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学生品性
-
小学合作分享教育主题活动设计
作者:杨文娟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8334
    装帧:平装
    页码:224页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价值观建构,围绕“合作分享”这一核心品格,从课堂生活、班级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多个维度展开,将“合作分享”进一步具化,针对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的一套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活动方案,包括主题班会课、综合实践课、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本书旨在帮助一线教师在校内外开展以“合作分享”为主题的活动、训练等,在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塑造儿童的内心世界。
  • 推荐
    如何培养孩子合作分享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如何在学校开展以“合作分享”为主题的活动、训练?

    ……


    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给学生条条框框,而是向他们揭示人人都生活在彼此关联的意义空间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躬身力行。书中实践性强的主题活动方案,为一线教师带去更多开展活动的启发和设想。

  • 作译者序

    杨文娟 网名“丝路花雨”,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品德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常州市小学品德课研究杨文娟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曾主持两项国家级课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了《与生活世界对话》《学会分享》《小学品德课程中的资源整合》和《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教师妈妈的育女手记》等图书。


     “丝路花雨”专题网站地址:http://www.czssx.com/ywj/


  • 序言

    前言


    常州市实验小学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分享教育研究,期间形成了“分享教育行动纲要”。在“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实施分享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是学校德育,载体是学校文化建设,抓手是课题研究。为了有效培养“合作分享”的品性,学校立足课堂、班级、校园、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开展了行动研究。“在课堂中的分享”研究致力于课堂文化的建构,即全面关注、平等对话、资源共享,还包括耐心倾听、动态捕捉、指导合作、适时引领、有效评价、善于表达等课堂行为的改进。“在班级、校园中的分享”致力于理念的渗透、策略的跟进、活动的设计等。而“在家庭、社会中的分享”则致力于“基于合作,乐于分享”思想的传播,努力发挥家庭、社会资源的作用,以帮助学校实现育人的“三结合”。


    学校实施分享教育首先重在教师层面的培训与提升。因为,没有教师的正确理念与恰当行为,就不可能有学生“合作分享”品性的养成教育。学校在以下多个维度开展了“合作分享”品性的研究与实践。


    (1)组建 
    “分享智慧工作室”,以非行政的方式由三、五人组成合作小组,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成长。几年的研究,让参与其中的教师都深刻地感受到了“合作分享”的快乐与幸福。
    (2)成立 
    “分享论坛”,让学校名优教师走上“讲坛”,为全校教职工带来智慧的分享,包括:信息技术的生活化运用、日本文艺小说的特点、名曲名画的欣赏、论文的撰写、如何烹饪出一道好菜……一个个“特长”教师都变成了“分享源”。
    (3)评比“分享团队”,强调一个团队的分享意识、分享能力、分享品质、分享精神,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长时间合作下来,彼此包容,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积极分享,“评比的过程”成就了一个个优秀团队的快速成长……以上只是培养教师分享品性的几个重要载体。通过几年的努力,分享文化已经逐步渗透到了教师们的内心与行动之中。
    学校实施分享教育最重要的是致力于学生合作分享品性的养成。因为,学校优秀与否,关键在于学生优秀与否。学生的优秀体现在多方面,但“德”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常州市实验小学,学生的“德”之一便是指“合作分享”的品性。
    学生的合作分享品性如何养成?一味的说教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获得。体现在本书中关于课堂生活、班级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主题活动的开展。所谓“主题活动”,就是指以“合作分享”品性养成为主要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为学生的生命留下一抹色彩。当然品性的养成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愿意持续研究,让更多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将本书呈现给大家,它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多年来在以上各个方面开展的众多活动中的几个亮点。其中有的是教学课例,有的是活动设计稿,有的是活动主持词。本书按照活动设计的格式进行编排,实用性强,教师可以“拿来就用”。这也是我们研究分享教育多年来对于“资源共享”的一种理解与共识。我们“倾囊而出”,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智慧”,也为了让自己“清零”,重新开始。这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气度与风范。

    愿您能够在本书中获得您需要的“那一个”设计,而我们,仍然为常州市实验小学探索分享教育的“这一个”而竭尽全力,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服务。


    杨文娟
    2012年2月
  • 目录
    推荐序     I
    前言     III

    第一章  合作分享的意蕴     1
    一、什么是合作分享     1
    二、合作分享与品性教育     3
    三、“合作分享”品性的养成途径     5
    四、学校文化的建构与“合作分享”品性的养成     9
    第二章 课堂生活中的合作分享     13
    一、走进品德课堂     13
    活动设计:我们的合作     14
    二、走进体育课堂     20
    活动设计:多人合作花样跳绳     22
    三、走进美术课堂     29
    活动设计:一起动手造花园     30
    四、走进数学课堂     37
    活动设计:小小热卖会     38
    五、走进语文课堂     44
    活动设计:诚实与信任     46
    六、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51
    活动设计:作品制作之“保护珍稀动物”     52
    第三章 班级生活中的合作分享     59
    一、主题班队会     59
    活动设计1:寻访身边英模,分享给予快乐     60
    活动设计2:我们那些乐事儿     67
    活动设计3:学会欣赏,为你我喝彩     76
    二、主题读书会     81
    主题阅读设计1:和弗洛格一起成长     83
    主题阅读设计2:《增广贤文》诵读     89
    主题阅读设计3:成长的烦恼之《人鸦》读书活动     98
    主题阅读设计4:大手牵小手,三国走一走     104
    三、班级分享环境的布置     108
    活动设计1:分享园布置——幸福是什么     109
    活动设计2:班徽、班名、班歌的制定     111
    第四章 校园生活中的合作分享     115
    一、校园节日     115
    活动设计1:“分享节”     116
    活动设计2:“体育节”     124
    活动设计3:“六一国际儿童节”     131
    二、银杏娃校园电视台     135
    活动设计1:银杏娃电视台节目剧——书香长廊     136
    活动设计2:校园小品剧——橘园里的小红帽     139
    活动设计3:校园长镜头——与儿童文学作家面对面     143
    三、校园仪式     147
    活动设计1:秋学期开学典礼——银杏娃与城市共创文明     148
    活动设计2:春学期开学典礼——播种春天,收获希望     152
    活动设计3:毕业典礼——回忆、感恩、展望     156
    第五章 家庭生活中的合作分享     161
    一、亲子对对碰     161
    活动设计1:亲子游戏     162
    活动设计2:守护亲情,分享爱心     165
    二、与父母的角色互换     170
    活动设计:“做一天妈妈”感受交流会     171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分享     175
    一、社会中的团队意识     175
    活动设计1:建立小组合作团队     176
    活动设计2:“学会合作”拓展训练     181
    二、体验生活,分享快乐     184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1:模拟企业经营     184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2:走进水果之家     189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3:制作水果拼盘     192
    三、自然的馈赠     196
    活动设计:走进秋天     196
    四、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203
    活动设计:报纸时装秀     203

    主要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09
  • 摘要
    第四章 校园生活中的合作分享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的丰富性在于: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活动,还有全校师生共同开展活动。在这些不同的活动中,有许多项目都是需要两个以上参与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校园里,通过活动增进彼此的交流、了解,从而培养合作分享的品性。
    一、校园节日
    “分享”是学校着力打造的文化特色。它是一种理念,渗透于接纳、享用、创造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方式,是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呈现;它是一种品质,在分享的过程中,给予了师生很大的道德成长空间。分享教育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师生的对话与合作,学生间的交流与理解,教师间的启迪与共享,在有效的主体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成为分享的主体,不仅是与他人分享经验、思想与情感,也与历史、自然、社会实现着教育意义上的互动。
    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着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每个孩子架设分享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分享经历,不断促进自身的完善。为此,学校创造性地开设了“分享节”“体育节”等校园节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校园主题活动,力求给每个孩子一段分享的经历。
    “分享节”是最具特色的校园主题文化节之一,意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校园分享文化,让每一位师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敞开心扉,在活动中包容接纳,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实现智慧共享、和谐共享、快乐共享。“分享节”是分享文化的“助推器” 
    “体验场”和“传播源”,能够让分享理念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分享行为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分享精神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在“分享节”上我们倡导“我的活动我做主,你我智慧共分享”的活动理念,活动内容涉及艺术、科学、劳技、环保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
    “体育节”是学生最喜爱的校园节日之一。它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合作的宽阔舞台。每届体育节上,我们都会针对学生的生理、年龄、兴趣特点设计面向全体、彰显个性、富有童趣、倡导合作的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分享运动的魅力,在合作中分享运动的快乐。每个孩子都能主动、积极、愉悦地参与其中,勇敢地展示自己,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设计1
    “分享节”
    【设计特点与理念】
    分享节内容丰富,融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等主题节于一体,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校主题文化节,主要体现在以下 “四转变”上:
    (1)从“单一的学科”到“多元的综合”。
    学校原来的一些文化节是纯学科性质的,如数学节开展的活动只和数学有关,科技节仅是围绕科学学科展开,这些节日带有强烈的学科性质。分享节则是融各种活动为一体,内容涉及音乐、美术、科学、劳技、体育、写作、信息等多门学科,而且强调学科的整合,发挥“1+1>2”的效能。
    如“播种花种”这一活动,首先和科学有关,怎样选土、怎样播种、怎样浇水、怎样管理,其中都有种植的科学知识;接下来,学生要精心照料植物,培养的是学生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尊重;学生把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写成观察日记,锻炼了学生观察和写作的能力;学生把植物生长过程拍成照片,做成电子小报,就需要有一定的摄影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最后当学生把长成的植物搬来装扮教室、学校,他们体验的又是一份劳动后的喜悦和分享的快乐。从单一走向多元,让分享节的内容更为丰富,内涵更为深厚,成效更为显著。
    (2)从“学科的发展”到“人的发展”。
    和学科有关的节日,关注的是本学科的发展,活动定位也局限于学科范围,范围比较狭窄。分享节的设计理念基于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能力,所以学科性质的活动仅仅是一个载体,而非最终目的,活动的设计更侧重于思考: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吗?对学生有益吗?学生能在活动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吗?分享节把“人”放在了首位,立足于“人”的发展,因而活动的设计更具人性化,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六年级“篮球联赛”就曾有过争议,反对者认为六年级已临近毕业,而打篮球不是考试内容,在这么紧张的时候组织篮球联赛是否会让学生分心,影响毕业考试?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在六年级毕业的关头更需要集体的凝聚力,一场球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多做几张试卷更有价值。于是球赛如期而至,同学们热情高涨,从班级球队组建到海报制作,从队服购买到战术布置,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表现出来的超强能力让老师们惊叹。球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球场外拉拉队使劲呐喊,那一刻无论是落后的眼泪还是胜利的欢呼,都传达着一个信息——我是集体的一员,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集体争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六年级有一位很不起眼的学生,成绩平平,可是球场上他展示出了高超的球技,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成了班级的英雄。从那以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学习分外刻苦,最后凭借自己的实力考进了重点中学。一场球赛改变了一个学生!当然,这位同学仅是一个个案,还有无数的学生也因分享节而变得自信、大方、善学习、乐分享。
    (3)从“精英的选拔”到“大众的参与”。
    分享文化倡导“平等”“开放”“悦纳”,分享节的活动定位不是“择优”,不是“选拔精英”,而是面向全体,给予每个人参与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展示的舞台。分享节的评价方式就显示了这一特点,分享节采取“积分制”评价方式,学生参与一个项目得一分,如果得奖再加分,只要达到某一分值(充分预计,只要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就能达到),学生就能成为“分享之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分享节的许多活动都体现了这种全员参与性,如“才艺展示”“整班合唱”“劳技比赛”等,让学生切切实实参与到活动中,让分享节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
    (4)从“注重比赛结果”到“尊重个性体验”。
    由于我们把分享节定位为一个全校学生的节日,在这样一个节日中感受分享、学会分享、乐于分享,所以活动的设计决不是靠比赛来决一胜负,而是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合作,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更为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独特的经历。
    如全校的“掌握一项小技能”活动,虽有“比赛”,但却更看重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获得的进步和成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小技能内容,如一年级系鞋带、二年级叠衣服、三年级包书皮、四年级削苹果、五年级钉纽扣、六年级缝沙包,比赛不追求用时多少,看重的是学生是否能完成本项技能,以及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比赛的痕迹淡化了,活动的意义就彰显了。
    【分享节活动设计大展】
    首届分享节:全校总动员
    刚开始,分享节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孩子们不知道这是怎样的节日,老师不知道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基于分享的理念,我们大胆尝试:为什么不听听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们希望做些什么?于是在学校张贴海报征集活动点子,孩子们的各种想法很快就汇聚到了一起,有开展各种游乐活动的,有开展公益活动的,有装扮美化校园的,有铺设星光大道的……孩子们根据自己对于分享的理解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从孩子的点子中,读到了两个词:一是“融合”,希望活动是每个人都能参加的;二是“快乐”,做大家喜欢做的事。
    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想法,我们最终把首届分享节定位为——“参与分享,快乐分享”,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分享节,加入分享节,从而收获一份分享的快乐。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和内容:
    (1)分享智慧。
    主要包括分享节的节徽设计、节歌设计、标语设计。在学校贴海报,广为宣传关于分享节的节徽设计、节歌设计、标语设计。学生在设计中贡献智慧,在交流中分享智慧。
    (2)分享和谐。
    ①“集彩星,亮校园”(1—3年级)。
    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收集礼貌星。重在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收集星星的过程中,感悟自己是学校环境建设中重要的一分子,一举一动能为学校增添点点新意。
    ②“挑战自我,分享和谐”(4—6年级)。
    调查学生不愿意打招呼的原因,班主任老师针对班级情况进行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和老师打招呼。分享节结束前再次调查,并说出自己的挑战和收获。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培养了一份挑战自我的勇气。
    ③设置“阳光分享栏”“烦恼消除箱”。
    好事、乐事共分享,烦恼、忧愁共分担。班级成立“智囊团”,帮助同学消除烦恼、解决困难,营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3)分享才艺。
    ①各年级进行分享展区的布置,用学生的作品装饰走廊。
    ②在班级内开展才艺展示活动,要求全员参与,亮出不一样的我。
    ③年级推荐优秀节目,在全校进行展示。
    (4)分享书香。
    ①好书推荐,向同学推荐好书,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②好书捐赠,为学校开放式书架——书香长廊捐书。
    ③启动图书漂流,让好书在学生之间自由地传阅,意在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好的阅读能力,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第二届分享节:关注个体的体验过程
    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唯有有了这种体验,孩子才会在分享中成长。 第二届分享节我们把活动的目标定为:“分享,幸福的体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和内容:
    (1)分享智慧创意:班徽设计,附创意说明。
    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开展班徽设计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提炼本班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凝聚力。
    (2)分享劳技作品:小风车、手工作品展,小制作现场操作展示。
    开学初,各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就本学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在各班均做了专门的基本制作技能指导。课余时间,由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手工劳技制作基本技能,对教材中的手工制作进行自主探究并完成作品的制作。
    一个月后,在班级开展劳技作品的分享及展示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既分享了同伴的成果,也相互交流了制作的经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共同讨论并解决制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选出班级中的制作能手,推荐参加学校分享节举行的手工劳技现场操作展示活动。活动的准备过程既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过程。
    (3)分享生命感悟:播种花种,美化校园。
    活动前期,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发放3~5粒花种,这些花有:半枝莲、孔雀草、洋凤仙、一串红、长春花。同学们细心地播种、精心地呵护、耐心地等待,等待花种发芽、长叶、开花,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体验生命之旅。分享节时同学们把自己亲手栽培的小花带到学校,装扮教室、装扮校园,共同分享劳动的成果,体悟生命的意义。
    (4)分享才艺特长:操场大舞台,秀出才艺来。
    利用午间的休息时间,各年级依次在操场大舞台上,进行年级内的才艺展示。“分享才艺”表演让孩子们在展示自己中,真正感受到 
    “分享节”里满载欢乐的感觉,体现了“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们分享,我们超越”的理念。
    ……

    【设计要旨】
    1.分享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参与性、实践性、人本性、丰富性走进了分享节的视野。在每届分享节中,随处都能看到综合实践的身影。如“掌握一项小技能”劳技比赛、“我有一双小巧手”现场手工制作比赛、“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展、“走近世博,关注低碳”手抄报展、“低碳生活小窍门”宣传等,这些活动吸引着学生去学习、去尝试、去创造、去展示,在活动中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分享的快乐。分享节的活动让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教室拓展到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更显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意义。
    2. 分享节与银杏娃素养工程的结合。
    银杏娃素养工程围绕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通过推进学校“银杏娃”五大素养工程(礼仪工程、责任工程、阅读工程、健体工程、特长工程)的建设,培养具有 
    “懂礼仪会分享,好学习爱探究,健体魄乐赏美”特质的学生。
    学校任何活动的出发点都应指向学生的发展,作为校园分享文化的活动载体——分享节,势必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分享节和银杏娃素养工程紧密结合,通过为学生搭建舞台、创造机会、提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素养。
    如围绕“礼仪工程”开展了“集彩星亮校园”活动,老师和同学相互问候,比一比谁得到的彩星最多,谁最有礼貌,很多同学在体验中品尝到了相互尊重问候的快乐;如围绕“责任工程”开展了“播种花种”“洁净校园”“阳光信箱”等活动,培养学生呵护生命、关爱他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的责任意识;又如围绕“特长工程”开展了“才艺展示”“现场书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为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而分享节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也是评定各项“银杏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学生因为在分享节活动中表现积极、成绩显著而被评为各种“银杏娃”。
    3. 分享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结合。
    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建立在“分享”之上的,分享节为班级文化的营造、班级文化的特色提炼、班级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条件。如学校第二届分享节中,举行了班徽设计的活动,有心的班主任老师就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提炼本班的班级特色,让班级文化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分享节上每个班级同学设计的班徽、解说词都张贴在班级的分享园,供全校师生欣赏学习投票,各个班级的文化特色得到了展示和传播。
    因为有了“分享”,各班的班级文化才越来越鲜明和个性化,班级文化也越来越被所有成员认同、接纳,并为之努力。如校园的“分享墙”就是一面展示班级风采的园地,这面墙是自由开放的,这面墙是会说话的,或提醒或表扬或展示,为学生分享精神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