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
幼儿园教研活动50问
基于真实问题进行深度教研,围绕生活环节、区域游戏、集体教学、家园共育呈现数十个精彩教研设计与实施方案
作者:祝晓燕,张皎红,赵娜
幼儿园/学前教育
  • 出版信息
  • 内容简介
  • 推荐
  • 著译者介绍
  • 序言
  • 目录
  • 书摘
  • 出版信息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37153
    装帧:平装
    页码:34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 内容简介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但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幼儿园教研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研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
        本书以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质量和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列举了教研活动中存在的50个典型问题,不仅厘清了读者对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一些错误认识,阐述了如何建立和健全幼儿园教研制度,还说明了如何针对生活环节、区域游戏、家园共育、集体教学等内容遵循六个步骤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
        本书理论与实例紧密结合,图表丰富,是幼儿园教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得力助手”!
  • 推荐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提高园所办园质量,促进园所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重视以园为本的教研工作,加强园本教研就好比健全幼儿园自身的造血机能。幼儿园教研这一“学问”,基于问题、源于儿童,其实趣味无穷。翻阅本书,我深深感受到祝晓燕老师的团队将自己走过的路,将“学问之趣”认真梳理后无私地分享给了大家。本书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切入,通过50个问题深入剖析了对教研的认识以及教研的制度、方法和案例,涵盖了“生活环节”“集体教学”“区域游戏”“家园共育”等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大家带入真实、生动、鲜活、有温度的教研现场,体现了答案在现场,真理就在对真需求、真问题的不断探寻和追问中。
      相信无论是一线的研究型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园教研活动负责人,都能在阅读本书后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教研。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苏婧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建设,需要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祝晓燕老师的团队倾心撰写的《幼儿园教研活动50问》一书,从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切入,通过“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思考”“教研制度设计与实施”“各类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等,从理论到实践解读了教研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架构了教研活动的制度和内容,呈现了兼具主题性、实证性、有效性的教研实操样态,彰显了“师幼共长”视角的教研文化。这里的教研活动不仅具有生命力,还能推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园教研活动品质的提升,让教研活动的共同经历者逐步走向卓越!
      因此,这是一本对幼儿园一线教师、幼教教研员、幼儿教育科研工作者都颇具价值的佳作!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 肖燕萍

  • 作译者序

    祝晓燕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教科研系统先进个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奖励和荣誉。主持教育部“园本教研”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已出版《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新思维》《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新设计》等多部著作,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张皎红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曾获全国玩教具制作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幼儿教师会课一等奖、无锡市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赵娜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一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滨湖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 序言

    幼儿园课程改革对教研活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园教研组长在适应教研活动转型的大背景下,应努力追求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在参与和指导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时,我们发现不少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研组长对于“哪些活动是教研活动”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的教研组长从广义的角度阐释,认为“针对教育教学讨论交流的所有活动都可以算作教研活动”;有的教研组长从狭义的角度阐释,认为“听评课才是教研活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对教研活动的内容选择就会不同,组织形式也会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开展了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梳理和分析共性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调查研究,我们开始着手架构本书的内容框架,最终形成六章内容,分别是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思考、教研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有关生活环节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有关区域游戏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有关集体教学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及有关家园共育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

    第一章主要聚焦于教研活动的概念、教研活动类型,以及教研活动前、中、后需要做什么等方面的认识与思考,以期为新手教研组长系统地介绍幼儿园教研活动。

    第二章涉及十个教研制度,有些是已经存在的教研制度,如课程审议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分层教研制度等,但是它们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变化;有些是新产生的教研制度,如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混合研修制度、专业书籍进阶阅读制度等。对于每一项制度,我们都介绍了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以及该项制度对教师和幼儿园两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介绍了该项制度设计与实施的内容、流程、评价考核等内容。

    第三至六章主要呈现了幼儿园里真实开展过的教研活动案例,它们分别围绕生活环节、区域游戏、集体教学和家园共育四个方面展开。这四章不只呈现了一个个完整的教研活动计划和教研活动方案,还采用“解读”的方式,向教研组长介绍了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等。

    第一步:思考教研内容。这一步主要是引导教研组长思考“教研活动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以及从教研角度来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以期提升教研组长的教研思考力和领导力。在有关“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中,教师认为教研组长应该不断地“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第二步:调研本园主要的相关问题。这一步主要是引导教研组长立足本园实际情况开展教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的教研理念。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梳理调研内容,即想要调研哪些具体问题;思考调研方法,即怎样开展调研活动;分析调研问题,即本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在有关“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中,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应该更加聚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制订系列教研计划。这一步主要是引导教研组长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持续和递进的过程,可能需要多个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应明白教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开展集中教研、分组教研和分层教研等。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教研方式,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集中教研主要解决各年龄段教师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分组教研主要解决不同年龄段教师存在的个性问题;分层教研主要解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问题。

    第四步:设计单次教研活动方案。这一步主要从教研目标、教研准备、教研过程、教研反思与跟进等几个方面详细呈现某一次具体的教研活动方案。其中,教研反思与跟进是实践中最难做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教研反思是提升教研组长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教研跟进是保证教研质量和成效的关键。

    第五步:梳理教研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这一步主要是引导教研组长形成成果意识,通过某些形式将教研成果固定下来,助力教师的观念和实践得到持续不断的更新和优化。一般会包含各种指导意见、评价指标、指导要点等。

    第六步:持续跟进和落实教研成果。这一步主要是引导教研组长思考系列教研成果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推进和落实,以达成教研目的,解决实际问题。教研组长可以从个人层面、班级层面、年级组层面和园部层面思考跟进落实的路径与措施。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得以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中的不足。同时,受自身经验、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某些方面阐述得可能不是特别到位。在此,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祝晓燕

    2021年12月于无锡

  • 目录

    第一章 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思考
    1.什么是教研活动?
    2.什么是园本教研?
    3.什么是主题教研?
    4.什么是课例研究?
    5.什么是案例研究?
    6.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
    7.教研活动计划包含哪些方面?
    8.教研活动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9.教研活动有哪些原则?
    10.教研活动方式要实现哪些转变?
    11.教研活动内容要实现哪些转向?
    12.如何确定教研活动内容?
    13.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包含哪些方面?
    14.教研组长的教研准备工作有哪些层次?
    15.如何让教师有准备地参加教研活动?
    16.如何解决教研活动中的“一言堂”问题?
    17.如何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深度互动?
    18.如何做好教研活动后的评价、反馈工作?
    19.如何做好成果的梳理和跟进?
    20.如何撰写教研活动总结报告?


    第二章 教研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21.什么是“轮流主持”教研制度?
    22.什么是执行教研组长制度?
    23.什么是分层教研制度?
    24.什么是合作式小组教研制度?
    25.什么是自助式教研制度?
    26.什么是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
    27.什么是师徒结对制度?
    28.什么是混合研修制度?
    29.什么是专业书籍进阶阅读制度?
    30.什么是课程审议制度?


    第三章 有关生活环节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
    31.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晨间来园活动”的教研活动?
    32.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自主用餐活动”的教研活动?
    33.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值日生活动”的教研活动?
    34.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弹性作息”的教研活动?
    35.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过渡环节”的教研活动?


    第四章 有关区域游戏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
    36.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教研活动?
    37.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教研活动?
    38.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区域游戏空间规划”的教研活动?
    39.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区域游戏观察”的教研活动?
    40.如何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区域游戏和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第五章 有关集体教学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
    41.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的教研活动?
    42.如何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把握集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3.如何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每个幼儿?
    44.如何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生成集体教学活动?
    45.如何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组织团讨活动?


    第六章 有关家园共育的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
    46.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家长进课堂”的教研活动?
    47.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家长开放日”的教研活动?
    48.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亲子共读”的教研活动?
    49.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新生入园”的教研活动?
    50.如何设计与实施关于“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教研活动?

  • 摘要

    12. 如何确定教研活动内容?

    在课程改革和教研工作转变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内容已经涵盖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与保教工作相关的内容都可能成为教研内容。那么,如何根据幼儿园保教实践的真实问题和实际需要确定教研活动内容呢?


    在确定教研活动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研活动设计与组织中,会出现教研内容“针对性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幼儿园的现实情况缺少准确的研判、对教师的需求不能准确及时了解,因而不能有效地基于真实问题确定教研内容。

    在确定教研内容时,幼儿园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教研内容脱离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即问题没有现实针对性;
    教研内容空泛,不聚焦,即问题不具体;
    教研内容无法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即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
    教研问题不是真问题;
    教研内容属个别现象、暂时现象,即问题没有普遍意义;
    教研内容缺乏教研的前瞻性、方向性;
    教研内容对教师和主持人来说都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准备,较难理解和实施,即教研条件不成熟。



    确定教研活动内容的途径


    教研内容的确定要遵循“问题导向”原则,基于幼儿园当下的真实问题,满足教师真实的、现实的需求,适应幼儿园当下的教研条件。可以尝试以下途径去寻找问题,确定适宜的教研活动内容。


    调查


    教研组长可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了解教师希望通过教研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是什么,以及教师有关教研内容的想法,并分析问题解决的迫切性、适宜性等。比如,在学期初,教研负责人就本学期的教研内容进行了问题征集。

    问卷或者访谈的主要问题可包含以下内容: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您在哪些方面遇到了问题?
    您希望得到哪些帮助?您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您认为,哪些教研活动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您希望本学期的教研内容指向哪些方面?


    观察


    教研组长可深入保教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发展,以及不同时间段、不同环节的班级保教活动等。比如,某幼儿园的教研组长带领骨干教师深入班级开展“半日活动”调研,记录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活动;然后,就晨间活动、生活环节、游戏环节、集体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与班级教师对话;最后,聚焦各个环节中的“师幼互动”问题,通过集中审议系统建构“师幼互动”的教研内容框架。


    资料分析


    分析教师的班级、主题、周、日计划以及观察记录、随笔等文本资料,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研组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文字资料中呈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否科学正确,存在哪些问题?
    主题、周、日计划中的教育内容是否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教育目标能否层层落实?
    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
    教师是否能够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课程?
    观察记录和教学反思等是否能够起到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馈功能?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评估和评价幼儿的发展?


    文献学习


    教研组长需要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相关文件,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反思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由此确定教研内容。比如,了解上级部门的教研计划和文件(包含国家、省级、市级、区级等不同级别)、了解当前热门的话题、前沿的研究信息等。

    省、市、区等上级教研部门会基于本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区域性的教研内容。因此,除了基于幼儿园自身发现的问题以外,也可结合上级教研部门的教研内容、上级相关教研文件中指出的教研方向,立足本园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教研内容。例如,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生活环节的价值”。于是,某幼儿园便聚焦于从本园的“来园环节”寻找实际问题,确立了“如何发挥来园签到多元价值”的教研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主体参与确定教研活动内容

    只有被教师认可的教研活动内容才可能符合教师的需求,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研究。因此,应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分析问题、确定教研内容,避免教研组长单个视角的局限性。

    多主体参与能够带来多元视角,有助于多方面分析问题,避免单一角度看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也不是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需要通过多视角、多角度地分析。

    以“师幼互动质量较低”的问题为例,不仅从“提升师幼互动策略”这一个角度看待和解决,还可以从一日作息、班级空间环境创设、保教配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现有的一日作息制度可能比较固定,缺乏弹性,各个环节的衔接比较紧凑,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在“赶时间”,进而降低了“师幼互动”的质量。也可能是班级空间布局不合理,幼儿活动时无法便利地取放材料或者相互之间有干扰,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帮助幼儿解决材料问题和交往冲突,导致无法与幼儿进行更多深入、有效的互动等。


    多渠道确定教研活动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研组长可以通过了解和参考其他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内容,并基于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研内容,如浏览其他幼儿园的公众号和网站、实地参观并咨询该园的教研组长等。

    教研活动内容的确定往往依据教师的需求、教育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教育法规政策文件、园本特色需要、上级评估专家指出的不足等。在确定教研内容时,这几个依据应该是基本一致的。比如,某个教研活动内容是专家指出的问题,也应该是政策法规中指出的方向,还应该是教师的需求和目前研究的趋势等。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