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中学/中职班主任
-
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60例
作者:杨敏毅,周嘉,张静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15年1月1日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00614
    装帧:平装
    页码:252页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如何助力中学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的发展,使其更为专业、轻松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书围绕此问题,重点关注认识自我、融入集体、学会合作、发挥潜能,这四个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60个心理辅导活动案例。书中贴近一线班主任的框架设计,能够帮助其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 推荐

    ★奋斗在学校心理教育第一线的“临床专家”——杨敏毅老师的最新著作。


    ★注重实操性和指导性。本书设计有活动目的、活动实施、活动扫描、注意事项、学生感悟、连线班主任等环节,便于班主任实施操作。


    ★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成长,精心设计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作译者序
    杨敏毅 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授课专家。长期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擅长团体心理活动设计与操作,著有《是谁送来红玫瑰》《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团体心理游戏设计与案例》《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等。

    周  嘉 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古美学校中学部政教主任,上海市德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闵行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曾在上海市第四届心理活动课(初中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张  静 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罗阳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上海市闵行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曾在上海市第三届心理活动课(初中组)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 序言

    推  荐  序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推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越来越受到基层学校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欢迎。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恐怕没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这样一个术语。在欧美国家,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大多由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担任,其主要任务是着眼于解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性目标。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开始就寻求与学校教育目标融合的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以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正是着眼于全体学生成长的心理教育模式。


    早在10年前,我和沈之菲等老师曾经编写过一本“班级心理辅导”,就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与形式及其实施进行了探索。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形式。


     这里需要将班级心理辅导和以下几个概念加以区别。


    第一,班级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其一,班级主题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而班级心理辅导的范围比较集中,主要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需要有系统的心理辅导理论框架和专门的技术支持,而班级主题活动设计不一定有理论结构。例如,班主任老师设计一次迎国庆活动,事先并不需要思考依据什么理论。其三,班级心理辅导往往是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活动主题。例如,学习困扰、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问题,等等。而班级主题活动可以围绕学生个人,也可以围绕社会,由于它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往往更具有社会取向。


    第二,班级心理辅导不同于团体辅导。虽然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团体辅导理论为依据,但两者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团体辅导的规模比较小,一般为6~12人,团体成员的构成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规模比较大,成员不可能是同质的。另外,从辅导目标来看,团体辅导可以是发展性的,也可以是矫治性的,它一般需要专业人员来承担。而班级心理辅导主要是发展性的,它可以由受过一定培训的教师来承担。


    第三,从内涵上讲,班级心理辅导同心理辅导课程更相近,所不同的是心理辅导课程是以“课”的形式,进行全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而班级心理辅导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60例》,是杨敏毅老师和两位青年心理老师周嘉、张静一起编写的。我和杨老师相识于十几年前,当时她刚从杭州一所重点中学调至上海七宝中学任心理老师。因为她在杭州已经是市里的骨干心理老师,七宝中学校长花了很大气力才把她挖了过来。从此,杨老师就开始了“双城记”生活。凭着对心理辅导事业的热爱,她勤奋学习、精于思考、勇于实践,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与成果,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特级心理教师。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她勤于耕作的领地。


    这本书有如下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1)活动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
          

    本书以认识自我、融入班集体、学会合作、发挥潜能四个议题体现了心理辅导的发展性目标与内涵。我经常说,发展性心理辅导就是八个字——健全人格、开发潜能。探索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是人格发展的核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深奥。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用冰山模型表述了人所认识的自我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的“我”的世界,可能需要我们毕生不断修炼,不断探究,趋向人性完美的境界。然而,青少年时期是探索自我的最重要的时期。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时期主要的心理冲突是自我认同与角色迷离。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是一项重要的辅导任务。
          

    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一种生命智慧和伦理规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是一项核心发展任务,青少年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体验到归属感、自尊感、自我效能感与存在感,才能学会爱、关心、宽容和理解。
         

    同样,激发潜能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质,问题在于如何发现和发挥。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才能,激活想象力、创造力是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2)精心设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
          

    心理辅导活动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按照杜威的观点,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那么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感悟。本书在活动环节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注重实操性和指导性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是由班主任来主持。本书从活动设计形式来看,有活动目的、活动实施、活动扫描、注意事项、学生感悟、连线班主任等环节,便于班主任实施操作。例如,学生感悟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活动对学生的体会和反馈,以利对活动方案的改进。另一方面,从中也可以收集许多生成性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充实活动内容。一本好的活动指导手册,不仅要让老师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活动的要点,而且还要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辅导活动,也就是说要为班主任的二度创造提供空间。
         

    简言之,班级心理辅导既然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就必须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心理辅导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言地进行交流,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以利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帮助更多的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更多的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吴增强
    2014年11月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自我,成长天空
    活动设计1 图解自我
    活动设计2 自我缠绕
    活动设计3 八人生还
    活动设计4 分享你的梦
    活动设计5 美丽动物园
    活动设计6 美味佳肴
    活动设计7 生活的色彩
    活动设计8 送出礼物
    活动设计9 寻找镜中的我
    活动设计10 拿手好戏
    活动设计11 我的苹果树
    活动设计12 我是男生,我是女生
    活动设计13 我手知我心
    活动设计14 心中的花园
    活动设计15 智慧眼

    第二章 班级凝聚,快乐集体
    活动设计16 爱在指间
    活动设计17 包馄饨
    活动设计18 放风筝
    活动设计19 以歌会友
    活动设计20 团体拍手
    活动设计21 人体输送机
    活动设计22 硕果累累
    活动设计23 同舟共济
    活动设计24 悬钟摇摆
    活动设计25 云梯爬行
    活动设计26 寻找朋友
    活动设计27 信任的人
    活动设计28 掷球说“你好 ”
    活动设计29 走进植物园
    活动设计30 走近老师

    第三章 竞争合作,获得双赢
    活动设计31 穿越地雷阵
    活动设计32 顶球竞走
    活动设计33 合作串串果
    活动设计34 钻过呼啦圈
    活动设计35 履带战车
    活动设计36 盲哑人排队
    活动设计37 南水北调
    活动设计38 升降长棍
    活动设计39 巧渡激流险滩
    活动设计40 轻于鸿毛
    活动设计41 挑水接力
    活动设计42 我来说,你来画
    活动设计43 蜈蚣竞走
    活动设计44 扑克牌接龙
    活动设计45 自行车慢骑赛

    第四章 激发潜能,发现惊喜
    活动设计46 穿通萝卜心
    活动设计47 穿越一张A4纸
    活动设计48 铁钉游戏
    活动设计49 交通堵塞
    活动设计50 快旅慢游
    活动设计51 棉花糖挑战
    活动设计52 “苹果”与“西瓜”
    活动设计53 奇趣七巧板
    活动设计54 校园一景
    活动设计55 生物进化
    活动设计56 小小回形针
    活动设计57 一张纸的N种用途
    活动设计58 艺术沙画
    活动设计59 圆球游戏
    活动设计60 珠行万里

    后记
  • 摘要
    活动设计47 穿越一张A4纸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具有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2)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尝试自我觉察,不断提升自我。
    【活动道具】
          (1)根据学生人数,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和一把剪刀。
          (2)建议在室内开展,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交流。
    【适宜场所】 适合在室内进行。
    【活动时间】 30分钟左右。
    【适宜群体】 初中生。
    【活动过程】
    游戏领导者给每位学生发一张A4纸和一把剪刀,要求每个学生尝试剪裁纸张,以使自己或同学的身体穿越这张A4纸。
    游戏步骤:
          (1)对全班学生随机分组,每小组2把剪刀、4张A4纸。
          (2)小组讨论:人体穿越一张A4纸可能吗?如果可能,操作的方法是什么?
          (3)请成功穿越A4纸的学生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4)请未完成任务的学生交流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
          (5)游戏领导者总结本次活动。

    问题讨论
          为何在开始时,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不可能完成任务?
          有些同学虽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为何还在坚持?
          有些同学知道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最后却难以完成,问题出在哪里?
          通过本次游戏活动,你有怎样的感悟?

    【注意事项】
          (1)游戏领导者在介绍完活动要求后,先要询问有没有曾经做过该活动的学生,如果有,可以请他做助教,而不要在一开始就公布答案,让其他同学失去思考的机会。
          (2)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较长时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领导者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比如你们了解弹簧吗?如果要让一个人穿过去,是否可以让这张纸变长或者变大呢?
          (3)游戏中除了要思考如何裁剪之外,细心也是不可缺少的,提醒学生认真细致地完成任务,不要让细节的失误破坏了整个过程。
    【活动扫描】
          这个活动对没有做过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活动一开始,学生刚听到游戏领导者提出的要求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开始嘟囔:“除非让刘谦来做,否则一个人怎么可能穿过这张A4纸呢?”还有的同学一直盯着这张纸看,似乎想看出一些门道。
          慢慢地有同学开始行动,小S在纸上挖了一个洞,可是挖再大的洞,要让一个人穿过去都是不可能的。整个班级的学生全部陷入了沉思。这时,学生小W说了一句:“如果能把这张纸变成一个特别大的圈,我就可以穿过去了。”小W的话似乎打破了僵局,好几个学生顺着他的思路,开始用剪刀剪了起来,不再是一开始的挖洞,而是沿着这张纸的一角,像走迷宫似的剪了起来。可是剪到最后,A4纸虽然变成了一个长条,但是头尾却没有连接起来,仍然不能让一个人穿过。希望似乎又破灭了,大家都有些沮丧。
    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既然我们接受这个挑战,我相信一定有办法,别着急,再想想。”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同学们又继续尝试。这时,一开始想到要挖洞的小S同学,看到有同伴把A4纸剪得很长,从中受到了启发,那就是在裁剪时既要把A4纸变长,又要让A4纸头尾相连围成一圈,通过一番实践,第一个同学获得了成功(具体做法见图4.1和图4.2)。

    图4.1

    图4.2

    (说明:图4.1中A4纸沿着虚线对折,对折后就是图4.2的小长方形了,然后像图4.2那样沿着细线剪,每一剪都不要剪到头,剪好之后将其打开就是一个很大的圈了。)

          在小S成功经验的启发下,班级同学又开始兴奋起来,有的同学主动向小S请教,有的把小S剪好的圈拿来学习。所有的同学都在积极尝试,不一会儿又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可是小L好不容易要成功地将A4纸撕成一个大圈时,一不小心撕坏了,只见他整个人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十分沮丧。这时,伙伴小Z悄悄找来了一个回形针,将断裂的两头连了起来,当他把纸圈重新拿到小L面前时,小L随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学生感悟】
          张超同学第一个获得了成功,老师请他介绍做法,我受到启发后也有自己的思路。但是我按照他的方法尝试了一下,却没有成功。于是,我让他再具体操作了一次,这次才知道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自己也似乎有种顿悟的感觉。我从中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同时,沟通后自己的亲身实践也很重要,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实际操作,结果还是等于零。(学生小孙)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心理学关于“功能可供性”的概念,一个人要想不断开阔眼界,积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游戏活动中,要想把一张纸变细、变长,这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积累有关,所以学得多,见得多,那么解开问题的思路也会多。如果学得多,但不会灵活运用,那也只能干着急,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小江)
          因为特别想获得成功,所以在剪到最后环节时,我不小心把圈剪断了。我从中感悟到:内心想要成功的动机太过强烈时,反而会因为担心出错而导致失败。因此,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没有一点想要成功的想法,人就没有前进、探索的动力,但是如果求胜动机太过强烈,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小李)


    【连线班主任】

          整个活动过程,游戏领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在体验这一游戏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内在的声音,比如自己是否渴望获得成功?面对困难,自己会如何应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开阔?等等。
          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们的投入与反应,有的同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向他人请教,主动探索;有的同学则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什么事都不做。通过游戏可以找到适合做班长、中队委员的人选。所以,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在对学生的性格和能力还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可以发现合适人选,组建班委。(肖老师)
          这是一个不错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活动中,见多识广的学生或者经常有不同尝试经历的学生,往往会脱颖而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并且培养他们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信念。(蔡老师)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