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万千书架 作者译者 书评推荐 资讯动态 关于我们
书评推荐
从哈洛的小猴子谈起——《依恋的形成:母婴关系如何塑造我们一生的情感》
发布时间:2019-02-15 来源: 作者:苏彦捷 返回上一页


说到依恋,你也许会立刻想起哈洛的小猴子,或是想起发展心理学课本上的“陌生情境测验”。可是,接下来呢?


趁着难得的假期,我读完了《依恋的形成:母婴关系如何塑造我们一生的情感》,很想和大家把依恋这个话题谈得再仔细一些。

首先,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本书为我们梳理了依恋研究的历史,系统地讲述了鲍尔比和安斯沃思等研究者如何发现、提出、论证并最终确立婴儿期关系品质深刻影响其日后的情感与人格发展这一观点的艰难历程。鲍尔比以及作者罗伯特·凯伦博士本人都是精神分析师出身,因此本书的叙述总体上是以精神分析学界作为框架和背景的,所以对这方面较少了解的读者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不少掌故。而由于安斯沃思的工作给发展心理学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出现了不少熟悉的学者名字,但是,在详读内容之后才能明白他们与依恋研究的联系。全书涉及大量英国精神分析界和美国发展心理学界的风云人物和大型论战,不只谈研究,还谈做研究的人。既有专业知识,又富于情节性,读来很是生动。

 

其次,作为父母,读完本书也许难免有些忐忑、有些后怕: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特别是母子分离——有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我的儿子今年20岁,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也有了美好的恋情,但书中呈现的研究数据和理论分析都敦促我好好回顾了一下自己养育儿子的经历……众多依恋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旨在为广大父母敲响警钟,因此我们不可不重视。不过,诚如作者所说,完美的父母并不存在,如果总体上方向正确,就不必杯弓蛇影,焦虑不已。即便抚育中发生的事情不能尽如人意,父母仍可以积极应对,亡羊补牢。因为只要弄清了问题真正出在哪里,纠错改正就永远不会太晚。比如说,书中提到,安全型依恋关系中的一些珍贵要素除了母亲,其他深爱孩子的抚育者也能提供。那么当我们结束产假打算回归工作岗位时,就可以提前做好安排,以避免我们的孩子陷入“母爱剥夺”的悲惨境地。


最后,除了上述角色,我们还可能身为同伴、子女、夫妇、情侣,还可能身为老师或教育者,以及心理咨询师和治疗者。当我们处在特定角色中,面对校园霸凌、亲子冲突、家庭矛盾、爱情纠葛……首要做到的就是理解自己和对方,理解我们的学生或来访者:为什么我/你/他会形成这样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我/你/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借用作者的总结,“反抗体现的是分离焦虑,绝望反映的是哀痛,而疏离代表的是防御。”(p. 101)我们会发现,思考我/你/他人生中第一段关系的有关经历,是我们达成理解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再一味地责怪处在困境中的个体——这样不仅徒劳无功,甚至可能使局面恶化。深入理解和运用“依恋”这一概念,帮助我/你/他找回安全基地,重塑信任,也许艰难,却是治本之道。还是那句话:只要弄清了问题真正出在哪里,纠错改正就永远不会太晚。


总之,无论你是哪种身份,这本《依恋的形成》都可以让你有所收获——因为“形成依恋”深深根植于生物的天性之中


开卷有益!共勉! 


联系我们

编辑部电话:010—65181109

编辑部邮箱:wanqianpsy@163.com

客服部微信:wanqianxinli199807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