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教育理念与实践
-
重建师生关系
作者:史金霞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2年10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9317
    装帧:平装
    页码:352
    开本:16
    纸张:轻型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史金霞老师结合自己近20年的从教经历,对师生关系之“爱”、“理解”、“对话”、“尊重”及师生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意义做出了独到的解读:


    “没有爱,便没有一切;但只有爱,是不够的。”
    “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只有保持记忆,才能做到理解学生。”
    “对话的基本原则是信任,而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双方的成长。”
    “要做到尊重学生,首先要反省自身,学生不是活在我们想象中的影子。”
    “对于学生的家庭问题,要适度协调,切不可随意干涉。”
    “教育是开放的,教师、学校与社会应该整合。”
    ……
    本书案例鲜活,见解深刻,不仅给你处理师生关系的良方妙药,还会给你推倒重建的勇气与信心,更能助你冲破各种阻碍,实现自我教育理想。

    史金霞老师:我想说,当我觉得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了爱与同情的时候,是你的出现,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发自心底的温暖和希望……
    —作者学生、现就读于世界联合书院哥斯达黎加分院 张徐楠

    那些个性鲜活的学生,那些成长中的遭际,无不用青春的名义,向世界宣扬着生命的价值和力量。《重建师生关系》,重建的,是蓬勃生长的生命态势;高举的,是确立人的意义的旗帜。
    —江苏省仪征中学语文教师 刘  祥

    作为一线教师,我痛切地感到,重建功利意识、权力关系笼罩下的师生关系已经刻不容缓,但环顾四周,我们仍然被习惯的套话、空话包围,我们仍然习惯在抱怨、自怜中等待。因此,史金霞老师的《重建师生关系》一书,意义非凡。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语文教师 樊  阳

    我们很可能忽视了师生关系之于教育立人、教育立心的人本意义,更可能意识不到它的重建是对教育根基的重建,是教育的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史金霞老师的《重建师生关系》一书中,那些鲜活的案例与深远的见地,是散发着露水与青草气息的教育生态,是一朵一朵思想的云。
    —教育学博士、《湖南教育》编审、为先在线网总监  黄耀红

    上帝赋予了每个孩子特别的智慧。做老师的,不应该遮蔽或者扼杀孩子的智慧,而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那一份与生俱来的禀赋。我承认,我是读了史金霞老师的书之后,才如此思考师生关系这个问题的。
    —著名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  苏小和


  • 推荐

    1.继《不拘一格教语文》后,作者在体制内寻求教育突围的又一力作。


    2.书中涉及教师较为关注的师生关系之“爱”、“理解”、“对话”、“尊重”及师生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意义。


    3.师生关系的一方是教师,另一方是学生,书中众多学生视角的案例更能助你进一步认识师生关系。


    4.书中不仅提供了维护师生关系的方法策略,更是给了教师推倒重建的勇气,读后反思,读后行动,一定会让你有一个不一样的职业人生。


  • 作译者序

    史金霞 江苏省苏州星海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高中部语文教研组长。河北省骨干教师,保定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在语文教育依然在应试泥淖里纠结的当下,她的语文教学专著《不拘一格教语文》一经问世就博得一片喝彩。《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先后做了专题报道,《中国新闻周刊》、《教育家》、《江苏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重点采写,新浪、搜狐等网站纷纷转载,各类媒体相继追踪报道。


    她教学风格独特,张扬学生个性,培育一代新人,坚持在体制内寻求教育的突围,纵然现实尘土飞扬,教育立人的理想之光亦不灭。多次应邀到全国各省市举行讲座、主持沙龙、开设公开课、培训骨干教师。


  • 序言

    自序 向着那明亮与温暖
    (一)
    一个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取决于他的学生观。如果在教师的头脑里,学生只是一个数字代码的话,他无论如何教育不出真正的人。


    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序言中曾说:“教育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记得2004年我带高一时,有个名叫牙亚萌的女孩子,她有一双弯弯的小眯眯眼睛和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那时,班主任常抱怨她多么难缠、不讲理,甚至连她家人也很头痛。可她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从小到大,我从来都是将“战争”的痛苦埋在心里,从不向任何人诉说。意外的是,语文老师竟主动找我谈话。坐在办公室里,开始我是那么拘谨。要知道,这是第一次有老师主动找我谈话。在谈话中,我发现她对我那篇七八页的随笔记得是那么详细,分析得是那么透彻,连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能提起来,告诉我那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所表达出的感情。我很受感动,在这里,第一次有人愿意读我,愿意帮助我,而且是这么好的一个老师。


    上了高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灵被净化了,可以说这是史老师的功劳。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要爱国,要爱家,要爱所有人;要宽容,要奋斗,要为自己负责。我喜欢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因为她和善,她美丽,她愿意为每个人付出,她有一种气度,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气度……


    就像孩子所写的那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成年人往往只根据孩子的表象就轻率定义、粗暴批评,却不去了解孩子的处境,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了。一个个孩子,眼睛面庞中,举止神情里,透露出的都是青春、单纯、活泼、生命、激情和爱……


    2007年9月22日,用半课时结束了《劝学》,半课时让学生小组聚合,合议明天的诗歌朗诵会的流程细节。教室里热闹如海,我安静地坐在一边看着他们,心里满是喜悦和温暖。


    而一个女生却悄悄地走过来,问我:“老师,你今天不开心吗?”我说:“没有啊,怎么了?”她说:“我看你一开始让我们读课文起头的时候,声音有点不振……”心里好暖好暖,我笑着看她,拍拍她的手,说:“没有,我很开心,只是这两天有点累了。”于是,她释然地舒了口气,跑回了人群里。 

    我不说出她的名字,因为我知道,她悄悄地过来,悄悄地问,她不想让别人知道。


    2010年11月,一个孩子在随笔里倾诉了自己的苦闷之后补充说:“老师你不用管这篇文章,就当做是被抑制了许久、难得的发泄和任性好了,我很快就会变好的。”这种小心翼翼的表达,多么令人心疼!孩子们是被成年人无视成了习惯,被批评怕了啊。于是,我给她写道:“不用这么小心,你尽可以尽情尽性地抒写,我都能理解,我都愿意倾听,只要你愿意信任我。”


    不要抱怨孩子,简单化、概念化,除了会进一步抑制和打击孩子,使双方更加隔膜、沮丧之外,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要倾听他们,把孩子当做孩子,当做丰富完整的人来看待,与之沟通交流,捧出一颗心来,去以心发现心,以火点燃火。


    (二)
    2012年3月12日,网上有一张母亲向女儿下跪的图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第一时间就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可是,没有评论,也没有转发。


    因为,我对此事件的很多内容不能确定。到底是为什么呢?所谓“为求女儿好好读书”,也只是一种猜测。我第一个猜测,可能是妈妈想以此方法阻止女儿恋爱。当天,网友们说事发深圳,第二天又有证实说事发地是台湾。


    在未核实基本信息之前,就开始大肆转发、大加评论,这确实是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时代)非常显著的一个毛病。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便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冷静地质疑思考,这本身就是思考力不足的一个表现。不尊重基本事实,全凭冲动判定,喜欢占据各种制高点,抢先机,思维处于幼稚园阶段,妄信盲评,不负责任。其实有时候,慢一点,才能够更快些;迟一点,才能够更准确。


    而一见此图,不假思索,立即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感叹中国的家庭教育,这本身也很有意思。这确实说明:图中事件,确实是我们太常见的一种图景了,常见到你不得不信以为真!两岸一家,血浓于水,此种情景发生在台湾,细想来也不为怪。


    孩子是谁的?孩子成长中的那些经历,应该如何度过?身为父母的中国人中,有多少人能够清醒理智地面对?作为父母,面对在学生时代恋爱的孩子,你会不会阻止,会怎么阻止?面对读书成绩欠佳的孩子,你会不会焦虑,会怎么处理?面对打算辞职的孩子,你会不会忧心忡忡,反复告诫?面对准备离婚的孩子,你会不会以死相逼,迫其就范?


    太多的父母,是无私的,而又是极端自私的。一方面,是为子女谋划深远的人;而另一方面,又是始终长不大的人。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这么一路被带出来的。承认它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变成它,而是改变它。承认我们生在其中,我们就要用热爱、用智慧、用勇敢,努力让它变得更好一点,而不是相反。


    为人父母,先学会爱,学会尊重和理解,保持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历史感,不要忘记自己曾有过的爱与痛,不要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帮助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转变其观念,改变其行动,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2010年9月26日,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告诉我,夫妻二人因为对孩子周末在家的表现异常不满而对孩子大发雷霆,连他的作业都撕了,可是孩子虽然嘴上不再说什么,明显还是很反感。她说:“孩子最信任你了,请你跟他谈谈,他怎么能这样呢?”


    这是我搞的一个亲情采访活动,让孩子和父母各填写一份问卷,互相采访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可这一家父母,却对孩子的答卷大发雷霆。根据经验,我就知道是父母过敏了,孩子心里一定很委屈。上完课后,跟这个名叫张心耀的男孩子一交流,果然如此。他说自己原本是跟父母开玩笑,搞笑一下,没想到会惹那么大麻烦。我一边告诉孩子要体谅父母,注意沟通方式;另一方面,给家长连发了几条“家校通”:


    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慢慢来,而且,父母不妨倒一下带,回放一下自己青春期时的生活情景,回想一下自己的心灵成长史。人同此心,也许就不难理解孩子了。在某种程度上,要孩子理解父母确实是有些难度的,因为他们毕竟没有我们的生活体验,即使设身处地,也难免隔岸观火。


    给他机会了解你们,也给自己机会去走进他的心灵。建议你们今后,火气上来时忍住不说话,暂时回避,至少等半小时以后再交流,可能效果会好些。最好是过一天以后,给双方一个缓冲反省的时间。父母的成熟、冷静、克制、尊重,也同样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有时候,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不是在批评你们,也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在说,呵呵。我们一起努力吧!


    “是啊!有时火气上来就什么都忘记了,过后常常心生懊悔。看来理解孩子首先要冷静。感谢你这么用心地关心孩子!这是孩子的福音!确实如此。谨记!以后尽量克制,与孩子平等沟通。希望能经常得到您的指点!”


    看到家长的回信,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三)
    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语文老师,我享受我的工作。与学生一起度过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三年,跟他们一起成长,这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其实,在教书的过程中,如果潜心去做教育,你会发现,这绝不是一个单项输出的过程,而是教学相长的。教师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其实学生也一样会促进教师的成长。精神、心灵、思想、学识与能力方面,莫不如是。
    2007年10月18日,批学生的随笔,一个叫刘晓洁的女孩子这样写道:


    史老师,我会把我的心事写在随笔本里,是因为我相信你,你相不相信我呢?如果相信,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是不是不开心呢?


    我并不是想窥视你的隐私,只是我觉得,你这段时间似乎都不开心。你进教室时,脸上的神色总是很凝重,即使是笑,也带着几分落寞。是不是离开家太久了,有些想家了?前一段时间是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呢?在这边,你不能与家人团聚,朋友也不是很多,是否备感孤独?所以你才会在中秋把钥匙弄丢了?你可以把你的心事告诉我吗?虽然我不太会安慰人,但至少我可以分担你的一部分苦闷,这样你会轻松一些吧。还有,这些天你是不是有些睡眠不足?都有黑眼圈了。前些天,没近距离观察过你,昨天上公开课时,你几乎就在我眼前,我才发现。别太累了,睡眠不足会让人很快变老耶。


    你在周末会做什么咧?和筱寒一起吗?我以后可能上午就会到学校来。如果筱寒没人陪,可以让她来找我……


    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根本只能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目的,还有整个教育的目的,包括现代化的目的也一样,就是使人变得更美好。”
    有个孩子叫李帅。


    她曾经多次在随笔里表达过自己的困惑和疑虑。自己想做教师,想做一个像她的语文老师这样的教师,但是又看到其他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逐渐蜕变的过程,她很疑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操守,会不会也只为应试而教书。


    现在,在我看来,教师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饭碗,关键是“有良知”三个字,感觉要做一个好教师简直太艺术、太高妙了。有些类似美国的联邦政府,民主与法治完美统一,保证民主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愿意跟着你走,不因为你的民主而视你为无物,还要有绝对强大的自身力量来抵制外界因素。


    我不再想做教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怕误人子弟。万一我被逼无奈(我很容易妥协投降的)间接成了帮凶,连不说一些话的权力都没有了,那不是亲手把孩子们往火坑里送吗?会戕害多少圣洁的灵魂,看着他们被扭曲成和我一样扭曲。谎言和怯懦会不会就是我的一生?


    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要忍受很多的不解甚至不屑的眼光,被人戴上“反动”、“让孩子不务正业”的帽子。我知道痛并快乐,但我真的不认为我有您这么强大,可以坚持做个有良知的教师。我想,在这样的世界上,我能够独善其身就很不错了。


    这些文字,是她在2009年读高二时困惑于自己要不要做一个教师时写在随笔上的,我当时随手打下,发在了网上。


    但是,最后,2010年高考,她还是选择了教师,现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大二。


    2012年元旦,她寄给我一张印有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全景的明信片,并在上面这样写道:


    我在想,如果,我以后也有学生能像我想您一样想我,那我就满足了;如果,我也能像您影响我一样影响他们,那我就完满了!


    哈,梁思成先生设计的图书馆啊!只能寄张图给爱书的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笑口常开!《不拘一格教语文》大卖!!!


    落款,是一个“帅”字。


    2011年2月27日子夜0:02:59,一个就读于徐州师范大学的孩子,刘凯,给我在QQ上留言:


    老师,好久没联系了。还好吧?我知道这会儿你应该不在,但我希望你打开QQ后能看到。 


    今天我知道蒋逸飞有女朋友了!我感到特别兴奋!我现在都睡不着了……我第一个想到告诉的人是你。因为我现在的同学不知道我和他是什么关系,更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也不想说给长辈听,他们大多不会觉得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大多会说这不好……但老师你能分享我的快乐。孙飞和李同早有了女友,那时我也没那么兴奋。可能是觉得蒋是我们中对感情最迟钝的,所以更高兴吧!孙飞他们都特高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的长大了。我其实不十分明白为什么我会如此开心……呵呵,老师,希望不会打扰你。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第二天早上,8:47:45 ,我打开QQ,看到这留言,心中确实充满快乐。


    我说:“我也很高兴,祝福你们!”


    (四)
    时代发展到今天,有许多关系,都需要重建。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等,无视各种变量而循以思维之定势去思考行动,不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会伤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人,进而伤害到整个社会。


    现今,标准化的考试方式,激烈的考场角逐,教育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们无法不受其影响。然而,我们都知道,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应试训练会毁掉教育的,如果你所不满的那些东西,制度或者观念,是一架绞肉机的话,那么,要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父母和孩子,勇敢决绝地与这个绞肉机分离,而不是冲上去拥抱绞肉机,然后还抱怨这绞肉机的残酷无情。当越来越多的人拒绝加入绞肉机,那么它就不会成为具有无穷的吞噬生命、热情、美好、梦想动力的永动机了。每个痛恨绞肉机的人,不妨扪心自问:你努力了吗?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卑微渺小的,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想、可以说。在沉默的时代,做个并不沉默的人,有许多的方式,像很多人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做我们能做的,做我们愿意做的。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所以,我呼吁:面对现实,让我们以热爱和智慧,以责任和勇毅,重建师生关系,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发展、关爱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精神;面对社会,让我们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学校教育为基地,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更新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漫步在教育的林荫道,向着那明亮与温暖……


    史金霞
    2012年6月于苏州星海实验中学

  •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爱在师生关系中的意义 1
    没有爱,便没有一切 2
    谁在示众 2
    无法不感动 7
    只有爱,还远远不够 12
    爱成了控制的代名词 12
    真正的爱源自于尊重 15
    学会爱,建立有效联接 16
    每一个你,都很重要 17
    每一个时刻,都很重要 25
    附录:海和鱼以及叶子 40

    第二章 理解在师生关系中的意义 43
    记忆:理解的前提 44
    我的求学史:童年和少年 46
    只有保持记忆,才能塑造自身,成就自己 55
    了解:理解的延伸 60
    我与我的老师 60
    这样与学生谈“性” 63
    误解:必须面对的难题 76
    从几则日记说起 76
    活在我们想象中的学生 83
    附录:雪在这个世界歌唱 90

    第三章 对话在师生关系中的意义 99
    沟通:对话的第一块基石 100
    先瓦解师生间的厚障壁 100
    要克制“正义的火气” 112
    信任:对话的基本原则 115
    求助 115
    投之以桃李 117
    报之以琼浆 121
    成长:对话的最终目的 123
    以对话促进教师的成长——一篇关于我的作文 123
    以对话促进学生的成长——我的一节谈心课 127
    附录:同声相应的幸福,永远珍藏的感情 135

    第四章 尊重在师生关系中的意义 141
    反省:让尊重成为可能 142
    拿什么,来管理孩子 142
    用什么,来感动孩子 145
    凭什么,来爱孩子 157
    尊重:使师生自由平等 169
    最严重的伤害 170
    如此罪与罚 180
    她不止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朋友 188
    尊重:让师生彼此支撑 193
    如此师生:我珍视它非同一般 194
    目送:几则毕业寄语 199
    附录:一封来信 一个演讲 204

    第五章 作为社会关系之一种的师生关系 211
    家庭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212
    一次与家长的通信 213
    孩子,让我们慢慢来 217
    失败教育,父母共谋 234
    适度协调,切勿干涉 253
    学校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257
    当教师面对投诉 257
    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64
    社会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268
    他们为什么不愿当老师 269
    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尊严 274
    张宁:一个教师辞职后的六年 278
    你要告诉你的学生:我们尽量来做!我们必须得合作! 294

    附录:每个孩子天天向前走去 300
    后记 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勇敢走下去 317
  • 摘要

    四、适度协调,切勿干涉


    教师不是万能的,几乎所有学生的问题根源都来自于家庭。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而家庭是每个人最初成长的温床。在家庭关系中,一个孩子所获得的最初的关爱、呵护或者打击、伤害,会深刻地影响这个孩子的性格与成长。在我们的教育中,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忽视家庭教育,忽视孩子的童年,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在读我的朋友、同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蔡朝阳老师(网名阿啃1919)的著作《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一书时,感慨万千。在此书第二辑“教育从孩子开始”中,蔡朝阳非常诚恳地记述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丁克主义者发生改变的,并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了自己和妻子准备生育一个孩子,并“用一生学做父母”的那些甜蜜的生活细节、成长过程。


    我从自己亲身经验感受到,我们太多人,在还不具备做父母的学养时,便做了一个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带来了各种伤害。意识到之后,也只能学中做、做中学,不但过去的失误无法弥补,而且还不断出现新的过失。看到阿啃写他对妻子、孩子之爱以及对自己的反省,不禁自惭愧疚。


    但是,正如我与阿啃兄交流所得:“我们都是不完美的,比病人好点,可贵的是,我们自身在多年挣扎之后,拥有了一定的理性。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过失,并勇敢地去承认,努力地去改正。”


    2008年一个初春的夜晚,女孩子北北来到了办公室。她环顾四周,欲言又止。我便知道这孩子有些特别的话,想对我一个人说。便与她一起,走出大办公室,漫步在校园的操场上。


    交谈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她的家庭情况,因为,之前也略有所知。在她初二时,父母离异,父亲在苏州工作,另外组织了家庭,而母亲在苏州市辖区内一个小城,含辛茹苦,带着她。


    因为各种原因,母亲始终无法消除对父亲的怨恨,每年的生活费、学费和保险费,母亲都不愿意跟父亲联系,而父亲,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常常要等催促后才会按照离婚协议的要求缴纳。在这期间,北北就成为一个备受折磨的人。她一方面要不断地聆听母亲对父亲的怨恨,一方面又要一次又一次地在母亲的催促下,不情愿地向父亲催讨钱款,而有时候,父亲也会对她表示微微地不满,说为什么你每次找我都是要钱呢?


    在跟我讲述这些时,北北的泪水始终不断,擦了又满,几度哽咽。我难过又心痛。一个还能保持水晶般纯粹的孩子,就这样,被成年人的褊狭、自私所折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承担父母双方的过失,而她的心中,却没有对父母的怨恨。她知道母亲辛苦劳作收入微薄,她不愿像个讨债鬼一样去次次追问父亲;她偷偷用自己攒下来的压岁钱,交钱上学,对母亲则说是父亲给的;她甚至还在假日出门旅游时,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亲刚刚出生的小女儿买了精美的礼物。而这,毫无例外的,便成了母亲责骂她没有良心、分不清远近亲疏的一个罪证。


    我告诉她,要理解母亲,尽量不要跟母亲争吵,以免让母亲更伤心、更自卑、更孤独、更无助,关于母亲的工作,我会帮她来做;也要理解父亲,他不会不想承担养育女儿的责任,肯定是工作生活之累,使他疏忽掉一些时间节点,适时地提醒,并不是追讨逼迫,面对父亲的抱怨,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每年除了要钱,真的从来不给父亲一个问候?成年人有时候会长时间地纠缠在他们的恩怨中不能解脱,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他们。


    过了几天,北北的妈妈来给她送衣服,看到她,我便追了出去。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两个女孩的妈妈,两个单身母亲,好好谈了谈。我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请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原谅他人;请她珍爱自己这个心地善良的、难得的好孩子;请她抛掉过去的恩怨,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当我跟她讲述那些为她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内疚、隐忍、努力、祈愿和痛苦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了,她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大概到期中考试后,北北的妈妈来学校开家长会,我真是差点就认不出来了,她做了头发,穿着裙子,化了淡妆,整个人看上去年轻了好几岁。
    再后来,北北告诉我,妈妈恋爱了,也快要结婚了。
    再后来,北北又找过我,希望我能够跟她爸爸联系一下,谈谈她上大学的事情等,并给我留下了她爸爸的电话号码。但是,思忖再三,我没有跟她爸爸联系,这个事情,我觉得最好还是他们父女自己交流更为妥当。
    再后来,高三下学期,18岁的成人仪式,北北的妈妈和爸爸都来参加。北北挽着父亲的手臂,走过成人门,站在另一边的,则是笑靥如花的母亲。虽然,他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这个孩子,仍然是他们生命中的结晶,是他们两个人心头的爱。
    如今,北北在苏州上大学,偶尔会去爸爸家,也经常给我讲起她那个可爱的小妹妹……


    作为教师,当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意识到你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而发生了学习障碍、心理障碍或者情感障碍时,该怎么处理为好呢?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教师记述他做学生工作时,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婚姻出了问题,便主动与其父母联系,解决他们的情感纠纷,力劝他们为了孩子不要离婚等。在文末,这位老师很自豪地说,教师是学生家庭的正当干涉者,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多少辛苦繁难也义不容辞。


    在此,我不想探讨离异家庭是否就绝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只想谈谈教师是否具有干涉学生家庭的正当权力。


    在我看来,意识到学生的问题与家庭有关,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必须出手干涉其家庭。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任何一个家庭的关系,都是微妙、复杂、难于为外人道的,任何一个家庭也都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正是老托尔斯泰在感慨家庭关系之复杂深奥,他甚至以这种微妙的话语表示,没有哪一个家庭是幸福的。当然,绝对幸福的家庭也许是不存在的,而相对幸福美满的家庭,肯定还是有的。


    基于对人的尊重,对每个人隐私的保护和同情,即使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即使是以爱为名义,教师也不具备干涉孩子家庭的权利。我这样说,并不是主张教师不承担责任,并不是说即使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家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以至于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包括学习),也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在“干涉”和“作为”之间,教师应该设置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尊重。


    那么,如果学生家长或者孩子主动向教师求助呢,教师是不是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呢?这时候,恰恰最需要教师谨言慎行。须知,家长求助,孩子未必知情;孩子求助,家长未必知情。当此之时,教师若在其中斡旋,必须要了解清楚具体情况,考虑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感受,切勿大包大揽、言行无忌,伤害了他人自尊而不自知,还以为在治病救人。因为,家庭关系中蕴藏了每个人最细腻、最不愿意为人所知道的隐秘,一旦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外人无情地揭开,其所造成的背叛感、羞耻感和疼痛感,往往是巨大而持久的伤害。稍一不慎,教师很可能欲益反损,非但不能解决原本的问题,还会制造更大的裂痕,甚至把自己也卷进他人的家庭漩涡中去。


    秉持尊重的原则,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家长,教师都应该讲究工作的技巧,注意方式方法,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比如,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唤醒家长的同理心、历史感,让他们能够充分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比如,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一个好的听众,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将在家庭中受到的伤害,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弥补,并且引导孩子逐渐具备理性的精神,勇于质疑思考,从而让他们获得正视自己成长环境的勇气和力量,即使不能改变持续犯错的父母,仍然可以改变仍在生长变化的自己。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