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是国内著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专家,其教学艺术和研究成果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与好评。
至2015年8月,余老师在全国各地已经讲了220多个公开课。
他的每一节课都追求创意,都是艰苦地精读教材、精心为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的结果。
他的课非常注重提取、利用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教学和读写基本能力训练。
他的课表现着他的教学个性及优质课的设计要领,诠释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显示着他提出的“好课”设计的理性标准,表达着他对教学细节设计艺术的探究,阐释着他所悟出的教学道理。
在本书中,余老师从他的220多个公开课中精选出了22个阅读课,对教学实录进行了整理,并请一线教师针对每一个教学实录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该书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师揣摩和学习余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感受余老师的语言魅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自序
1997年11月26日下午,湖北监利县直荀中学的篮球场上,面对两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我讲了我的第一个公开课—《天上的街市》。
2006年5月19日上午,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我讲了我的第50个新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2009年11月18日下午,广东东莞市东华中学,我讲了我的第100个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
2012年1月4日上午,福建莆田市麟峰小学,我讲了我的第150个公开课—《写清楚自己的一次经历》。
2014年5月29日下午,河南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我讲了我的第200个公开课—《范仲淹的故事》。
2015年4月14日,我在重庆市第七中学讲了我的第220个公开课—《五柳先生传》。
……
所谓“220个课”, 是相当于“220篇课文”的课。
220个课的时间跨度,从我将近51岁到68岁,历时17年多。
有意思的是,上述材料中,有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有诗歌、小说、作文、复习课;有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教学;有“古今中外”课文的阅读课;有各个教材版本的课。讲课的地方,有全国的名校,也有偏远地方的乡村中学。
这是我多年来风雨兼程、历尽辛苦行走在一线的生动写照。
在做事方面,我是一个追求“量”的人。
用“大量”来显现“力量”,用“大量”来表现“深入”,用“大量”来表现“韧性”,是多年来我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自我要求。我应该积累大量的资料,写大量的文章,听大量的课,做大量的讲座,讲大量的公开课……
教研员出身的我,一直都在告诫自己:一定不能一辈子只讲那几个课,一定不能一个讲座讲许多年,一定不能到一个曾经到过的地方再讲重复的话。
在“讲课”二字上:
我用“大量”,表现我的时间与生命的消耗。
任何课文,只要不进入“教学”,便都很好读;一旦进入“教学”,在备课上便让人处处为难。我的每一节课都追求创意,各节课的创意与结构都不能相同,同一创新的教学手法都要求自己“偶尔可用,不能常用”,更何况每个学期都要讲一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的新课,再加上有些地方直接要求我上“教师们希望您上”的课,于是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
假设一节课的基本备课时间为4天左右,那么从1997年年底到现在,17年来,我大约有3年的时间全在备课之中。
我用“大量”,表现我在应对多套教材的复杂环境中的努力。
由于各地都有“余映潮工作室”,我要直面不少版本的教材。其中有人教版的小学初中高中三套,语文版小学初中两套,苏教版小学初中两套,山东版、上海版、河北版初中各一套,广东版高中教材一套。我感到骄傲的是,到任何地方的“余映潮工作室”,我都很有把握地用当地的教材讲课。在各地的行走中,我参与的更为大量的活动是“评课”,我每年听课评课的数量在300节以上,为了对陌生的课文进行评课,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子夜不能寐。
我用“大量”,表现我对课文极其认真的反复研读。
我的公开课,无一不是艰苦地精读教材、精读有关文献的结果。典型的例子是,对《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的研读欣赏,我拥有约4500字的资料;对《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句解”资料,有17000余字;更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暑假,我用18天的时间,写出了18篇角度各异的赏析《孔乙己》的短文:
20130621 关于《孔乙己》的小说基本知识
20130622 说说孔乙己的“长衫”
20130623 孔乙己“脸色描写”赏析
20130624 茴香豆的妙用
20130625 《孔乙己》首段赏析
20130625 《孔乙己》中的“钱数”
20130626 最值得品味的是孔乙己的挨打
20130627 说一说孔乙己的“手”
20130628 孔乙己再也不说之乎者也了
20130629 《孔乙己》片段比读
20130630 《孔乙己》的这一段好在哪里
20130701 《孔乙己》中的对比
20130702 《孔乙己》中的“偷”
20130703 《孔乙己》中的“笑”
20130704 《孔乙己》的“酒”
20130705 说说丁举人拷打孔乙己
20130706 《孔乙己》中的一句话
20130707 《孔乙己》的读法
……
我用我的“大量”,体味着艰苦中、奋斗中、实践中的复杂滋味。就像冰心在《谈生命》中所描写的那样: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睛,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非常注重提取、利用课文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比如,《观舞记》教学中的提炼:
学一批字词
比较难读的生字:
颦蹙(cT) 粲 (cDn)然
嗔 (chEn) 视 叱咤(chL zhD)
解(xiH)数 雏(chR)凤
蠕(rR)动 星宿(xiT)
雅致的两字词语:
点染:绘画时点缀风景或着色,也指修饰文字。
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解数: 武术的招式。技能;本领。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生动的四字短语:
变幻多姿 苗条灵动 本色当行 静穆庄严
离合悲欢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低回婉转
张目嗔视 叱咤风云 挺身屹立 浑身解数
细腻妥帖 灵活熟练 疾走惊跃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丰满芬芳 不可限量
精致的五字短语:
柔韧的蠕动 秀丽的面庞 清扬的眉宇 髻上的花朵 绚丽的服装
轻捷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 耀眼的红莲 旋舞的孔雀 铮铮的弦响
学一个句式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学一种段式 (学写“欢迎词”“欢送词”)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学一个篇式 (赏析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
观 舞 记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非常关注利用课文进行学生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美妙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无法利用,学生则无法受益。教学中,谁对教材有深刻的研究并善于利用教材的资源组织学生的阅读训练活动,谁的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与进步。
比如,小学语文课文《鲸》中的一段文字,我教过的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思辨的方式多角度地分析语言现象,辨识出其中内含的6种说明方法: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比如,初中课文《济南的冬天》中的美段,我可以组织起各类不同的训练活动: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朗读这一段,体味一下:哪些字词最有助于朗读时表达情感?
(2)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3)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4)“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结构。
(5)这段文字中的动词用得好,试举两例进行说明。
(6)此段文字中的色彩词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试举例阐释。
(7)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试进行分析。
(8)话题写作,根据本段文字完成话题短文的写作:一字传神之妙。
(9)从多角度反复、化静为动、以虚写实、段末点题等四个小话题中任选其一,赏析本段文字的笔法。
(10)情感吟诵、背读这段文字。
比如,高中课文《棋王》的专题欣赏课之一:
请同学们阅读下段文字,结合小说中“我”的描写,专题论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我第一次承认象棋也是运动,而且是马拉松,是多一倍的马拉松!我在学校时,参加过长跑,开始后的五百米,确实极累,但过了一个限度,就像不是在用脑子跑,而像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又像是一架到了高度的滑翔机,只管滑翔下去。可这象棋,始终是处在一种机敏的运动之中,兜捕对手,逼向死角,不能疏忽。我忽然担心起王一生的身体来。这几天,大家因为钱紧,不敢怎么吃,晚上睡得又晚,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场面。看着王一生稳稳地坐在那里,我又替他睹一口气:死顶吧!我们在山上扛木料,两个人一根,不管路不是路,沟不是沟,也得咬牙,死活不能放手。谁若是顶不住软了,自己伤了不说,另一个也得被木头震得吐血。可这回是王一生一个人过沟坎儿,我们帮不上忙。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
我用我的大量的课,表现着我的教学个性:
板块式;
主问题;
诗意手法。
我用我的大量的课,表现着我很多年前提出的30个字的优质课设计要领:
思路明晰单纯;
提问精粹实在;
品读细腻深入;
学生活动充分;
课堂积累丰富。
我用我的大量的课,诠释着我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非常讲究“课文研读”;
十分重视“教学思路”;
关键在于“课堂活动”;
精心考虑“教材处理”;
特别关注“能力训练”。
我用我的大量的课,显示着我提出的关于“好课”的五个“做到”:
集体训练;
积累训练;
技能训练;
当堂训练;
动笔训练。
我用我的大量的课,践行着我对于“好课”设计的理性标准:
充分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
让学生真有收获,让学生大有收获。
关注语言教学,关注能力训练。
得体地教学,得法地教学。
着力于思路清晰,着力于提问简洁。
内容集中深入,学生集体训练。
注重细化角度,注重优化方法。
讲求教师素养,讲求教师教学艺术。
我用我的大量的课,表达着我对教学细节设计艺术的探究:
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把握文意,选点突破;
捕捉要言,提取信息;
语言学用,句段读写;
含英咀华,课文集美;
词语品析,咀嚼回味;
句子品读,各有创意;
精段阅读,注重效益;
美点寻踪,品位高雅;
课中设比,反复研读;
双篇比读,见解深刻;
变形阅读,别有情趣;
变体阅读,带来新意;
……
我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终于懂得一些如何真正地进行语文教学的道理: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细腻深入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师要讲究技术,要讲究艺术,要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自己的教学。
我的课,从数量上看,已经讲到了第220个,其实不止这个数字。
很多年前讲过的《狼》,其8种教学方案早已在网上流传。如今则有更多的创造。
对那些我的早已被人熟知的课,到处被人利用的课,我会果断地把它们“扔掉”,再进行新的创造。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比较经典的教学设计,已经弃之不用,另外换了新的创意。
追求创新,常常更新,每个学期都有一批新课,是我备课与讲课的常态。我的不少课都有不同的“版本”,常常在更新,常常在优化,常常在修改。
比如《说“屏”》,我可以连上4个完全不同的课;比如《孔乙己》,有90分钟的上法,有45分钟的上法,也有20分钟的上法;比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我可以与自己“同课异构”;比如《陋室铭》,现在的教学方案已经是第11次的修改版;比如《读报》课,在“语文报”杯的课堂教学大赛开幕式中,8年讲了四次内容完全不同的课,也只是把它算作一个课;比如《中考“概括题”答题指导》,则有“广东版”“山东版”“云南版”“内蒙版”等多种适用于当地的教学方案……
为此,我可以有信心地说,在未来的几十年内,“220个公开课”这个数量,恐怕少有教师个人能够企及,而且,我仍然在不断的创造之中。
我以为,一位语文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和能力就是,立志让自己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到最好的语文学科教育。
这种品质和能力的可贵,是因为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和意志来提升我们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与治学智慧,并将语文教学的美好阳光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于语文教师而言,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有着高超的语文能力,便是莫大的幸福。
现在的我,坚持了很多年进行着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及其教学艺术的研究并亲自进行无数次的课堂教学实践;现在的我,坚持了很多年探索着培养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途径,并长期深入课堂对语文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指导。
语文教学的大海里有着无限丰富的珍稀宝藏,多年来,我在这浩瀚的大海边捡拾着美丽的贝壳。我的教育梦想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很简单:为让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而勤奋努力。
“因为向往,所以选择了远方;因为无所依靠,所以必须坚强”。 我需要继续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如果有一天,我的公开课讲到了第260个;如果有一天,我的公开课讲到了第300个,我仍然要写我的纪念文章。
余映潮
2015年8月15日于武汉映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