字,或者借机报复某个同学。采用这种方式选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如果老师按照这个结果来处理,就会使有的同学蒙受不白之冤。
    (3)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窃问题。没有真凭实据,就凭着同学们的投票确定偷窃者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如果这样做,有了替罪羊,会使真正的偷窃者暗暗得意,以后还会找机会再次偷窃。

    3.正确处理的几种建议


    (1)旁敲侧击进行警示。处理班级的失窃事件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这关系着学生的声誉问题,需要谨慎处理。在调查时,不要使用“盗贼”等词语,也不宜把事情说得非常严重,应该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班级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偷窃者明白,老师已经知道了,也已经开始调查了。
    (2)给学生足够的悔过时间。老师在班里宣布了发生的事件之后,要给偷窃的同学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他反思和悔过,切不可操之过急。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侥幸心理,会继续观望下去,不能在短时间内向老师说明情况,这都是很正常的,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和警示,耐心地等待。
    (3)仔细观察,暗中调查。老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擦亮眼睛,仔细观察每一个同学的表现,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变化,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同时,进行细致地调查,找一些品质好、敢说真话的、敢于负责的同学谈话,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4)从中吸取教训,告诉同学保存好自己的物品,切不可麻痹大意,再次给偷窃者以可乘之机。还要告诉学生,不要把贵重的物品带到学校来,也不要带大额现金到校,如果自己不能妥善保管,可以交给老师暂时保管。

    听到钱明明说班里经常丢东西,几乎每周都有同学丢钱,他这已经是第二次丢钱了,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和钱明明到了教室。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唧唧喳喳地议论着。见我去了,同学们纷纷要求我查出是哪个同学偷东西,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继续胡作非为了。
    听着同学们的议论,我想也有必要查一查了,可是无论怎么查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还是孩子,正在成长中,犯点错误是难免的,不能因为这一次的错误就毁了孩子的一生。我清楚,一旦查出这个同学是谁,并且让其他的同学知道,这个同学在班里就再也难以抬起头做人了,他将背上一个“小偷”的名字,伴随他一生。以后无论到了哪里,人们都会提防着他,不再信任他;以后班里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大家都会把怀疑的目光转向他。于是,我决定采取暂缓处理的办法,给这个同学一个补过的机会。


    “大家静一静,听我说。”我敲了敲桌子,教室里静了下来,“老师上学的时候也‘丢’过东西,丢了东西之后也很气愤:这是哪个缺德的,把我父母辛苦挣来的钱给偷去了?我心中一直愤愤不平,也很希望老师能把这个偷我钱的人找出来。可是后来,我却在另一个地方找到了钱。原来,是那次临时换了地方而我忘记了。后来我心里很庆幸没有让老师去查,否则不知道会冤枉哪个同学呢。这次钱明明同学的钱找不到了,我希望你再仔细找一找,还找不到我们就查一查。”
    听了我的话,有的同学点头称有道理。


    “不过,我听说班里经常丢东西,这可不是个好现象,我们也不否认有的同学偷拿了别人的东西。但是我相信,这个同学只是暂时没有钱花了而借用同学的,只是他的方式不恰当。如果是这样,我还是希望这个同学再把别人的东西放回去。我们期待着。”
    一天过去了,没有奇迹发生。两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就这样挨到了周五。我到办公楼去拿资料,从监控室旁走过,突然想起班里的摄像头,我一下子有了主意,就到了监控室里和刘主任订好了一个计策。

    回到教室,我叫了4个同学和我去拿材料。经过监控室,刘主任对我说:“搬那点东西还用这么多人来?”


    “你怎么知道我找了这么多人来搬东西?”我故意惊讶地问。
    “我早从监控里看到了,你从教室里找了4个同学。”刘主任说。
    “监控?是啊,我们教室里在前年安排高考考场时就安装了监控镜头。”我说,“刘主任,班里发生的事情能看清楚吗?我们能进去看看吗?”
    “看看吧,看看你们班的学生都在干些什么。”


    进了监控室,查找到我们班的画面。


    “看,陆昆仑在和刘艳林追着跑呢。”一个同学叫了起来。
    “马丽清把粉笔头扔向马倩珊了。”另一个同学兴奋地喊起来。


    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这个录像能保留多长时间?”我问刘主任。
    “一般会保存半年时间。”刘主任说。
    “好,你们都记着点,回去叫这几个同学到办公室等我。”我说,“就告诉他们,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那我们班偷东西的人肯定能查出来了,一看摄像记录就知道了。”一个同学建议说。
    “我知道,过会儿我会查的。”我答应着。其实,我知道平时的资料是保存不下来的。


    我们到资料室拿上资料就回去了。


    到了晚上自习课的时候,马启峰找到我悄悄说,那个偷拿钱明明钱的就是他,钱已经花了,他愿意下周赔偿。


    “你怎么才来承认呢?”我问。
    “我知道瞒不住了,监控录像里都有。”他声音很小地说。
    “做人应该诚实,你早该来承认,‘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还偷拿过谁的东西,从实招来。”见他承认了,我的底气足了。


    于是,他把以前偷拿同学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地坦白了。我告诉他,这件事我可以替他保密,不告诉任何人,但有两个条件:一是从今以后不能再偷拿别人的东西,否则决不姑息;二是把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陆续偿还。他都一一答应了。

    即使再冥顽不化的学生我们也不要放弃教育,须知道,他们仍是孩子。既然是孩子,就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然后再改正错误。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