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完美教室?完美教室如何构建而成?开发建设班本课程的一般原则及内容有哪些?班本课程如何架构并有效操作?本书在新教育实验理念的指导下,以实际行动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书中的理论部分(1—2章)着重介绍完美教室的根基,以及建构完美教室的各个要素。实践部分(3—9章)以时间为顺序,以班本课程为中心关键词,分年段叙述,从小蚂蚁班级的建设到课程开发,全息性地展现了六年来班本课程实施的精彩个案,以及流淌于其中的孩子们的生活经历。
本书最大的创新点便是完整地展现了一间完美教室(1—6年级)的缔造过程,呈献给读者更多背后“怎么做”的方法,可以作为一本建设完美教室的 “手册”来使用。
【编辑推荐】
这本书是新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两位教师合作的典范。一位是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完美教室”的讲师,从理论层面给予读者清晰的指导;
另一位是悉心带领小蚂蚁班级走过六年光辉岁月的小学教师,从实践进一步证明和夯实教育理念。二者可谓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将其作为建设完美教室的手册来阅读使用。
本书不仅适用于直接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更适用于所有以孩子的福祉为出发点,建设班本课程的所有一线教师。
【名家推荐】
刘娟老师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全人发展、精神成长,超越了单一的学科课堂,整合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手捧此书,除了欣慰与感动,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快快送到每一位挚爱学生的老师手中,让我们对学生的生活有更多的理解,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茁壮成长。
——王晓香(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价室主任)
一份执着,探求教育的真谛,朝向精神的润泽和人格的完善;一段旅程,历经诗意的追求,体验知识的魅力和生命的成长。就这样,六年来,这群“小蚂蚁”与桥西的孩子们在幸福的花园里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
——杨平(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华南大街小学副校长)
新教育人常说一句话: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阅读着手中这本厚厚的书稿,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一个个幸福如花的孩子。这本书不仅是一盏领航灯,更是一座资源库,为有志于“缔造完美教室”的老师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素材。
——贾卫平(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学员)
李亚敏 小学高级教师,现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教研员,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完美教室课程”讲师。从2003年结缘新教育以来,先后践行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儿童课程”“每月一事”“完美教室”等项目。近几年来,致力于指导一线教师缔造完美教室,一大批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刘 娟 网名“幸福得像花一样”,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华南大街小学,潜心于缔造完美教室,开发班本课程的研究。她的教室—小蚂蚁教室是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教室”,她开发的班本课程获得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提名奖,六年来,孩子们在班本课程的滋养下呈现出各美其美的生命精彩。
缔造完美教室,且行且思
当下学校的教师群体,虽然有人为学生分数加班卖命,有人为兴趣特长奔波劳累,但也有人在教室里如农夫般默默耕耘。新教育完美教室建设项目,就是“以教室为单位,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整合新教育实验各项目(儿童课程、理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等),聚焦一间间教室的完整生活,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综合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自 2004年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一直紧跟新教育实验研究的步伐,从 2008年起,各教室践行新教育“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探索完美教室的道路。 2010年教育局正式成立完美教室项目,制定《完美教室标准》,以刘娟老师为首的 30多名教师主动递交申请,建构教室文化,开发班本课程,深入实践完美教室的理念。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新教育实验的成果要用事实说话,要有榜样老师,要有故事。 ”
六年来,完美教室项目在桥西区开花结果,涌现出了一批榜样教师:王丽君、刘娟、秦佳文、张国欢、崔晓玲、周玉、陈桂叶、李晓敏……在这些榜样教师中,刘娟老师是第一个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完整地走完小学六年生活的老师。六年来,她在小蚂蚁教室默默劳作,不断创造,持之以恒,
带领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桥西区新教育工作室成员,我于 2009年成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第一批学员。在这所公益学校里,我为干国祥老师、魏智渊老师的学识折服,也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汗颜,在如饥似渴地啃读了四年后,更觉自己专业不足。很荣幸的是,被大家称为“网师狂人”的我被网络师范学院重用,受聘为完美教室课程讲师。我很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于是,压力变为动力,无论寒暑,我不敢懈怠,更加勤奋,也因此有了自己对完美教室的理解。
作为一线老师,刘娟更善于讲述故事,讲述家长和孩子们的故事。我们希望此书能给一线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因此,本书从整体上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先介绍完美教室的理念,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我实现、教育即人”,力图从认知上和读者达成共识;接着从教室“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方面介绍完美教室的建构,帮助老师们厘清教室的文化内涵。在实践部分,刘老师首先从各年级学生的学情出发,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保证班本课程的科学性;教室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班本课程的多样性,“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歌谣、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活动、我们的书、我们的行动”等板块,则是从每个年级选取不同的侧重点来呈现班本课程的实施和教室的生活。每一章的“总结反思,优化效果”板块,是刘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得来的经验和教训,期冀给课程实施者提供真实的建议。
总体来看,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是对完美教室理念和构建的梳理,第三章至第九章是刘老师小蚂蚁教室的实践与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刘娟老师这位行动力超强、创造力超强的老师的践行,我们共同的理想才得以变为现实。一间教室是不可能完美的,完美只是我们朝向的目标,我和刘老师依然行走“在路上”,还有很多不足,请大家提出批评,让我们一起在朝向完美的路上且行且思!
记得 2009年 11月,朱永新老师到桥西视察时曾说:“谁是桥西的榜样?能否给我讲一讲榜样的故事?”那时,我们羞愧难当,偌大的桥西没有一个真正的榜样教师。如今,看到小蚂蚁班级这批将要毕业的学生,我们终于敢对
朱老师说:“新教育在桥西已经开出一朵朵花!桥西的榜样在这里,希望您能有时间倾听我们的故事。”感谢朱永新老师对桥西的厚望!
无论是本书的理论部分,还是实践部分,从模仿到创造,都离不开给予我们专业指导的恩师:干国祥老师、魏智渊老师、马玲老师、陈美丽老师,感谢你们!
还有一群人,他们不熟悉“新教育”三个字眼,但在工作中、在教学上,他们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我们的成长,感谢省市教科所王彦怀老师、杨金宁老师、宋辉老师、王晓香老师!
十年来,桥西区教育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新教育实验工作,不断为完美教室项目提供展示的平台,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老师们一路前行!感谢局长张治军、副局长张继科、杨建!
完美教室项目是一个综合项目,桥西新教育工作室和一线老师一起围绕学生生活,整合各学科,才使得教室有了朝向完美的可能,《桥西新教育杂志》、桥西新教育网站给完美教室项目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感谢和我并肩努力的同事:王晓芃、马桂平、邵坤、许平、杨玉辰、梁忠辉、曹杰!为创建卓越的团队,我们一起努力!
在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桥西完美教室共同体所有的老师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生的成长有你们的心血和汗水!最后,还要感谢小蚂蚁教室的孩子和家长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陪伴,我们才体会到做老师的幸福!
李亚敏 2014年 2月
推荐序 1:桥西有花幸福开(朱永新)
推荐序 2:不忘初心(杨建)
推荐序 1 桥西有花幸福开
2004年 6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邓小梅刚刚上任不久,为了建设教育强区,在全国四处寻找“好教育”。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她带着教育局领导和一批校长来找我,当场决定加盟新教育。 2004年 9月,桥西成为全国第一个新教育实验区,开创了以区域形式整体推动新教育之先河。
2009年在江苏海门新教育年会上,我们确定 2010年 7月在桥西举行以“文化,为学校立魂”为主题的新教育年会,围绕年会的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2009年 11月,在筹备桥西新教育年会时,我明确提出,会务圆满、现场精彩虽然很重要,但我更希望看到新教育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桥西的教育,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生的生存状态,特别希望看到一批优秀的教师在新教育中成长起来。
记得我在会场上这样说:“谁是桥西的榜样?能否给我讲一讲榜样的故事?新教育要在桥西开出一朵花来。”那一次年会,为桥西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不仅学校文化在年会的敦促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教室也因此得以引领,开始思考并创造班级文化。
时隔四年,桥西区新教育工作室的李亚敏老师寄来了她与刘娟老师合著的书稿《缔造完美教室》。她告诉我,“新教育要在桥西开出一朵花来”的嘱托她们一直没有忘记,桥西已经有一批年轻的教师成长起来,刘娟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她们合著的这本书就是要呈现出这朵花的芬芳。
李亚敏和刘娟都是新教育的骨干。李亚敏是桥西新教育工作室的教师,在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疯狂地投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很快从普通学员成长为优秀教师。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建立以后,她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学术指导教师。刘娟是一名在新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也是新教育种子计划 2012年度的种子教师,同时也是 2012年临淄年会十佳教室获得者,她的小蚂蚁班与新教育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的小蚂蚁班同名,其实也蕴含着她学习和超越榜样教师的志向。
从激情领路的区长,到痴迷学习的教研员,到乐于耕耘的一线教师,一朵花才得以绽放。这本书是专业共同体的合作榜样:一位是网师“完美教室”的讲师,一位是小学教室里的老师,在理论与实践对接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小蚂蚁班级构建教室文化和研发卓越课程的过程与细节,也能够读到她们在行动背后的思考。就像刘娟老师的网名“幸福得像花一样”,我为这朵绽放的新教育之花鼓掌喝彩,也期待一花引来百花开,桥西区新教育百花齐放,所有师生都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
2014年2月22日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