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教育理念与实践
-
童年爱上一本书:教师、父母如何伴读
作者:周益民
教师成长/教师内功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5年5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1635
    装帧:平装
    页码:240
    开本:32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写给教师及父母的儿童阅读指导书。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书中有:


        ◎ 阅读兴趣培养途径:如何打造阅读环境、组织作家见面会、以写促读;
        ◎ 阅读指导方法举隅:如何共读一本书、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
        ◎ 阅读推荐书目分享: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应该选择怎样的图书;
        ◎ 儿童阅读案例呈现:不同学段的孩子阅读一本书、读写互动的精彩片段;


           ……
      由此,让孩子爱上一本书,乘书飞翔。


  • 推荐

    一本有趣又有用的阅读指导书


    适合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使用,也适合家长陪伴孩子读书使用


    诗一般的文字、不同年龄阅读书目举例以及精选的配图说明


    需要了解一点的阅读理论、需要知道一些的阅读方法以及精彩的案例分享


  • 作译者序

      周益民 特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有《做个书生教师》《回到话语之乡》《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周益民讲语文》《步入诗意的丛林》等。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邮递员,每天可以看到最新的报纸杂志;或者做一名书店的营业员,店里的书想看哪本就看哪本。
      稍大些,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写出很多很多好玩的故事。
      长大后,我做了语文教师。那些好书,给我的教书生活带来了光。
      如今,我的愿望是开一家小小的书屋。书屋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我的学生们写的故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也放着我自己写的书。



  • 序言

    前言 过一种儿童的文学生活


        

    每个儿童都在生活之中。每个儿童都在不同的生活之中。每个儿童的生活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品质。这种“不同”,既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生活状态的差异,也指每个个体自身生活的各个侧面。
        

    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儿童生活的幸福指数实在低得惊人。我没有准确的数据来证明,但这确是众人日日可以感受得到的“现在进行时”。可以说,当下的儿童正“被生活”着。有的围绕着成人意旨的指挥棒,日夜奋战在虚无明天的追求中;有的陷入不良媒介的诱惑中不能自拔,生命在空虚地忙碌着。在这种欲望和目的之间,已然没有精神的领地——儿童生活可怜地异化了。
       

     理想的儿童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以为,那其实应该是儿童的本色生活。儿童的本色生活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就好比迷人的多棱镜一般。这其中,必定存在一个重要的“面”,那就是儿童的文学生活。这是由儿童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人们常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儿童的精神是一种诗性的存在。他们不用概念、判断与推理,而是凭借与生俱来的惊人感受与旺盛想象来把握世界,充盈着美丽的光泽。因而,儿童期就是文学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学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应有之义。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创作”是儿童的文学生活的重要维度。
       

     儿童文学是为着儿童、解放儿童的作品,它给儿童带来的是天真童年的呵护、生命意味的展示。塞浦路斯著名女作家基卡·普切里奥说:“每一本好书都是一颗和平的太阳。每一页都是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欢笑,这欢笑在孩子们的儿歌中,在麦子金黄的穗穗儿中,在小鸟儿的鸣啼中,在飘动的云朵中。”“儿童是明天的世界。书是照亮世界的和平阳光。”(基卡·普切里奥《书——和平的太阳》)文学满足了儿童审美的精神需求,儿童在文学的拥抱下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和创造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在儿童的意义上,这便是伟大的创作与创造。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的是极大的满足与自信。
       

    儿童的文学生活,我以为还指超越文学阅读、文学创作行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风貌。儿童文学竭力张扬和彰显着儿童的天性、灵性、想象力,它所传达的追求自由、走向自然、崇尚游戏、享受审美的理念,实在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精髓。这样,童年,才真正成为了人之心灵故乡。
      

    儿童的文学生活仅是针对“儿童”而言?不,这儿的“儿童”指的是一切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群,当然包括成人在内。并且,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的教师与家长,理应义无反顾地主动体验这一生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后,孩子喜欢,很多成年人也喜欢。《柳林风声》出版后,作者格雷厄姆竟收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信。总统告诉他自己兴致勃勃地读了三遍。一个优秀的成人,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必然住着一个儿童。也只有这样的成人,才会真正理解儿童,成为儿童之友。
        

    身处此岸的大小儿童,将乘着儿童的文学生活,悄然抵达心灵的彼岸。


  • 目录
    "第一章 儿童需要阅读生活
            童年,坠入书之爱河
              一、与书“驯养”
              二、童年在书香中欢聚
            指向儿童的儿童阅读
              一、儿童阅读的三个层面
              二、从课外阅读走向儿童阅读
              三、儿童阅读的核心是文学阅读
            儿童阅读与阅读儿童
              一、儿童阅读的兴起
              二、儿童阅读的特点
              三、儿童阅读的开展有赖成人的阅读儿童
              四、儿童阅读带领人的角色定位


    第二章 儿童阅读需要环境营造
            书环境:阅读的支持性因素
              一、立体式的书环境
              二、虚拟书架
              三、“真人图书馆”
              四、一定的制度与规则
              五、日不间断的鼓励
              六、教会孩子选择书
            推荐书目:儿童的阅读地图
              一、书目就是儿童的阅读地图
              二、推荐书目应该是“优秀”的集合
              三、推荐书目需要结构化
              四、指导儿童恰当使用推荐书目
            见面会:作家从书中走过来
              一、把作家见面会作为一个整体项目
              二、让作家见面会成为一次童年狂欢
              三、对作家见面会的元素简析

    第三章 共读一本书
            共读,建立话语环境
              一、共读的意义
              二、班级共读的价值取向
            我的共读初体验
              一、书的选择
              二、让人兴奋的分享交流
              三、自己的书
            芝麻开门——荐读
              一、选择内容
              二、寻找入点
              三、讲究方式
              四、把握方向
            七嘴八舌——讨论
              一、共读讨论交流的结构要素
              二、班级读书会的操作策略
            余味无穷——延伸
              一、多元的延伸向度
              二、延伸活动的设计

    第四章 儿童阅读的丰富形态
            主题阅读:培植阅读主体人格
              一、何谓“主题阅读”
              二、以主题阅读培植阅读主体人格
              三、主题阅读的具体操作
            童话:童年的秘密花园
              一、是否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
              二、童年的秘密花园
              三、等待王子的一个吻
            图画书阅读:“图”“文”的合奏
              一、以感受故事趣味为核心的讲述
              二、以寻觅图画深意为重点的细读
              三、以回味作品意蕴为指向的拓展
            诵读:童声里的母语音韵美
              一、儿童诵读什么
              二、如何诵读

    第五章 儿童阅读中的读写互动
            读写互动的意义
              一、用语言帮助儿童建构一个世界
              二、阅读与写作构成一种对话关系
              三、“对话”的结构丰富而立体,并处于变化中
            读写互动的操作策略
              一、阅读文本的选择是前提
              二、阅读情绪的激发是关键
              三、话题切入的角度是催化
              四、表达方式的关注是保证
            读写互动的生长点
              一、儿童的阅读兴奋点
              二、作品的丰富意味处
              三、文本的特色叙事式
            读写互动中“写”的形式
              一、对话型
              二、想象型
              三、评论型
              四、研究型
              五、改编型
              六、模仿型
              七、化用型

    后记
    "

  • 摘要

    "芝麻开门——荐读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起初,自己对某本书并未在意;偶然的,听人谈及,一开始或许还有点心不在焉,可听着听着,竟怦然心动,急切地想一睹为快,也就是说,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这就是推荐与介绍的力量。
    如何将一本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关注、期待,甚至欲罢不能,让这本书成为他们此时此刻的渴望,这是一种艺术。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荐读”。


    一、选择内容 
    1.趣讲精彩故事
     
    埃里希·凯斯特纳
    《5月35日》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长袜子皮皮》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作品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有声有色地介绍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在其转折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吊足他们的“胃口”,引发他们自己去阅读。


    《5月35日》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名作,故事情节荒诞离奇,懒人国、古城堡、颠倒世界、自动城,每一个都叫读者欲罢不能。教师选择其中两个片段,一是“颠倒世界”里鱼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羽翼丰满的鸟儿在广阔无际的海洋中无拘无束地畅游……一是“懒人国”总统为避免穿衣服、脱衣服的麻烦,而把衣服画在了身上。孩子们立刻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这个作品的风格有了直觉的感知。


    2.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与童话一般都会塑造性格鲜明的人(动)物形象。对于这样的作品,可以着眼于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由对人物的兴趣引发阅读的欲望。像《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木偶奇遇记》中的匹诺曹,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和曲折的经历,会引发孩子的关注。


    3.突显形式特点
     
    曹文轩《青铜葵花》
    阅读文学作品包括阅读文学内容与文学形式两个方面。有些在形式表达上具有鲜明风格和特点的作品,我们就要在以故事吸引孩子的同时,引导他们关注作品的风格特点。比如,曹文轩的小说,无论是《草房子》,还是《青铜葵花》,都追求一种纯美的风格,描写苦难带给人生的智慧,构思精巧,语言精致。荐读时,教师就可以此为线索,选择朗读典型片段,咀嚼欣赏,激起孩子的共鸣。


    再如,老诗人金波先生的童话《乌丢丢的奇遇》,以“十四行诗”连成奇特的“花环”——故事的十四章,前一章开篇的十四行诗的尾句与后一章开篇的十四行诗的首句相同,而尾声的十四行诗又是由前十四章的十四行诗的首句组成的。这是一种独特的“诗体童话”,体现了金波先生创作一以贯之的唯美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情韵。当介绍中揭晓这一秘密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大被激发起来了。


    二、寻找入点 
    荐读一本书,首先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根据不同的作品,分析最能打动、吸引孩子的元素,将其放大,把“戏”做足,这样往往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1.以书名切入
     
    矢玉四郎《晴天有时下猪》
    《假话国历险记》,看到这样的书名,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就会眼睛发亮:竟然有这样的国家?那该发生多少哭笑不得的事情啊?《晴天有时下猪》,等一下,下猪,没搞错吧?还有《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装在口袋里的爸爸》《35公斤的希望》等,书名的悬念都很大。


    2.以作者切入


    提起汽车,人们会想到宝马;提起运动鞋,人们会想到阿迪达斯,那么提起少儿小说、童话呢?这就是作家的品牌效应。如果曾经读过某个作家的作品,孩子们已经成了他的小“粉丝”,自然就不想错过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再或者,这个作家与这些孩子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同乡,校友,小时候也被爸爸打过屁股,看起来跟身边的某个人有点像……那读起他的作品来,必定多了一份亲切感。


    3.以作品的封面或插图切入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封面,漫画式的构图,人物稚拙的憨态,都能引发孩子们的联想。
     
    迪米特尔·茵可夫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文版
     
    迪米特尔·茵可夫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德文版
    4.以作品评论切入
     
    E.B.怀特《夏洛的网》
    儿童是极易受口碑效应影响的读者群。推荐童话《夏洛的网》时,教师介绍“夏洛迷”——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先生的话:“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5.以与作品相关的某个话题切入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就是故事情节的适度透露,撩拨得人心里直痒痒。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就某个话题让大家点到为止地初步议一议。当年,叶至善先生作为编辑,为童话作家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写的“内容提要”,就是一次抓住孩子阅读心理,充满悬念的荐读:


    这本书讲些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

    小布娃娃干嘛要叫“小布头”呢?

    这……你看了就知道啦!

    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
    干吗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
    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小布头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碰翻了苹苹的饭碗,把饭米粒儿撒了一地。苹苹可生气啦,她批评小布头不爱惜粮食。小布头也生气啦,他不接受苹苹的批评,从苹苹那儿逃了出来。
    以后,小布头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儿,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听他们讲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故事。这些事儿,这些故事,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快自己看吧!
    小布头后来怎样了呢?
    后来,小布头懂得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的道理。他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小布娃娃。当然喽,他又回到了苹苹身边。


    切入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浏览作品的目录、选择作品中的某个精彩片段读一读、介绍作品中一个有特色的人物,等等。


    三、讲究方式 


     ……"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