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中学学科教学
-
不拘一格教语文
作者:史金霞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2/01/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8548-7
    装帧:平装
    页码:336
    开本:16
    纸张:轻型
  • 内容简介
      语文教学历来争议不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莫衷一是。怎样的语文课才算好课呢?答案不一,但让学生毕业多年后仍念念不忘、引领了学生思想和精神成长并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课,一定是好的语文课。
      本书作者史金霞老师的语文课就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好课。作者结合语文教学的五种具体课型—阅读、写作、实践活动、诗歌、电影,以大量丰富的教学实录、可操作的教学方法以及来自于实践的教学理念,告诉语文教师,只要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考量,那么,不管教学什么内容,都会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精彩。
  • 推荐
          1.书中介绍的五种课型:阅读、写作、实践活动、诗歌、电影课都是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很难上好的课,作者对这五种课型有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她的经验值得很多老师借鉴。2.书中有大量的课堂实录,教师拿来就能用。3.国内语文教学领域著名特级教师及颇具影响力期刊主编倾力推荐。
  • 作译者序
          史金霞 网名沧海月明。河北省骨干教师,保定市名师。现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语文教师,高中部语文教研组组长。
          《教师博览》杂志签约作者,《求学·高分作文》杂志编委,《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核心作者。《教师之友》、《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原创版)都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发表教育教学论文、随笔100多篇,多次在全国中语会、江苏省“五四杯”、“师陶杯”、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多次应邀参加各省市有关讲座、主持沙龙研讨、开设公开课、培训骨干教师。
  • 序言
       推 荐 序 一
    霞光捧日登天上
    —一个完整而幸福的语文老师



          “国庆”长假七天没闲着,家里、单位里琐事缠身,忙得一蹋糊涂。但是,我却庆幸得很,每天都能抽出点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回归书房,神游在史金霞老师的书稿当中,在她的语文课堂和语文活动中倾听生命成长的声音。回望一个赶海的语文教师完整而幸福的追寻之旅,也让我自己变得幸福起来。这个长假,收获颇丰。
          捧读书稿备受感动之时,我对史金霞老师生出了许多评语,比如,一位“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师,一位把生命价值看得高于一切的语文教师,一位视野开阔、精神丰富的语文教师,一位传创文化、激扬智慧的语文教师,一位让学生爱上语文的语文教师,一位深入学生心灵、照亮学生思想的语文教师……做史金霞的学生是幸福的,而我能于2010年9月与史金霞成为同事,也是幸福的。当然,史金霞本人,因着她对语文教育一贯的真心、用心、爱心、诚心和她改革的大胆、创新的执著、收获的丰硕而最为幸福。祝贺她,多年的心血使其语文教改的九层之台渐具雏形;感谢她,呈现这20万字的书稿让同仁们得以分享并促进大家对教改的反思。
          说史金霞是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师,是因为她研究和从事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她的语文教育,立足于人。她的语文教育,符合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那就是“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殷殷守护;就教育过程而言,是青少年一代完美人格与崇高精神的培育”(叶水涛)。早在1999年,她的语文教改就系统性地开展了起来,并提出了 “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的十六字教改方针,确立了大语文观念,使语文教育生活化、社会化,将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激活课堂,激活实践。从此,改革的车轮就没有停止。
          阅读教学,她主张“建立交流意识,培养阅读方法,开阔阅读视野,培植批判精神,使语文课堂成为阅读思考的乐园,而非禁锢思想的樊笼,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阅读,接触文化,思接千载,目击八方,指点激扬之间,心智健全成长”。我特别欣赏史金霞坚持的“对话”原则和“阅读、写作和鉴赏相结合”的原则。是的,阅读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生命对话活动,阅读教学就是带着学生学会借助别人的语言和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语言是思想的家,海德格尔说:“思必须在存在之谜上去诗化,诗化才能把早被思过的东西带到思者的近处。”所以,阅读教学是诗化的,人们通过阅读、写作和鉴赏去触摸或展现思者的灵魂,从而有能力去认识、守护、创造那精神的家园。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史老师与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仅是一本语文书,他们的阅读是没有疆界的,为的就是打破语文课堂的樊篱,多开几扇门,多造几页窗,给学生拓宽阅读的领域,为学生的思想插上翅膀。
          写作教学,一看史老师的小标题就明白了。她的写作教学的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唤醒沉睡的心魂”。对于很多语文老师来说,写作教学常常是一件吃力不一定讨好的事情,因为它难以见效。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史金霞的答案颇令人信服。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也有一个需要打破的樊篱。那不是语言和技巧上的樊篱,那是思想认识上的樊篱。史老师认为,“‘写’是记录,‘作’是创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写随笔,就是在书写个人的历史。而我阅读他们的随笔,就是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心灵的对谈。所以,作为写作者,学生‘对于自己的成长的虔诚,对于自己书写自己历史的一份内在的激情涌动’是完全真实动人的;而作为促进其写作并介入其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阅读者兼对话者的我,那份充实和喜悦,那种教育着也被教育着的心灵的丰满与感动,确实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在这种对话交流之中,师生彼此亲近,共同成长。”因为写作立足于人,所以,写作成为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老师要把写作的权力归还给孩子,让孩子们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从“为别人而作文”到“为自己而写作”,从“我的写作”到“我们的写作”,从“感性化写作”到“理性化写作”。于是,一朵花里就有了一个世界,写作成了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于是,我忘不了她可爱的女儿了,因为那《小雨》、那《自由虫》、那“老师的表情”、那《假期三部曲》,还有那《我们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我也忘不了她学生的一段段心路历程,忘不了史老师的那段结语了—“悉心培育,享受其健全成长的拔节之乐。生长,痛并快乐着;变化,问并追索着。当理性的花,终于璀璨开放的时候,不用说学生自己的智性和人格会变得饱满而有力量,连同我们的心野里,都会满贮了芬芳”。
          同样精彩的还有史金霞的语文实践、诗歌教学和极富创新意识的电影课。为了组织隽永、活泼的实践活动,她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且先不说她的活动“三结合”原则,单是活动的形式就令人惊羡了。有适用于小说戏剧的课本剧编演课型,有适用于议论文、记叙文的讨论辩论课型,也有适用于诗歌散文的朗诵评赏课型;还有后来的专题研究性学习,专题创作与展示活动,辩论赛,办报活动等。高中学习生活虽然紧张,但是,我分明看到了学生的废寝忘食和见缝插针,分明感受到了孩子们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分明触摸到了年轻人无穷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使在高三,实践活动依然可以开展得红红火火,真得赞叹史老师“有间之中天地宽,得乎法者味其甘”的掌掌之忱。看了《另类李太白》,观摩了“阿Q精神”辩论赛,你都不用去遥想未来,一个个活脱脱的文艺评论家已然呈现在了你我的面前,这不能不说是史老师之功。更别谈亲之爱之、聆听天籁的诗歌教学,因其方法之得当、情感之充沛、理性之自觉,便一定会有醉舞长空、青春如诗的教学效果了。至于电影是如何进课堂的?如何将电影课与语文教材、语文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我想等你看完后,一定会找到答案。
          最后,让我们辑录几句师生话语,提前体会一下史金霞师生的美好感受吧:
          有的老师,以学生长得越来越像他而觉得成功,而我,是以学生长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而欣慰喜悦。作为教师,全部的幸福即在于此。
    (史金霞)

          只有在这半载中,我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优秀文化的魅力。我很幸福,我感谢我的语文老师。
    (2010级新生黄宇澄)

          看完张冲这篇随笔,我的眼里情不自禁满含了泪水,是激动,是欣慰,更是心灵受到清化之后的幸福奔涌!
    (史金霞)

          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但绝大多数只是教我们知识,而很少有老师教育我们怎样对待生活、感情,怎样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锻炼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虽然这样的老师很少,但是,一辈子遇上这样一个老师也是幸福的。
    (2010届学生陈恺)
          美好的瞬间,真挚的情感,诚恳的反思,纯洁的心灵,感谢他们,让我再一次领略到做一个教师有多么的幸福! 
    (史金霞)

    是啊,这样的语文教育是幸福的,这样的语文老师是幸福的,这样的语文老师教着的学生是幸福的。
    之所以用“霞光捧日登天上”作为题目,是希望史老师语文教育的道道霞光,能够让更多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们蒸蒸日上,未来世界的高度终究是属于他们的。

    苏州市中语会副会长、星海实验中学校长 沈坚
    2011年10月
  • 目录
    第一单元 打破课堂的樊篱—我这样教阅读 1
    引子:优秀的文化传播者—我的语文老师/黄宇澄 2
    阅读教学的三个原则 4
    教材为我所用 4
    宏观把握与微观品味兼顾 11
    阅读、写作和鉴赏相结合 15
    阅读教学的四种方法 21
    尊重历史,还原文本 21
    打通内外,丰富文本 28
    纵深多维,重构文本 45
    精心设问,把玩文本 59
    尾声:一个人的朗读 66

    第二单元 唤醒沉睡的心魂—我这样教写作 71
    引子:有个学生叫何颖 72
    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 76
    把写作的权力归还给孩子 94
    从“作文”到“写作” 94
    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 97
    从“为别人而作文”到“为自己而写作” 102
    从“我的写作”到“我们的写作” 113
    从“感性化写作”到“理性化写作” 126
    尾声:一朵花里一个世界 135

    第三单元 弹奏这隽永与活泼—我这样开展实践活动 141
    引子:余波荡漾 142
    开展实践活动的“三结合原则” 147
    随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147
    趣味性与竞赛性相结合 148
    开放性与序列性相结合 150
    文学大师专题研究 154
    专题研究的由来:一点必须的“题外话” 154
    专题研究的过程:一次认真的“研究性”学习 155
    专题研究的成果:一顿丰盛的“文化晚餐” 158
    慕仙思圣古韵心声 166
    活动缘起:一场“情感与理性”的交锋 166
    活动安排:一次“一举三得”的活动 168
    活动成果展示:一幕幕精彩的诗剧表演 172
    “阿Q精神”辩论赛 183
    这一个辩论赛前的准备 183
    这一番辩论赛前的研究 184
    这一个严谨的辩论赛规则 189
    “高一报社”创社启动课 195
    创社总动员 195
    创社方案 195
    具体操作过程 196
    尾声:来,让我们一起在树下玩儿! 206

    第四单元 放飞青春的纸鸢—我这样教诗歌 209
    引子:幸福 礼物 永远 210
    为什么需要诗歌 214
    如何走进诗歌 217
    连类例比,举三反一 218
    亲之爱之,是以知之 219
    探微揣摩,味其甘旨 224
    讽咏神意,摹写创作 230
    醉舞在诗歌的长空 235
    尾声:青春如诗如歌,我们自己吟哦 244

    第五单元 和谐旋律光与影—我这样上电影课 247
    引子:蜕变—回忆我们的电影/尹之杰 248
    电影让思维更缜密,让思想更成熟 251
    电影让心灵更美好,让人格更高尚 260
    电影让孩子更文明,让生命更饱满 263
    电影让语文更丰富,让教育更和谐 267
    尾声:教育,迷恋成长的事业 281

    附录 “促进和平,促进公平,促进教育”
         —《奥林匹克精神》课堂实录 287

    后记 把爱变成看得见 309
  • 摘要
    文学大师专题研究

    一、专题研究的由来:一点必须的“题外话”
          1999年,我来到了一所新建学校—河北徐水综合高中任教,从高一开始,带两个班语文,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新学校,新起点,新长征路上,我开始了系统性的语文教学改革。
    结合过去的经验教训,经过深思熟虑,我确定了语文组教改十六字方针:“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加深素养、提高能力。”同时,确立了大语文观念,使语文生活化和社会化,决定采取语文实验课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将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激活课堂,逐步推进改革。
          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齐心协力,“打开教室的大门”(佐藤学语)互相交流,我以我的两个班为试点,每一轮实践活动,由我先进行说课、示范,其他教师先观摩后研讨,改进之后,就向全年级铺开。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每一轮尝试都比较成功,计划周密、组织有序,学生积极主动,效果十分明显。以2002年我校语文高考成绩为例,我校总平均成绩是104.76分,在保定市排名文科第二、理科第三。而我班的平均分是111.31分,其中120分以上的就有5人。
    就这样,通过实践和总结,我撰写了论文《开展实践活动 让语文活起来》,提出了“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三结合原则”。
          原来计划三年为一轮,一轮下来形成模式,总结推广交流。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犹如一阵春雷划破早春的寂静。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最新诠释使我认识到,时代变迁,教材改易,学生换代,自己也在变化,我必须与时俱进。
          于是,我将语文实验室计划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拓宽它的外延。2002年,我再次接手高三,这届学生使用新教材,这届学生高考要提前,这届学生以前我没教过,学情、考情和人情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课程。高三是很容易消散热情、磨蚀激情、淡化感情的一年,三轮复习是非常典型的工业化流水生产线的方式,如何将新课标的先进理念落实到我这个新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来?我苦苦思索了一个多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步廓清了思路,终于,“专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雏形构建了起来。
    以前的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参与的机会,对于语文的工具性较为侧重,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做,使之发现生活离不开语文;现在的专题式研究实验课,则是让学生从实践者进一步成为研究者,侧重的是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审美特点,将阅读与写作、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其间仍旧离不开应用,但是教师引导的不止是学生的行为,还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分析判断方法、探索精神、研究意识以及研究方法。在这一运作过程中,我不再局限于校内课程,而是将社会、家庭、网络等这些校外课程也充分利用起来,甚至对于校外课程的重视、开发利用程度胜过于校内课程。
    我更加自觉地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培养人上。

    二、专题研究的过程:一次认真的“研究性”学习
          朱光潜的《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鲁迅的《阿Q正传》,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单元,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在教学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我还逐一浏览了高一高二的新教材。经过反复思考酝酿,11月份,我们开始了“八位文学大师的专题研究”。
          这八位文学大师分别是: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和鲁迅。
          确定八位文学大师,是因为当时每个班八个宿舍,以宿舍为单位分组,开展活动便于小组内协作,让宿舍长作负责人,组织起来省力,交流起来省时,而且对于每个宿舍而言,每次活动也是增进彼此感情、加深彼此了解的机会。
          确定这八位文学大师,则与整个语文教材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都是教材中的重要作家,而且他们入选教材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要求背诵的,每个人也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
          但是,真的开展研究,远不是几篇课文就能解决的。虽然对于每位文学大师,教师在授课时都会讲述他们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等,但也是仅述其大略而已。所以,这个研究性学习就需要一个过程。在具体组织时,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交流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
          (1)  确定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各班课代表负责协调各组选题,一组一个,互不重复,抽签初定,协商确定(抽签是为了公平,协商是为了自愿)。两天完成,课代表将结果汇报给我。
          (2)利用一节课时间,在电子教室里,我带领学生分别浏览了与这八位文学大师有关的几个网站,尤其是将搜索的方式演示给学生,一方面用直观的形式吸引、刺激他们,另一方面则是给他们提供网络这扇开放、自由、广阔的窗口。
          (3)各组刍议,自行确定选题,每个学生确定自己准备从哪个角度对该大师进行研究,与组长沟通。
          (4)与学校图书馆联系,带领两个班共16位组长,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去图书馆里选书,每位组长尽自己所能,有针对性地为本组同学挑选图书,所借图书,一律记在我的名下。

    研究交流阶段
          (1)阅读。首先,读教材,要求学生把教材上所涉及的该大师的作品汇聚起来,梳理、阅读、再认识;其次,读课外书,要求学生把组长借回去的图书交换阅读,认真摘记;再次,读资料,我从网上下载八位文学大师不同方面、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资料和研究文章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比较;最后,读网络,给学生推荐相关优秀网站,要求他们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上网搜索浏览,将自己所研究选题的有关内容下载阅读,获取更多信息。
          (2)探究分析。首先,召开专题负责人阶段研究调度会,确定专题研究流程方式、论文的写作要求、评议方式和交流方法。其次,本组学生之间互通有无,交相辩驳,形成自己的见解后,捉笔成文,不少于1500字。写作中,凡是引用的材料都要注明来源。
          (3)评价交流。本组学生彼此阅读所撰研究论文,每人读完一篇论文后,都要署名评论,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评价其优缺点;作者本人在阅览了大家的评价之后,要写出自评。
          (4)评选推荐。要求每组把本组的研究成果汇总起来,每篇文章由作者本人写一个综述,推选一名代表,将本组10篇论文连缀在一起,构成一个研究成果汇报材料,在成果交流会上作汇报,大家共享。每组还要推选1—2篇优秀论文,在汇报会上重点展示,由作者本人宣读。
          整个过程用两到三周时间。

    总结阶段
          召开汇报交流会,评选出优秀研究组,印发专题精粹总结,并将学生的优秀论文上传到相关网站,如“教育在线”语文沙龙论坛。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