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中学学科教学
-
王永元的中学物理教学主张
作者:王永元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5020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0881
    装帧:平装
    页码:220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特级教师王永元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教学与教研工作,尤其在物理实验、多媒体技术应用、新课程教法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
         

     聚焦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本书中,王永元老师提炼出13条物理教学主张。13条主张涉及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情景设置、有效问题提出、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创设、科学探究学习、物理实验、习题教学等,既有对教学理论的阐述,也有对教学疑难点的解答,必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解决教学困惑,成长为优秀的物理教师。


  • 推荐

    这是特级教师王永元多年教学经验的智慧结晶


    这是对作者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一次集中呈现

    这是解读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思想的精彩之作


  • 作译者序

          

    王永元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苏州物理名师发展共同体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姑苏教育名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执行主编、苏科版《物理教学参考资料(9年级上/下册)配套光盘》主编。
          

    近年来,在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新课程教法研究、强势学科打造、名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三十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四十多篇,“新课程教法研究与教材开发”与“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别获得2010年、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提倡的“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并被收录至《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一书。


  • 序言

          

    教师教学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所谓教学主张,就是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活动所持有的某种见解,或者说是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一种认识和理解;是教师在个人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蕴含着教师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在内的,对于什么是教学、教学的目的以及如何开展教学等方面的见解和认识;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和概括性认识。

          

    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生涯,或多或少在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编出版了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指导用书》、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下册教师指导光盘,发表了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四十多篇,主要研究成果“新课程教法研究与教材开发”和“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获2010年、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少物理教学主张隐含其中,撰写和出版《中学物理教学主张》这本书,实际上是把自己在物理教学上的主要观点介绍给物理教师,也希望给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一点帮助和启示。我的个人中学物理教学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物理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通常,中学生认识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研究和分析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一般规律,对促进中学物理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根据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到理性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以感性为主的定性分析,当学生获得一定感悟后再进行以理性为主的定量研究。再如,学生思考问题时总是由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思维逐步走向全面、完善和正确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采用“试错排错”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在问题研究各个阶段的思维;通过 “试错排错”的教学方式,研究学生思维中的错误和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方案,让学生的思维在自我纠错中不断提升。

    2.物理教学要体现学科的基本特征

    物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理性思维为中心的一门学科,所以物理课堂的基本特征就是重生活、重实验、重过程、重思维,有物理味道的课堂一定能很好地体现物理学科的这些基本特征。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下几方面:

    (1)重生活

     不仅源于生活的素材是我们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且源于真实生活的试题也是当前命题的主要方向。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学与社会、科技、生产的联系,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和规律来分析、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重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学物理的基础。物理课堂不能没有实验,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用实验的方式来展示精彩纷呈的物理世界。

    (3)重过程

    学生要获得全面的物理学习素养,必须经历全面的探究学习过程。经历过程并不在于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探究的过程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4)重思维

    物理学习要以理性思维为中心,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解决问题,学生要喜欢思考问题。


  • 目录
    主张1 从定性到定量,放飞学生的想象
         什么是从定性到定量
         从定性到定量的教学策略

    主张2 从生活到实验,体现物理本色
         什么是从生活到实验
         从生活到实验的教学策略

    主张3 从预设到生成,关注学生的想法
         什么是从预设到生成
         从预设到生成的教学策略

    主张4 设置问题情景,构建思维平台
         什么是问题情景
         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的事项

    主张5 提出有效问题,突破学习难点
         什么是有效问题
         提出有效问题的策略
         设计有效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主张6 注重过程设计,强化问题意识
         放慢学习进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放宽学习范围,让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
         提高学习深度,让学生探索问题、拓展问题

    主张7 明确学生活动指向,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设置自主学习活动,强化个性体验
         设置探究学习活动,强化过程体验
         设置合作学习活动,强化团队体验
         设置交流学习活动,强化互助体验
         设置多样学生活动,强化学习体验

    主张8 挖掘物理学史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展示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选择物理学史中的关键点,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关注物理学史中的偶然与必然,突出信念的力量

    主张9 引导学生“试错排错”,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什么是“试错排错”
         “试错排错”的教学策略

    主张10 从自主到合作,提升思维的品质
          什么是从自主到合作
          从自主到合作的教学策略

    主张11 重视实验地位,强调一个“动”字
          实验是学物理的基础
          实验教学的操作策略

    主张12 优化习题教学,提升教学效益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主张13 注重思维方法的引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整体法和隔离法
          图像法
          等效法
          微元法

    后记
  • 摘要

    1.放慢学习进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开始,是进行科学探究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适当放慢学习的进程,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的思维习惯。
         

     教学片段6-1“用平抛物体的运动知识分析飞机投掷炸弹”的学习
        

     过程——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学生在学习了平抛运动的基础知识后,教师以飞机投掷炸弹作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观看飞机投掷炸弹的录像时,采用中间暂停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将画面“定格”在飞机下有3枚炸弹的瞬间,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及后续运动的发展进行思考,在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急于知道接下来炸弹如何运动的心理特征,先提出三个问题:①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3枚炸弹都在飞机的正下方吗?② 你能想一想如果老师继续播放录像,后续的运动又会有怎样的情形吗?③ 你能围绕飞机投掷炸弹的运动,试一试再提出几个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的问题吗?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交流,小组间再相互补充。
          

    学生在教师的诱导和同伴的互助下提出了如下一组问题:① 飞机做什么运动?② 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③ 飞机投下的炸弹是什么运动轨迹?④ 炸弹在地面上的弹坑是怎样分布的?⑤ 飞行员观察看到炸弹做什么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类似的情形可以采用暂停研究后续发展,变更条件想象新的情景,确定结果补充相应条件等教学设计,适当放慢学习进程,让学生有机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2.放宽学习范围,让学生选择问题、评价问题
         

     在鼓励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哪些是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师不要马上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可以把选择和评价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出自己最想研究的、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最密切的问题。这样,教师适当放宽学习的范围,让学生面对众多的问题和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对比和思考,并通过选择问题、评价问题的学习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教学片段6-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的学习
          

    过程——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在研究橡皮筋的弹力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时,需要弄清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弹力做的功的数量关系。
         

     教师提出:我们如何测量橡皮筋的弹力做的功?


          学生提出方案1:将橡皮筋拉伸x、2x、3x,则功分别为w、2w、3w。
          学生评价方案1:这个方案不可行,因为拉到x、2x、3x时,力的大小不同,所以功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
          学生提出方案2:将橡皮筋拉伸x、2x、3x,分别测出对应的力F1、F2、F3,则功分别为F1x、2F2x、3F3x。
          学生评价方案2:这个方案仍不可行,因为拉到x、2x、3x时,力的大小虽然已经测量出来了,但在拉伸的过程中,力是变化的,对于变力做功不能这样计算。
          学生提出方案3:用几根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进行实验,第一次用一根拉伸x,第二次用两根也拉伸x,第三次用三根也拉伸x。这样,三次做功分别为w、2w、3w。
          学生评价方案3:虽然我们没有测出功的具体数量,但我们能够明确地知道每次做功的数量关系,实验就可以进行了。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虽然这样做学生学习的范畴扩大了,但对学生而言,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动手实验,更是为了通过不断地动脑和不断地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样的研究和讨论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的探究欲望意义重大。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