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中小学学科教学
-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
作者:王荣生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410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8845
    装帧:平装
    页码:272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王荣生教授是我国著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第一位博士。该书是作者历时两年多写出的一部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优秀著作。


    在书中,作者首先全面介绍了关于“阅读”的专业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阅读教学的任务和路径,接下来结合许多阅读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展开教学环节,最后分别阐述了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和文言文等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法并呈现了多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样例。


    该书紧密结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深入浅出,实例丰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


  • 推荐
    本书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老师有感于国内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乱状和较低的教学效益,倾情为语文教师撰写的力作。作者对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对一线语文教师的关切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本书将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必读图书。
  • 作译者序

    王荣生 浙江大学文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语文课程研究基地负责人。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求索与创生:语文教育理论实践的汇流》等。

  • 序言

    语文课程有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但真实的情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时基本都花在阅读教学上,也就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担忧“完不成教学任务”,这里的“教学任务”,指的就是语文教科书里的一篇篇课文。


    很遗憾,尽管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但中小学语文教学—集中表现在阅读教学,与一百年前的起步时期并无大的改善,实际带来多大的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


    难道有人真的听不见一百多年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历史所发出的长长的叹息吗?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善,“阅读”是必须要攻克的堡垒。事实上,如果阅读教学没有大的改善,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领域,就很少有机会在语文课堂登场,识字与写字教学也会受到拖累。


    阅读教学的效益低下有许多原因。在我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甚至不顾学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阅读教学”是怎么一回事?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基于学理研究的、共识的知识,于是导致教学实践中的东冲西突,甚至南辕北辙。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那么,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方法”?我问了很多语文教师,他们给我的回馈是“好像知道”但“其实不知道”。


    一个不懂“阅读”的人,能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吗?一个不懂“阅读能力”的人,能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吗?一个不懂“阅读方法”的人,能寄希望于他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吗?对此,我抱着严重怀疑的态度。


    我并没有责怪语文教师的意思。相反,我坚信,广大语文教师是努力想做好教学工作的。研究语文教学,我奉行这样的准则:


    第一,坚信广大语文教师是非常努力地想做好教学工作的。


    第二,广大语文教师努力工作却成效不佳,甚至很糟糕,一定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出现了问题,才导致语文教学问题频出。


    第三,无论是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还是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问题,一定是我们在专业知识上有了纰漏。换言之,一定是“语文教育研究者”,没有尽到职责。


    我把自己定位为“语文教育研究者”,是因为我拿着大学的工资。这样,自然就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了;尽管我十分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我所能担负的责任十分有限,只是尽力而已。


    本书呈现给大家的,就是近几年工作的一份答卷。


    本书共有四章。第一章,“阅读”学习领域知识,尽可能清晰地解说“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文学鉴赏”“实用文章阅读”等。第二章,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路径,尽可能清晰地解说“阅读教学”及其路径。第三章,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解说“阅读教学设计”的要领。第四章,阅读教学设计实务,分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和文言文,展示前述学理的运用。其中,小说阅读教学设计和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设计由陈隆升博士执笔,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的示范样例,分别由邓彤博士和童志斌博士执笔。


    吴红编辑约这本书稿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一来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万千教育”已出版过很多教育类好书,这些好书让读者深受其惠;二来本书中的这些材料,当时多已成型,以为稍加整理即可,工作量不会太大。


    但是,我却迟迟没有、也不情愿交稿。一拖一年多了,以致吴红编辑发短信多次“又被领导批评了”。


    不得不说,我之所以拖,是求精贪多。


    在接受约稿之后,我介入了几项工作,因此对阅读和阅读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自认为重要的研究进展。我想把这些新认识纳入这本书中。


    2013年起,我承担“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因为课程全程拍摄且倾向于慕课形式,需要对知识加以细致切分。知识的切分过程也是知识研究的精细化过程。随着课程的进展,我对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的关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比如:语文课程目标的类型、阅读课程目标与阅读(课文)教学目标的关系、阅读(课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语文知识)的关系等。我想应该把这些全部纳入这本书中。一方面,关于阅读教学的知识会更细致,因而更具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小学阅读教学的案例,弥补目前这本书偏向于中学的缺憾。


    2014年,我参与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尝试做了一个语文学科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样例。语文学科教师培训,目的是增进语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因此,我们对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转化为语文学科教师培训的课程目标,实施上形成了一个“语文教学能力标准”的初稿。好东西与朋友分享,我也想把“阅读教学能力标准”的尝试纳入这本书中。


    近年来,我还参与了两项与阅读能力测试有关的研究,对阅读涉及的因素、阅读能力的所指、阅读能力的分级、阅读理解能力的程度划分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取得一些突破。


    于是,这本书就拖了较长时间。因为几项工作是分别进行的,且认识尚在演进中,要在一个框架里纳入并使各个部分协调(包括文字表述)以形成整体,书稿势必推倒重来。


    于是,就交不了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交稿了。


    于是,在吴红编辑“又被领导批评了”的一再催促下,还是交了这份原有材料整理的书稿。


    但,就是在今天,在最后校稿的时候,在书稿即将付印的时刻,我内心依旧在挣扎:要不要把阅读课程目标与阅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这部分内容,抓紧时间整理出来放在某个章节?关于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有近两万多字,是不是可以作为附录?
    于是又开始纠结:因为加入这些,目前书稿中的相应部分就要调整或修改,结果很可能全部都要重写。


    不得不说,写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写学术书更是,写语文教学研究的书,尤其是遗憾的艺术。最近读了一本绘本,主题是缺憾与圆满,有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路唱着寻找的歌,遇到很多好玩的事。最后,它找到了正好与缺角相吻合的那一个角,变成了圆满,但是,变成圆满的它并不开心,因为它发现自己不会唱歌了。


    于是,读到这里,我有些释然。目前这本书,记录了一路寻找的精彩,虽然它并不完满。希望这本书能为阅读教学的改善,增添一点正能量。
       
    王荣生
    2014年7月30日

  • 目录
    第一章  “阅读”学习领域知识
    第一节 阅读的观念
    一、阅读为丰富和扩展人生经验
    二、读者自愿、自主地与文本对话
    第二节 阅读活动中的理解
    一、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
    二、“理解”的不同含义
    三、理解的过程、结果及其水平
    第三节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一、阅读与“看”
    二、阅读主体决定阅读取向
    三、阅读方法受制于文本体式
    四、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的关联
    第四节  阅读规则和策略
    一、阅读规则和策略的含义及构成
    二、阅读规则和策略的学习及注意事项
    第五节 文学鉴赏
    一、含义随“文学作品”的所指而不同
    二、“文学鉴赏”的不同所指
    三、关于“品味语言”和“有感情朗读”
    第六节 实用文章阅读
    一、实用文章
    二、章法与脉络
    三、关于“表达方式”
    四、实用文章阅读类型举隅

    第二章 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路径
    第一节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
    二、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
    三、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
    四、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三、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
    一、文学鉴赏教学的路径
    二、选文功能及相应的路径
    三、“读写结合”的路径

    第三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
    第一节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一、概念: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
    二、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
    三、名课研习:支玉恒《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例讨论:《(柳永)蝶恋花》《七根火柴》《清塘荷韵》
    第二节 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课例讨论:《百合花开》
    三、文本的教学解读:根据学情
    四、名课研习:钱梦龙《死海不死》
    第三节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一、概念:“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
    二、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
    三、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四、名课研习:宁鸿彬《皇帝的新装》、郑桂华《安塞腰鼓》
    第四节 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一、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二、课例学习:认识“教学流程”
    三、名课的经验:“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
    四、名课的经验:教学内容确定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五、名课的经验:形成班级集体共同的学习经验
    第五节 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一、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二、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之若干建议
    第六节 阅读教学设计模板
    一、阅读教学的台阶状教案样式
    二、区分“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教案样式

    第四章 阅读教学设计实务
    第一节 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不安分的“散文”文类
    二、现代散文的文类特征
    三、“文学性的散文”的着眼点
    四、散文阅读的要领
    五、散文阅读教学的若干原则
    六、教学设计样例:《安塞腰鼓》《幽径悲剧》
    第二节 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一、小说与小说阅读
    二、小说阅读教学设计要点
    三、教学设计样例:《变色龙》
    四、教学设计样例:《装在套子里的人》
    五、教学设计样例:《清兵卫与葫芦》
    第三节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一、诗歌与诗歌阅读
    二、教学设计样例:《乡愁》
    三、教学设计样例:《锦瑟》
    第四节 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设计
    一、实用文章及类别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样例:《中国石拱桥》
    五、教学设计样例:《说“木叶”》
    第五节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文言文的一体四面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领
    三、教学设计样例:《桃花源记》
    四、教学设计样例:《烛之武退秦师》
  • 摘要

    三、名课研习:支玉恒《只有一个地球》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堂课。这堂课虽然出自小学语文教师,但是我觉得对中学语文教师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本节课由小学著名语文教师支玉恒老师施教,支老师本来是教体育的,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改教语文,一不小心就教出个特级教师。在这里特意介绍支老师的背景是有用意的,待会儿,我们回过来讨论。下面,我们先看这堂课: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在教材里被编在说明文单元的。课文的内容大致是三点:第一,地球很美丽,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第二,但是,现在地球受到了摧残,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三,唤起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上课起始部分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解题,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地球”两个字,问:“地球在哪里呀?”“今天我们上课坐在什么地方啊?”引导学生把这个看起来抽象的话题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关联起来。


    接着是朗读课文。然后转入学生的默读。支老师说:“大家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猜猜待会儿老师会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支老师这堂课是在舞台上讲的,支老师说:“今天我豁出去了,如果我要问的问题被你们这么聪明的学生猜到了,我决心从舞台上滚下去!”这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猜”的热情。


    学生看课文,猜老师可能要问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是不是要问地球有多美丽啊?”支老师说:“这,教材已经写明白了,我不会问的。”又一个学生说:“老师是不是要问地球受到了什么样的环境污染啊?”支老师说:“这,教材也写明白了,我也不会问的。”一个学生好像恍然大悟:“哦,老师要和我们一起讨论怎样保护地球、怎样保护环境?”支老师说:“我今天上的是语文课,我没有能力讨论这个。”在这段师生对话当中,支老师表演得相当精彩。有好几次,他的一只脚已经站在了舞台的边缘,意思是“同学,再加一把劲儿,你就能够猜到了,我就要掉下去了”。但是没有学生能够猜到。


    支老师问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中的哪一味?”他没有问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而是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对小学生来说,“感受”这个词抽象了一些,他就具体化到“滋味”,是“酸甜苦辣”中的哪一味。


    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读课文,学生去感受自己读到的味。有学生说:“我读到了甜味。”“为什么是甜味啊?”“你看,地球多美丽啊!”“读读看,把你读到的甜味读出来。”有学生说:“我读到了苦味。”“读读看,把你读到的苦味读出来。”有个学生很有意思,说:“我读到了涩味。”“读读看,可以把你感受到的涩味读出来吗?”还有学生说:“我是先甜、后苦、转辣,最后是涩。”就这样,学生们把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以上是这堂课的第一个核心教学环节。


    第二个环节,支老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五段“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老师做了示范,写在黑板上:“啊,美丽的一叶扁舟!”也就是说,刚才是学生各自谈了自己的感受,是口头的、即兴的交流。现在支老师想用这样一个环节,把刚才交流的成果转化成书面的文字表达。


    学生去看课文,分别写下抒情的句子,学生与学生相互进行交流。然后,支老师用了一个“发表权竞标”的方法:自荐或者推荐10位学生,依段落分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抒情的句子”,然后署上自己的姓名。


    支老师很有才,对这十个句子稍加增删,去掉几个重复的词语,添几个关联词,个别地方进行了语序的调整。而后在黑板上呈现的,就是由10个句子组成的一段抒情散文。这段散文,就是这个班学生在理解、感受、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班级共同的学习成果。
    支老师这堂课,核心的教学环节是两个:

    (1)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


    (2)指导学生使用抒情的句子,将所体验的情感表达出来。

    ……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