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力中学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的发展,使其更为专业、轻松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书围绕此问题,重点关注认识自我、融入集体、学会合作、发挥潜能,这四个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60个心理辅导活动案例。书中贴近一线班主任的框架设计,能够帮助其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奋斗在学校心理教育第一线的“临床专家”——杨敏毅老师的最新著作。
★注重实操性和指导性。本书设计有活动目的、活动实施、活动扫描、注意事项、学生感悟、连线班主任等环节,便于班主任实施操作。
★活动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成长,精心设计活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推 荐 序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推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越来越受到基层学校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欢迎。在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恐怕没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这样一个术语。在欧美国家,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大多由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担任,其主要任务是着眼于解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性目标。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开始就寻求与学校教育目标融合的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以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正是着眼于全体学生成长的心理教育模式。
早在10年前,我和沈之菲等老师曾经编写过一本“班级心理辅导”,就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与形式及其实施进行了探索。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形式。
这里需要将班级心理辅导和以下几个概念加以区别。
第一,班级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其一,班级主题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而班级心理辅导的范围比较集中,主要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需要有系统的心理辅导理论框架和专门的技术支持,而班级主题活动设计不一定有理论结构。例如,班主任老师设计一次迎国庆活动,事先并不需要思考依据什么理论。其三,班级心理辅导往往是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活动主题。例如,学习困扰、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问题,等等。而班级主题活动可以围绕学生个人,也可以围绕社会,由于它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形式,往往更具有社会取向。
第二,班级心理辅导不同于团体辅导。虽然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团体辅导理论为依据,但两者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团体辅导的规模比较小,一般为6~12人,团体成员的构成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班级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规模比较大,成员不可能是同质的。另外,从辅导目标来看,团体辅导可以是发展性的,也可以是矫治性的,它一般需要专业人员来承担。而班级心理辅导主要是发展性的,它可以由受过一定培训的教师来承担。
第三,从内涵上讲,班级心理辅导同心理辅导课程更相近,所不同的是心理辅导课程是以“课”的形式,进行全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而班级心理辅导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60例》,是杨敏毅老师和两位青年心理老师周嘉、张静一起编写的。我和杨老师相识于十几年前,当时她刚从杭州一所重点中学调至上海七宝中学任心理老师。因为她在杭州已经是市里的骨干心理老师,七宝中学校长花了很大气力才把她挖了过来。从此,杨老师就开始了“双城记”生活。凭着对心理辅导事业的热爱,她勤奋学习、精于思考、勇于实践,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与成果,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特级心理教师。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她勤于耕作的领地。
这本书有如下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1)活动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
本书以认识自我、融入班集体、学会合作、发挥潜能四个议题体现了心理辅导的发展性目标与内涵。我经常说,发展性心理辅导就是八个字——健全人格、开发潜能。探索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是人格发展的核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深奥。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用冰山模型表述了人所认识的自我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的“我”的世界,可能需要我们毕生不断修炼,不断探究,趋向人性完美的境界。然而,青少年时期是探索自我的最重要的时期。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时期主要的心理冲突是自我认同与角色迷离。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是一项重要的辅导任务。
融入集体,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一种生命智慧和伦理规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是一项核心发展任务,青少年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体验到归属感、自尊感、自我效能感与存在感,才能学会爱、关心、宽容和理解。
同样,激发潜能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质,问题在于如何发现和发挥。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才能,激活想象力、创造力是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2)精心设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
心理辅导活动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按照杜威的观点,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那么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感悟。本书在活动环节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注重实操性和指导性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是由班主任来主持。本书从活动设计形式来看,有活动目的、活动实施、活动扫描、注意事项、学生感悟、连线班主任等环节,便于班主任实施操作。例如,学生感悟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活动对学生的体会和反馈,以利对活动方案的改进。另一方面,从中也可以收集许多生成性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充实活动内容。一本好的活动指导手册,不仅要让老师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活动的要点,而且还要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辅导活动,也就是说要为班主任的二度创造提供空间。
简言之,班级心理辅导既然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就必须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心理辅导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言地进行交流,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以利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帮助更多的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更多的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
吴增强
2014年11月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连线班主任】
整个活动过程,游戏领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在体验这一游戏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内在的声音,比如自己是否渴望获得成功?面对困难,自己会如何应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开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