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门研究名师教学细节的书。阅读这本书,你可以:
● 从教学细节的呈现中,感受名师的教学理念;
● 从教学细节的品鉴中,欣赏名师的教学艺术;
● 从教学细节的对比中,发现课堂亮点的规律;
● 从教学细节的学用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
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
● 原来,名师的教学细节不细,是很宏大的;
● 原来,名师的教学细节绝非妙手偶得,而是千锤百炼的结晶;
● 原来,同一学科不同名师的教学细节,形式不同却可以殊途同归;
● 原来,不同学科的名师教学细节,呈现形式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
……
研究名师,研究名师的教学细节,慢慢地,慢慢地,你也许就能听到自己拔节抽穗的声音了。
1.凝聚作者及其团队三年的研究精华,带领教师亲临名师课堂,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
2.多角度呈现名师课堂,放大名师课堂教学细节,帮助教师掌握设计课堂教学细节的奥秘。
3.采用点式与串式两种点评方式,既有对名师教学细节一个点的深入挖掘,又有对名师某种教学细节设计艺术的全面解读。
4.汇聚不同学科名师的课堂教学细节设计艺术,由点到面,让教师领悟教学之道。
徐 杰
语文教师、教研员,连续两届全国中语“优秀教师”,江苏省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物。有20年一线教学经历,参加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获得11次特等奖、一等奖。首倡“名师教学细节研究”,于核心期刊发表“名师研究”系列文章30余篇,《教育科学论坛》杂志专设“名师名课”专栏,从2012年开始,连载其团队的名师研究成果。著有《精致语文》,建有个人专业网站(http://www.loveyuwen.com)。
前言
微观研究也可以很宏阔
《名师课堂教学细节设计艺术》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一个我们埋头研究了三年的课题。
今天,我们呈现出来的,也只是课题研究这棵树上的一个果子,它只是一个逗号。我们未来研究的道路还很长,但我们愿意将这颗果子拿出来,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之所以选择研究名师的教学细节,乃是因为我们常常为名师的教学细节所打动,觉得教学细节并不“小”,它不仅能折射执教者的教学理念,也能展现一位名师的教学艺术。可谓滴水见太阳。
一个带点功利的想法,就是当前的教学研究,对名师教学细节“点状”研究的有,“线状”和“块状”研究的不多;对某一位名师教学细节研究的有,但对不同名师教学细节对比研究的不多;对同一学科名师教学细节研究的有,但对同一教学细节在不同学科名师课堂呈现研究的不多。
一个比较现实的想法,就是我们力图通过对名师课堂教学细节的微观研究,切实加强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力图通过对名师教学细节的品鉴、归类、提炼、学用,切实提高每一个研究者的课堂教学水平。
我们的研究,采取的是很笨但很实用的办法。
第一步,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学科广泛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教学片断,做“美点欣赏”,提取教学细节。
第二步,对名师的教学细节进行筛选,选出最能体现该名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细节,围绕这个教学细节再次回读、梳理名师课堂,以求实证。
第三步,就某一个教学细节,比如“课堂提问”,对同一学科的不同名师的课堂教学片断进行对比研究,以提炼出这一个细节中的规律性元素。
第四步,打破学科界限,研究不同学科所共有的教学细节,比如“活动推进”,看看不同学科的名师在这个教学细节的呈现上有没有共性元素。
我们先是研究网络上、书本上、杂志上能搜罗到的名师课堂资料;接着,我们就想方设法去拜会这些名师,走进名师课堂,感受他们鲜活的教学细节设计艺术;而且,我们还“死磨烂缠”,邀请一些名师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请他们来到我们的研究现场,指引我们的研究方向。
就这样,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学,三年一晃而过。回首三年走过的路,就“名师教学细节”,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 有一些名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着那么丰厚的细节设计艺术;
● 有一些名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教学细节,往往是无意而为之的;
● 同样的教学细节,在不同名师的课堂上,有不同的演绎,但是效果却是一样的;
● 有一些教学细节,带有名师鲜明的个人色彩,很难学用,但有一些教学细节,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只是我们“驾驭”得还不够自如;
● 最有趣的是,某个教学细节,在不同学科的课堂呈现,真是异彩纷呈,又是殊途同归。
就这样,我们研究着,我们在研究中也不断省视和反思我们的教学,渐渐地,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自己的课堂,也逐渐地被优化。
我们在研究名师教学细节的过程中,也听到了我们自己拔节长穗的声音。
这,也就是我们最为感动的收获了。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